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与子 :德国埃·奥·卜劳恩创作的漫画

更新时间:2024-09-20 20:58

《父与子》(Vater und Sohn)是德国漫画家埃·奥·ト劳恩(E.O.Plauen)于1934年至1937年发表在《柏林画报》上的一组漫画作品。漫画描绘了一位平凡的父亲和他那淘气的儿子在日常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1934年,《父与子》开始在《柏林画报》(Berliner IllustrierteZeitung)上连载。连载每周一期,历时三年,吸引了大批的读者。1935年底,乌尔施泰恩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父与子》连环漫画集。截至1937年12月,销量已高达100万册。1951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在中国国内第一次以画册的形式出版了《无字连环漫画父与子》。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内容简介

《父与子》内容取的全是父亲与儿子的一些日常生活中的趣事,有时,也就是我们自己与孩子可笑行为的夸张推向极致的画面:一本引人入胜的好书,可以让叫儿子吃饭的父亲入迷;在墙上钉钉,可以一直钉到父亲站在儿子身上那么高;父亲追打儿子,可以把儿子追成赛跑冠军;儿子和父亲闹着玩忘神,可以使拦路抢劫的强盗无可奈何;儿子会变着法儿,让父亲给自己成绩不佳的作业签上名。父亲与儿子在生活中出现的种种矛盾,都在埃·卜劳恩幽默的眼光里化作笑料。特别是父子二人因失误,当过一回荒岛上的“鲁滨孙·克鲁索”的情形,就有在说不尽的孤寂与绝望中,出现的种种乐趣了!快乐向上的人类,真是不可战胜的。

《父与子》漫画的绝尾,是意味深长的,成了名的父子二人,却有成名的烦恼,他们在世人的取笑里,在广告里,在图象里,被折腾得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清静的乐土,也没有人愿意理解他们的纯朴真挚。最后,他们一同走进太阳,变成了普照人类的精神阳光。

作者简介

埃·卜劳恩(e.o.plauen), 原名埃里西·奥赛尔(Erich Ohser),德国著名漫画家。1903年3月18日生于德国福格兰特山区阿尔多夫附近的翁特盖滕格林村,童年时迁居卜劳恩市。少年时代学过钳工,后来在莱比锡市绘画艺术学院学习。1930年10月18日,埃·卜劳恩和他的同学、画家卜尔·班塞尔的女儿玛丽加尔德结婚,1931年,他们的爱子克里斯蒂安出世。

纳粹在德国掌权后,卜劳恩的政治漫画被禁止发表。1944年3月他和挚友埃里西·克瑙夫被邻居告发,以“反国家言论罪”而遭逮捕。4月6日,在纳粹臭名昭著的“人民法庭”判处他死刑的前夕,卜劳恩自杀于关押他的牢房。

角色介绍

出版信息

杂志连载

1934年,埃里希·奥赛尔(ErichOhser)开始以埃·卜劳恩的笔名在《柏林画报》(Berliner IllustrierteZeitung)上连载自己的作品《父与子》。连载每周一期,历时三年,吸引了大批的读者。

乌尔施泰恩出版社出版

1935年底,乌尔施泰恩出版社出版了第一本《父与子》连环漫画集。该集共有50个故事,其中40个已经在《柏林画报》上刊登过,还有10个是首次问世。这本《父与子》连环漫画集赶在圣诞节前出版发行,销路极好,第一版就印了9万册,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因为纸张紧缺,才没有继续重印。第二本和第三本《父与子》连环漫画集分别出版于1936年和1938年,与第一集一样,定价都为2马克。三本《父与子》连环不漫画集的前言均由库森贝格亲自以笔名汉斯·奥尔撰写。

中国出版信息

早在20世纪30年代,《父与子》便传入中国,深受读者喜爱,《父与子》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一束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上世纪30年代 《美术生活》杂志社的编辑吴朗西曾在他所编的杂志上选登过几套《父与子》漫画,首次将《父与子》介绍到中国来。之后他又买了一套《父与子》全集赠予鲁迅, 鲁迅看后也觉得十分有趣。

丰子恺也曾高度赞扬过《父与子》,在他的推荐下,1951年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在中国国内第一次以画册的形式出版了《无字连环漫画父与子》,丰子恺并为此画册写了序言。

漫画创作

时代背景

《父与子》创作于1934至1937年的德国。当时德国的报业由纳粹政府控制,刊登的内容枯燥乏味。希特勒崇尚英雄主义,他推崇的作品中的主人公都是些具有英雄特质的人物,普通人可望而不可及,当然也不能引起共鸣。而《父与子》多取材于家庭生活。虽然生活背景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父亲和儿子那善良、乐观的本性却从未改变,正因为有这样的品质,他们才能遭遇困难不绝望、获得意外财富不忘本,一直过着许多人向往的生活:平凡而快乐,温馨而奇妙。

创作过程

1933年,埃·卜劳恩在发表了一幅政治漫画,传遍了整个世界:在一面巨大的的立镜前,蹲着极其矮小症的、充满悲哀的阿道夫·希特勒,头发盖在脸上,双手捂着眼晴,完全绝望了。画上写着"唉,我怎么显得如此丑恶"。后来的纳粹掌权者们,尤其其是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对此刻骨铭心,他们绝不会放过卜劳恩。1933年纳粹掌权后,下劳恩的政治漫画被禁止发表。

长篇连环漫画《父与子》的发表应当归功于当时柏林乌尔斯泰恩出版社。当时,该社希望有一位画家专为《柏林画报》画长篇连环漫画,以提高画报最的发行量。在对许多人选进行筛选后,著名作家、出版家和编辑库森贝格博士最后想到了埃·卜劳恩。事实证明,卜劳恩是最合适的人选。由于《柏林画报》的交涉,纳粹当局取消了对卜劳恩的职业禁令。不过,只允许他在《柏林画报》上发表无任何政治倾向的漫画。1934年12月,奥塞尔接受《柏林画报》邀请,以笔名开辟了一个连环漫画专栏,开始《父与子》等几个连环漫画的创作。 在充满火药味的1934至1937年,长篇连环漫画《父与子》在《柏林画报》上发表,犹如一片人性的绿洲,得到了广大民众的喜爱。埃·卜劳恩在那样的境况下能在三年里完成近200套杰作,他的精神动力来源主要来自于对独生子克里斯蒂安和父亲保罗奥塞尔的深挚的爱。

作品目录

作品特色

主题

父亲对儿子的爱

“父爱”是《父与子》中一个重要主题。在题为《玩到只剩最后一颗纽扣》(Bis auf den letzten Knopf verspiell)这幅作品中,埃·卜劳恩用他的画笔为我们讲述了如下故事:儿子在散步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玩纽扣游戏,就想要加入他们。但玩游戏需要纽扣,父亲为了不扫儿子的兴,立刻从自己的外套上扯下一颗纽扣。可惜儿子运气不佳,连输了好几把,父亲衣服上的纽扣也随之减少。最后,两人输光了身上的纽扣,只好提着裤子灰溜溜地回家了。他们身后站着那两位大获全胜的孩子,眼神里满是惊讶,不解这位父亲为何会有如此的好脾气。

在平时,父亲尚且如此宠爱自己的儿子,更不用说在儿子生病的时候了。在《装病》(Der Simulant)这幅作品中,埃·卜劳恩向我们展示了父亲对病中的儿子无微不至的照顾:不仅给儿子端茶送水,讲故事解闷,还根据儿子的要求,将床改制成秋千。但是,从作品的最后不难看出,父亲的爱并不盲目,当他发现儿子只是想以装病来逃避上学时,立刻严厉地批评了他,并毫不留情地将他赶下了床,让他立刻去学校。

类似的温情故事在《父与子》中比比皆是,作者通过这些向我们展示了一种和谐的父子相处之道,即既要尊重孩子,爱护孩子,给孩子自由,也要教导孩子明辨是非,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书中所蕴含的这种教育观,对我们当今的教育也不失借鉴意义。

对社会问题的批判

《父与子》这部作品尽管是非政治性的,但也涉及到不少现实问题,揭露出了当时社会的一些弊端。与其他的形式相比,运用漫画形式,既能使读者对问题一目了然,又能通过幽默的画风削弱批判的尖锐性,使之能为当局所接受。如在《人靠衣装》(Kleider machen Leute)这幅作品中,埃·卜劳恩就通过描绘父亲与儿子变装前后受到的不同待遇表达了对那些势利小人的蔑视。

对美好世界的向往

虽然《父与子》带给人们无数的欢笑,但父亲和儿子生活的世界也并非全由美好的事物组成,他们有时也会遭遇邪恶之徒,有时甚至是手持器械的亡命之徒,但每次这些事件都能得到化解。无论多么穷凶极恶的歹徒,只要遇上了父与子,就只能认命了。真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这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美好愿望和坚定信念,那就是正义一定会战胜邪恶。

技巧

在创作《父与子》连环漫画时,奥塞尔采用了一种新的绘画方法。画其他画时,他可以把看到的东西直接画到图稿上,而现在他得先画草图,因为每一个连环漫画故事都由若干个画面组成,每个画面中各个图景的大小和空间比例要求分配得很恰当。奥塞尔先用铅笔轻轻地把构思迅速地勾画出来,然后再用钢笔或水墨画好,用于制版印刷。

作品影响

《父与子》取得了空前的成功,截至1937年12月,销量已高达100万册。1930年代,埃·卜劳恩的漫画传播到了中原地区丰子恺鲁迅等文坛巨匠在看了这些小故事之后都赞不绝口。

2020年4月,列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

作品评价

《父与子》(Vater und Sohn)所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一束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连环漫画之一,同时也成了德国幽默、漫画的象征和代表。(豆瓣读书评)

《父与子》一书中塑造的善良、正直、宽容的艺术形象深深地打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从而使埃·卜劳恩成为海恩里希·霍夫曼和威廉·布施之后的又一巨匠,《父与子》被人们誉为德国幽默的象征。(山西晚报评)

《父与子》之所以动人,是由于它那恣意流露的率真。这部系列漫画中,有作者对坚守信念的执著,有对热爱生活的深情;有对现实社会的深刻思考,也有对人生哲理的真切领悟。卜劳恩首先被现实生活感动,然后再用他充满深情的作品去打动读者。创作应源于生活和激情,却往往被不少作者所忽视,他们追求所谓的“纯粹艺术”,创作背离了正常的轨道,不再从生活出发,通过杜撰、编织离奇的情节以吸引读者,有的追求无聊的搞笑,以取悦庸俗的读者。其结果必然是可悲的。表达真情固然可以借助词采加以渲染,但也要脱口而出,仿佛从心里流淌出来的,有一种直率的裸露内心的坦诚和天然真趣。如果是这样,即使没有任何修饰也能动人。就像《父与子》,甚至仅靠图片就能扣人心弦,打动人心。这也正是它的魅力所在。(安徽文学评)

衍生作品

展览

中国著名漫画家华君武也极推崇埃·卜劳恩的艺术才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就写过一篇专门介绍《父与子》的文章,在其之后的艺术生涯中还一再提及这部作品。在他的倡议下,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斯图加特对外关系协会于1984年4月14日至4月27日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漫画家卜劳恩作品展览》。

喜剧

在一次柏林大汇演中,《父与子》还被改编成喜剧,出现在舞台上,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

雕像

在卜劳恩市的城市广场上,市民们专门为了纪念埃·卜劳恩而塑立了一尊父与子的雕像。

衍生产品

以《父与子》漫画中的形象和故事为基础,设计的玩具比如能在桌面上跳舞的"父与子"乐师、印有"父与子"形象的餐巾、胸针、烟灰缸、饼干筒等广受欢迎。

衍生作品

漫画家方成在他论述连环漫画的著作中也曾以埃·卜劳恩《父与子》为重要例证,并创作了自己的“父与子的故事”。

参考资料

父与子全集.豆瓣读书.2023-11-25

父与子全集.豆瓣读书.2023-11-25

为经典注入新的活力.今日头条.2023-11-26

连环漫画《父与子》迎80周年纪念 德文原版全集上市.新浪动漫.2023-11-26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 中小学生阅读指导目录(2020年版)》图书推介⑥.m.toutiao.com.2022-06-07

经典漫画中的父子情.郑州日报.2023-11-26

父与子.豆瓣读书.2023-11-25

父与子.豆瓣读书.2023-11-25

父与子.豆瓣读书.2023-11-26

父与子全集.豆瓣读书.2023-11-25

父与子.豆瓣读书.2023-11-26

父与子.豆瓣读书.2023-11-25

《父与子》全集.豆瓣读书.2023-11-25

用《父与子》种植人性的绿洲.海南日报.2023-11-26

《父与子》德文原版全集上市 纪念连载完结80周年.中国作家网.2023-11-25

《父与子》迎80周年纪念 德文原版温暖上市.凤凰网湖北.2023-11-25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