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天慧 :沈天慧

更新时间:2024-09-21 00:25

沈天慧,女,半导体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沈天慧任教专业是理学-材料科学类。沈天慧是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存储研究中心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上海交通大学材 料与化工研究院顾问、微纳科学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微纳米加工技术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

人物经历

沈天慧,半导体化学分析专家,化学家。1928年生于嘉善县魏塘镇,女。1923年4月出生。因病于2011年1月2日凌晨2时55分在上海逝世,享年88岁。

1949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化工系,1957-1959年留学苏联,进修半导体材料。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存储研究中心教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曾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开展用三氯氢硅法制纯硅的研究工作。1966-1986年在陕西省临潼区航天工业部七七一研究所,从事半导体材料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1978年成功地用等平面N沟硅栅MOS工艺研制出大规模集成电路数种,当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1987年至今,在上海交通大学信息存储研究中心从事磁头磁盘的研制工作。

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个人经历

1974年起,沈天慧致力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现在她在上海交通大学121研究所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工作,曾获国家级奖励三项,部委级奖励四项。她是全国17名女院士之一。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从事微机电、系统研究。

科学历程

概述

沈天慧1987年调入上海交通大学信息中心,现为上海交通大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上海冶金所信息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70年代研制出大规模集成电路,获中国国家级奖励三项、部委级奖励四项,曾任航天部科技委员会委员、宇航学会第一届理事。在科学的道路上,有时,特别是妇女工作者,可能会遇到不应有的压抑和歧视,但只要有信心,有脚踏实地的忘我工作精神,保守的枷锁和禁是打得破的。研究领域:半导体化学半导体材料及器件,目前从事的研究方向为微器件、微机电系统、微加工工艺,尤其是硅材料的体、表面微加工工艺研究,以及其它薄膜材料及其器件。

探索之苦

沈天慧在调到上海市之前,沈天慧在艰苦的东北地区西北工作了35年,把最美好的青春献给了新中国刚刚起步的宇航事业。特别是在陕西临潼呆的那17年,回忆起来,那真是一段骄傲和艰辛并存的创业史。

1969年,由于当时中原地区国内形势的需要,汪师俊、沈天慧夫妇所在的研究所从北京迁址三线临潼区。大孩子在当地的村小读书,教室里的门窗到处是一个个的窟窿,冬天冷得不行。小一点的孩子没有幼儿园可上,只得关在家里,一生病,两人就轮流利用半天10分钟的休息时间回家照看一下。沈天慧对半导体材料及硅集成电路的研究就在这样艰苦的环境下慢慢起步了。由于研制集成电路对于工作环境有相当高的要求,需要空气干燥、气候恒定,因此,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一个类似“套子”一样的房子里工作,以至于后来得了严重的类风湿关节炎,手发抖并严重变形,腿发颤,行走不便。

求学辛酸

沈天慧与玛丽·居里一样,沈天慧的求学之路也充满艰辛。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一把大火把老家嘉善县的房子烧得精光。靠奖学金和做家教,她在上海读完了初中和高中,毕业后,因家境困难,沈天慧在上海药厂做了三年工,然后继续在大同大学化工系半工半读,坚持到大学毕业。

沈天慧的爱人汪师俊是她的大学同学,据他介绍,当时沈天慧既在学校兼文书职务,又当家庭教师,而她的成绩在班里仍属佼佼者,她的秘密就在于利用每一分可利用的时间。

收获之甜

沈天慧的研究为中国研制成功大规模集成电路打下了基础。16位制的中国国产微机诞生也和她的研究息息相关。1980年,她光荣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成为中国寥寥科学女星中的一颗。1987年,她作为上海市最需要的人才之一被引进到上海交通大学工作,开始了新的研究领域。

学术成就

沈天慧教授主要致力于分析化学、半导体化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曾参加过硫酸根的测定、包头市含稀土铁矿的全分析、钼矿的全分析、地下水的全分析等项科学研究。70年代初开始从事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工作。曾采用三氯氢硅法制备超纯硅,进行了磁叠片存储器、玻璃半导体记忆材料等研究,取得了成果。参与了等平面N沟硅栅工艺制备MOS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究,特别是薄氧化层的研究,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制备作出了贡献。沈天慧从苏联回中国后开展用三氯氢硅法制纯硅的研究工作。 1966--1986年从事半导体材料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研制。 1978年成功地用等平面N沟硅栅MOS工艺研制出大规模集成电路数种,当时在中国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从事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光化学气相淀积氮化硅的研究及其在集成电路上的应用,化学镀磷——磁表面保护故铁硼的研究,继续作出贡献。1987年到2009年1月注重磁头磁盘的研制工作。沈天慧从事的磁头磁盘及电磁型微马达的研制工作,能制出具有国际水平的直径为2mm的微马达。

主要论著

1、《包头白云鄂博稀土铁矿全分析方法的研究》(与梁树权合作),1954年在中国稀土铁矿会议上学术交流。

2、《三氯氢硅法制取半导体超纯硅的研究》,1963年在全国半导体材料会议上学术交流。

3、《化学在集成电路中的作用》,载《化学通报》1984年第10期。

4、《化学气相淀积技术》(专题技术讲座连载1—22),载《半导体杂志》1985年第6期至1992年第4期。

5、《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概况》,载《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6年第3期。

6、《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薄层硅外延》,载《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7年第4期。

7、《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超微细加工》,载《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8年第5期。

8、《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4氏温工艺》,载《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89年第4期。

9、《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工艺:金属化工艺》,载《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91年第川期。

10、《光化学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中的应用》,载《真空应用》1986年第3期。

11、《硬磁盘化学镀非晶体Ni—P衬底的研究》,载《薄膜科学与技术》1992年第2期。

12、《Nd—Fe—B永磁体化学镀抗腐蚀保护层的研究》,载1992年《中国第三届固体薄膜学术会议论文集》。

13、《光化学气相淀积氮化硅的工艺研究》,载《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93年第2期。

14、《光化学气相淀积氮化硅薄膜应用于提高器件的可靠性》,载《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93年第9期。

15、《用多晶硅吸杂和Si02背封工艺提高硅片质量》,载《微电子学与计算机》1997年第2期。

个人生活

家庭背景

沈天慧的父亲沈质人,是一位医生,毕业于杭州广济医学院。母亲懂得医道,通过行医支撑全家生活。沈天慧在家中排行最末,有兄妹共四人。

婚姻家庭

沈天慧的丈夫名叫汪师俊,是她的大学同学,他们育有两个子女。

社会职务

人物评价

沈天慧为满足国家需要三次改专业,以一生的行动实践着对党、对祖国诚挚的爱。(《中国科学报》评)

沈天慧院士以一生的行动,实践着自己对党、对祖国、对人民诚挚的爱,她的高尚品德值得全体交大人学习。(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马德秀评)

沈天慧对于名利以及物质生活一向淡泊无求,不喜欢麻烦别人,正是一位女科学家对待人生、业的态度。(《嘉善文史》通讯管玲评)

参考资料

沈天慧.上海交通大学校史博物馆.2021-12-24

丹心永留的沈天慧院士.中国科学院.2024-04-22

沈天慧:科学的酸甜苦乐.中国科学院.2024-04-22

【嘉善名人】沈天慧 .微信公众平台.2024-04-21

院士风采.西安微电子技术研究所.2024-04-21

沈天慧.上海交通大学.2024-04-21

沈天慧:三改专业 一生报国终不悔.中国科学院.2024-04-22

马德秀书记前往沈天慧院士家中吊唁.上海交通大学新闻学术网.2024-04-2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