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澡之后 :2014年杨绛创作的中篇小说

更新时间:2023-09-25 14:35

《洗澡之后》是由当代作家杨绛创作的中篇小说,首次出版于2014年8月,是小说《洗澡》的续作。该小说讲述了传统知识分子代表姚宓、许彦成等人的感情故事,展现了端庄含蓄、节制完颜守绪的古典式爱情。小说入选“2014中国好书”。

历史沿革

杨绛自2009年起着手写作,直至2014年4月完成并交付编辑。在此期间,她经历了多次修改,最初尝试撰写新的故事,但最终选择延续《洗澡》的情节,创作出《洗澡之后》。她在书中前言提到,希望保护姚宓和许彦成之间的纯真友谊,因此决定亲自结束这个故事,以确保其纯洁性和读者满意的结局。

故事简介

《洗澡之后》讲述的是许彦成的妻子杜丽琳在鸣放中成为“右派”,被送往偏远地区劳动改造。在那里,她与同样被定为“右派”的叶丹产生感情。回到北京后,杜丽琳主动提出与许彦成分手,使得两人都得以解脱。在这个中秋节,许彦成与姚宓终于走到一起。姚宓的室友李佳是一个聪明开朗的女孩,与罗厚非常般配,姚宓帮助他们走到了一起。

主要角色

- 姚宓:姚宓的父亲姚骞是一名知名大学的教授。抗日战争胜利前夕,姚父突发心脏病去世,姚母随后中风。为了治疗母亲,姚宓抵押房屋,辍学成为大学图书馆管理员。她的父亲创办的“国学专修社”后来更名为文学研究社,姚宓在其中担任图书管理员以便照顾母亲。她安静美丽,聪明能干,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独特才能在特殊时期保持了自己的独立性。

- 许彦成:许彦成是举人家的女儿遗腹子,大学期间因其聪明诚实的性格受到标准美女杜丽琳的喜爱,在母亲的压力下匆忙结婚。毕业后,两人一同出国深造。新中国成立后,许彦成高兴地返回祖国,夫妇俩被分配至文学研究社工作。他尊重体贴妻子,但杜丽琳有时会怀疑自己是否真的拥有了他的心。

作品分析

主题

小说通过姚宓的感情归宿为主线,描绘了高等教育机构内人们的生活喜怒哀乐,反映了建国初期高级知识分子及其家庭的工作和生活状态,展现了他们的高尚品格和追求新生活的文化心理、人情世态,具有较高的审美和认识价值。

艺术特色

《洗澡之后》中,人物塑造方面存在不足。《洗澡》的最大优点在于人物刻画,特别是女性形象。无论是姚太太、姚宓还是杜丽琳,三人虽均聪明绝顶,但各有不同气质。杜丽琳略带世俗气息,姚宓则散发清新之感,姚太太则具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气息。每个人物的行为举止都透露出深刻的思考和各自的背景,尤其对话富有深度和潜台词。然而,《洗澡之后》这篇约四万字的中篇更像是一种故事梗概,无法充分展开,描写也较为粗糙,甚至有些不合理之处。此外,《洗澡之后》在历史叙述方面存在问题,尽管触及了荒诞和残酷的一面,但在三对新人迅速走向幸福的对比下,这种叙述显得浅尝辄止。许彦成总是能够以旁观者的身份避开所有的政治运动,不受任何影响,这是中原地区知识分子中极为罕见的幸运。

作品评价

《洗澡之后》的结局充满了“皆大欢喜”和“称心如意”的意味,可以视为作者对其钟爱角色的命运交代和分配。这一安排与杨绛的爱情婚姻观念紧密相关,艺术上成就了杨绛版本的爱情故事。(《齐鲁晚报》评)

相比之下,《洗澡》的精彩生动,续作的人物显得单薄,情节也略显仓促。作者急于给予许彦成、姚宓圆满的结局,但他们又必须遵守君子风范,不伤害杜丽琳,这就需要后者主动放弃许彦成。杜丽琳选择共度余生的叶丹,虽然帅气端庄,但形象不够鲜明。她与叶丹的关系缺少铺垫和发展层次,情感的发展过程相对简单。姚宓与获得自由的许彦成之间,也显得过于礼貌而少了些许预期中的热情和缠绵。他们本应是沉静中不失活力的形象。(《四川日报》评)

作者简介

杨绛(1911—2016),原名杨季康,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无锡。她是作家、评论家、翻译家及学者。1932年毕业于苏州东吴大学,后进入清华大学研究院学习。1935年前往英国法国留学,1938年回国后曾在上海震旦女子文理学院、清华大学外国语言文学系任教。1952年加入北京大学文学研究所,后转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主要作品包括《洗澡》《干校六记》《将饮茶》《我们仨》等。翻译作品有《唐·吉诃德》等。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