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缺齿鼹 :鼹科缺齿鼹属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5:36

小缺齿鼹(学名:Mogera insularis),又名华南缺齿鼹、海南缺齿鼹,是鼹科缺齿鼹属的一种动物,首次由罗伯特·斯温霍(Robert Swinhoe)于1863年描述。该物种主要分布在中国大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贵州省、安徽、四川省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湖南省等地,以及台湾省本岛平地和中低海拔山区,模式产地在台湾。小缺齿鼹体长约10厘米,体重约40克,形态与白尾鼹相似,但缺乏下犬齿。其体背茶褐色或棕褐色,下体比体背多灰黑色,颏、喉和胸灰色较多。小缺齿鼹终身营地下生活,主要以蚯蚓、昆虫及其幼虫和蛹等为食。该物种已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无危(LC)。

基本介绍

小缺齿鼹(Talpa wogura)

小缺齿鼹(学名:Mogera insularis)为鼹科缺齿鼹属的动物。分布于台湾岛以及中国大陆的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贵州省、安徽、四川省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湖南省等地,主要生活于热带亚热带田野。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省

亚种

小缺齿鼹海南亚种(学名:Mogera insularis hainana),Thomas于1910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海南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五指山市

小缺齿鼹指名亚种(学名:Mogera insularis insularis),Swinhoe于1862年命名。分布于台湾岛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台湾。

小缺齿鼹大陆亚种(学名:Mogera insularis latouchei),Thomas于1907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贵州省、安徽、四川省江苏省广东省福建省浙江省湖南省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福建挂墩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