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沟乡 :沧沟乡

更新时间:2024-09-20 22:16

沧沟乡位于重庆市武隆区东北部,总面积73.5平方千米,下辖5个村。东邻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鹿鸣乡,南接江口镇,西毗火炉镇、土地乡,北连桐梓镇、后坪苗族土家族乡。沧沟乡距离武隆区人民政府驻地56千米。民国十九年(1930年)设立沧沟乡,1955年12月关庙乡、大水乡并入沧沟乡。截至2021年,沧沟乡人口为6428人。2018年,沧沟乡有工业企业1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2个。沧沟乡人民政府驻沧沟新场。

基本介绍

沧沟乡位于武隆区境东北部。东以木棕河为界,与彭水县鹿鸣乡相望,西南邻火炉镇,北连土地乡、桐梓镇。幅员面积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3124亩,其中田1794亩。辖5个村,29个村民小组,共2656户,10089人,敖姓占大多数。其中非农业人口195人,汉族。乡政府驻地沧沟场,海拔279米,距县城约45公里。本地邮政编码(邮编)为408512

全乡西北高,东南沿木棕河、延沧河低,多数地区在海拔800米以下,最高的大水村海拔1400米。气候温和,水资源丰富,自然条件较好,可建水力发电站8座,总装机容量21410千瓦,已建水力发电厂4座,装机容量14410千瓦。延沧河、木棕河里产珍稀动物。

中(嘴)桐(梓)公路跨越西部关庙村,已形成乡村社公路网络,交通便利,通讯畅通,人民生活明显改善,教育、卫生事业得到全面发展。烤烟、西瓜、畜牧业为全乡支柱产业,酒坊多,品质好。全乡实现产值2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72元。沧沟乡位于武隆区东北部,距县城56千米。北与桐梓镇后坪乡、西与火炉镇土地乡毗邻,东与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鹿鸣乡相接。面积73平方千米,农业人口9901人(2007年)。辖关庙、青杠、大田县、沧沟、大水5个行政村,29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沧沟场。主要是高、低、中典型的山区地貌,海拔高度在280米-1400米之间,木棕河和延沧河分别以西南和东西方向穿越其境,在大田村与青杠村交汇后注入乌江。中桐公路穿境。

[代码]500232206:~200关庙村 ~201青杠村 ~202大田村 ~203沧沟村 ~204大水村

[沿革]1930年置沧沟乡、关庙乡,沧沟乡因驻地在延沧河下游沟沿得名。1931年关庙乡并入沧沟乡。1940年辖11个保。1953年2月析关庙、长干、新田县、中岭、石岭建关庙乡;8月析大水、谭家、丁木、郭家、大槽建大水乡。1955年撤销大水、关庙2乡,除杜家村入火炉乡外,其余并入沧沟乡。 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7年,面积68.5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沧沟、石岭、长干、关庙、花地、白家沟、丁木、大田、大水、向山、瓦屋、青杠12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沧沟场。2001年乡政府搬迁至河坝新场镇

2003年底区划调整后的沧沟乡,辖原沧沟乡和龙坝乡五一村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3.6平方千米,人口9881人,乡政府驻沧沟场。2005年10月村规模调整后设关庙村(原石岭、长干、关庙3村合并),青杠村(原五一、青杠2村合并),大田村(原白家、大田2村合并),沧沟村(原花地、沧沟、丁木3村合并),大水村(原向山、大水、瓦屋3村合并)。

行政区划

沧沟乡下辖5个行政村:关庙村、青杠村、大田村、沧沟村、大水村。乡政府驻沧沟新场。历史上,沧沟乡曾经历多次行政区划调整。民国十九年(1930年)置沧沟乡、关庙乡,沧沟乡因驻地在延沧河下游沟沿得名。1931年关庙乡并入沧沟乡。1940年辖11个保。1953年2月析关庙、长干、新田县、中岭、石岭建关庙乡;8月析大水、谭家、丁木、郭家、大槽建大水乡。1955年撤销大水、关庙2乡,除杜家村入火炉乡外,其余并入沧沟乡。 1958年改公社,1983年复乡。1997年,面积68.5平方千米,人口0.9万,辖沧沟、石岭、长干、关庙、花地、白家沟、丁木、大田、大水、向山、瓦屋、青杠12个行政村,74个村民小组,乡政府驻沧沟场。2001年乡政府搬迁至河坝新场镇。2003年底区划调整后的沧沟乡,辖原沧沟乡和龙坝乡五一村所辖行政区域,面积73.6平方千米,人口9881人,乡政府驻沧沟场。2005年10月村规模调整后设关庙村(原石岭、长干、关庙3村合并),青杠村(原五一、青杠2村合并),大田村(原白家、大田2村合并),沧沟村(原花地、沧沟、丁木3村合并),大水村(原向山、大水、瓦屋3村合并)。

人口

根据2021年重庆市武隆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沧沟乡人口为6428人。2011年末,沧沟乡总人口10597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890人,城镇化率8.4%;另有流动人口350人。总人口中,男性6140人,占57.9%;女性4457人,占42.1%;14岁以下2384人,占219%;15—64岁6948人,占63.9%;65岁以上1535人,占14.2%;以汉族为主,占99.7%;有苗、土家、蒙古3个少数民族,共27人,占0.3%;其中苗族1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8.2%;土家族9人,占33.3%;蒙古族5人,占18.5%。2011年,沧沟乡人口出生率1.3‰,人口死亡率4.3‰,人口自然增长率-3.0‰,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144人。2017年末,沧沟乡常住人口为8515人。截至2018年末,沧沟乡户籍人口为10631人。

地理环境

沧沟乡地处桐梓县山下的山地河谷地区,呈北高南低地貌,中部为河谷盆地;平均海拔100米,境内最高峰凤凰山主峰位于石岭村,海拔1400米;最低点位于青冈村乌江龙溪码头水面,海拔220米。沧沟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7℃,1月平均气温在7℃,极端最低气温-4℃(2008年1月26日);同年7月平均气温28℃,极端最高气温42℃(1967年7月25日);平均气温年较差21℃;生长期年平均280天,无霜期年平均260天,最长300天,最短220天;年平均日照时数1075小时,年总辐射118.86千卡/平方厘米;0℃以上持续期355天(一般为2月6日一次年1月25日);年平均降水量1100毫米,最大降水量1500毫米(2002年),最少降水量650毫米(2008年);降水主要集中在5—10月,其中7月最多。沧沟乡境内河道属乌江流域;主要河道有木棕河和沿沧河2条;河流总长度70千米,河网密度0.029千米/平方千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木棕河,从麻湾洞至两河口镇流经境内大田村,境内长20千米,年均径流量8.296立方米/秒。沧沟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冰雹、洪涝、霜冻、雷击等。旱灾每年有程度不同发生,雹灾3年发生一次。洪灾3年一遇,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3年6月23日,造成4个村9个村民小组受灾,冲毁玉米、稻田1400亩,倒塌房屋45间,120户房屋受损,冲毁泸定桥1座,经济损失320万元。沧沟乡境内已探明矿藏资源有铜、铁、石灰石等,铜储藏量160万余吨,铁储藏量200万余吨,石灰石储藏量876万吨;有杉木柏树松树等树木,有珍贵树种银杏。

历史文化

沧沟乡因民国元年(1912年)置乡时,政府驻地处于沿沧河下游峡谷深沟处,因而得名。2014年11月17日,沧沟乡大田村大田组被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列入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

交通

沧沟乡有县道1条,境内长10千米,乡村道公路46千米,100%的村、村民小组通公路,入户公路148千米,入户率60%。沧沟乡有007乡道、中(嘴)桐(梓)公路经过境内。

参考资料

统计信息.重庆市武隆区人民政府.2021-06-1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