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里 :国际度量单位

更新时间:2023-11-17 16:37

海里(Nautical mile)是航海中表示距离的非国际单位制单位,符号为n mile。在中国,海里是法定计量单位,只用于航程。1海里=1852米。

在早期的大海航行中,由于缺乏参照物,人们很难准确测量船只的航行速度和距离。其实,早在公元前就有人猜测地球是个圆形的球体,并且对球体规划好了初步的经线图。后人在经线的规划当中,根据古人遗留下来的经线图,将地球划的周长分为360度,每一度又细分为60分,每一分对应的长度也就是一海里的距离。

1海里是地球经线上纬度1'(1度等于60分,一圆周为360度)所对应的弧长。由于地球形状为一个椭球体,子午线为一个椭圆,不同纬度的曲率半径是不同的。因此,不同地点纬度1'所对应的弧长是不相同的。自1928年起,大多数国家规定1海里为1852米,而美国在1954年才采纳这一数值。英国至今仍使用英国海里,即地球纬度48度处1'的长度,相当于1853.181米。

基本定义

海里是长度单位之一,英文名“nauticalmile”,通常写成“nm”。根据国际标准,1海里等于“经线圈”一个角度的一分之一,这个角度是由大圆的两条在相距1海里的点所张成的锐角,其对应的弧长为1852米。换言之,经线圈的周长被划分为360个度,每度被划分为60个分,一个分对应的弧长即为1海里。

发展历史

在1929年国际水文地理会议上,确定用纬度的一分平均长度(1852米)作为一海里。同时,在1948年国际海上人命安全会议上,承认了1852米或6080英尺作为一海里的规定。

在航海中,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以“节”表示。节就是用每小时航行的海里数来表示的。如某船相对于静止水面的速度为40海里/时,其航速就称为40节。通常按海里的长度单位,计算各港之间的习惯航线的航程距离,供航海人员拟定航行计划、确定航行时间以及携带燃料、淡水和食品储备量的参考。目前中国在用字上统一用“海里”而不用“里”。中国法定计量单位规定海里只用于计量航程。

换算关系

1海里=子午线长度的两倍÷360÷60≈1852.25-9.31cos(2Ωm)。δ是纬度。当δ=0度,即在赤道上时,1hl的长度最短,为1842.94m;在两极最长(δ=90度),为1861.56m。约在44度14分处,1n mile的长度等于1852m。这是目前中国和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采用的1929年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议(International Extraordinary Hydrographic Conference)通过的海里的标准长度。

最短的海里是在赤道,1海里=1843米。

最长的海里是在南北两极上,1海里=1862米。

地球平均半径为6371300m,以地球平均半径算出的1海里为:1海里=2*π*6371300/360/60=1853.3m。

相关单位

节(knot)以前是船员测船速的,每走1海里,船员就在放下的绳子上打一个节,以后就用节做船速的单位。

1节(Knot)=1海里/小时=(1852/3600)m/s是速度单位,1海里(n mile)=1852m是长度单位。

1节等于每小时1海里,也就是每小时行驶1.852千米(公里)。

生活中的海里

领海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三条,领海为内水以外12海里,其中,内水边界一般领海基线,即海水落潮时退至最远的一条低潮线。领海宽度确定以后,接下来就是确定领海基线,领海基线的确定十分复杂,对此,《公约》规定了两种方法。

第一种为正常基线法,即以领海基线向外推12海里。这种方法适用于海岸线平直且少岛屿的国家,非洲和南美国很多国家均采用这种方法。

然而正常基线法很难在海岸线曲折且多岛屿国家使用,因为曲折的海湾和离岸岛屿的领海将多出重叠于是,《公约》又规定了第二种方法,即直线基线法。这个方法是将陆地(含岛屿)最凸出处连接起来,形成领海基线,再向外推12海里。由于我国海岸线较为曲折且多岛屿,因此在199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及毗连区法》中指出我国采用“直线基线法”。确定了领海宽度和领海基线测定方法,于是我国在1996年、1999年和2012年相继公布了部分大陆领海基和西沙群岛领海基线、台湾岛及附属岛屿和东沙群岛领海基线、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领海基线。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