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苦菜 :菊科毛连菜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05:28

滇苦菜(学名:毛连菜属 divaricata Vaniot),二年生草本植物,别名尖刀苦马菜、翅果菊、滇兴安毛莲菜等,属菊科毛连菜属。它主要分布在云南、西藏等地区,生长于山坡草地、林缘及灌丛中,海拔1400~2540米。其花果期4~11月,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

形态特征

滇苦菜,二年生草本,高15~40厘米。

生长环境

滇苦菜主要分布在云南(昆明市东川区会泽县大姚县大理白族自治州丽江市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永平县)、西藏(亚东)。生于山坡草地、林缘及灌丛中,海拔1400~2540米。

繁殖方式

种子繁育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滇苦菜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外用可缓解痈疮肿毒、中耳炎等。

研究价值

云南省兰坪铅锌矿区的野外调查中发现菊科植物滇苦菜对锌的忍耐和富集能力。苦苣菜因此,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及营养液培养实验,以期鉴别出滇苦菜是一种新的锌超积累植物,为探明植物对锌的耐性和富集机制以及锌污染土壤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物种资源。

自然条件下,滇苦菜对锌的富集及根际土壤中锌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架崖山的土壤全量和有效态含量均远高于北厂矿段(p\u003c0.05)但在植物富集金属能力方面没有显著差异(P\u003e0.05。土壤中锌的全量平均值61495毫克每千克,但滇苦菜在含锌高达134973毫克每千克的土壤中仍能正常生长,表明它对锌的毒害具有极强的耐性。

营养液培养试验表明,当锌浓度小于80毫克每升,滇苦菜的生长基本正常;当锌浓度大于120毫克每升,处理6d后滇苦菜出现明显的中毒症状,即根尖发黑,幼叶叶尖坏死,叶片失绿发黄,生长受阻,其症状随锌处理水平和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加剧。

滇苦菜的植物鲜重及鲜重处理前后的变化量均随锌处理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地上部表现得更为明显。当锌处理达到80克每升,与处理前相比,植物的生物量不但没有增加,反而下降,且锌浓度越高,生物量下降越多。处理前后滇苦菜鲜重变化量各处理之间有极显著性差异,但120毫克每升、0毫克每升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植物地上部与根部干重的下降趋势相同。随着锌处理的增加,地上部与根部干重的比值增加,这与东南景天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有学者指出,锌的毒害,首先是植物的根部,特别是根尖遭受伤害,侧根发育受到严重抑制,减少了根系的生长,然后蔓延到地上部。而锌超积累植物Thlaspicaerulescens的地上部与根部干重的比值随着锌处理浓度的增加而减少,表明其地上部比根部对高锌胁迫更为敏感。

采收加工

全草及根药用。春、夏、秋三季均可采,鲜用或晒干备用。

参考资料

滇苦菜.植物智.2024-08-15

植物通.www.zhiwutong.com.2019-04-10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