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银鲈 :原产于澳大利亚的淡水食用鱼

更新时间:2024-09-20 22:24

澳洲银鲈是原产于澳大利亚墨累-达令河流域的淡水食用鱼,身呈纺型,侧厚、头小,并有丰富的鱼胶。该鱼属温水性鱼类,具有耐寒、抗热、不会相互残食、养成率高、饲料换肉系数高等特性,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7-28℃。澳洲银鲈鱼肉雪白、无细刺、美味多汁,EPA含量均超过真鲷黑棘鲷、黄鱼等名贵鱼类,是鱼鲜中的珍品。

形态特征

地理分布

澳洲银鲈(BidyanusBidyanus)是银鲈的一种,为澳大利亚的一个淡水本地品种,原产地是澳州昆士兰州省的Morry-Darling河流体系。澳州银鲈鱼身呈纺缍型,侧厚、头小、丰富的鱼鳔分布均匀,无暗剌。该鱼属温水性鱼类,耐寒、抗热;性温和、不会相互残食、养成率高、饲料换肉系数高。澳州奥奈银鲈本身具极丰富的鱼胶。澳州银鲈适应力极广、最适宜生长温度为17-28℃,夏天可耐热至33℃、冬天可耐寒至5℃左右,可在纯淡水或盐度在10‰-18‰左右的咸水水域中养殖。养殖用水以淡绿透明之流水为佳,PH值于7-8之间,溶氧(DO)4-9mg/L,藻类浓度不宜太大,特别避免大型藻滋生、以免蓄积藻腥土味。种苗培育的技术要点一般2-3厘米鱼苗可以下塘,在放苗前8-10天先以茶粕除去杂鱼及消毒净池。苗种在天然土池塘培育为佳,可以获取较丰富的天然生物饵料,投喂以鳗粉或香鱼幼料训饵为主,同时捕捞生饵料,桡脚类补充。池水要避免藻色过浓,否则烈日下易起气泡病;同时要视情况控制适当的换水量,维持水温水质稳定。

经济价值

澳州奥奈银鲈体内脂肪

充积营养丰富,肉质细滑丰腴、肥而不腻,食之口感极其甘甜、香醇、浓郁,令人回味无穷;鱼体花胶丰富、分布均匀,鱼胶有益人体抗老化及提升免疫力,是手术后、产妇坐月子的最佳补品。其风味佳、耐冻存,肉质爽口、无细剌,是老少咸宜之健康食品;适合做生鱼片、碳烤、清蒸等。其体态丰腴,丰富的胶原蛋白、呈大理石纹路均态分布,鱼肉雪白、无细刺、美味多汁,是鱼鲜中的珍品。

成鱼养殖及技术要点

放养密度

水深90厘米左右、配置增氧机1台的鱼种塘,每亩投放体长3.5厘米的 夏花1.5~2.0万尾;投放体长规格为10~12厘米的鱼种3000~3500尾。

日常管理

放养前,池塘用生石灰漂白粉清塘,彻底杀灭病原体。因澳洲银鲈食性为杂食性,饲料来源广、获得方便,一般皆以人工饲料代替,其中又以浮性鲈鱼饲料最为普遍。幼鱼阶段饲料要求蛋白质含量42%,成鱼阶段为36%~41%;日投喂量为鱼体体重的3%~5%,每天投喂2~3次,投喂时应严格做到定时、定位、定质、定量的“四定”原则。

1、小鱼:控制水质及饲料鲜度,以投喂浮性饲料较佳;注意饲料品质,特别是饲料的油脂及蛋白质之鲜度,适量的油脂及蛋白质可减少肝肾负荷,有利于鱼体生长。

2、中鱼及大鱼:在饲料配方方面要注意热能油脂不宜太多,避免造成体型圆短积油,该鱼种体型控制以修长均称为佳。养殖过程中采用适时分级的方法能有助整体饲养成绩。后段养殖饲料配方中可适当逐步加强热能油脂,但切莫过多造成积油,在增强热能油脂的同时更应小心控制水质及藻相,否则容易蓄积藻腥土味,影响风味和品质,故水质方面以保持淡绿透明之微流水为佳。

若是在一般的土池养殖,可在养殖池的邻近另设一蓄水池,水源先在蓄水池经过净化,再慢慢流入养殖池。

肌肉营养成分测定

常规分析方法测定工厂化养殖的澳洲银鲈(Bidyanus bidyanus)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显示,澳洲银鲈肌肉干物质中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分别为85.80%、9.82%。100 g肌肉中8种常规矿物元素含量分别为Ca 16 mg、Mn 0.02 mg、Zn 0.5 mg、Cu 0.02 mg、K 371 mg、Na 27 mg、Mg 27 mg、Fe 0.6 mg;氨基酸含量为18.69 mg,其中必需氨基酸含量为7.5 mg;脂肪酸含量为10.2 mg,其中饱和脂肪酸3.62 mg,不饱和脂肪酸6.58 mg。

疾病预防及捕捞

澳洲银鲈抗病力较一般鱼类强,但日常的预防工作亦须定时进行。春、夏两季是寄生虫类盛行季节,尤以锚头较为常见,坚持每隔2~3周施用15毫克/升浓度的生石灰加以预防;秋、冬两季则是细菌性疾病流行季节,坚持每隔3~4周施用1~3毫克/升浓度的二氧化氯加以预防。在成鱼出售前的4~6周内,每亩水面用15公斤生石灰兑水均匀泼洒,5~7天进行一次,可充分去除鱼体内的土腥味,保持良好的品质上市。

高密度集约化养殖

1.池塘要求池塘不宜过大,面积以667平方米~3000平方米、水深1.5米~2米为好,须池底平坦,淤泥厚10厘米~15厘米,水源充足,水质良好,进水、排水方便,配备增氧机。放养前15天排干池水,清除过多的淤泥和杂草,每667平方米用生石灰100公斤全池泼洒消毒。消毒7天后用60目筛绢网过滤注水深1米左右,每667平方米施发酵后的粪肥150公斤、复合肥5公斤,以培育天然铒料生物。

2.鱼种施养淡水银鲈体长达5厘米以上便可放入成鱼池养殖,鱼种要求体质健壮、无伤无病、规格整齐。一般每667平方米水面放体长5厘米的淡水银鲈鱼种1340尾~2000尾,并搭配鲢鱼种80尾左右。放养时用1000公斤水加10克~20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消毒杀菌5分钟左右。

3.饲料投喂淡水银鲈为杂食性鱼类,主要以甲壳亚门软体动物门、水生昆虫和藻类为食,人工养殖经驯化可摄食配合饲料。驯化过程一般应在鱼体长2厘米左右时完成。其驯化方法是:先用水蚯蚓和鳗鱼粉料混合投喂,体重10克~100克的鱼种阶段粗蛋的含量为32%,体重100克以上的成鱼阶段粗蛋白含量为30%,可选用粗蛋白质含量相近的鲈鱼或其它膨化颗粒饲料。投饲要坚持“四定”原则,每天投喂二三次。日投喂量:尾重100克以内为池鱼总体重的6%~8%,尾重100克~300克为2%~3%,尾重300克以上为1%~2%,具体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及鱼摄食情况等合理调整,一般每次投喂量以鱼吃饱为准。

4.日常管理鱼种下塘后每隔10天左右加注1次新水,每次注水深10厘米~15厘米,进入高温季节池水加深到最高水位,并每周换水一二次,每次换池水20厘米~30厘米深。每隔20天每立方米水体用生石灰20克化水全池泼洒1次,保持清新水质。坚持早晚巡塘,观察鱼摄食、活动、生长及天气、水质变化等情况,发现鱼浮头应及时开增氧机增氧。每立方米水体用定期土霉素2克对水全池泼洒,并每公斤饲料中添加土霉素5克,连喂5天,以预防鱼病。

人工繁殖试验

澳洲银鲈从台湾省引进闽南地区养殖,获得较好效益。1999年以来,笔者许色明(福建省漳州市鱼种场)即进行奥奈银鲈人工繁殖试验,并获得成功。

材料与方法

1.1 亲鱼

1.1.1 亲鱼来源。本试验用的亲鱼来源于1998年5月从台湾引进3cm左右银鲈苗在本地池塘养殖选留培育而得。

1.1.2 亲鱼选择。选择体重1.1~1.2kg、鱼腹部膨大、卵巢轮廓明显、腹部较松软的雌鱼和体重0.8~1kg、轻压鱼腹部有乳白色精液流出的雄鱼。

1.2 人工催产

挑选出来的亲鱼,分二次注射催产激素。第一针注射LRH-A,雌

鱼按体重0.5μg/kg,雄鱼不注射;第二针注射HCG,雌鱼按体重1500IU/kg,雄鱼减半。本试验分二批进行,详见表1。

1.3 产卵与孵化

1.3.1 产卵。经注射催产剂的亲鱼放于家鱼产卵池,微流水,让其自行产卵自然受精。

1.3.2 鱼苗孵化。亲鱼产卵后,立即将卵收集计数后放于鱼苗孵化环道流水孵化。环道除流水外还加用气泵打气,以提高溶解氧。产卵后12小时计算受精率。日常管理方法与家鱼孵化相同。

1.4 出苗。鱼苗出膜后观察鱼的活动情况,当鱼苗发育至能平游时,即在孵化环道内投喂蛋黄,出膜后第七天移放到池塘时计数。

1.5 产卵及鱼苗孵化用水及水温控制。产卵池塘和孵化用水均采用抽取地下水掺池水,使水温保持稳定在24℃~26.5℃之间。表 1 奥奈银鲈人工催产情况表

1.6  定时测量水温,观察亲鱼产卵情况,及时收取鱼卵计数,并作记录。

结果

催产效果及鱼苗孵化情况见表 2。

表 2 催产效果及鱼苗孵化情况

小结与讨论

3.1  本试验表明,在池塘养殖二年的银鲈,可达性成熟。根据观察,雄鱼可提早一年成熟。利用这些性成熟的银鲈做为亲鱼,在水温24℃~26.5℃ 时,第一针注射LRH-A 、第二针注射HCG ,且在第一针注射后28 ~30 小时左右,亲鱼能自行产卵受精卵。在鱼发情时,可见到多条雄鱼追逐1 条雌鱼产卵、排精行为。

3.2  奥奈银鲈受精卵较小,卵径约2mm 左右,有油球,在没有流水或打气的状态下,鱼卵下沉,有流水或打气时,卵即浮起。

3.3  受精卵在水温24℃ ~25℃ 时,约30个小时,水温在24.5℃ ~26.5℃ 时约26个小时孵出鱼苗。

3.4  刚出膜的银鱼苗对水中氧的要求比家鱼苗高。本试验第一批催产孵苗后第三天凌晨因停电,银鱼苗孵化环道内停止打气发生鱼苗窒息死亡,而使用同一水源、同期催产孵化的不同环道的青鱼、白鲢鱼苗,其密度比奥奈银鲈高出几倍,但只见这些家鱼苗浮头而没有发生死苗。

3.5  银鲈苗孵出后第4 天,在孵化环道中直接投喂蛋黄,可见鱼苗肠内有食物,第5 天时在肠的下方尚有油球。用鱼盘观察时,鱼苗平游速度很快,当停止游动鱼体下沉贴底时,鱼体呈侧身姿势。

3.6  繁殖季节轻压银鲈腹部时,性成熟的雄鱼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但值得注意的是,个体重500 克以上的银鲈,体内积累大量的脂肪,腹部膨大,因此在选择雌鱼时,要通过比较,选择腹部大,卵巢轮廓明显且松软的鱼,以免误选。

3.7 于5 月 30 日解剖2 条与本试验用同龄、个体重1.5 公斤的雌鱼,发现有1 条鱼的卵巢比另一条鱼卵巢小得多,可能有退化趋向,二批催产银鲈其卵受精率只有50% 左右,可能与鱼的性腺发育成熟度有关。因此人繁催产时间可以提早半个月进行。催产过的亲鱼一年内能否再次成熟有待进一步探讨。

3.8  奥奈银鲈采用LRH-A 和HCG 分二针注射,虽能达到催产效果,但是否需要二次注射催产剂,不同催产激素的有效剂量等有待进一步摸索。

池塘养殖试验

人工繁殖

在人工养殖条件下,澳洲银鲈2 龄可达性成熟,生产上一般选用3 龄以上亲鱼 ( 雄鱼2 龄以上)进行人工催产,繁殖季节为4 ~5 月,亲鱼分二次注射LRH-A 、HCG 等催产激素,第一针注射LRH -A ,雌鱼剂量为0.5 微克 / 千克,雄鱼不注射;经8 ~12 小时注射第二针,第二针注射HCG ,雌鱼为1500 国际单位 / 千克,雄鱼注射剂量减半。水温24 ~26 ℃,效应时间为16 ~18 小时,受精卵较小,卵径约2 毫米,具油球,约20 小时左右开始出膜,刚出膜的仔鱼体长只有3 毫米左右,3 天后能平游,卵黄囊基本消失,体长4.5 毫米,开始主动摄食。

苗种培育

出膜3 天的仔鱼,个体很小,口裂小,摄食能力比较差,这时解决适口的开口饵料对于仔鱼培育的成败与否尤为关键。试验表明,小个体的萼花臂尾轮虫 ( 如臂尾轮虫 ) 和枝角类幼体以及经过滤的熟蛋黄浆是仔鱼培育前期的主要饵料,仔鱼在水泥池培育8 ~10 天后转入土池培育,这样效果较好。

用于培育仔鱼的水泥池,面积以50.2米 左右为宜,水深1 米,放苗前池子用20 毫克 / 升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全池消毒。每池配有充气、增氧设施,放养密度为5000 尾 / 米3水体。每日投喂经100 目筛绢过滤的轮虫枝角类幼体和熟蛋黄,日投喂5 ~6 次,饵料密度控制在15 个 / 毫升左右,每天吸污2 次。仔鱼在水泥池培育阶段由于放养密度大应不间断地进行充气、增氧,维持水体中的溶氧在5 毫克 / 升以上。仔鱼经8 ~ 10天时间的培育,体长已达1.0 厘米,能吞食较大型的萼花臂尾轮虫及小型枝角类,可以转入土池继续培育;这一阶段水温较高,鱼苗的操作、搬运应十分小心。

土池培育的池塘面积以1 亩左右为宜,水深1 ~1.5 米,放苗前池塘用生石灰清塘消毒,放苗前5 天,池塘施足基肥培养天然饵料,这样,鱼苗下塘时正值轮虫高峰期,天然饵料十分丰富,有利于鱼苗生长。土池的放养密度为每亩放苗3 万~5万尾。这段时间以施肥和投饵结合进行,施肥根据天气和水质变化情况酌情施加,每天投饵2次,主要投喂豆浆和酵母粉。

经过20 天的培育鱼苗体长已达2.5 厘米,可以投喂水蚯蚓和部分配合饵料。这时,应选择时机继续分塘分级培育,当鱼种达到8 ~10 厘米时可以进入成鱼养殖阶段。

成鱼养殖

1. 池塘条件 澳洲银鲈的成鱼养殖池,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 pH 值在7.2 ~8.5 ,面积2000 ~ 4000 米,水深2 米左右,池底沙泥质,池堤牢固,进排水方便,精养池每池配备1 ~2 台增氧机。鱼种放养前每亩用生石灰100 千克兑水清塘消毒,彻底杀灭有害生物和病原菌

2. 鱼种放养 鱼种由于操作、运输容易引起机械损伤,放养前可用5 毫克 / 升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0 ~15 分钟后放养,每亩放养8 ~10厘米鱼种2000 ~3000 尾,同时搭配大规格的鲢鳙鱼种50 ~100 尾,未配备增氧机的池塘每亩放养1000 ~1500 尾,搭配大规格鲢鳙鱼种50 ~100 尾。

3. 饲养管理

(1) 成鱼养殖阶段主要投喂浮性鲈鱼饲料或配合饵料,根据不同的生长阶段,配制不同蛋白质含量的颗粒饵料;个体重在300 克以下,饵料的蛋白质含量为40 %,个体重在300 克以上,饵料的蛋白质含量为25 %~30 %;日投饵率按鱼体大小来确定,鱼个体重在100 克以下,按体重的5 %~8 %投喂,个体重在200 ~300 克,按鱼体重 2 %~3 %投喂,400 ~600 克按鱼体重的0.7 %~1.2 %投喂。养殖期间,每10 天取样测量全长、体重一次,以便调整投饵量。

(2) 随着鱼体的生长,投喂的人工配合饵料的粒径也要相应加大,合适的粒径能减少饲料的浪费和提高饲料效率。

(3) 搞好水质调控是成鱼精养高产的主要技术措施。夏秋高温季节,鱼类摄食强度大,排泄粪便也多,水中大量产生氨氮、亚硝酸氮及硫化氢等有害有毒物质,pH 值下降,严重地影响了鱼类的摄食生长,这段时间应加大池塘的换水量,每3 ~5 天换水一次,换水量为1/3 ,冬季则根据情况10 ~15 天换水一次,每次换水量1/5 ~ 1/4。

(4) 整个养殖阶段应坚持早、晚巡塘,注意观察水质变化和鱼类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适时开启增氧机,保持池水达到“肥、活、嫩、爽。”

4. 病害防治 澳洲银鲈的病害较少,但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的原则,池塘每月定期用生石灰漂白粉消毒一次,每半个月投喂药饵 ( 含磺胺类、氯霉素或喃唑 )3 ~5 天。

经一年养殖,澳洲银鲈平均体长26.5 厘米,平均体重584 克,成活率80 %,每亩产量在600 千克以上。

参考资料

Bidyanus bidyanus.COL.2024-07-25

Silver Perch.IUCN.2024-07-25

Bidyanus bidyanus.Fish Base.2024-07-2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