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的中国道路 :法治的中国道路

更新时间:2024-09-20 15:17

《法治的中国道路》的主旨在于,中国法治道路的内存动力,就在于其基本困境,就在十两种法治理念的对立统一,两条法治路径的二元变奏。因此首要的问题不是急于选定立场,而是尽可能充分呈现这一法治困境的根本性、复杂性与普遍性,呈现这一法治难题的。当代特点和历史渊源。《法治的中国道路》因而并木给出廉价的解决方案,而是希望强倜和提醒,不论是法治的专职丰义,还是法治的群众路线,不论足专法还是普法,任何极端片面的解决办案,都没能缓解而是加重了当代中国的司法困境干丌法治危机。只有充分认清问题的实质所在和困难所在,才可能止说和解决真止的问题。这当然并不意味着问题会因此变得易于解决。这只是意味着,认清现实,才能找到前进的方向。

基本介绍

内容简介

《法治的中国道路》研究的问题意识。尽管笔者凌斌当然有着关于中同法治当下现状与未来走向的自己的判断和立场,但是就《法治的中国道路》而言,希望提供的不是结论、方案或者关丁特定立场的理沦辩护,而是尽可能细致的分析,尽可能公允的对于不同理念、不同路径和不同选择的内在逻辑与潜在后果的允分呈现。

作者简介

凌斌,1977年生,黑龙江人。北京大学法学学士(2000年),法学博士(2005年),耶鲁大学法学硕士(LLM,2006年)。北京大学法学院讲师(2006—2009年),副教授(2009年至今)。教授法理学、法律经济学、法律社会学、司法制度研究、法学论文写作与资源检索等课。2011年2月起至今,在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挂职副院长、审判委员会委员、审判员。

图书目录

导论 法治的中国道路与本书的主要内容

一、法治之间的秦孝公难题

二、路径之一:商鞅变法的“专职法治”

三、现代西方的“专职法治”

四、路径之二:当代中国的“民本法治”

五、法治的两条路径

六、探索法治的中国道路

第一章 法治建立的孝公难题

一、法治建立的孝公难题

二、中西法治的殊归同途

二、制度革新的变法常治

四、法令立之的溯及既往

五、旦夕之间的法治成败

六、普天之下的吏民之别

七、孝公难题的现代品格

第二章 法治思维的基本原则

一、界定法治的基本原则

二、法律他递的明知原则

三、法律遵守的用之原则

四、法伴袁施的如一味则

五、法律执行的无私原则

六、“法官投法”和“禁屋藏法”

七、法制原则的普遍意蕴

第三章 法律移植的学术异化

一、立法移植与法学继受

二、继受法学的非法学化与移植立法的非职业化

三、移植型法治的法学悖谬

四、有“法”无“治”的内在原因

五、“而巾国”的法学和面对“中国的法学”

第四章 专职司法的民主困境

一、司法改革的思想麻萑

二、法官之治:有别于科学和民主的法治寅践

二、司法改革的两个问题:法律职业化和司法独立化

四、专职司法的内在困境

第五章 行政法治的伦理困境

一、从“行政强拆”到“司法强拆”:法治何以暴力?

二、“行政执法化”:行政法冶的历史进程

三、科层上义的法治味则

四、权力制衡与绝对权力

五、专职分化与相对腐败

六、法律至上与政法冲突

七、结语:行政法活的正当基础

第六章 民本法治的群众路线

一、法律遇到秋菊

二、法盲与法治:一种知以视角

三、法治与法盲:一种仪力视角

四、变法与法治的“精英丰义”

五、普法与法治的“群众路线”

六、坚持法治的群众路线

第七章 法治改革的双重诉求

一、村长的困惑:中国政治的深层追问

二、打什么官司:官民矛盾的官方解决

三、秋菊的说法:官员行为的政府责任

四、村长的说法:行政执法的政治条件

五、公家的说法:公私兼顾的官方逻辑

六、法律的说法:形式理性的法治逻辑

七、双重的追问:两全其美的政治诉求

八、未解的难题:艺术作品的现实寓意

第八章 法治转型的思想实验

一、“燕孝公难题”的“秋菊网惑”

二、商鞅战秋菊:实验场景的建构

二、实验分忻之一:单薄的知以擘垒

四、实验分析之二:脆弱的权力壁垒

五、实验分析之二:专职法治的权力悖论

六、商鞅派·秋菊派

七、结语:寻求和谐法治

结语 法治的中国理想

主要参考文献

索引

后记:吾爱真理,亦爱吾师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