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大学学报 :江汉大学学报

更新时间:2024-09-20 13:25

刊名: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Jiangha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主办:江汉大学

周期:双月

出版地:湖北省武汉市

语种:中文

开本:大16开

ISSN:2095-9915

CN:42-1867/C

历史沿革:

现用刊名: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曾用刊名:江汉大学学报

创刊时间:1983

社会科学版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CN42-1867/C,ISSN2095-9915)创刊于1983年,双月刊。主要刊载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文学、历史学、哲学等学科研究成果。主要栏目有:政治学研究、经济理论与实践、法学研究、教育学研究、管理学研究、文学研究、哲学研究、历史学研

究、文化与传播研究等。特色栏目有:“武汉学研究”、“社区研究”、“现代化研究论坛”、“公法研究”。

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CHSSCD)来源期刊,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平台等全文收录。

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扩展版、湖北省精品期刊、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全国地方高校精品期刊,特色栏目“武汉学研究”2010年被评为全国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2012年获第八届湖北省期刊“特色栏目奖”。

自然科学版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ISSN:1673-0143 ,CN:42-1737/N)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江汉大学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

本刊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数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来源期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全文收录。

本刊获“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是“湖北省优秀期刊”和“湖北省优秀地方高校学报”。

本刊以“繁荣科技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和培养人才,为教学、科研服务,为科技创新、经济社会建设服务”为办刊宗旨。主要刊登数学、物理学、化学环境科学、医学、生命科学、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建筑科学等学科领域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及学科教育理论方面的学术论文,辟有“光电化学材料与器件研究”特色栏目。对国家和省、部级基金项目的研究论文优先刊发,并实行优稿优酬。

江汉学术

(原《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江汉学术》致力于学术性、开放性、引领性和公益性,是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的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双月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

主管/主办单位:江汉大学

刊号: ISSN 2095-5634 CN42-1843/C。

系教育部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名栏建设入选期刊、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全国高校百强期刊、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人大报刊复印资料重要转载期刊、湖北省优秀精品期刊。

《江汉学术》内容涉及文学、历史学、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管理学等。特色栏目有“现当代诗学研究”(教育部名栏)等。

机构设置

根据教育部的有关规定,学校成立了编辑委员会,编委会委员由校内专家组成,对学报的编辑出版进行学术指导、监督和咨询。学报编辑部为学校独立建制的处级部门,下设人文科学概论版编辑室、社会科学版编辑室、自然科学版编辑室和学报办公室。

装帧设计

学报采用国际通行的大16开本(A4页面),彩色封面。封面设计采用体现学校特点和风采的主体建筑图片,刊名题字与学校使用的校名题字一致,现使用的是胡耀邦同志为江汉大学题写的手书体校名。封二、封三刊载“学者风采”、“卷首语”、“校园新貌”、“学术交流”等内容,既宣传了学校的学者和学术活动,也丰富了学报的内容,使学报封面更加美观。

发行传播

学报的发行与传播方式主要有:(1)通过全国非邮发报刊联合发行部向国内外公开发行;(2)与国内外期刊建立交换关系;(3)向校内有关单位及师生、国内重点大学图书馆、相关科研院所赠送学报;(4)向有关专家学者推介学报;(5)向中国国家图书馆中国版本图书馆、期刊评价及转载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中心、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上海师范大学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等)赠送学报;(6)在重要的学术会议上交流学报。

学报现为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学报已经加入“中国知网”(CNKI)、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信息资源系统),并借助这两个平台在网上传播。网络传播大大提高了学报的传播范围和传播力度,扩大了学报的影响力。

社会影响

在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在学报编委会的具体指导下,经过全体编辑人员的共同努力,10年来,学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影响不断扩大

根据2010年10月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提供的“中国知网”《江汉大学学报》发行与传播统计报告,2009年社会科学版、人文科学概论版的机构用户总计分别为4015和2696个(其中:中国大陆地区分别为3723和2411个,海外分别为292和285个),分布国家(地区)分别为19和21个;个人读者分布在22和21个国家(地区)。其高端用户中国内外知名大学有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中央大学、澳门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芝加哥大学哈佛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墨尔本大学等。随着学报传播范围的越来越广,学报的质量不断提高,在各级各类评刊活动中屡屡获奖(见表1)。

表1 2002-2010年《江汉大学学报》所获奖项

评价稳步提升

近年来,《江汉大学学报》围绕重点学科做文章,向重点课题倾斜,向基金项目倾斜,向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倾斜,向中青年学术骨干倾斜,突出了学校的学科特点和学科优势,增强了学报的学科前沿性和学术水平,也形成了本刊的学术特色,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历年《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的转载统计中,《江汉大学学报》一直保持在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序的中上游水平(见表2),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也逐年提高(见表3)。

表2 历年全国综合性大学学报被转载篇目排序

数据来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信息检索报告》(2004-2009)

表3 《江汉大学学报》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情况

数据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综合引证年度报告

特色栏目显著

近10年来,先后开设了6个特色栏目,搭建了学术研究领域的高品质成果展示平台,促进了学术交流、碰撞和互动,进而也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力(见表4、表5)。例如:2004年创办的“现当代诗学研究”栏目一直持续良性运行,每期一个专题,每年都刊发一定数量的高质量专题论文。先后在《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艺理论》等转载60多篇。2008年因该栏的“研究特色和独到的研究领域是使用者的关注点”,人文科学概论版被《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推荐期刊”。2010年,该栏目被载入《共和国期刊60年》,该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较为系统、完整的期刊图像资料著作。

表4   《江汉大学学报》特色栏目建设概况

注:截止2011年6月

表5 《江汉大学学报》特色栏目所获奖项

办刊经验

回顾近10年的办刊历程和办刊实践,总结学报的办刊之道,我们认为志存高远、服务中心、优化稿源、打造特色、明确的责任机制是学报发展进步的有益经验。

志存高远

江汉大学组建成立后,学报编辑部从班子成员到全体编辑一直以来有一个共识,那就是超位办刊,力求学报的排名在学校的综合排名之前。重点高校的学报多为名刊大刊、核心期刊,普通高校的学报因为“先天不足”而为普通期刊。虽然我们不是核心期刊,但我们以核心期刊为发展目标,把学报当成核心期刊来办。古语云“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中仅得乎下”。正因为志存高远,所以才有孜孜以求的动力。为了提高质量,扩大学术影响,学报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精心策划选题,不断优化稿源,开辟特色栏目,加强外联工作,进行自我宣传和推介,这些办法和举措有力地促进了学报质量的提高。

围绕中心

学报是反映学校教学科研成果和学术水平的重要窗口,学报的发展进步必须围绕学校的中心工作展开。为了更好地服务学校的学科建设和科研工作,2002年以来,学报先后与学校的重点学科、研究机构联合推出了“生态文艺学研究”、“家族企业研究”、“领域语言研究”、“武汉市学研究”、“社区研究”等特色栏目,旨在及时刊载学校学科建设的成果,并借学校的重点学科、研究机构的学术影响、学术人脉优化学报的办刊资源,从而实现学报发展与学科建设的互动共赢。

学报的办刊宗旨要求学报的内容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主旋律,同时,作为学校主办的学术媒体,协助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宣传理论,教化育人是义不容辞的职责。2003年江汉大学召开第一次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社会科学版将优秀征文结集刊载于2003年第3期上;2009年4月学校召开第二次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为配合会议的召开,社会科学版将优秀论文结集刊登在2009年第3期上。

此外,学报对于校内来稿非常慎重,确保有一定的内稿录用率。学报强化服务职能,明确了每位编辑对口联系的学院,要求编辑加强与学院领导、学科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联系。学报编辑部还与科研处联合组织召开了“国家、省(部)级基金项目负责人座谈会”,目的是加强编辑人员与课题负责人的了解沟通,听取课题负责人对学报的意见和建议,组约基金课题论文,提高学报基金论文比。

严控质量

没有明确的责任制度,就难以保证出刊的质量。为此,我们实行了主编(编委会)负责制和与之配套的篇、期、版三级责任制。为此,学报坚持了“三审四校一读”制度。“三审”的过程就是来稿的筛选、鉴别的过程,“四校”的过程就是加工、优化的过程,而“一读”的过程就是审、编、校、印诸环节质量检查的过程。为了确保编校质量,常规三校后我们还聘请资深专家进行第四校,并以第四校的结果考查、评价编辑们的编辑工作质量,衡量学报的整体编校水平。学报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有关期刊的编排出版标准。2009年起,学报充分利用“中国知网”研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坚持对所有来稿进行检测,将重复率高的文章一律剔除,从而杜绝了学术纠纷,也有力地维护了学校的学风和学术形象。不少作者反映,从这里编辑出来的稿件,质量比许多核心期刊编辑出来的还要好。

主动出击

优质的稿源是刊物不断发展、创新的基础。由于受到种种客观条件的限制,长期以来一般学术期刊稿件来源范围狭窄,文章数量不足、总体质量欠佳。为了克服这一困难,我们尝试改变过去被动等待作者投稿的工作方法:一是积极参加学术会议组稿。凡是与学报学科相关的高级别学术会议,学报尽量派人参会并积极组稿。例如,全国拉美研究学会(中国社会科学院)每年举办的学术年会,学报都要安排编辑参加,通过参会组约到国内从事拉美研究的权威专家的稿子,并及时编辑刊登,目前,该学会的专家认为《江汉大学学报》所刊登的拉美研究论文,在国内学术期刊中数量最多而且质量也较高。二是转变工作作风,主动上门服务。我们要求编辑人员主动出击,参加学术活动,广交学者,宣传学报,组约优质稿件。学报人文科学概论版、社会科学版的“现当代诗学研究”、“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法学研究”栏目编辑都有自己的学术圈,有较强的学术活动能力,组约了较多的优质稿、专题稿;三是依托学报编委、校内专家组稿。多年来,有的学报编委、校内专家不仅积极给学报投稿,而且还经常为学报约稿。“武汉学研究”、“社区研究”栏目为学报的特色专栏,这两个栏目的持续运行得益于栏目主持人不仅自己给学报投稿,而且利用自己在学术圈的影响和学术圈的人脉资源为学报约稿。

发展创新

在高校学报林立的今天,创新发展关键在于打造特色。长期以来,学报把特色凝练的重点布局在栏目建设上,主动邀约国内知名专家主持栏目,吸引了一批高水平的作者。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日益扩大,也带动了学报编辑从事专业研究,提高业务水平的积极性。“现当代诗学研究”被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中国文情报告》连年重点评述,为认为“对学术的拓展具有深远的意义”。“笔谈:宪法学者谈《选举法》的修改”专题栏目由中国宪法学研究会副会长刘茂林牵头,专题刊出后,在学界引起了较大反响;“文化管理与文化创新研究”专栏特邀武汉大学国家创新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博导傅才武教授担任主持人,刊载与文化管理、公共文化政策与文化产业相关的学术论文,并作为这一研究领域交流互动的学术平台;“武汉市学研究”专栏,研究武汉历史文化,研究武汉人和武汉城市精神,研究武汉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揭示武汉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环境哲学与生态美学研究”栏目,研讨的热门话题也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国内外著名学者如童庆炳教授、王先霈教授、曾永成教授、张玉能教授、邱紫华教授纷纷向该栏目赐稿。

办好特色栏目我们有三点体会:一是特色栏目的编辑一定是栏目专业的内行,应具备良好的专业功底。只有这样,他对栏目所涉及领域的学术前沿态势才能比较了然,对栏目所涉学科的学者专家才能比较了解,对栏目文章的学术含量作出正确判断,也才能具备与相关作者对话与沟通的能力,以及对栏目选题深入策划、深度挖掘的能力。二是一个栏目要能支撑下去,不断发展,做大做强,必须有一个较大的作者群,这些作者最好是实力派作者。依傍的对象既有本校的学术骨干,又有外校的学术名家,总之应该是在学术圈内口碑好、有号召力、年富力强、热心的学者。三是所设题目应具有话题优势,是座富矿,有挖头,是可持续发展的。要使栏目课题既是可为的,又是可能为的,还是可长为的。这样才能使所设栏目具有连续性,长办长新,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从而达到繁荣学术、传承文明的目的。

(新江大)

稿件声明

本刊对文稿有修改权,如不同意修改,请在来稿中注明。本刊概不退稿,编辑部收到稿件后,于2个月内通知处理意见。投稿2个月后如未收到修稿或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稿件。

本刊对所有来稿均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科研诚信检测,对重复投稿、一稿多投、抄袭他人文章等问题进行检测,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全国学术期刊2009年的检测结果为:与已发表文章(包括投稿作者本人已发表的,研究生毕业论文除外)文字重合率\u003e30%的占11%,(如果作者需要引用文献的内容较多,请标注引文)。此类问题会给期刊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引起包括著作权在内的知识产权纠纷,也会影响作者及其所在单位的形象。尽管此类文章占比不大,但检测十分必要。与本刊合作的电子版发布者——中国知网将删除现刊中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即使已发表的文章,将被从数据库中删除)。

本刊对发表的文章拥有出版电子版、网络版版权,并拥有与其他网站交换信息的权利。本刊已许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平台等全文收录,并与中国知网签订了优先数字出版协议,来稿如无特殊声明,凡经本刊使用,即视为投稿者同意授权本刊及本刊合作媒体进行信息网络复制、汇编、传播及发行,同时,本刊支付的稿酬已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稿酬。

参考资料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介绍.《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1-21

江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江汉大学学报自科版网站.2013-11-01

《江汉学术》(原人文版).《江汉学术》官方网站.2013-11-01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