梅州市梅县区松源中学 :公立中学

更新时间:2024-09-20 16:37

梅州市梅县区松源中学毗邻本省的蕉岭县福建省上杭县永定区,始创于公元一九零六年,初命名为"成达高等小学"。斗转星移,沧海变幻,创办之初仅有80多名学生的小学,现已发展到有2600多名师生的普通完全中学,这凝聚了历代乡贤、有识之士和师生们的艰苦创业的心血和汗水,更离不开各级政府的重视、关心与支持。

文化传统

办学理念

办学近百年来,学校以"勤奋守纪、勤教勤学、艰苦朴素、勇于进取"著称,为革命和建设培养了大批人才。目前还健在享受老红军待遇的仍有8人,厅级干部、部队高级干部、县处级干部、各类专家、学者、企业界、商业界精英等,更是不胜枚举,学子遍布海内外。坚持从严治校,敦品励学,让学生学会做人,能成才是该校一大办学特色。

办学条件

学校特色

坚持以质兴校,求本务实,让学生学会学习,能做事,又是该校办学的另一特色。由于诸多原因,该校高中部从上世纪四十年代末至九十年代中期这近五十年间,曾有"五下六起"的经历,这一极不正常的状况,造成学校师资和设备的流失、生源不稳定且素质低下(高中新生入学录取成绩在全区10间完中最低)。但学校没有因面临的困难而退缩,而是面对现实,从树立学生学习信心这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经常关注学生心灵健康,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使之能进得来,留得住,愉快地学习。在教学上教师坚持因材施教,不搞"一刀切",不断挖掘学生的潜能,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坚持进行教学改革,探讨教改新路,在课堂教学上做到"三注意三互动"。即注意教的时机,激发互动;注意教的艺术,促使学生乐于互动;注意教的对象,促使全体学生互动。这样学生经过三年的努力,综合素质有着明显的提高。高中毕业生参加省(市)毕业会考,毕业率达100%,高考录取率都在65%左右,每年都有学生考入本科。初中毕业生,历来受到重点中学的青眯,仅2002年参加全国部分学科竞试,获全国一、二、三等获的学生竞达16人次,学校在社会上有良好的口碑,曾多次评为区先进学校。诚然,该校在办学中仍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但全校师生将本着"只问攀登不问高"的敬业精神,苦练内功,继往开来,与时俱进。使具有近百年历史的老校--梅州市梅县区松源中学,在新的征途中,乘风破浪,为全面建设小康,实现华族的伟大复兴再创佳绩。

铜像落成

2013年5月3日上午、学校师生、梅州校友会代表、81届初中同学会代表、广州校友会代表、镇党委、政府陈天新书记、黄康中副书记和卢剑平镇长等相聚在松源中学,隆重举行梅州市梅县区松源中学创校先贤——王少模先生铜像揭幕仪式。

少模先生是松源寺边村人,在全国各地“废科举、兴学校”的热潮中与刘子梧等人创办“成达”高等学校,从此,松源文风鼎盛,人才辈出。学校草创之初,经费困难,少模先生毅然拍卖家产支持办学,王公这种毁家办学和坚毅创业精神,让人肃然起敬。松源中学走过了一百多个春秋,如今由昔日弹丸之地,发展成今日的恢宏规模,成为革命老区文化教育摇蓝。

在81届(78——81)初中同学会大力支持下,王公铜像矗立在母校校园,使校园文化更具有丰富内涵,师生景仰就在眼前,成为广大师生励志奋进的有效载体。

人才培养

经过不断的探讨、实践、总结和完善,学校已形成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如:班主任工作评估制度,教研组长评估制度,教师工作量化细则,高中学生管理制度,初中学生管理制度,住宿生管理制度等。坚持做到以制度管人,避免了人治,使师生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中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教育领域内各项改革的不断深入,学校坚持抓好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以《梅州市梅县区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去严格要求教职工,使教职工在经济欠发达的革命老区乡镇仍能"安贫乐教",扎根山区,默默无闻地为山区培养输送合格人才。同时,该校还千方百计地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水平,支持在职教师参加所任教学科的函授、自考、计算机培训等学习,以掌握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在对学生的管理中,坚持贯彻《梅州市梅县区中学生守则》和《梅州市梅县区松源中学日常行为规范》。面对经济欠发达地区家长外出打工多至使不少学生缺乏家庭教育的状况,老师都能"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不断挖掘学生身上的内光点,以勤、严、细、实的工作作风做好德育综治工作,使学校没有出现过违法犯罪学生。一九九三曾评为梅州市梅县区教育学院文明单位,一九九五年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多次被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授予教育学院先进集体。

领导团队

现任领导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