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武汉大学二级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01:47

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是武汉大学的二级学院,前身是1956年成立的武汉测量制图学院航测与制图系。学院于2001年3月与计算机系分离成立。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4个教学系,开设3个本科专业,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学院拥有116名教职工和1400名在校生。学院的主要研究方向是综合遥感测绘学、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技术。学院的前身是由同济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青岛工学院等有关专业调整而成。学院的学科奠基人为王之卓院士。

历史沿革

学院前身是1956年由同济大学、天津大学、南京工学院、清华大学、华南工学院及青岛工学院等有关专业调整,成立的武汉测量制图学院航测与制图系,包括航空摄影测量与制图两个专业。

1957年8月,学院独立成立航空摄影测量系。

1984年,武汉测量制图学院航空摄影测量专业更名为摄影测量与遥感专业。

1985年,武汉测量制图大学航空摄影测量系更名为航测与遥感系。

1995年,武汉测量制图大学成立遥感与信息工程学院。

1996年4月,武汉测量制图大学遥感与信息工程学院与计算机系合并成立武汉测量制图大学信息工程学院。

2000年8月,新的武汉大学组建后,2001年3月与计算机系分离成立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2007年,学院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第三次被评定为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其所在的“测绘科学与技术”被认定为首批国家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2012年,学院成功增设“地理国情监测”本科新专业。

2015年7月,学院地理国情监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顺利通过建设期满验收。

2016年,学院成功增设“地理空间信息工程”本科专业。

2017年10月,武汉大学发文批复成立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挂靠遥感信息工程学院进行建设与管理。

办学条件

院系概况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设有4个教学系,开设3个本科专业。

师资队伍

截至2017年10月,学院有教职工116人,其中教授(研究员)32人、副教授(副研究员)24人、讲师20人、重点资助博士后7人(含3+3聘期制教师6人),实验技术人员12人、党政管理人员19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985”创新平台1个,专职院士3人,国家学者2人,青年学者2人,中组部国家青年拔尖人才2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3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4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学术带头人1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测绘局科技领军人才1人、国家测绘局“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2人,湖北省“楚天特聘教授”1人,“楚天学子”1人,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宝钢教育优秀教师2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获得者2人,湖北省优秀研究生导师2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武汉大学杰出青年,湖北省优秀科技工作者多名,珞珈杰出学者1人,珞珈特聘教授4人,珞珈青年学者6人,博士生导师31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

学科体系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3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1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有1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设有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有国家重点一级学科1个,国家重点二级学科1个,湖北省优势学科1个,湖北省重点学科1个。

重点学科

授权学科目录

人才培养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湖北省品牌专业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湖北省级精品课程3门,湖北省级优质课程1门。

国家特色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

湖北省品牌专业:遥感科学与技术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3个,校级科研平台2个,其他科研平台6个,武汉大学宇航科学与技术研究院挂靠学院进行建设与管理。

科研成就

2001-2005年,学院共获专利9项、完成科研经费6762万元,其中973项目5项、863项目8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8项、国家重点自然基金项目5项,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066篇,其中SCI检索16篇、EI检索115篇;获国家级科技奖3项,获省部级奖15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信息产业重大发明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省部级自然科学二等奖9项,省部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

学术交流

合作交流

根据2017年11月学院官网信息显示,学院先后派出50余名学者赴美国、德国荷兰加拿大英国瑞典等国及香港特别行政区地区的著名学府和研究机构留学、访问;学院专家、学者经常出席国际学术会议并做研究报告;学院邀请了美、俄、德、英、法、日、加等近20个国家的学术代表团和专家来访;举办了近10次国际学术会议;遥感科学与技术专业与滑铁卢大学开展了“2+2”双学士本科生国际合作项目;相继接收来自美国巴基斯坦津巴布韦越南韩国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留学生40余人。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院标

1,院标构图创意源自两个熟悉的校园雕塑“慧眼”和“空中之舞”,有着强烈的校园文化和学科情结认同感;

2,院标形象地表现着传感器围绕目标物体进行非接触式探测并将目标物体的特征及其变化信息化的动态情景,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学院的学科属性-遥感信息工程

3,院标还形象地表现着学院人才辈出、立足中原地区、走向世界的人才培养属性和遥感师生团结奋斗、锐意创新、服务民生的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属性;

4,院标整体形似人眼映出地球,可进一步引申为传感器的“千里眼”和大师们的““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象征着慧眼识才、精心育人、提携后学、甘为人梯的精神,同时激励学院师生既要有放眼天下的国际视野,又要有展望未来的远见卓识;

5,院标中文名称标准字体采用王之卓先生手写体,意在纪念学院和学科创始人、首任系主任(院长)、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王之卓教授的同时,提醒全院师生铭记学院历史。

精神文化

笃志,敦行,和协,拓新

1,“笃志”语出《论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意为志存高远、忠诚于专一的志向和目标;“矢志不渝、担当进取”是遥感人的责任,就是要求遥感师生大到为中国乃至世界遥感科学和事业的发展,小到为所在团队的发展而勇挑重担,同时在实现目标过程中要不甘落后、矢志不渝、坚持不懈,发扬钉子精神,绝不轻言放弃。王之卓先生教导我们,“我们学测量的人,在本身学术方面立定了根基之后,还需要有推动事业的认识与精神”,王先生指的正是这种精神;

2,“敦行”语出《礼记》,“敦善行而不怠”,意为踏踏实实地去行动,强调知行合一,理论实践并重。“严谨治学、务实崇真”是遥感人的态度,就是要求遥感师生做人做事踏踏实实、勤奋努力,在学术、科研和实践中既要坚持严谨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又要注重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科研必须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它既是对测绘学工作者的职业基本要求,也是原武测校训“严谨求实、团结奋进”的核心,在一代代航测遥感学子身上烙下了深刻的印记;

3,“和协”语出《逸周书》,“上下和协,靡敌不下”,意为齐心协力,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团结协作、甘于奉献”是遥感人的品德,就是要求遥感师生在遥感学院的事业发展中、遥感学子的职业生涯中发扬团结协作和甘于奉献的团队精神;

4,“拓新”语出武汉大学校训,意为开拓创新。“开拓创新、追求卓越”是遥感人的目标,就是要求遥感师生以争创一流为目标,不断推动科技进步和生产革新。

知名校友

参考资料

学院简介.武汉大学遥感信息工程学院.2024-01-1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