歪头崮战斗 :1943年发生于歪头崮的战役

更新时间:2024-09-21 10:37

【歪头崮战斗】1943年2月26日清早,驻沂蒙地方的大批日伪军自东里店、葛庄据点突然出动,企图袭击驻桃花村的鲁中军区二团一营的二连和三连,一营85 名官兵为掩护群众和兄弟部队安全转移,在山东省沂水县歪头崮与日军激战,打退其三次进攻后弹尽粮绝,除 3 人突围、1 人跳崖生还外其余 81 名官兵全部壮烈牺牲。

基本简介

发现敌情后,三连按照王子固营长的命令成功地向南突围转移。王营长则率营部和二连浩特市占领张耿村南外头崮,迎击十倍于二连的敌人。天亮后,敌人在两架飞机的掩护下向二连所占的外头崮阵地猛攻,二连凭借有利地形,同仇敌忾。敌人在施放毒气与烟火后强攻,二连的子弹全打光,战士用石头同敌人搏斗。最后,营长王子固、副营长徐福、二连长之顺等81名指战员毁掉枪支,壮烈牺牲。战斗结束后,沂北工委、行署组织干部群众掩埋了烈士遗体。……在位于沂水城西北23公里的张耿村烈士林里,68年前,在歪头崮抗击战中英勇奋战的81名战士长眠于此。

战斗背景

1943年2月26日拂晓,沂水县城及周围各据点日伪军3000余人突然出动,向沂水北部根据地进行"扫荡"。此时,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三连由营长王子固带领驻防在沂中县北部地区休整并支持地方政权开展工作。发现敌情后,王营长带领部下决定过沂河向西南方向转移。当部队到达尹家峪以南寨子崖后,与来势凶猛的西路之敌遭遇。

“在五十倍于我的近代装备的陆空配合的敌人的严密包围下,你们显示了优秀的布尔什维克的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精神,给敌寇多过我三倍的死亡,牵制和削弱了它进攻友军的时间和力量,完成了艰巨的任务,不幸光荣牺牲,你们的血不是白流啊。”

遭遇强敌

誓死不当俘虏。“我瞪眼看着仗打完的。”诸葛镇河西村82岁高龄的许珍老人尽管听力和表述都大不如从前,但提起当年发生在歪头崮的那场血战,仍觉历历在目:“从四面八方来的敌人凶狠地向八路军轮番攻击,这场仗打得太壮烈了!”

1943年,20出头的许珍受进步思想影响参加了青年抗日先锋队。当时,鲁中军区二团一营二、三连由营长王子固带领驻防在沂水县北部地区桃树万村休整并支持地方政权开展工作。

2月26日拂晓,沂水城及周围各据点日伪军3000余人突然出动,向沂中根据地的北部地区“扫荡”。敌兵分三路向前推进。一营发现敌情后,由营长王子固率部队向南转移,到达尹家峪以南寨子崖后,与来势凶猛的西路敌人遭遇。

群众们得知鬼子扫荡的消息,纷纷躲进了山里。许珍当年就和村民一起躲在了离歪头崮不远的山包上。

“鬼子是咱们人数的数十倍,炮火很猛,全体指战员真是拼了命的打。”回想起当年战斗的场景,老人就像说昨天的事情。三连在二连掩护下向西突围,王营长率领二连往东边撤去,最后退守到了里庄以东的歪头崮,这时三路敌人同时向歪头崮集结过来,发起了进攻。密集的枪弹像暴雨一般朝崮顶阵地射来,密密麻麻的敌人顺着南北山梁吼叫着往上爬行。二连官兵面对汹涌而来的敌人并不急于开枪,而是在敌人进至有效射程时,才一齐开火。一上午,击退了敌人的三次攻击。

至中午时分,有些劳累的敌人全部撤到了山下,暂作喘息。“宁肯流尽最后一滴血,誓死不当俘虏!”这是在战斗空隙时,全连指战员对王营长的表态。所有的人都做好了决战的准备。

不一会儿,敌人的轻重机枪又响了,黑压压的敌人蜂拥而上。二连指战员子弹打完了,就用石块与敌搏斗。一次进攻刚被打退,敌人的另一次进攻又开始了。下午,敌机从沂水城方向飞来,往返五次,向歪头崮扫射、轰炸并投掷毒气弹,山顶笼罩在滚滚浓烟中。

一方强攻,一方死守。当日下午5点左右,二连浩特市只剩王营长和10余名战士了。他们趁硝烟弥漫之时,拖着伤残的身体,从东北方向冲下山,想涉过沂河向东南方向的黑山子转移,没想到被埋伏在山脚下沂河边的敌人包围。王营长率10余名战士同敌人展开了血战。毕竟寡不敌众,战士们一个个倒在敌人的炮火下……与敌人顽强抗争的王营长脚后跟也被子弹打穿,敌人见状蜂拥而上,企图活捉骁勇善战的王营长,宁死不当俘虏的王子固营长在一片“捉活的”吆喝声中自尽在沂河滩上。

后人赞叹

经过整整一天的浴血奋战,激烈的枪炮声渐渐远去了,但山崮依旧弥漫着激战时的硝烟。第二天,当地干部、群众登上山顶,看到的是摔碎的两挺机枪和许多步枪,以及一具具被毒气熏倒窒息而死的遗体。“二连浩特市83名指战员,除了两名炊事员外,其余81名全部牺牲在了山崮上”说到此,许珍老人不禁潸然泪下。然而这81名英勇的战士换来的是敌旅团长以下200余人的死伤。

“有的战士仍然保持着向敌人投掷手榴弹的姿势,有的手里攥着没有投出的石块……”许珍老人回忆。接着,八路军部队上来了两三个人,辨认遗体,并在遗体上插上一个个小牌牌作为记号。山崮附近的河西村、张耿村村民跑到山上,含着眼泪将烈士的遗体抬下了山,暂时安葬在了山脚下。“打完仗后村民们就开始在这里挖坑,用秫秸杆做成担架,有的甚至拿出自家的门板,四人一组将烈士一个个抬下了崮。”张耿烈士林前,村里80岁的刘恩成老人回忆,当年18岁的他也目睹了这一壮烈场面,“年龄大的和小的挖坑,青壮年就抬烈士,队伍一直从歪头崮排到这里,有三四里地。”

清明节时分,村民们将这81位顶天立地的战士统一安葬在了诸葛镇的张耿村,树起一座石碑,村里一位石匠怀着景仰的心情将已写好的碑文精心刻在了碑碣上,记录了那场战斗的经过。这就是占地六亩的“张耿烈士林”。

建国后,政府为张耿烈士林修筑了围墙,1986年又重修了砖石院墙,成立了管理处,安上了大门。1979年,张耿烈士林被批为“县级重点革命烈士建筑物保护单位”。

烈士林内,青翠的松树蔽日,环抱着烈士们一座座的坟。饱经风霜的纪念碑依旧矗立在林内,正面中间是“英勇殉国”四个大字,左右两侧刻着铭文,碑阴则是墓志和营长王子固等81名烈士的名字。

战争背景

1943 年 2 月 25 日,日伪军 3000 多人对山东沂北、沂中抗日根据地发动“扫荡”。当时,八路军鲁中军区第 2 团第 1 营第 2 连与兄弟部队正在沂水河一带执行任务。接到侦察员的敌情报告后,该连在副营长徐福带领下,迅速集合起来,跑步横穿沂博路①来到沂水河东岸。此时,官兵们已经清晰地听到日军马队的马蹄声,估计离的不远了。营、连领导研究后决定部队上山。大家刚爬到半山腰一个叫桃花坪的小村时,就听到日军的马队到了山下。不一会儿,山下升起几发信号弹,表明各路日军都已经到位。此时,日军飞机发现了正在一条山沟里转移的部队和老百姓,便俯冲下来投下几颗炸弹,顿时火光冲天,血肉横飞。战斗打响了,大批日军向爆炸点蜂拥而来。这时,第 2 连遇上了由营长王子固带领的第 3 连。两位营领导迅速做出决定:由他们带领战斗力较强的第 2 连阻击日军,掩护兄弟部队和老百姓突围转移。这支仅有 85 人的小部队迎着敌人冲过去,把日军紧紧地吸引到自己周围,使其他部队和老百姓得以安全脱身。完成阻击任务后,他们边打边撤,沿张耿村的西山撤到歪头崮上,这时候天已经亮了。

歪头崮是一座石山,海拔 300 米左右,在沂蒙山区是排不上名的小山。但它只有北面坡度较缓,东、南、西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山顶比较平坦,但面积却仅有数百平方米。官兵们撤到这里后已经没有了退路,只能固守。但固守又谈何容易?山顶是光光的石头,难以挖掘战壕,且弹药不足。每人平均只有几十发子弹和 4 颗手榴弹。全连有 2 挺捷克式轻机枪,每挺只有两三匣子弹,而且已经消耗了一部分。官兵们经过一夜急行军和战斗,体力消耗很大,唯一的优势是附近没有超过歪头崮的制高点。但第 2 连官兵都是经过多次严酷反扫荡战斗考验的老兵,有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和誓死如归的革命意志。山上刮着北风,寒冷刺骨,但大家全然不顾这一切,积极修筑临时工事,认真清点武器弹药。营连领导紧急制订对策,最后决定先固守,再寻机突围。

战争过程

山下浓烟滚滚,马蹄声声。日军正在调兵遣将,逐渐对第 2 连阵地形成了两道包围圈,在张耿村南边的场院上,几门山炮一字排开,瞄准了 3 华里外的歪头崮。黎明时分,日军的大炮轰鸣起来,炸弹落在山头北面较平坦的山脊上。沉闷的爆炸声过后,北山脊上飘荡起一片黑色的烟尘,随着北风覆盖了第2 连的阵地,许多战士剧烈地咳嗽起来。“毒气弹!快把嘴捂上!”营长大声地喊起来。随着毒气弹的爆炸,日军从北面发起了第 1 次进攻。成群的日军跟随在烟尘的后边,叫喊着冲了上来。他们以为毒气弹已使八路军官兵丧失抵抗能力,可任由他们宰割了。前沿阵地的战士们的确丧失了战斗力,他们痛苦地卷身伏在地上,大口的喘着气,有人已经昏迷过去。二线阵地的战士在连长的指挥下开始反击。随着一阵机枪的吼叫和手榴弹的爆炸声,日军的嚎叫顿时变成了惨叫。尽管武器不好,但第 2 连的官兵都是有三四年以上战斗经验的老八路,枪法比较准。两排枪打过去,日军便丢下几十具尸体逃下山去。

日军的报复性炮击开始了:山炮迫击炮掷弹筒一起向第 2 连的阵地轰击,一时间山上硝烟弥漫,弹片、碎石横飞。由于没有工事,第 2连官兵伤亡惨重。炮击持续近 1 个小时后停止了,看着伤亡过半的连队,营连领导决定尽快突围,于是开始组织突击队,调整有限的武器和弹药。日军在轻重机枪和掷弹筒的掩护下,开始第 2 次冲锋。第 2 连官兵弹无虚发,遭受迎头痛击的日军开始后撤。这时营连领导带领有 2 挺机枪的突击队发起反冲击,跟在日军身后向山下冲去。日军的几挺机枪开始实施拦截射击,阻断了突围队伍,只有营长带着几个人冲下了山,其他官兵又撤回山头阵地,并在回撤途中收集了部分日军遗弃的枪支弹药。不一会儿,山下响起激烈的枪声,是营长带领的先头突围官兵遇上了日军的第 2 道封锁线。当他们遭受重大伤亡到达沂水县河边时,只剩下右腿被打断的营长和通信员了。营长命令通信员独自突围。但通讯员却为掩护营长誓死顽强抵抗,身中数弹后英勇牺牲。面对蜂拥而来的日军,营长把最后一颗子弹射向了自己。

第 2 连官兵非常清楚自己的处境,抱定了与日军血战到底的决心。已经不能战斗的伤员们把为数不多的弹药交给战友,只留给自己一颗手榴弹。没有武器的战士就收集石块、棍棒。中午时分,日军再次发起进攻。他们知道这支顽强的八路军部队已经弹尽粮绝,人数也不多,所以气焰格外嚣张,波浪般涌上山来,甚至对沿途发现的八路军烈士遗体也要捅上几刀。战斗打得极其惨烈,一阵殊死搏斗后,第 2 连只剩下几个人,且已弹药耗尽。身负重伤的第 3 排排长孙现明一面命令第 7 班班长李兴诗带领大家突围,一面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与刚冲上来的几个日军同归于尽。在一片硝烟中,李兴诗和最后几名战士们跳下了悬崖。

战争结果

在跳崖者中有一人奇迹般生还,并几经辗转回到营部,报告了此次战斗情况。他就是第 3 排第 7 班副班长亓荣友。如今,老人还健在,已经87 岁高龄,离休后生活在大连市

第 2 连 85 位抗日勇士在歪头崮战斗中,除 3 人突围、1 人跳崖生还外,其余全部壮烈牺牲。

历史影响

战斗结束后,当地抗日政府组织群众掩埋了烈士遗体,并在张耿村为他们竖立了石碑。石碑的正面中间刻着“英勇殉国”4 个大字,两边刻有以下文字:“在五十倍于我的近代装备的陆空配合的敌人的严密包围下,你们显示了优秀的布尔塞维克的艰苦奋斗英勇牺牲的精神,给敌寇多过我三倍的死亡打击和削弱了它进攻友军的时间和力量,完成了艰巨的任务而光荣牺牲。你们的血不是白流啊”。石碑的背面刻着:“民国三十二年二月二十六日,敌伪三千余人,大举扫荡沂水县,路经三区歪头崮,我十八集团军山东纵队鲁中军区二团二连据崮抵抗,经敌三次冲锋迄未得逞,继以飞机大炮猛烈配合,并施放毒气,激战终日毙伤敌旅团长以下二百余人。沂博路得非敌有,东里镇致未沦陷,英勇指战员八十一人亦壮烈牺牲。沂水党政人民对之同深哀悼,谨树志碑碣,出列姓名,以资纪念。中华民国三十二年上浣”。

1943 年清明节,当地抗日政府又为死难烈士举行了万人追悼大会。以后每年的清明节,张耿村的乡亲们都会来这里祭奠英烈们。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