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孝公 :战国时期秦国君主、秦献公之子

更新时间:2023-02-03 22:18

秦孝公(前381年—前338年),嬴姓,名渠梁,亦称秦平王。战国秦国第二十五位国君。秦献公之子,秦惠文王之父。秦献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61年),秦献公逝世,年仅21岁的秦孝公继位。

秦孝公胸怀大志,继位后决心振兴秦国。他颁布求贤令,广征富国强兵之策。在位期重用商鞅迁都咸阳市(今陕西省咸阳市),实行两次变法。在国内奖励军功,大力发展农业,推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秦国政治、军事、经济的全面发展。对外,秦孝公精心谋划,选择与楚国联姻,同韩国订约,集中兵力伐魏占据关中战略要地,为秦国发展创造了有利环境。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重,想把王位传给商鞅,商鞅辞谢没接受。秦孝公逝世后,葬于弟,由其子秦惠文王继位。

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办天宇之间、囊括四海的意图,并统天下的雄心。恰时遇上了商鞅,在商鞅的辅佐下,经过改革变法,秦国国力日益强盛。为其后秦灭六国之战打下了坚实基础。

人物生平

胸怀大志

秦孝公出生于秦献公四年(公元前381年)。秦献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61年),其父秦献公逝世,年仅21岁的秦孝公即位。

当时,在黄河崤山山脉以东,兵强马壮的国家有六个,淮河泗水县流域之间,十几个小国并存林立,楚、魏两国和秦国交界。魏国修筑有长城,沿着南洛河郑县一路向北,一直到达上郡。楚国以汉中市为基业,向南还占有巴郡武陵山区等地。他们都以对待夷狄的鄙夷态度对待秦国,极力排斥秦国,不允许秦国和中原各国集会结盟。于是秦孝公奋发图强,广修仁德,整修政治,想要使秦国强大起来。

颁布“求贤令”

秦孝公即位后,广施恩德,救济孤寡,招募战士,明确了论功行赏的法令,并向全国发布求贤令。在诏令中,秦孝公希望继承父亲秦献公的志向,重振秦国,向宾客群臣征求强国的计策,并许诺封官赐地。随即出兵东围陕城(今陕西省韩城市),西斩戎族的王。

四见商鞅

秦孝公元年(公元前361年),卫国的商鞅听闻秦孝公的政令,就向西来到秦国。商鞅通过宠臣景监的引荐见到了秦孝公。他被秦孝公召见了四次,前两次商鞅分别用“帝道”“王道”之术游说,秦孝公都不为所动;第三次商鞅上谏“霸道”之术,虽未被采用,但商鞅已领会秦孝公意图,知道秦孝公想迅速使秦国富强起来。于是,最后商鞅与秦孝公畅谈富国强兵之策,秦孝公颇以为然。二人畅谈数日毫无倦意。从此秦孝公便与商鞅共同商讨国事。

图强改革

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9年),商鞅劝说孝公实行变法,制订刑罚,对内提倡致力农业,对外严明赏罚,鼓励将士奋勇征战,争立战功。孝公表示赞赏,但又害怕国人议论纷纷。此时变法遭到守旧派甘龙、杜挚等人的反对,二人相继与商鞅争执。最终秦孝公还是颁布了商鞅的变革之法,并任命商鞅为左庶长。新法初行,百姓觉得很苦,但三年后,百姓就从新法中得到了便利和益处。

法令颁布实施一年后,很多秦国百姓纷纷前往首都陈述新法给人民带来的不便。正当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法律。商鞅依新法处罚太子。但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监督他行为的老师嬴虔,以黥刑处罚了给他传授知识的老师公孙贾。从此,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执行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家家富裕充足,路不拾遗、山无盗贼。百姓都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为私利争斗,乡村、城镇都秩序安定。当初说新法不适宜的秦国百姓又有来说法令适宜的,把他们全部迁到边疆去。此后,百姓中再没有人敢议论新法了。

国力增强

经过变法后,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8年),秦国在西山(今河南省熊耳山以西)击败韩国。秦孝公五年(公元前357年),楚平王为太子建派人到秦国迎娶秦国女子,与秦国联姻。秦孝公七年(公元前355年),秦孝公、魏惠王在杜平(今澄城县东)举行会盟。次年,在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击败魏国军队,斩首七千余人,夺取了少梁(今陕西韩城县南)。同年,秦国公孙壮率军攻打韩国,包围了焦城(今河南省三门峡市西),虽没有攻下。但占领了了上积、安陵(今河南省陵县北)、山民(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北)等城。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大良造,率兵包围魏国的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安邑投降,后攻破固阳(即定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

二次变法

秦孝公十二年(前350年),秦孝公在咸阳建筑宫廷城阙,把国都迁到咸阳,命商鞅进行第二次变法。下令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居一室。把零散的小村落合并成县,设置县令、县丞等官员,共设了三十一个县。规划田亩,设置阡陌,鼓励开垦荒地,而使赋税平衡。统一全国的度量衡制度。施行了四年,嬴虔又犯了新法,被判处劓刑

秦孝公十九年(公元前343年),秦孝公在武城(今陕西省华县)筑城。周天子承认秦孝公为霸主,各国诸侯都来祝贺。秦孝公派公子少官率兵与诸侯在逢泽(今河南省开封市)与诸侯会盟,来朝见周天子。

蚕食魏国

秦孝公二十二年 (公元前340),齐国的军队在马陵打败了魏国的军队,俘获了魏国的太子申,杀死了将军庞涓商鞅劝秦孝公伐魏,逼魏东迁,以便秦拥有河山之固,向东制服诸侯,成帝王之业。秦孝公很认可,于是派商鞅率兵攻魏,魏国派魏昂领兵抵御。两军相遇相遇对峙时,商鞅致信公子卬,两人想交甚好,不忍心相互攻伐,希望能于其会面并结盟。公子卬前去与商鞅会面,结盟后饮酒时,被商鞅事先埋伏的甲士俘虏,商鞅趁机打败了魏国军队。魏惠王只得割让河西之地,以求于秦国和解。商鞅回来后,秦孝公将於商 (今陕西商县东南)的十五个城邑封给商鞅,称其为商鞅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国在岸门(今河津市市南)再次击败魏军,俘虏其将魏错。

病逝传位

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孝公病重,想把王位传给商鞅,商鞅辞谢不接受。秦孝公去世后,葬于弟圉,其子秦惠文王继位。 秦惠文王继位后,不少宗室大臣都很怨恨商鞅,商鞅逃亡,被加上反叛的罪名,最终被车裂示众于秦国

为政举措

政治

秦孝公即位后,奋发图强,广修仁德,整修政治,想要使秦国强大起来。于是颁布“求贤令”,求贤纳才。后重用贤才商鞅,进行了两次“变法”。为便于向函谷关以东发展,迁都咸阳市。在政治制度上,采用中央集权制。废分封实行县制,编户齐民;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一家犯法,十家连坐,轻罪用重刑;废除旧世卿世禄制,颁布军功爵制度,以军功作为赏爵德唯一。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不管其出身贵族、士人还是农民,都可以根据斩首德数量赐予爵位。战败时,则要削夺爵级。军功爵制度的实施让百姓有了上升的通道,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但同时也触碰了旧贵族的利益。

经济

在经济方面,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颁布《垦草令》刺激农业生产、抑制商业发展、重塑社会价值观,提高农业的社会认知度、削弱贵族、官吏的特权,让国内贵族加入到农业生产中、实行统一的税租制度等改革方略;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统一度量衡。

军事

经过变法后,秦国军事势力日益增强。秦孝公三年(公元前358年),秦国在西山(今河南省熊耳山以西)击败韩国。秦孝公八年(公元前354年),在元里(今陕西省澄城县南)击败魏国军队,斩首七千余人,夺取了少梁(今陕西韩城县南)。同年,秦孝公命公孙壮率军攻打韩国,占领了了上积、安陵(今河南省鄢陵县北)、山民(今河南省新郑市东北)等城。秦孝公十年(公元前352年),命商鞅率兵包围魏国的安邑(今山西省夏县西北),安邑投降。后又占领了固阳(即定阳,今陕西省延安市东)。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迁都咸阳,领土扩大到洛水以东。秦孝公二十一年(公元前341年),齐军在马陵打败了魏军,秦孝公采纳商鞅的建议,趁机大举攻魏,虏获魏魏昂。此时,秦国已收复了河西失地。秦孝公二十四年(公元前338年),秦国在岸门(今山西省河津市南)再次击败魏军,俘虏其将魏错。同年,秦国联合大荔戎包围了魏国的郃阳(今合阳县东南)。

外交

在外交上,秦孝公五年(公元前357年),与楚国联姻。秦孝公七年(公元前355年),秦孝公、魏惠王在杜平(今澄城县东)举行会盟。秦孝公十九年(公元前343年),周天子承认秦孝公为霸主,各国诸侯都来祝贺。秦孝公派公子少官朝见周天子,在逢泽(今河南省开封市)与诸侯会盟。

家庭成员

人物评价

汉代名士贾谊在《过秦论》中说到:“秦孝公占据着崤山山脉和函谷关的险固地势,拥有凉州的土地,君臣固守,借以窥视周代(的权力),秦孝公有席卷天下、包办天宇之间、囊括四海的意图,并统天下的雄心。正当这时,商鞅辅佐他,对内建立法规制度,从事耕作纺织,修造防守和进攻的器械;对外实行连横策略,使诸侯自相争斗。因此,秦人轻而易举地夺取了黄河以西的土地。”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认为:“秦国秦襄公时兴起,在秦文公秦穆公时显示出强大的力量,到秦献公、孝公之后,逐步侵占六国的土地。经历了一百多年以后,到了秦始皇才兼并了六国诸侯。实行德治像虞、夏、汤、武那样,使用武力像秦国这样,才能成功,统一天下是如此艰难。” 西汉史学家刘向在《战国策》中认为:“到秦孝公统治时期,轻视礼让而重视战争,抛弃仁义而用阴谋诡计,就是为了实现强大。”

轶事典故

秦孝公被姬扁任命为诸侯霸主时,其他诸侯也都派出使团,向秦孝公表示祝贺。秦孝公对应诸侯的祝贺很高兴,于是命令公子少官率军到逢泽,并在那里召集了诸侯大会,随后又带着诸侯们朝见周显王。

研究书目

史记·秦本纪

《史记·商君列传》

《战国史》

相关影视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