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 :中国打击乐器

更新时间:2023-08-15 18:45

梆子,又名梆板,是中国的一种木制类打击乐器,约在明末清初(十七世纪),随着秦腔戏曲的兴起而流行。

梆子由两根长短不等、粗细不同的实心硬木棒组成,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柱形,直径4厘米,另一根短而粗的为长方形,长20、宽5-6、厚4厘米。梆子因以硬木梆子击节而得名,2008年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发展历史

梆子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巡更或旧时衙门用以集散人众所敲的响器,最初是用竹子或挖空的木头制成。在戏曲中,梆子用于各类民族乐队,因最早用于伴奏各种梆子腔而得名,常使用在强拍上,以增加戏剧气氛。

梆子在一些民间器乐合奏以及戏曲、曲艺伴奏乐队中常被使用,逐渐流行于河北省河南省山东省山西省陕西省等地区。

道具材料

梆子制作的原材料通常有紫檀、红木和枣木等。紫檀质地坚硬,纹理细密,音色清脆明亮;红木材质优良,坚固耐用,能发出较为响亮的声音;枣木质地坚硬,也是制作梆子的常用材料之一。但在一些地区,也会因地制宜使用当地坚实、干透的硬木来制作梆子。

主要类型

河北梆

河北梆子流行于晋陕冀豫一带,多用大果紫檀、红木或枣木制作。两根木棒中,长25厘米的一根为圆柱形,直径4厘米;短粗的一根为长方形,长20厘米、宽5-6厘米、厚4厘米。

南梆子

南梆子又称广东板,多以花梨木制作,为长方形中空体,中间有一长方形音孔,它在戏曲和民间器乐合奏中使用,也用于京剧高拨子唱腔的伴奏。

坠梆

坠梆又称“脚踏梆子”,一般为木制,外形如鸭蛋,梆与槌连为一体,用于豫剧河南坠子的伴奏。它通常分为大中小三种,长度分别为13.5、11.5和10厘米,圆径分别为9.5、8.5和5厘米。腰部有一木榫,垂直固定在一个立棍上。下方另置一榫槽,中心横穿一轴,分别连接击梆木棰与拉绳。

秦梆

秦梆则用于秦腔伴奏,呈椭圆形,长20厘米。

制作工艺

不同类型的梆子在尺寸、形状等方面可能会有所差异,但其制作工艺通常都比较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加工的精细度,以保证其能发出符合各自特点的声音,适应不同的演奏需求。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制作工艺也可能会在传承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演奏技巧

河北梆子

河北梆子用梆子戏曲和民间器乐合奏。演奏时,左手执长方形木棒,右手执圆形木棒,互击发音。其音色清脆、高亢而坚实,无固定音高,为梆子戏曲的重要伴奏乐器,常用来有规律地敲击强拍。

南梆子

南梆子在戏曲和民间器乐合奏中使用,也用于京剧高拨子唱腔伴奏及广东音乐。发音短促、圆润,除在戏曲伴奏和器乐合奏中击奏强拍外,也可用来表现马蹄声、机关枪射击声等特殊音响效果。

坠梆

坠梆用于豫剧河南坠子的伴奏。演奏时常绑于桌腿上,用脚控制木槌击梆发音。演奏者常由操坠琴者兼任。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