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历宝钞 :民间流传描绘阴间地狱的警世劝善读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9:42

《玉历宝钞》是中国民间流传很广的一部劝善经文,被中外学者普遍视为民众道教经典。全称《玉帝慈恩载通行世间男妇改悔前非准赎罪恶玉历》,另称《玉历至宝钞》《玉历至宝钞劝世》等。最早被认为出现在北宋时期,自明清以来流行于民间。

此书是根据佛教和道教典籍生发而成,据传地藏菩萨与十殿阎王及阴间其他鬼王商定,为了警醒世人生前不要作恶,决定将死者在地狱中所遭受的种种酷刑公诸于众,劝诫人们在阳间时要深信因果,忏悔罪行,尽力行善事。经过玉皇大帝批示,此书正式命名为《玉历宝钞》。该书详细描述各个大殿管辖的犯罪条目和相应的惩罚,并给予阳间人祈祷方法和日期去清洗罪孽。

《玉历宝钞》成书久远,对旧时代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清朝年间,《玉历钞传》甚至是民众心目中的“圣经”:“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有将《太上感应》与 《文昌孝经》《玉历宝钞》等书编刊,书名题曰《圣经汇纂》。”周作人在文章中提到,“民间自有不成文的神话与仪式,成文的则有《玉历钞传》《阴骘文》《感应篇》《功过格》,这在读书人的书桌上都是与孔教的经有并列的资格的。”中华民国初年时期的傅增湘曾回忆《玉历》等善书成为清末宣讲的内容之一。

版本

《玉历宝钞》最早被认为出现于北宋时期。并自明清以来通过私印传抄的方式流行于民间。截止2020年4月大多数找到的木刻版《玉历宝钞》的印制时间为明清两代。这类版本在江淮、湖广、滇川等内陆地区流传较广,可以统称为“明清木刻版本”。明清木刻版不拘一格,多数为民间私自刻印。

至2022年8月《玉历钞传》在民间流行有数十种版本之多。由于此书多流传于民间,并不属于正统主流文化之列,所以此书的作者无人进行考证,成书时间也没有明确的记录,只有大概说法认为此书流行于清代。如今常见的《玉历钞传》是“爱新觉罗·颙琰爱新觉罗·旻宁年间刊本”, 常有“善士捐资重印”。

书名释义

《玉历宝钞》,全称《玉帝慈恩纂载通行世间男妇改悔前非准赎罪恶玉历》,书名意思是:玉帝以慈悲为怀,编纂了一部关于宽恕和救赎的经文,这部经文在世间广泛传播,让男女人们有机会改过自新,赎回他们过去的罪孽。其他简称还有《玉历至宝钞》《玉历至宝钞劝世》《玉历至宝钞劝世文》《玉历钞传》《玉历钞传警世》《玉历警世》《玉历年钞》《慈恩玉历》等等。

内容主旨

《玉历宝钞》是一本通俗读物,根据佛教和道教典籍生发而成,玉皇大帝批示后,此书正式命名为《玉历宝钞》。随后,在北宋之际,辽朝一位得道高僧,名字叫淡痴的人,得机缘以肉身走进地狱,从地府里的诸神手上获得《玉历宝钞》。淡痴仙逝前把《玉历宝钞》留给名叫勿迷的徒弟,让这位年轻人在民间传播出来。

明清以来的各种版本都会渗入当时创作者的构思和社会特征。一本完整的《玉历宝钞》的基本结构是约定俗成的。在最开头会有序言,编者往往要说明重新印刷的缘由,并表达对这本劝善读物的推崇之意。接着是图像部分,主要绘有鬼神绣像、十殿阎罗及刑罚、观音图和淡痴传授《玉历宝钞》图。之后,书里会介绍《玉历宝钞》的缘起和流传故事。

正文里最长的部分是地狱里的十个大殿和各殿设立的刑罚,该书详细描述各个大殿管辖的犯罪条目和相应的惩罚,并给予阳间人祈祷方法和日期去清洗罪孽。单独列出地狱里众神的诞辰日,方便信众在特定的日子忏悔或祷告。有的《玉历宝钞》还收录一些真实的附会因果报应故事,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和轮回转世的道理,并证明地狱的真实。还有一个普遍被附加在《玉历宝钞》里的一些常用的中药配方的经验神方。随着《玉历宝钞》的传播开来,这些治病救人的方法也得到传播。

该书现世功利性适应民众的需求,成为人们内心精神世界的寄托。它也是统治者劝善教化的一种手段,该书无法摆脱的封建政治情结是对传统伦理秩序的极力维护。

核心概念

地狱世界

中国原没有地狱观念,地狱观念来自佛教,传入中国之后与中国的旧有的幽都、冥界观念相与摩荡,最后形成中国化的地狱观念。在宋代以降出现的诸多善书中,《玉历宝钞》对地狱的张扬与救赎具有相当独特的地位。《玉历宝钞》的正文里最长的部分是关于十个大殿的地狱等内容。《玉历宝钞》展示十殿阎王各殿大小地狱。

因果报应

有的《玉历宝钞》还会收录一些真实的附会因果报应故事,宣扬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道理。劝诫人们在阳间时要深信因果,忏悔罪行,尽力行善事。将死者在地狱中所遭受的种种酷刑公诸于众,是为了警醒世人生前不要作恶。

六道轮回

印度佛教里的六道轮回,把世界分为六个不同的空间,灵魂可以通过投胎转世在其间循环。明清以来, 伴随着佛教的本土化以及佛道儒的逐步相互影响融合,《玉历宝钞》里所描绘的六道轮回从原本来自印度佛教的“天道”“阿修罗道”“人道”“畜生道”“饿鬼道”“地狱道”演变成为更加具备社会现实意义的民间六道——“公侯将相”“寡孤独”“胎生”“卵生”“化生”“湿生”。这样将一个人的生命历程归纳到不断转化的宇宙结构中。

影响

对文学家的影响

令人关注的是,不仅鲁迅周作人胡适也在作品中提到过《玉历钞传》对自己的影响。周作人在作品中多次提到过《玉历钞传》,同时,据胡适所回忆,他在童年时期就阅读过《玉历钞传》,但是到了后期,胡适就不再提到这本书了。而《玉历钞传》对鲁迅的影响几乎贯穿他整个文学创作生涯。鲁迅童年时期就接触到《玉历钞传》,印象深刻;中年以后,鲁迅又念念不忘,继续收集此书并加以研究,在创作中留下不少记述。鲁迅创作中频繁地出现与《玉历钞传》相关的地狱意象或情景,成为我们了解其精神状态和创作思想的一个重要镜像。到了后期,鲁迅对于《玉历钞传》 有了更深刻的感触,他在《再来一条“顺”的翻译》(1932年)中写道:“况且只要看过《玉历钞传》,就都知道十殿阎王的某一殿里,有用天秤来秤犯人的办法,所以‘以秤秤之’,也还是毫不足奇。”

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

《玉历钞传》也对近代以来社会思想文化变迁产生重要影响。周作人在文章中提到,“民间自有不成文的神话与仪式,成文的则有《玉历钞传》《文昌帝君阴骘文》《感应篇》《功过格》,这在读书人的书桌上都是与孔教的经有并列的资格的。”宋光宇认为,《玉历钞传》之所以受欢迎,“主要的原因是它清晰地记述了一套完整的中国人宗教道德观念和判别是非善恶的标准。”它对大众思想中的因果报应、地狱观念的塑造,以及对人们的言行起到劝善惩恶的重要作用。

对民众的影响

《玉历钞传》对民众心理影响很深。在清朝年间,《玉历钞传》甚至是民众心目中的“圣经”:“爱新觉罗·颙琰年间有将《太上感应》与 《文昌孝经》《玉历宝钞》等书编刊,书名题曰《圣经汇纂》。”清末《玉历钞传》已成为民间宣讲的材料,以及童蒙教育的基本读物。中华民国初年时期的傅增湘也回忆《玉历》等善书成为清末宣讲的内容之一,说明了《玉历》不仅以印刷物流传,还与宣讲结合,进入识字者不多的乡村边陲。总之,以《玉历》为代表的十王信仰,对清代人来说,是耳熟能详、妇孺皆知的。

评价

嘉庆十五年(1810年)魏攀龙说:“较他书尤为惊心动魄,更兼绘图惨,即不识字妇稚辈披阅,亦知悛改,允推善书第一。”鲁迅曾经回忆,小时候在课堂以外,“能在大众面前,冠冕堂皇地阅看的,是《文帝君阴文图说》和《玉历钞传》,都画着冥冥之中赏善罚恶的故事,雷公电母站在云中,牛头马面布满地下,不但‘跳到半天空’是触犯天条的,即使半语不合, 一念偶差,也都受相当的报应。”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