檀香 :檀香科植物

更新时间:2022-12-31 21:35

檀香(拉丁学名:Santalum album L.)是檀香科(Santalaceae)檀香属植物,别名真檀、白檀。半寄生常绿小乔木,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和印度尼西亚,现在主要分布或种植在湿热地区,如中国南部、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北部、菲律宾和一些太平洋岛屿等地。

高约10米,枝圆柱状,小枝淡绿色。叶椭圆状卵形,边缘波状,中脉在背面凸起,侧脉约10对,网脉不明显。三歧聚伞式复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披针形苞片2枚;花被淡绿色;花被4裂,裂片卵状三角形,内部初时绿黄色,后为深棕红色;雄蕊4枚;花盘裂片卵圆形;花柱栗色,柱头浅3~4裂。核果外果皮肉质多汁,成熟时深紫红色至紫黑色。花期5~6月,果期7~9月。

檀香因其心材含有的芳香芳香油,广泛用于香水、化妆品、医药等产业,被称为"绿色金子"和"香料之王",种植面积逐年增加。由于全球对檀香产品的高需求,导致其被过度采伐,在2018年檀香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评估为易危物种

形态特征

檀香主要通过根部吸盘从宿主植物中获得营养。吸盘位于须根侧面的表皮和皮层,根系形成吸盘的数量和大小因寄主而异。

檀香是半寄生常绿小乔木,高约10米,枝圆柱状,带灰褐色,具条纹,有多数皮孔和半圆形的叶痕;小枝细长,淡绿色,节间稍肿大。

叶椭圆状卵形,长4~8厘米,宽2~4厘米,顶端锐尖,基部阔楔形,边缘波状,稍外折,背面有白粉,中脉在背面凸起,侧脉约10对,网脉不明显;叶柄长1~1.5厘米。

三歧聚伞式复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2.5~4厘米;苞片2枚,钻状披针形,长2.5~3毫米;总花梗长2~5厘米;花梗长2~4毫米,有细条纹;花长4~4.5毫米,直径5~6毫米;花被管钟状,长约2毫米,淡绿色;花被4裂,裂片卵状三角形,长2~2.5毫米,内部初时绿黄色,后为深棕红色;雄蕊4枚,长约2.5毫米;花盘裂片卵圆形,长约1毫米;花柱长3毫米,栗色,柱头浅3~4裂。

果实与种子

果核果长1~1.2厘米,直径1厘米左右,外果皮肉质多汁,成熟时深紫红色至紫黑色,顶端稍平坦,内果皮坚硬、具纵稜3~4条。种子圆形,光滑无毛;通常具胚一枚,有时也出现双胚或多胚现象。

物种分布

原产于印度斯里兰卡印度尼西亚,现在主要分布或种植在湿热地区,如中国南部、印度、印度尼西亚、斯里兰卡马来西亚澳大利亚北部、菲律宾和一些太平洋岛屿等地。自20世纪60年代初起,中国广东省云南省等南方省区开始引种栽培檀香。

生长习性

温度

檀香是一种热带植物,主要生长在干燥、无霜的丘陵山地,海拔600至1000米之间,

温度为23~35℃。可以忍受短时间零度以下的温度和霜冻。因此,在种植檀香的地区,最低温度应不低于0℃。

水分

檀香不耐涝,相对比较耐旱,适合在年降雨量600~1600毫米的地区生长。短期根部积水会造成檀香根部腐烂、植株生长不良,从而影响其成活率。如果干旱持续时间过长,叶片容易出现枯黄、卷曲和脱落,严重影响檀香的正常生长。

光照

檀香是一种喜光植物,在阳光充足的条件下生长良好,苗期相对耐阴,但宿主的冠幅不能超过檀香,以免造成盖顶,导致檀香生长不良。

土壤

檀香在酸性红壤和黄壤中生长较好,且土壤应疏松、排水良好、富含钾和磷等营养物质。

寄生性

檀香是一种根半寄生植物。其根系可以直接从土壤中吸收部分水分和营养,但主要通过根部吸盘从寄主植物中获得营养。檀香根部的吸盘吸附在寄主植物的根部,檀香通过吸盘的维管束与寄主维管束相连,吸收寄主植物的水分、无机盐和其他营养物质。

物候期

檀香幼苗期、中期生长较快,成龄期和老龄期生长较慢;通常种植后3年开始开花结果;4月~12月开花,7月~9月为盛花期;通常开花后10天结果,结果后40天左右果实成熟,数量多、果期长,且成熟不一致;果实成熟期为7月~第二年2月,盛果期为10月~11月。

繁殖方式

自然繁殖

檀香是一种异花授粉植物,主要由细纹小家蚁(Monomorium destructor)、野生中蜂(Apis cerana indica)、弓背蚁属(Camponotus sp.)进行授粉。传播檀香的鸟类主要是白头鹎(Pycnonotus sinensis),它们将已转紫黑色、充分成熟的檀香果实完整吞下,经过消化道后连同粪便将种核排出,散播到邻近地区。

人工繁殖

种子繁殖

通常选择粒大、紫红色、无病虫害的檀香种子。檀香种子成熟期长,存在生理后熟,具休眠性。未经处理的种子发芽时间长,发芽率很低,可以通过脱壳或湿沙层积法来改善。打破檀香种子休眠期最有效的方法是用赤霉素浸种,可以显著提高发芽率,并将发芽时间缩短到30天左右。

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能最大化地繁殖优良种苗。选取成年优质檀香嫩枝,切成茎段后洗净消毒培养至形成多个丛生芽。丛生芽开始展叶时,将芽分割成单苗后移入培养基中培养1~3个月。在基部逐渐长出不定根并形成完整的再生植株后,将生长健壮、有根系的试管苗移栽到事先配置的混合基质中,并配上檀香优良宿主进行培养。

扦插

多采用健康壮实的半木质化枝条进行插,选择1~2年生良种实生苗或扦插苗进行截干,待抽芽生长后的20~30天进行采枝扦插。

嫁接

选取优良单株作为接穗,选用健壮的实生苗作为砧木,通过芽接或枝接的方式嫁接。选用5年内生的幼树接穗,嫁接成活率高。

栽培技术

寄主管理

在种植檀香时,首先要考虑的是寄主植物。檀香的主根不发达,根系浅,因此檀香寄主应选择适应性强、根系发达且分布浅,萌芽力强,最好具有根瘤菌的植物。檀香的宿主植物很多,但不同的寄主植物在不同时期对檀香有不同的生长促进作用,一般分为早期、过渡期及长期寄主3种类型。檀香早期是幼苗生长阶段,早期寄主多选用草本植物作为寄主。从幼苗定植到快速生长阶段是过渡期,采用白灰毛豆、木豆、九里香属洋金凤等灌木植物作为过渡期寄主。长期寄主往往伴随檀香多年,直到成材,通常选择豆科乔木,如台湾相思苏木大叶相思印度黄檀降香等,还会选择乔木植物,如女贞、母生、黄皮麻楝等。长期寄主植物的混合配植比单一寄主更有利于檀香的生长。

田间管理

檀香在台风期间容易倒伏,不耐涝,应种植在避风且排水良好的地方。在湿热地区更容易受到病虫害的影响,生长状况较差。种植檀香时,株距不能过密,以保证通风良好。在长期降雨的情况下,应及时进行排水,防止因积水导致檀香根系腐烂。在苗期,寄主植物的管理是重要的,应及时补植死亡的寄主植物,当寄主植物高于檀香幼苗时,应适当修剪,否则会抑制幼苗生长。

病虫害防治

虫害及防治

檀香常见虫害有桑寄生粉蝶、咖啡豹蛾、铜绿丽金龟。粉蝶美国白灯蛾和铜绿金龟子是食叶害虫,可用杀虫剂喷洒叶面进行防治。咖啡豹蠹蛾是蛀干害虫,可用高浓度的杀虫剂灌注蛀孔,并用黄泥密封进行防治;或剪除被侵害枝条并集中烧毁;成虫阶段可用灯光诱杀。

病害及防治

檀香常见病害有幼苗立枯病、根腐病和叶大豆灰斑病。幼苗立枯病主要侵害檀香幼苗,多发生在夏季土壤排水不良时。发病期间通过喷洒托布津或多菌灵防治。根腐病是檀香常见病害,其发育的任何阶段均有可能发生。发病初期可喷洒退菌特、托布津或敌克松防治。叶灰斑病主要出现在成熟叶或老叶上,发病前可喷洒波尔多液预防,发病期间可喷洒托布津、百菌清或多菌灵防治。

物种保护

物种现状

2018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级别易危(VU)。

致危因素

檀香心材及心材中提炼的芳香油用途广泛,价格昂贵,供应缺口大,导致乱砍盗伐,使檀香自然资源逐渐枯竭。在野生檀香林主要集中地印度,檀香还受到了“穗状病”的威胁,导致檀香植株死亡。再加上过度放牧和火灾造成的栖息地质量下降,使檀香处于危险之中。

保护措施

印度政府放宽了种植和收获檀香的严格政策,这鼓励了农民、企业家和非政府组织在印度各地建立檀香私人种植园,增加檀香数量。同样,在其他国家,如澳大利亚和中国,也有大面积的檀香种植。

功用价值

经济价值

檀香在印度被称为"绿色金子",在澳大利亚被称为"摇钱树"。通过蒸馏檀香木提取的檀香油香气独特,还可以与其它香料混合,使易于挥发的精油香气更稳定、持久,主要用于香料行业。檀香的心材部分质地坚实,具有细密均匀的纹理以及耐腐烂、抗白蚁的能力,被广泛用于制作各种手工艺品。用檀香木制作的各种宗教用品也是佛教活动的上乘佳品;檀香木粉置于橱柜中,具有熏香效果。2018年统计显示,世界檀香林面积共约2万公顷,其中自然野生林1.33万公顷,人工种植林0.67万公顷。野生檀香林主要集中在印度;澳大利亚是世界上最大人工檀香林的所在地,通过人工控制檀香生境,促进其生长和结香,实现了较高经济回报。

药用价值

檀香心材是名贵中药,具有行气温中,开胃止痛的功效,用于寒凝气滞,胸膈不舒,胸痹心痛,腹疼痛,呕吐食少。

生态价值

檀香生长周期长,投入高。在中国,长期宿主多采用老山檀香降香黄檀混交种植模式,可以显著提高檀香的净光合速率;同时,檀香在降香黄檀上的寄生导致其产生水分和营养的胁迫,加速了降香黄檀心材的形成。檀香还具有较高的环保效果,特别是在土壤贫瘠和自然生态系统被破坏的地区,其生态效应尤为显著。

栽培历史

檀香在中国已经有1000多年的使用历史,但自檀香被有目的地引入栽培还不到100年。1913年,中国台湾从一家法国公司购买檀香种子进行栽培试验,但由于当时没有掌握管理技术,这些试验并未成功。1916年从日本购入种子继续试验,后因遭受台风袭击而放弃。由于新中国成立后遭到封锁,被切断了檀香的种源,因此檀香进入中国大陆的历史很短。1962年中国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首次从印度尼西亚引种成功,1968年在广东湛江、广州市扩大种植。八十年代广东省中药研究所与华南植物园在广东、海南省开展“檀香扩大栽培技术研究”,推广成果获得1990年广东省农业科技推广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