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信仰 :母亲的信仰

更新时间:2024-09-20 15:34

一:基本信息

《母亲的信仰》,由当代先锋小说家墨白创作的中篇小说。

原载《清明》1992年第4期(发表时题为:《永远真诚》)、载《上海文学》2005年第2期。

收入2004年7月群众出版社版《霍乱》。

收入文化艺术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1月版《2005年中篇小说新选》。

收入北京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2006年4月版《2005年最佳小说选·点评本》。

二:内容简介

《母亲的信仰》写的是一个1963年入党的农村妇女劳碌困苦而又信念执着的一生。在那一场场天灾人祸的磨难中,“和党一心”的信仰如同一道闪电,照亮了母亲的人生。小说写了信仰给母亲带来的幸福,也写了这道闪电在母亲身上留下的伤痛,写了她在集体利益与家庭利益、党员职责与母亲职责之间的抉择和挣扎,同时还写了忠诚者的被愚弄,献身者的被掠夺。但在这一切背后,那道光一直闪耀着,它使母亲苦难的一生熠生辉,使中国千百年来被压抑在社会最底层的劳动妇女黯淡的生活变成了“火红的日子”,在那些“火红的日子”里,母亲英姿勃发,欢乐美丽。正是从这个角度,作者重新书写了社会主义的历史,重新思考了信仰对于中国普通劳动者生活和生命的意义,颇具启发性。

小说在忧伤又明亮的叙述风格中展开,透过一个小孩子的目光去仰望母亲的信仰,追寻她在信仰中的荣辰得失。这种叙述视角的选取让叙述者与母亲的信仰之间始终横亘着某种时间与心态上的错位,从而造成就出某种间离的效果。这种间离的效果又恰到好处地保持了一种追忆中的省察,有助于规避同主题小说中的叙述套路。在小说中,作者尽量控制对情感的直接陈述,而在氛围的铺陈上下功夫,丰沛的情感都化在人物的举手投足间,与小说整体的抒情气质融为一体。叙述者对母亲的感情就如同母亲对党的感情一样,有种潮湿的依恋。对小孩子来说,母亲片刻不在身旁,心里立刻漫上惊慌,而她一旦出现,就带来了安谧的甜美和温暖;母亲在党与不在党时的神情亦判若两人,在党时无论多大的苦难都不能夺去她迷人的笑容,房子毁了,小妹妖折,父亲被抓,祖父自尽,一件比一件更惨痛压抑的现实都没有压垮母亲,被迫退党却一下子打到了母亲的要害,让她顿时落魄失神。在深层结构上,小说巧妙地将懵懂无知的孩童和心意执着的母亲并置——孩童对母亲与母亲对党都有种自然而然的亲近,这种信念因为朴素而分外动人,而当孩童找不到母亲与母亲被信仰离弃时,那两种不同层面上的彷徨无依与六神无主的空落便在小说中参差互现,于是故事就天朴素里有了繁复,在暖意中叠加了酸涩和凄凉;读者也常常被身不由已地带入这种情感的深处,与人物同悲同喜。墨白的叙述还含有一种春雨激荡的力量,暗合了母亲信仰的连绵和坚韧,透出一种对人世的悲惘。不过,有的地方“花腔”的味道过浓,显得有点虚和飘,反不如结尾几句朴素的话语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如何在华丽和朴素之间把握平衡,这大概也是每一个继承“先锋遗产”的小说家需要仔细考量的问题。

三:墨白简介

墨白,本名孙郁,先锋小说家,剧作家。1956年农历十月初十出生于河南省淮阳县新站镇。务农多年,并从事过装卸、搬动、长途运输、烧石灰、打石头,油漆等各种工作。1978年考入周口幼儿师范学校艺术专业学习绘画;1980年毕业后在乡村小学任教十一年。1992年调入周口地区文联《水》杂志社任文学编辑,1998年调入河南文学院专业创作、任副院长。

1984年开始在《收获》《钟山》《花城》《大家》《人民文学》《山花》《十月》《上海文学》等刊开始发表作品,其中短篇小说《失踪》、《灰色时光》、《街道》、《夏日往事》、《秋日辉煌》、《某种自杀的方法》、《最后一节车厢》、《阳光下的海摊》、《一个做梦的人》等一百多篇;中篇小说《黑房间》《告密者》《讨债者》《风车》《白色病室》《光荣院》等四十余部;出版长篇小说《梦游症患者》《映在镜子里的时光》《裸奔的年代》等六部;随笔《〈洛丽塔〉的灵与肉》、《三个内容相关的梦境》、《博尔赫斯的宫殿》、访谈录《有一个叫颍河镇的地方》、《以梦境颠覆现实》等七十余篇;出版中国短期大学小说集《孤独者》《油菜花飘香的季节》《爱情的面孔》《重访锦城》《事实真相》《怀念拥有阳光的日子》《墨白作品精选》《霍乱》等多种;创作电视剧、电影《船家现代情仇录》《特警110》《特案A组》《当家人》《家园》《天河之恋》等多部;总计七百多万字。作品被译成英文、俄文、日语等、曾获第25届电视剧“中国电视剧飞天奖”优秀中篇奖。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