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美术馆 :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的艺术博物馆

更新时间:2023-07-29 10:46

文森特·梵高美术馆(Van Gogh Museum)位于阿姆斯特丹博物馆广场6号,是荷兰国家级博物馆,也是世界范围内收藏梵高油画、素描和信件数量最多的美术馆。

梵高美术馆始建于1962年,1973年,美术馆建成并正式对外开放,荷兰政府将文森特·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侄子交由文森特·梵高基金会保管的艺术品,转至美术馆内展览。1999年,美术馆扩建了一栋建筑——侧翼展馆,其由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Kurokawa Kisho)设计修建。2015年,美术馆再次进行扩建,在馆内两栋建筑之间新建了一处玻璃大厅。2021年,美术馆受新冠疫情影响闭馆,并开设线上展览,6月5日,美术馆重新向大众开放。

梵高美术馆主楼共4层,侧翼展馆3层,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美术馆主楼四层为“文森特·梵高的杰作”固定展区,其余为临时展区。馆内收藏了由梵高创作的《向日葵》《吃马铃薯的人》等300余幅油画、《蒙马特山前的采石场》《蒙马特山》等750多件素描作品以及近6000幅版画与约50件雕塑。此外,美术馆还收藏了梵高的朋友和同时代的艺术家在1840-1920年期间的绘画、素描和雕塑作品,如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的《海牙的郁金香田野》、法国雕塑家奥古斯特·罗丹的雕塑《她曾是制盔者的妻子》等。2010年,博物馆获得欧洲遗产奖文森特·梵高书信项目研究类大奖,2021年,博物馆与蓝图收藏(Blueprint Collections)合作推出的系列产品获得了伦敦品牌与生活方式授权奖。2022年,梵高美术馆接待游客136.4万人次。

历史沿革

成立背景

1890年7月,法国画家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去世后,许多艺术品转交给了他的弟弟提奥·梵高(Theo Van Gogh)。提奥去世后,其遗孀乔·提奥·梵高·邦格(Jo van Gogh Bonger)继续保管梵高留下的艺术品,并向外推广梵高的作品,她向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展览借出艺术品,并在1914年出版了第一版文森特写给提奥的信。1925年,乔·梵高·邦格去世后,其子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成为梵高艺术品的保管者。1930年,梵高的侄子文森特·威廉·梵高将梵高的艺术品借给阿姆斯特丹斯特德利克博物馆进行展览,进一步对梵高的艺术品进行宣传推广。

随着文森特·梵高的名气越来越大,许多人开始呼吁建设一个博物馆专门收藏这些艺术品。1962年,经荷兰政府同意,文森特·威廉·梵高将其收藏的绘画、素描和信件等艺术品移交给文森特·梵高基金会。作为回报,荷兰政府承诺建造梵高美术馆,供人们欣赏这些收藏品

建设开馆

1963年,建筑师格里特·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开始设计美术馆主楼,1973年,文森特·梵高美术馆正式向公众开放,梵高的艺术品从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馆移至梵高美术馆,荷兰朱丽安娜·路易丝·艾玛·玛丽·威廉明娜(Queen Juliana)出席美术馆开幕式,为其揭幕。开业后的美术馆内拥有200余幅画、500多幅素描、800多封文森特·梵高的信件和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此外,美术馆还收藏了包括梵高的朋友和同时代的艺术家在1840-1920年期间的绘画、素描和雕塑。

美术馆建成后,1999年,美术馆首次进行扩建并进行了现代化改造,日本建筑师黑川纪章(Kurokawa Kisho)为美术馆设计修建了一栋三层的侧翼展馆,用于临时展览。2015年,美术馆再次进行扩建,新建了一处玻璃大厅,连接馆内主楼和侧翼展馆两栋建筑。2021年,美术馆受新冠疫情影响闭馆,并开设线上展览,6月5日,美术馆重新向大众开放。

建筑布局

建筑设计

梵高美术馆始建于1962年,位于荷兰阿姆斯特丹博物馆广场6号。美术馆主楼由建筑设计师格里特·里特维尔德(Gerrit Rietveld)设计,一年后,格里特去世,其同事J·范·迪伦(J. van Dillen)完成了剩余的设计工作。主楼建筑为包豪斯风格,其外形为一长方形建筑,使建筑物大小与周围环境、建筑相比并不突兀。在建筑设计过程中,格里特强调几何形状与光线,建筑物外表设有天窗,使大量的自然光线从天窗照射进美术馆内部与中庭空间。建筑物内部为开放空间,建筑内部各层光线从下到上逐层递减,美术馆室内最大的特色——悬挑到中庭中的楼梯,使游客可以在上下行走时,通过中庭向下看到画廊。

1999年,美术馆进行扩建,日本建筑设计师黑川纪章 (Kisho Kurokawa) 设计了美术馆用于举办临时展览的侧翼展馆,其灵感来源于环境与建筑之间、日本与欧洲文化之间的共生关系。展馆位于主楼后方,正对主楼,其外观呈椭圆形半柱体,箱形印刷室与侧翼轴线成一定角度。建筑表面由透明玻璃与高墙共同组成,高耸的通透玻璃使每一层楼都拥有足够的采光照射。此外,建筑师为尊重主楼,使侧翼展馆的建筑体量尽量降低,其地下2层占建筑总面积的75%。侧翼展馆与主楼通过一个下沉庭院相连,庭院采用了半圆形构图,建有水庭,地下展廊与展厅被菊圆形的池塘环绕,在室内外之间形成一个中介空间,使两栋建筑共处并保持着各自的建筑特点。

2015年,美术馆扩建一处入口大厅,大厅由荷兰建筑公司汉斯·范·赫斯维克建筑师事务所(Hans van Heeswijk Architects)根据黑川纪章建筑师事务所的设计草图进行了进一步的设计规划。大厅位于主楼与侧翼展馆之间,连接两栋建筑,建设花费2000万欧元,为美术馆增加了800平方米的面积。大厅的设计延续了侧翼展馆的椭圆形造型,开放、透明的入口大厅采用玻璃建筑技术建造,玻璃为其结构主材。表面由650平方米的冷弯玻璃组成。此外,大厅结构的横梁和竖框皆由玻璃做成,拥有30个长12米,玻璃材质的屋顶翅片和20根高达9.4米的玻璃柱,其中,玻璃屋顶的面积为600平方米,与水平角度呈16.5度的夹角。在大厅内部楼梯设计中,建筑师较少使用钢结构,厅内楼梯主要由三层夹层玻璃组成,使不仅能够承担楼梯的高负荷,也具有稳定性。

展厅布局

梵高美术馆梵主楼共4层,侧翼展馆3层,占地面积为1.5万平方米,馆内展出雕塑、绘画、信件等8000余件藏品。主楼地下一层为用于举办会议、讲座的礼堂,地面零层设有入口大厅、收银台、问讯处、铃鼓咖啡馆餐厅、婴儿盥洗室、多媒体导览以及售卖美术馆周边文创产品的美术馆商店、展出梵高自画像系列藏品的自画像、年谱展厅。

主楼第一层为常设展区,设有文森特·梵高的楷模、农民画家、奠定基础、新视角、巴黎现代艺术、艺术友人、创作鼎盛时期、大日本帝国梦,共8个展厅,展出了《吃马铃薯的人》《丰收》《黄房子》《向日葵》《卧室》等绘画作品。主楼二层为常设展区,设有书信中的生活、家传之宝、家人、艺术交流、友人、阿凡桥的友人、工作中的凡高、素描家凡高,共8个展厅,展出了文森特·梵高的书信、画具以及梵高同时代的艺术家的作品。主楼三层,为常设展区,设有坚持作画、富有灵性的大自然、凡高对后人的启发,共三个展厅,展出《鸢尾花》《塞纳河畔》等藏品。此外,主楼三层还设有售卖书籍的美术馆书店。

侧翼展馆地下一层设有用于举办临时展览的BankGiro Loterij展厅、入口大厅、多媒体导览、以及售卖图书馆周边文创产品的美术馆商店。展馆零层设有用于举办临时展览的范兰肖特画廊(Van Lanschot Gallery),展馆一层设有松浦日本画廊(Sompo Japan Nipponkoa Gallery),其主要用于举办临时展览。

陈列展览

常设展区

文森特·梵高美术馆主楼内皆为常设展区,其以梵高的杰作(Van Gogh's Masterpieces)为主题,藏品大致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展出与梵高的生活和艺术相关的藏品。

自画像藏品区位于美术馆主楼零层,展区内展出了《文森特·梵高肖像》《画家自画像》《耳朵缠着绷带的自画像》等梵高不同时期、不同表情的几十余幅自画像,该展区旨在通过各式各样的梵高自画像,向人们展示画家梵高的外貌、个性和其绘画人物的美术水平。

主楼一层展区藏品大致以1883年至1889年的时间顺序排列,分布于凡高的楷模、农民画家、奠定基础、新视角、巴黎现代艺术、艺术友人、创作鼎盛时期、大日本帝国梦8个小展区,展出了《吃马铃薯的人》《向日葵》等绘画作品,该展区旨在展示文森特·梵高艺术生涯早期怀有艺术抱负的重要作品,展现梵高的职业与其在法国南部的生活对其艺术创作的影响。

主楼二层展区以“零距离接触梵高”为主题,藏品分布于书信中的生活、家传之宝、家人、艺术交流、友人、阿凡桥的友人、工作中的文森特·梵高、素描家凡高8个小展厅,展出了梵高的书信、画具以及文森特·威廉·梵高同时代的艺术家的作品,如法国画家保罗·高更(Gauguin)的《正在画向日葵的梵高》、法国画家克劳德·莫奈(Monet)的《海牙的郁金香田野》、法国雕塑家罗丹(Rodin)的雕塑《她曾是制盔者的妻子》等。该展区旨在让人们通过展品,了解文森特·梵高的生活、情感和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走进梵高的世界。

主楼三层展区藏品大致按照1889年至1890年的时间顺序排列,分布于坚持作画、富有灵性的大自然、文森特·梵高对后人的启发3个小展厅,展出《画架前的自画像》《卧室》《麦田里的乌鸦》等藏品。该展区旨在通过展示梵高在生命最后几年创作的艺术作品,让人们了解梵高在体验生活中,如何通过艺术描绘希望、爱、焦虑和痛苦。

临时展览

在画中(In the Picture)

在画中展览时间为2020年2月21日至8月30日,展览位于侧翼展馆内。展览展示了文森特·梵高埃德加·德加(Edgar Degas)、居斯塔夫·库尔贝(Gustave Courbet)、贝尔特·莫里索(Berthe Morisot)等70名19世纪画家的75幅自画像作品。展品包括《耳朵缠着绷带的自画像》《贝尔特·莫里索自画像》等,该展览旨在展现画家们如何通过创作自画像来提升绘画技艺、结交好友,以及19世纪的画家们如何通过自画像来展现自我。

爱情(Amour)

爱情展览时间为2022年2月12日至5月15日,展览位于侧翼展馆内,展览展示了纳比派法国艺术家莫里斯·丹尼斯(Maurice Denis)于1899年创作的浪漫版画系列《爱情(Amour)》。该系列版画灵感来自丹尼斯在日记中为妻子写的情诗,版画由十三幅彩色石版画组成,其色彩精致、线条柔和、图案细致。该展览旨在展示纳比派艺术家的版画技艺,展现莫里斯·丹尼斯对家庭、肉体、神圣等各种形式的爱的歌颂。

梵高在奥维尔(Van Gogh in Auvers)

梵高在奥维尔展览时间为2023年5月12日至9月3日,展览位于侧翼展馆内。展览展示了梵高从1890年5月20日至7月29日去世前,居住在法国巴黎附近的瓦兹河畔奥韦村期间创作的作品,展品包括《麦田与乌鸦》《保罗·加歇医生》《瓦兹河畔奥维尔教堂》等50多幅画作和30多幅素描作品。该展览旨在展现梵高在生命的最后几个月中内心失败、孤独、忧郁的情感,强烈的创作欲望,以及其在创作过程中不断尝试新的色彩、笔触、主题和方法的绘画经历。

重要馆藏

吃土豆的人(The Potato Eaters)

该藏品尺寸为82 x 114厘米,为布面油画,1885年由文森特·梵高创作完成。梵高为证明其人物绘画技艺,创作了该幅绘画作品。该画构图复杂,梵高用大地色系描绘了五个农民粗糙的面孔和骨瘦如柴的双手,画中几人分食阳芋,盘子中的土豆沾满灰尘,并未剥皮,梵高以此来描绘乡村生活的残酷,该幅作品也成为梵高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向日葵(Sunflowers)

该藏品尺寸为95 x 73厘米,为布面油画,1889年由文森特·梵高法国南部的阿尔勒创作完成。该画为梵高最著名的画作之一,为花卉静物画,梵高使用三种传统色彩描画了在花瓶中的向日葵,展现了其可以通过多种单一颜色变化作画的技艺。该作品为文森特·梵高向其好友保罗·高更表达感激之情所画,但其并未如期交付,将该画转为个人收藏,直至其侄子交由梵高基金会保管,转至梵高美术馆展出。

梵高画家自画像(Self-Portrait as a Painter)

该画尺寸为65.1 x 50厘米,为布面油画,1887年12月至1888年2月由梵高在巴黎创作完成。在该幅自画像中,梵高将自己描绘成一名画家,在画架后拿着调色板和画笔,调色板中有红色、绿色、黄色、紫色、蓝色、橙色,而这些颜色正是梵高在创作该幅作品中使用的颜色。文森特·梵高在该画中使用明亮的、不混合的多种色彩,来表达画中人的身份为一名现代艺术家,他将多个互补色对并排放置,以增强彼此的色彩,例如,画中人物工作服是蓝色的,胡须是橙红色的。该画是文森特·梵高在巴黎创作的最后一部作品,展现了他在巴黎时精神和身体上的疲惫和悲伤。

盛开的杏花(Almond Blossom)

该画尺寸为73.3 x 92.4厘米,为布面油画,1890年由梵高创作完成。梵高最喜欢的绘画主题之一为蓝天衬托着地面盛开的巨大花枝,该画灵感来自于日本版画,画中描绘了在早春盛开的杏花,树枝四周被梵高使用多种深浅不一的蓝色描绘出蓝天。该画创作于文森特·梵高在圣雷米精神病院居住十个月后杏花盛开的春天,画作象征着新生,为祝贺梵高兄嫂生子的礼物。

黄房子(The Yellow House)

该藏品尺寸为72 x 91.5厘米,为布面油画,1888年由梵高搬至法国南部阿尔勒的拉马丁广场附近后创作完成。该画描画了一栋黄色的房子,绿色百叶窗所在的房子为其居住的地点,画中记录了梵高居住地点周围的环境,左边为其经常用餐的餐馆,第二座铁路桥的对面为他朋友的家,该画表达了梵高搬至新家后的新鲜感。

播种者(The Sower)

该画尺寸为32.5 x 40.3厘米,为布面油画,1888年由文森特·梵高创作完成。在梵高的艺术创作生涯中,其对播种者题材尤为感兴趣,1888年秋天,法国画家保罗·高更(Paul Gauguin)建议梵高在作品创作中应减少现实元素,增加想象元素,于是,梵高创作了该幅作品。在该画中,梵高使用色彩来表达感情,天空为黄绿色,田野为紫色,明黄色的太阳像是一个光环,把身处田野中的播种者衬托成圣人。

卧室(The Bedroom)

该画尺寸为72.4 x 91.3厘米,为布面油画,1888年由文森特·梵高创作完成。在阿尔勒居住期间,梵高在黄色房子的卧室内创作了这幅作品。画中描画了梵高布置后的卧室,卧室中由几件简单的家具,墙面上挂有其画作,明亮的颜色象征着休息和睡眠。在创作该画过程中,梵高故意省略阴影,使画面平整,从而使该画看起来更接近日本版画。此外,根据研究表明,画中形成强烈反差的颜色是多年来变色的结果,墙壁和门最初是紫色而不是蓝色。

花园里的恋人:圣皮埃尔广场(Garden with Courting Couples: Square Saint-Pierre)

该画尺寸为75.0 x 113.0厘米,为布面油画,1887年由文森特·梵高在巴黎创作。该画描画了在阳光明媚的圣皮埃尔广场,热恋中的情侣漫步在小栗树下,坐在蜿蜒的小路上。梵高使用了自由变化的点画派绘画技巧,用颜料点构图,并在不同位置使用了不同长度的小笔触,帮助他创造了春光明媚的效果。该画表达了梵高对爱情和家庭的渴望。

学术研究

学术收藏

梵高美术馆内开设了图书馆,建成于1973年。馆内藏有1800年至1920年期间视觉艺术相关出版物的综合选集、与文森特·梵高相关人物的资料与作品、已知的梵高读过的所有书籍与其收藏的书籍以及来自阿姆斯特丹艺术协会(Arti et Amicitiae)图书馆的19世纪艺术书籍的全部馆藏。此外,图书馆中还收藏了馆中艺术品的记录、出版物和展览历史、信件等,馆中藏书达3500多本、20多种期刊和拍卖目录,图书馆每年还继续收入约1000种出版物。这些馆藏记录了文森特·梵高的艺术生涯和个人生活,有利于人们了解梵高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艺术发展。

出版书籍

梵高美术馆为展示艺术研究成果,先后出版了数本书籍,还发表了数篇文章。如《乔·文森特·梵高·邦格传记(Biography of Jo van Gogh-Bonger)》书中通过参考大量信件、日记、账簿和其他文件,讲述了乔·梵高·邦格在梵高作品和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她是如何推广将梵高的作品推广出去的。《梵高的书信(Vincent van Gogh: The Letters)》书中收录了梵高美术馆十五年来的研究成果,其中包括梵高的820封亲笔信以及保罗·高更提奥·梵高等人写给他的83封信,这些信讲述了梵高如何走上艺术之路、弟弟西奥对他的支持、梵高与其他画家的友谊以及他对艺术的热情。《让·弗朗索瓦·米勒和海牙学派(Jean-François Millet and the Hague School)》一文中,通过对米勒的绘画构图及主题的分析,研究米勒对海牙学派画家的影响。

此外,美术馆还出版了数本儿童书籍,儿童书籍通过文字和插图,以有趣且易于理解的方式讲述艺术知识,帮助儿童读者了解艺术,如《文森特与向日葵(Vincent and the Sunflowers)》一书中通过插图和文字的方式,讲述了文森特·梵高寻找绘画题材的过程以及绘画向日葵的过程。《卡米尔与文森特(Vincent and Camille)》一书取材于19世纪末梵高在法国南部阿尔勒为卡米尔创作人物画肖像的故事,该书通过插图和文字的方式,以儿童视角讲述了一个名叫卡米尔的男孩和画家文森特·梵高之间建立友谊的感人故事。

研究项目

梵高美术馆多年以来先后开展过数十个艺术研究项目。2018年至2021年间,文森特·梵高美术馆与达拉斯艺术博物馆组织团队合作对《橄榄树》等11个橄榄树题材的绘画作品中,梵高绘画技法和绘画材料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该研究,使人们了解了文森特·梵高绘画橄榄园题材的笔法、构图、以及他选择了哪些画布和颜料,同时,让人们深入了解梵高对色彩的运用以及画作中的紫色、红色和粉色等色调如何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2020年,美术馆开始对馆内收藏的,来自于文森特·梵高同时代艺术家的约300幅绘画、750幅素描、近6000幅版画和约50件雕塑作品的来源进行研究。美术馆使用数字研究方法,利用现有的专业知识和设施,致力于全面研究自1973年开馆以来许多新增藏品的来源,截至2023年11月,该项目仍在进行中。

作品修复

梵高美术馆内部研究人员曾对多幅绘画作品进行过修复。2016年,被盗14年的《席凡宁根的海景》重新回到美术馆,画作在盗窃过程中遭到严重损坏,顶部的油漆层损坏,使得下面的衬里画布清晰可见。馆内研究人员确定画作缺失的部分后,使用3D打印模具填充空隙,并利用盗窃前的档案照片,重建画作左下角的油漆原始浮雕。2021年,木雕艺术品《布列塔尼舞蹈》成为美术馆馆藏,美术馆收到艺术品后发现面板顶部胶接处开裂,左上角明显缺少一块碎片,框架的斜接处使用钉子固定,受到了严重损坏。美术馆聘木材专家对木雕进行修复,将三个垂直的橡木一字夹拧到面板的背面,为使面板能够自由移动,螺丝孔被改为槽孔,并从巴黎找到了颜色和光泽完全与《布列塔尼舞蹈》相同的蜡,用其填补缝隙,使修复后的部件与框架与原始饰面相匹配。

文化活动

社教活动

梵高美术馆内常年开设社教活动,馆内针对儿童、小学、中学等不同人士设计了不同的课程。如针对儿童,美术馆设计了“文森特·梵高博物馆的神奇宝贝”活动,通过带领儿童沿着展出的梵高的画作进行神奇宝贝式冒险,学习如何描画神奇宝贝,使其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梵高与日本之间的联系,以及梵高的创作灵感如何产生的。针对低年级中学生,美术馆开设了“梵高:这个人和他的作品”活动,馆内通过讲解员对梵高作品的讲解与组织绘画活动,使学生认识梵高,了解蕴含作品中的友情、爱情、和悲伤,发现自己的生活与文森特·梵高的生活之间的相似之处。针对高中生,美术馆开设了“文森特·梵高之旅”活动,馆内通过讲解员带领参观并批判性的分析梵高的作品,使学生们深入了解梵高的生活,学会在时代背景之下欣赏艺术品,了解其绘画技巧、风格和色彩运用。

文创设计

梵高美术馆地下一层开设了美术馆商店,商店以“让更多人了解梵高的生活和艺术,并受到启发”为宗旨,店铺内售卖的商品种类繁多,包括各种艺术壁纸、厨具、服装、帆布包、珠宝、玩具和书籍等美术馆文创产品,所有文创产品在梵高美术馆线下商店与线上商店均有销售。

重要事件

藏品被盗

1991年,盗贼偷走了文森特·梵高博物馆的20件藏品,其中包括梵高的早期画作《吃土豆的人》,总价值约5亿美元。藏品被盗半小时后,由于盗贼的轮胎漏气,未能逃跑,四名男子随后被逮捕判刑,藏品被归还美术馆,其中《麦田与乌鸦》《静物与圣经》和《静物与水果》三幅画在盗窃过程中被严重撕裂。

2002年,文森特·威廉·梵高的两幅作品《席凡宁根的海景》和《离开尼厄嫩教堂的会众》被盗贼利用梯子爬上梵高博物馆将画作盗走。2016年,意大利警方在那不勒斯南部一处与意大利黑手党有关的团伙中查获了这两幅作品,其中,《席凡宁根的海景》在失窃过程中损坏严重。

发现真迹

2013年9月,文森特·梵高美术馆确定《蒙马儒的日落》是梵高的在1988年创作的作品,这是梵高美术馆首次发现梵高真迹,随后,私人收藏家将这幅作品借至美术馆参展,展至2014年9月。

主要奖项

2010年,梵高博物馆获得欧洲遗产奖梵高书信项目研究类大奖,2019年,博物馆凭借Unravel Van Gogh应用程序获得了由国际数字艺术与科学学院颁发的互联网设计奖项威比奖,2021年,博物馆与蓝图收藏(Blueprint Collections)合作推出的系列产品获得了伦敦品牌与生活方式授权奖。同年4月,博物馆凭借网站设计获得格拉米奖设计类铜奖,5月,博物馆再次获得了威比奖。2022年,博物馆与花街(Floral Street)合作推出的香水获得了伦敦品牌与生活方式授权奖,2023年,获得国际授权卓越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