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带海雕 :鹰科海雕属鸟类

更新时间:2023-05-26 08:25

玉带海雕(学名:Haliaeetus leucoryphus)是鹰科海雕的鸟类。又叫腰玉、黑鹰。为大型福特猛禽,体长约756~880厘米,体重约2620~3760克。虹膜黄色或褐色;嘴黑色;脚黄白色或黄色,爪黑色。雄鸟的额、喉和前颈为皮黄白色或棕白色。上海体育大学其他部分暗褐色。翅暗褐色,带有紫色光泽。下背、腰部、两胁暗褐色,下体其他部分棕褐色;尾黑褐色,尾中部具有一条宽阔的白色横带斑。

玉带海雕主要分布在亚洲,繁殖季分布在中亚地区,往东到蒙古,往南到南亚次大陆等地;越冬季分布在波斯湾和印度次大陆。栖息地依赖于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栖息在有湖泊、河流等水域开阔地区,也会在水域附近的渔村和农田等人工生境,冬季可能活动于内陆湖泊。

2021年,玉带海雕种群呈现下降趋势,全球种群数量约为1000~2500只。2021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等级为濒危(EN);2021年,被列入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2023年,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

形态特征

玉带海雕为大型福特猛禽,体长约756~880厘米,体重约2620~3760克,雌雄鸟形态特征相似,雌鸟体型较大。虹膜为黄色或褐色;嘴黑色,蜡膜淡灰蓝色;脚和趾为黄白色或黄色,爪为黑色。

玉带海雕雄鸟的额、喉和前颈为皮黄白色或棕白色,前颈下部至胸为黑褐色或红褐色。前额、头顶和头侧为黄白色,枕至后颈和肩间部黄褐色,头颈部羽毛较长而尖细,呈披针形;后颈还有黄褐色,各羽都具淡棕白色条纹。上体其他部分为暗褐色,各羽均具淡棕黄色羽端,体侧羽色较暗。翅为暗褐色,稍微带有紫色光泽;初级飞羽为黑褐色,基部为白色,端部为黑色,外侧几枚初级飞羽几乎为黑色;次级飞羽为暗褐色,羽端淡褐色。大覆羽为黑色或红色,内和羽端为淡褐色;中覆羽具有淡色羽轴纹;小覆羽端部为暗褐色;翼下覆羽及腋羽黑褐色,略具白斑;尾上覆羽为暗褐色或棕褐色,羽端为棕黄色;尾下覆羽暗褐色。下背、腰部、两胁为暗褐色;尾为黑褐色,尾中部具有一条宽阔的白色横带斑。下体其他部分为棕褐色,羽基较暗,羽尖较淡。

玉带海雕幼鸟的额、喉为黄褐色,具暗色纵纹。头颈部羽毛为柳叶形;后颈羽毛较长,羽基白色,中间暗褐,端部约1/3处为棕色。上体为褐色,具淡色羽缘,近端处具大小不一的灰色羽干斑。大覆羽和次级飞羽具灰褐色羽端,内翈具有不显著的褐色或白色斑点。腋羽棕白,靠近羽轴处隐约可见较深色横斑;尾上覆羽浅褐色,基部及外朔白色,靠近羽轴处稍沾褐,内翈为淡棕褐色;尾下覆羽棕白色;覆腿羽褐色或黑褐色,羽端沾有棕色,形成鱼鳞状浅色纹;尾羽暗褐色,白色带斑不明显,仅中段杂有少许白色或灰白色斑。下体淡褐色,羽基较暗,羽尖较淡。飞行时黑色次级飞羽与浅色翼下中覆羽、黑色楔形尾与浅色尾基形成对比。

玉带海雕的一些常见测量数据见下表: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玉带海雕在世界范围内主要分布在亚洲,繁殖季分布在中亚地区,往东到蒙古,往南到印度尼泊尔巴基斯坦和缅甸等地;越冬季分布在波斯湾和印度次大陆。

中原地区分布

玉带海雕在中国主要分布在中国北方地区,繁殖季分布于新疆、青海省内蒙古自治区黑龙江省西藏自治区等地;迁徙时也会路过甘肃省四川省河北省江苏省等地。

栖息环境

玉带海雕栖息地依赖于湿地生态系统,主要栖息在有湖泊、河流和水塘等水域的开阔地区,有时也会出现在水域附近的渔村和农田等人工生境,冬季可能活动于内陆湖泊。栖息地海拔可以达到5000米,在平原或高原湖泊地区均有栖息。

生活习性

节律行为

玉带海雕为会进行迁徙的候鸟,每年来往于繁殖地和越冬地。在中国为夏候鸟或者旅鸟。玉带海雕在迁徙期间会飞跃喜马拉雅山脉,飞行海拔可达6000米以上。玉带海雕在迁徙的时候会选择集体迁徙,也会选择单独迁徙。

觅食行为

玉带海雕为肉食性的鸟类,主要以鱼类和游禽等动物性食物为主,常在水面捕捉鱼类以及鸭、雁、天鹅等游禽,也会取食两栖动物爬行纲。有时也会取食死鱼、鱼内脏和其他动物尸体等腐败的食物,也会从鹰类和其它鸟类处偷取食物,有时从集群的游禽中捕食幼鸟。玉带海雕主要在浅水区捕鱼,也会长时间地站在树上或岸边观察猎物的活动,一有机会就会立刻出击。

社群行为

玉带海雕一般单独行动,或是翱翔于空中,亦或是长时间停息在树上或岸边岩石与土丘上伺机捕食。在食物资源充裕的地方也会聚集。

交流行为

玉带海雕的叫声和鸥类的叫声一样响亮,在繁殖期会很嘈杂,声音类似于“kvok-kvok”。

生长繁殖

营巢

玉带海雕的繁殖期与纬度有关,主要在11月~次年5月,在印度的繁殖期从11月~次年3月;在中亚地区,繁殖期在3~5月。玉带海雕通常会营巢于湖泊、河流或沼泽岸边高大乔木上,巢距地面高30米以上,偶尔也在渔村附近或离水域较远的树上营巢,在中亚地区有的个体也在芦苇堆上营巢。玉带海雕的巢穴会重复使用,每年都要重新修补和增加新的巢材,随着使用年限的增加巢穴会变得越来越大。巢穴结构庞大,一般外径约为150~200厘米、内径约45厘米、高约100~150厘米。巢材以植物性垫材为主,如枯树枝、芦苇茎等,内垫小树枝、树皮、羽毛、苔藓植物、新鲜植物的叶子等材料。

孵卵

玉带海雕一般窝卵数为2~3枚,有时4枚。卵的颜色为纯白色,光滑无斑,大小约(64.3~76.8)毫米×(52.3~57.9)毫米。卵的孵化期约30~40天,孵卵主要由雌鸟承担。

育雏

玉带海雕的幼鸟为晚成性,孵出后由雌维亲鸟共同抚育,经过70~105天的巢期生活,早成雏才能离巢。离开巢穴约30天后,幼鸟可以独自生活。

生长

玉带海雕世代长度约为12年,野外寿命可达到30年。玉带海雕幼鸟随着年龄的增大,尾上白色带斑会更加清晰,到了第四次换羽时幼鸟羽色与成鸟相似。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在20世纪中叶前,玉带海雕被认为是数量最多的亚洲猛禽之一;在20世纪60年代后发现部分地区的个体数量在下降;21世纪后,位于西亚的传统繁殖点已经消失,在很多国家已多年未见分布。

根据2017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调查,玉带海雕的全球种群数量呈现下降趋势,全球种群数量约为1000~2500只。20世纪末,中原地区玉带海雕种群数量不足500只。

致危因素

栖息地丧失、退化是威胁玉带海雕种群数量重要的因素。比如,印度许多地区,湿地被改造成农田或者人类居住地;湿地附近大树的砍伐减少了玉带海雕营巢的环境;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等外来入侵物种的传播导致湖泊淤积。农业用药、工业开发等人为因素导致湿地破坏,影响该物种的育种。不合理的猎杀也是威胁玉带海雕种群数量的因素,玉带海雕的尾羽曾经是西欧贵族的珍贵装饰物,极为名贵,商品名叫“腰玉”,为了出口,中原地区曾大量猎杀玉带海雕,致使种群数量急剧下降。

保护级别

保护措施

2020年,玉带海雕被列入《保护野生动物迁徙物种公约(CMS)》附录Ⅰ,属于需要国际合作保护的迁徙物种。2023年,玉带海雕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其国际贸易受到管理和控制,避免人类的利用威胁到它们或者相关物种的生存。玉带海雕在中国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有关法律法规的严格保护。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