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葆深 :温葆深

更新时间:2024-09-20 21:41

温葆深(1800-1888),清代时期人物,字明叔,江苏上元人,曾名肇洋、葆淳。他于爱新觉罗·旻宁二年中进士,后历任宗人府府丞、礼部右侍郎、户部右侍郎、经筵讲官、紫禁城骑马、福建省学政、太子少保等职。温葆深是清代咸丰同治两朝皇帝的老师。光绪二年因病辞去户部右侍郎,光绪六年被钦加头品顶戴太子少保衔。

人物简介

连中道光元年(1821年)辛巳科举人,二年壬午科进士,授检讨。历任宗人府府丞、礼部右(左)侍郎、户部右侍郎、经筵讲官、紫禁城骑马。道光二十年(1840年)出任福建学政。光绪二年(1876年)正月因病辞去户部右侍郎。光绪五年重赴鹿鸣宴。六年,重赴恩荣宴,钦加头品顶戴太子少保衔。夫人张太夫人则被封为一品夫人,他是清代咸丰同治两朝皇帝的宫廷专职老师。由于温葆深官居一品,又是皇帝的老师,晚年得到清代皇室特别的恩荣。享年88岁善终。(《明清进士题名碑录索引》作“温葆淳”)

温葆深,又名肇洋、葆淳,字明叔。不少文章都将其名误作“温葆琛”。要知道,温葆深的兄长叫温肇江,他们这一辈在取名时是有讲究的,不管中间字是什么,末字都必须带三点水旁。明白这一点,就不会将温葆深之名误读了。

温葆深的生年不见于正史,好在其卒年是有记载的。据左宗棠《侍郎温葆深在籍病故代递遗折》,他是“于本年(光绪九年)十一月初七日病故”。光绪九年是1883年。而在作于光绪五年的《愚园寿白图序》文后,作为与会者的温葆深题名时自署“年八十”。若此为其足岁的话,可推知其生年为爱新觉罗·颙琰四年(1799)。

至于温葆深的“两代帝师”身份,是对咸丰同治两代皇帝而言。不过,正史中并无称其为帝师的记载。一般而言,帝师指太师、太傅以及皇帝承认者。而民间尊温葆深为“两代帝师”,应当是因为他曾担任过经筵讲官(侍读学士侍讲学士),在笔者看来,也当是可以算作广义的帝师了。

温葆深身后还有一个遗憾,就是没有得到谥号。南京还出过一位爱新觉罗·旻宁帝师,他就是秦大士的次子秦承业,其实他生前品级较低,本是无资格获得官谥的,却因道光皇帝承认的帝师身份,最终破格获谥“文”。反观温葆深,虽只算是广义的帝师,但其实他已够三品以上可获官谥的资格了,何至于会无谥呢?

这事坏在了左宗棠身上。据《翁同龢日记》(光绪九年),有两条相关记载:“十二月十二日:左宗棠折,代递签户部侍郎温葆深遗折。”“十二月十三日,旨:左宗棠代递温葆深遗折,辄请予谥,且措辞失体,著交部议处。”

左宗棠代递遗折,按我们今天看来,似无不妥。虽然咸丰同治二帝都没来得及认师,左宗棠可是认温葆深这位恩师的,不仅在其去世后代递遗折,还不忘为老师请谥及恤典,可见作为弟子的一份孝心。按理说,朝廷对此应予以抚慰才对,怎会如此严厉批复呢?因为这样做违反了朝廷规定。同治十二年朝廷曾有旨意,“易名之典,出自特恩,不准臣下奏请”。然而,时任两江总督左宗棠这一次是明知故犯,竟敢置皇恩浩荡于不顾,公然宣扬温葆深对他的知遇之恩。不管他是出于有意或无意,确有几分挑衅朝廷的意思。此时光绪帝尚未亲政,慈禧出于政治上的敏感性,不免拿处置左宗棠的折子来立威。虽然最终左宗棠的公罪被“准其抵销”,对温葆深也“赐恤如例”,但随着不久后左宗棠的去世,就再没人提给温葆深赠谥了。

亲属成员

先祖:温文桂

兄长:温肇江

清代进士户部主事温肇江(家名温南英),曾被钦点入翰林院。还有清代咸丰爱新觉罗·载淳的老师、“太子太傅”温肇洋(家名温扬英,又名温葆深、温葆淳)。温繁炘(温肇江之子),他们三人同为康熙北城兵马司正指挥温文桂的后裔,被人们称为“同门三进士”。

参考资料

“两代帝师”温葆深为何无谥?左宗棠代递遗折惹祸.中新网.2022-02-09

古韵新风两相宜 崇文向善世代传.南方网.2024-09-02

“两代帝师”温葆深为何无谥?左宗棠代递遗折惹祸.中国新闻网.2024-09-02

温繁忻.政协广东省梅州市委员会.2024-09-0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