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节 :西方纪念耶稣诞辰的传统节日

更新时间:2023-11-07 23:36

圣诞节(Christmas)是西方传统节日,因其被当作耶稣的诞辰来庆祝,所以又名耶诞节,具体节日时间为每年的12月25日。

据说,第一个圣诞节是在公元138年,由罗马主教圣克里门倡议举行。而教会史载第一个圣诞节则在公元336年。由于圣经未明记耶稣生于何时,故各地圣诞节日期各异。直到公元440年,才由罗马教廷定12月25日为圣诞节。十九世纪,圣诞卡的流行、圣诞老人的出现,圣诞节也开始流行起来了。大部分的天主教教堂都会先在24日的平安夜,亦即12月25日凌晨举行子夜弥撒,而一些基督教则会举行报佳音,然后在12月25日庆祝圣诞节。

设立背景

传说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圣母玛利亚所生,他的养父是约瑟。在得知玛利亚是未婚先孕后,约瑟便产生了想要退婚的想法。于是神便派使者在梦中告诉约瑟,不要因为玛利亚未婚怀孕而休了她,反而要与她成亲,并且把生下的孩子起名为"耶稣",意为“要把百姓从罪恶中救出来”。

当玛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所有犹太人都要到伯利恒申报户籍,约瑟和玛利亚也不例外。当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晚,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恰巧这时耶稣要出生了,后人为纪念耶稣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

历史沿革

多神信仰的古罗马人,在很早以前就有在冬至前用一周时间来欢庆丰收的习俗,称之为“农神节”。农神节期间人们会互相赠送礼物,祭祀农神,然后宴会酗酒、赌博。公元1世纪开始,基督教开始在罗马帝国境内流行,最终成为罗马国教。由于早期的基督教史学家并没有记录耶稣的生日,所以当时的罗马基督徒也没有专门庆祝耶稣出生的节日。直到4世纪,教会才将12月25日定为耶稣生日。

由于古罗马历法的闰日设置不精确,导致罗马历的冬至日一直不断变动。到了西元4世纪,冬至日正好漂移到了12月25日这天,这个巧合让研究基督教历史的学者们相信,是教会故意挑选了农神节作为圣诞日。自此冬至被确定为圣诞节,罗马人也开始将原本的属于农神节的庆祝活动,移植到了圣诞节身上。

到了李世民时期,基督教波斯传入中国,当唐人了解到根源在罗马,便称教堂为大秦寺(汉书称罗马帝国为大秦国)。但传教士们认为《新约》里耶稣曾说:“我是世上的光,跟随我的就不在黑暗里行走。”而汉字“景”有“太阳,光明”之意,于是便自称景教。景教在传入后,一直和唐朝皇室保持着良好关系,781年,李适下令整修长安大秦寺,敕建“唐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根据碑文记载,李豫每年都和景教徒庆贺耶稣诞辰,向教徒们分发御饼,赐香开宴。

近代美洲𩽾𩾌殖民大潮后,欧洲各国的圣诞习俗,也都被移民带到了新大陆。经过一通混杂融合与商业化,逐渐产生了我们今天熟悉的美式圣诞节。

节日活动

节日装饰

圣诞色

红、绿、白三色为圣诞色,圣诞节来临时许多家里会用圣诞色来装饰。红色的有一品红和圣诞蜡烛,绿色的是圣诞树,它是圣诞节的主要装饰品,白色则是圣诞节适逢冰天雪地的寒冷环境。

圣诞树

据说圣诞树最早出现在古罗马12月中旬的农神节,而近代圣诞树则起源于德国。一般选取四季常青的松柏树作为装饰,常青的树意味信仰基督的基督徒被赋予的永久生命,尖尖的树梢指向天国。装点在树顶的星星代表着指引智者到伯利恒寻访耶酥的那颗特殊的星。星星的光辉意指带给世人黑暗的耶酥基督。传统上,直到平安夜(12月24日)圣诞树才会立起来装饰,然后在12夜(1月6日)之后移走,提早和推后这个日期都被以为是不吉利的。

圣诞袜

圣诞袜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大小不拘。因为要用来装礼物,所以小朋友晚上会将自己的红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圣诞帽

一顶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

圣诞卡

祝贺圣诞及新年的贺卡,上面印着关于耶稣降生故事的图画,以及“庆祝圣诞、新年快乐之类的祝愿的话。

节日饮食

圣诞节饮食除了传统的火鸡、姜饼外、热红酒、熏火腿外,每个国家的圣诞餐都会略有差异。

德国:圣诞烧鹅

荷兰:传统圣诞晚餐是人们围坐在桌前,在一个大大的热烤盘上为自己烹制一小盘食物

意大利:在平安夜,意大利许多地区和意大利裔美国人社区的传统是享用美味的“七鱼宴”

菲律宾:全家聚在户外一起烤乳猪或烤全猪

斯达黎加:最正宗的圣诞美食是玉米粉蒸肉,通常是用香蕉叶包裹,馅料有肉(猪肉、鸡肉或牛肉)、大蒜、洋葱、土豆、葡萄干和其他食材

俄罗斯:“皮草鱼”是一道色彩鲜亮、有层次感的沙拉,许多俄罗斯家庭在圣诞节期间都会享用这道菜

波多黎各:arroz con gandules(米饭配豌豆和鸽子肉)

波兰饺子上浇了多种不同的配料,如熔化的黄油洋葱炒鸡蛋或skwarki(一种炸得金黄香脆的肥猪肉块)

参考资料:

节日人物

圣诞老人,其原型是生活在公元4世纪米拉城的主教圣尼古拉。他一生当中做了很多慈善工作,最喜欢在暗中帮助穷人。圣诞老人的形象是一位身穿红袍、头戴红帽的白胡子老头,每年圣诞节他会驾着驯鹿拉的雪橇从北方而来,由烟囱进入各家,把圣诞礼物装在袜子里挂在孩子们的床头上或火炉前。

庆祝活动

圣诞节前夕,也就是平安夜(12月24日)当晚,全家人会团聚在客厅中,围绕在圣诞树旁唱圣诞歌曲,互相交换礼物,彼此分享一年来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表达内心的祝福及爱。教会则组织一些圣诗班(或由信徒自发地组成)挨门挨户地在门口或窗下唱圣诞颂歌(也称“报佳音”),也就是再现当年天使向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报告耶稣降生的喜讯。这项活动往往要进行到天亮,人数越来越多,歌声越来越大,大街小巷满城尽是歌声。

12月25日当天,不论是否星期天,基督教各教会都要分别举行隆重的崇拜仪式。天主教与东正教举行圣诞弥撒,新教举行圣诞礼拜。有些教会的庆祝活动从午夜零点开始,除各种崇拜仪式外,还举行隆重的庆祝活动。有些教会还演出圣诞剧,表演耶稣降生的故事:如天使向牧羊人报佳音,三博士朝见圣婴耶稣等;有的举行庆祝音乐会,演唱圣诞颂歌

各国圣诞活动

中国

80年代中期,广州市武汉市的学生和老师受外籍学生的影响,也过起圣诞节。由于国人比较注重谐音,而苹果的“苹”与平安的“平”又刚好谐音,所以圣诞节即将来临时,国人会在平安夜(12月24日)晚上送苹果,寓意平平安安。

德国

在德国,圣诞节当天一家人会一起吃晚餐,饭后一起听音乐和谈谈这一年的生活情况。小孩则会将在学校美劳课或是闲时自行制作手工艺品,或者利用自己的零用钱,买礼物送给父母亲,来渡过圣诞节。12月26日,亲戚间还会互相拜访。

瑞典

传统上公司会在圣诞节前一星期邀请员工参加一个圣诞午餐。12月24日下午3点,瑞典人会准时收看迪士尼+的特别节。圣诞节在瑞典任何一个地方都是享受美食时节,且圣诞盛宴上的重点多以烘焙火腿为主。

南欧

意大利人的圣诞节柔合了现代传统及罗马祖先遗留下、庆祝Natale(译者注: 圣诞节的意大利语)的习俗。食物、宗教仪式、圣诞摆设和送礼都是重点项目。在某些地区,礼物是由La Befana (译者注:意大利传说送礼物给小朋友的老妇)于主显节时送出的,其他的地区则由小耶稣于圣诞节或平安夜送出。

中欧

捷克人们主要是在12月24号或圣诞夜庆祝圣诞节。在正式的晚宴准备好前,圣诞夜里不能吃任何东西。圣诞礼物通常会被安置在圣诞树下(通常是云杉松树),晚餐后人们才会去开启自己的礼物。此外,他们的圣诞传统习俗还包括对来年的预测。将苹果切开,如果第一下能看见苹果核就预示来年具有好运气,如果没有就表示来年的不顺。女孩们将她们的鞋子从肩头抛过,如果鞋尖指向门的方向,就预示着女孩来年将会出嫁。

东欧

从1992年开始,圣诞节庆祝在俄国重新复苏。圣诞夜的“神圣晚餐”包含十二道菜肴,每一道都是为了纪念耶稣的门徒。虽然俄罗斯的传统有些被转移到新年,但大多数仍被保留至今日,例如:拜访并给“森林爷爷”和他的“雪女”的礼物。

日本

日本,人们过圣诞最爱吃的食物是肯德基。1974年,肯德基推出了“圣诞派对桶”,以及那句的“圣诞节就是要吃肯德基”广告词。而在此之前,很多日本人还没有过圣诞的习惯。有分析称,“在广告的宣传下,吃肯德基被塑造成一种优雅的、美国式的庆祝方式”。而在不少日本人看来,过圣诞吃肯德基更代表了一种情怀,因为有“家的味道”。

参考资料:

节日影响

社会与经济

在这个越来越商业化的时代,如何保卫传统节日的价值与意义,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圣诞的来历和它的宗教传统习俗,在过度商业化和全球化的时代逐渐被世人所遗忘。为了普及宗教常识,一些国家领导人甚至要求商场在圣诞节促销时要突出“圣诞节的来历”等内容,期望青年人和儿童在购物的时候受些教育。通俗的美国文化流行时期,圣诞节这一源于欧洲大陆的节日也日益“美国化”。

除了对美式文化侵蚀的担心,抵制美式圣诞的另一个目标是反对商业化和消费主义德国抵制圣诞老人运动的发起人贝蒂娜·斯查德曾说:“我们反对物质的东西。疯狂购买圣诞礼物、到处都是穿着红衣服长胡子的老人,让圣诞节的真正意义完全变了味。关于圣诞节的基督教起源反而变成了陪衬,圣诞节变得越来越像一个只剩下了世俗的礼物和商业味的节日。”圣诞节的购物风除了在节前掀起高潮以外,节后的“节礼日”更是成为商家疯狂推销商品的日子。节礼日的起源,是当初一般人家为了接济穷人,把圣诞节剩下的食物放在盒子里,摆在家门口让有需要的人自行取用。而该节日越来越被普遍认为是“购物日”,因为在这一天,商家都会推出减价活动来进行促销。圣诞节也成为了许多国家拉动内需杠杆、促进公民消费的机会。

影视与音乐

1965年12月9日,美国推出了圣诞主题动画《查理布朗的圣诞节》。该动画讲述了圣诞节即将到来,所有小孩都非常期待,唯独查理布朗一点都不开心,因为他不知道庆祝圣诞节的含义是什么。于是,在参与圣诞剧的活动中,大家合力装饰那棵小树,给查理.布朗带来大大的圣诞惊喜。2002年,加拿大也上映了圣诞系列电影《拯救圣诞记2》,该片讲述了神秘捣乱者扬言要永远取消圣诞节,此时已成长为愤青少年的凯特·皮尔斯,意外和圣诞老人重逢的故事。

詹姆斯·罗德·皮尔彭特作词作曲创作的儿童歌曲《铃儿响叮当》曲调流畅、情绪欢快,生动的歌词描绘了一幅孩子冒着大风雪,坐在马拉的雪橇上,他们的欢声笑语伴着清脆的马铃声回响在原野的画面。

1857年美国波士顿假日学校的学生在教堂的感恩节演唱会上演唱了该歌曲后,它便成为了一首脍炙人口的经典圣诞歌曲。

文学与艺术

芭蕾舞剧《胡桃夹子》又被称为“圣诞芭蕾”,这是一出西方所有芭蕾舞团必跳无疑的芭蕾舞剧,每到圣诞就会跳起。它是根据恩斯特·西奥多·阿玛迪斯·霍夫曼的童话故事《胡桃夹子与老鼠王》改编。舞剧讲述了在圣诞节时女孩玛丽得到一只胡桃夹子,夜晚,她梦见这胡桃夹子变成了一位王子,领着她的一群玩具同老鼠兵作战,并带她到果酱山,享受了一次玩具、舞蹈和盛宴的欢乐故事。

查尔斯·狄更斯所著的《小气财神》是一篇现在反思未来的谏书,一份善良摒弃欲望的写照。也是世界的圣诞文学精华,被认为是“圣诞节圣经” 。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