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友智 :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

更新时间:2024-09-20 21:05

王友智,河南民权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长沙理工大学副教授、中南大学兼职教授,湖南省直书法家协会顾问。为当今艺坛颇具影响的著名书法家。

人物经历

一九三七年生,河南民权人,1962年毕业于河南大学历史系。

其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书法展,均获好评,并出有作品集。他60年如一日,坚持不懈临帖,擅长行草书,兼修篆隶诸体,不断创新出诸如李白诗《将进酒》、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巨幅佳作。数百幅书法作品被国内外友人和中央领导收藏,为当今艺坛颇具影响的著名书法家。其书法作品被台湾、香港特别行政区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名家珍藏,被国内许多博物馆收藏。许多作品被刻碑:深圳锦绣中华《回归颂诗碑》、北京芦沟桥《石鼓园》、北大荒碑林、长沙贾谊故居等。1999年出版了《对联书写技法》一书。先后于1998年5月在湖南省展览馆、2002年在山东省曲阜市举办了个人书法艺术展。此为其第三次展览,共展出作品102幅,以草书为主,大多为近年的新创作。

主要成就

兼职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湖南省高校书法教育学会名誉主席(原主席),湖南省直书法家协会顾问(原副主席),中南大学兼职教授。

作品集

展览:湖南省展览馆、山东省曲阜市文化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等。

出版:《对联书写技法》、《王友智书法集》《王友智草书千字文》《王友智书法》等。

碑刻:深圳锦绣中华《回归颂诗碑》、北京芦沟桥《石鼓园》、北大荒集团碑林、长沙贾谊故居等。

品评书法

人很少能够有时间去疯狂,这是由于理性制约的缘故。实际上疯狂或者说癫狂只是人的另一面,它被深深地埋藏于人意识的深层处。“疯狂”在生理上是一种病症,但在艺术上却是一种美感,一种宣泄、一种自我肯定。艺术为癫狂者、梦呓者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历代擅狂草者,几乎都是性情中人,张旭张旭、醉僧怀素更是具有异于常人的特殊禀赋,特别是他们善饮的海量更是使人叹为异人。“十杯五杯不解意,百杯以后始癫狂”,乙醇的挥发,使他们的理智常常处在一种亢奋与激情之中,他们“每醉后呼叫狂走,索笔挥洒,变化无穷,有如神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惟妙惟肖的“酣醉狂草图”。

在书法诸体中,狂草是最具天才性质的,它对书家先天禀赋的要求,要远远超过其对形而下的技术层面的要求。先天的草书家禀质万不一见,而后天的技术训练则似乎并不能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草书家,因而,虽然草书家的养成离不开技巧的艰苦磨练,但其是否具备草书天赋则几乎是先决条件。

因此,历代书家无不视狂草为畏途,而书法史三千年真正攀上狂草高境的不过数人而已。面对狂草这一书法艺术之冠,大多数书家似乎只能望洋兴叹,徒唤奈何。这使我们对于涉身狂草的书家,不由得倍起敬意。

在当今中国书法界,王友智的狂草绝对是一流的,我们不应当回避这一事实。

从外表看,王友智教授不是一个性情容易激动的人,他谦和、平易、淡泊、喜怒不形于色,有一双善良明澈的眼睛,脸上常泛着宽容的、柔和的微笑。他如水,如至柔的水,在天地间流淌,已流淌了七十年。

但他的狂草书法艺术则以至刚的方式在敲击着中国书法界的大门,他身上实际上是一种刚柔兼济的融合体。

象外之象

王友智教授常用一方“象外之象”的印章,这是他毕生追求的一种艺术境界。

1937年,王友智教授出生在中原腹地河南省民权县。他的童年、少年、青年时代几乎都在这里度过。对中原文化那种厚重的文化底蕴的吸取或许是他日后成功的因素。1962年从河南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王友智教授来到湖南长沙,从教四十年,至今也没有离开这片土地。如果说中原文化是他宏大气魄书风培植的沃土,那么,湖湘文化则是他浪漫豪放书风滋生的土壤。

王友智教授的狂草是充分性情化的,那种诉诸视觉的强烈的节奏和旋律感,传达出的是一种“纸上飕飕风雨声,行间屹屹龙蛇动”的韵律感,其线条的敏感多变和摇曳多姿显示出书家精神触觉的丰富和跳跃。它充分展示出作者对传统书道的畅达以及对创新意境的敞显。

欣赏王友智教授的狂草艺术,我始终保持着一种感激与激动。在当今浩若海洋的书法作品中,已经很难有着动人心魄的佳构名篇出现。但我面对王友智教授的书法巨制《将进酒》时,内心的震撼,如山崩,似地裂。

《将进酒》在书法的形式上,打破了上齐下不齐的传统作法,大开大合,以狂肆的笔墨,抒发着一种激越的豪情。观其作品:“笔下唯见激电流,字成只畏盘龙走,怪状崩腾如转蓬,飞丝历乱如回风。长松老死倚云壁,蹙浪相翻惊海鸿。”(唐朝朱逵诗句)

王友智教授的狂草艺术,达到了理通、力遒、形美、韵胜、情浓的极高境界。

理通

理,一指法理,二指立意。一件好的书法作品,如果没有立意,也不讲究规矩法度,绝不可能激起人们的共鸣和美感。王友智教授的狂草纵横捭阖,极尽变化,但却“笔笔有出处,字字有来路”,遵循草法,绝不杜撰,所谓“最纵横处,最精严”。王友智教授遵古法制,却不于此,深知“所谓法者,行所不得不行,止所不得不止,而起伏照应,承接转换,自神明变化于其中;若泥定此处应如何,彼处应如何,不听意运法,转以意从法,则死法矣。试看天地间,水流云在,月到风来,何处着得死法?”(沈德潜说诗晬语》),做到“法而能化”,“规矩尽而变化生”,超脱法理,出神入化,“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正因为如此,王友智教授的狂草作品才称得上真正的理通。

力遒

王友智的狂草具千钧之力,使人感到有一 种遒劲感和力度美。

很多人不认识或不完全认识一件好的狂草作品写的是什么,然而人们却感觉它美,这个作用主要是因为狂草线条具有雄强的力度,而不是其它因素。

力度之美来源于笔力,这就是历代书家所讲的中锋用笔,万毫齐力。笔力,不仅仅是一种技巧和智慧的结合,而且是作者内在精神的表露,笔力的强弱软硬,直接影响着一件书法作品的艺术生命力。王友智教授的狂草,是在笔法精熟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线条的智慧并受感情所驱使的一种巧力,也就是所创造的具有骨力和内劲的点画形式。正如刘熙载所言:“字有果敢之力,骨也;有含韧之力,筋也。”

形美

书法是作为视觉艺术以装饰性的形式出现的。所谓“装饰,也即是用思想以美化天物”(鲁迅语),对客观物态进行艺术加工。就书法来说,就包括着字的要切变形及虚实、疏密和布局等。古代书家一致主张:“为书之体,须入其形”、“行行要有活字,字字须求生动”,写出来的字要“如人坐卧立行,奔趋挹让,歌舞踊,醉颠狂优,各尽其意态,方为有得”。

王友智教授的狂草意随心到,笔随势生,手随造化显神奇,使之曲尽其美;观 其所作“忽如裴旻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又如吴生画鬼神,魅惊本身。钩锁相连势不绝,倔强毒蛇争屈铁”(唐朝苏涣诗句)。又使人有“一点三峰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紫塞傍窥鸿雁翼,金盘乱撒水精珠”(唐代马云奇诗句)之感。

字形结体因书法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的形态和意趣。形,是一种富于生命的形态,如果没有内在的风神气韵,而徒备其迹象,当然也就没有什么美可言了。

王友智教授的狂草,给我们呈现的是一种剑舞山河,蛟龙闹海,蛇鹤相争,山势连绵,枯松倒悬,巨石奔走的意境之美。

韵胜

王友智教授的狂草气韵生动,风神蕴藉。气韵生动可以说 是人类生命的节奏与凝蓄,在作者激情中所呈现出的一种情趣显著活跃的意态,是构成一幅书法作品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和富有诗意的基本因素和总的审美要求。王友智教授的狂草作品特别注重章法布局和意境的空间美,它振动若生、活脱跳荡的点画线条所形成的变幻多姿、顾盼有情的字形结构,都被统一在“气韵生动”之中。他的狂草作品之所以能震撼人心,脱然出纸,使观者目注神驰,抚心激赏,感到意味不可穷极,是因为它具备“气韵藏于笔墨,笔墨都成气韵”的浑然一体的效果,把“穷变态于毫端,合情调于纸上”当作书法艺术的最高追求。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