橿子栎 :壳斗科栎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3:59

子栎(学名:Quercus baronii Skan)是壳斗科栎属半常绿灌木或乔木,高可达15米,叶片卵状披针形,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缘有锐锯齿,叶背中脉有灰黄色长绒毛,后渐脱落,叶柄被灰黄色绒毛。雄花花序轴被绒毛;具数朵花。壳斗杯形,包着坚果,小苞片钻形,坚果卵形或椭圆形,果脐微突起,4月开花,翌年9月结果。橿子栎木材坚硬,耐久,耐磨损,可供车辆、家具等用材;种子含淀粉60-70%;树皮和壳斗含单宁,可提取胶;又为优良薪炭材。该物种为中原地区特有植物,尚未由人工引种栽培。

形态特征

半常绿灌木或乔木,高达15米,小枝幼时被星状柔毛,后渐脱落。叶片卵状披针形,长3-6厘米,宽1.3-2厘米,顶端渐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叶缘1/3以上有锐锯齿,叶片幼时两面疏被星状微柔毛,叶背中脉有灰黄色长绒毛,后渐脱落,侧脉每边6-7条,纤细,在叶片两面微突起;叶柄长3-7毫米,被灰黄色绒毛。

花序长约2厘米,花序轴被绒毛;雌花序长1-1.5厘米,具1一数朵花。壳斗杯形,包着坚果1/2-2/3,直径1.2-1.8厘米,高0.8-1厘米;小苞片钻形,长3-5毫米,反曲,被灰白色短柔毛。坚果卵形或椭圆形,直径1-1.2厘米,高1.5-1.8厘米;顶端平或微凹陷,柱座长约2毫米,被白色短柔毛;果脐微突起,直径4-5毫米。花期4月,果期翌年9月。

主要变种

多毛橿子栎(秦岭植物志)该变种与橿子栎不同处为当年生小枝及叶背密被灰白色星状毛,侧脉因被星状毛覆盖而不明显。分布于中国河南卢氏、陕西五云峰。生长在海拔990米的山地。模式标本采自河南卢氏。

异名

橿子栎的异名包括:

- Quercus baronii Skan var. capillata (Kozlov) Liou

- Quercus baronii Skan var. pendula S. Y. Wang et C. L. Chang

- Quercus lanceolata S. Z. Qu et W. H. Zhang

分布

分布于中国山西、陕西省甘肃省河南省、湖北、四川省等省。

生活习性

生长在海拔500-2700米的山坡、山谷杂木林中,常生于石灰岩山地。橿子栎适宜生长在年平均温度11-16℃,极端低温不低于-20℃。分布区年降水量500-2000毫米。适生于中性至微酸性、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壤土和沙壤土。

繁殖方法

橿子栎以直播造林为主,也可采用植苗造林和萌芽更新。

良种采集:橿子栎靠种子繁殖,应选择立地条件好,橿子栎林体健壮,无病虫害,树干形通直的林分作为种子林。种子9-10月成熟,应选择有光泽、饱满、粒重、无病虫害的作种。一般随采随播。需贮藏的,采摘后应及时风干,拌种,或用60℃的温水浸种10-15分钟,以起到杀虫脒作用,然后沙藏。待播种。

播种移栽:整地时要施足底肥,深耕细耙作。苗床宽1米,长度随地势而定,行距15厘米,先开5-7厘米小沟,然后将种子均匀撒在沟内,封土踏实,每公顷用种量300千克。第二年出苗后应及时中耕、除草、施肥、浇水及病虫害防治。晚秋和来年春天即可移栽。

播种造林:在预先整好的土地上,每穴位播种5-6粒种子,要求均匀播在穴内,然后用湿润的碎土覆盖3-4厘米厚,轻轻压实。若在秋季播种,覆土应略厚一点。为防治鸟兽害及虫害。

栽培技术

抚育:在播后第一、第二年,每年松土除草2-3次,以后1-2次。在立地条件较好,第二、第三年就需开始间苗。立地条件差可适当推迟,待苗木生长稳定时,才可将纤弱苗除去。

主要价值

橿子栎作为中原地区北方干旱和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发展生物质能源的优良树种之一,不仅具有重要的生态学价值,同时其本身木材坚硬,种子、树皮、壳斗都有较大的经济价值。其中,种子含淀粉为60%-70%,可以食用、酿酒、浆纱或作饲料,树皮、壳斗等经加工可制得栲胶,是一种很好的化工原料,木材坚硬,耐久,耐磨损,可供车辆、家具等用材,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