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学风 :抗美援朝牺牲的一级战斗英雄

更新时间:2024-09-20 16:54

王学风(1926年-1951年4月),出生在山县六区王寨(今为砀山县唐寨镇家和村),抗美援朝战争牺牲的一级战斗英雄。

1942年夏天,王学风参军入伍,1948年6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49年的湖南古港战斗中,王学风记“一大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决策,王学风申请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1951年3月,王学风跟随所在的志愿军第40军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途。时任120师358团1营3连副班长,因骁勇善战先后荣立大功两次。1951年4月,“联合国军”进攻华岳山前沿阵地。王学风率领一个20人战斗小组坚守在华岳山,敌众我寡,战斗异常艰苦。等敌人合围过来,王学风将最后一枚手榴弹扔出去,却被敌人的机关枪打断双腿,他为了不当俘虏,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滚下山崖牺牲。

王学风的名字被刻在朝鲜平壤志愿军展览馆的纪念墙上,排在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第一行第6位。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26年,王学风出生在砀山县六区王寨,今为砀山县唐寨镇家和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军旅生涯

1941年,王学风15岁,被时任海阳盘石区党组织负责人王建熙看中,接收为通信员。1942年夏天,16岁的王学风正式参军入伍,为十三纵(海阳独立营)战士,后调入胶东军分区特务连。1948年,锦州解放时参加人民解放军,表现出色,多次立功。在1949年的湖南古港战斗中,王学风和战友们奋勇当先,无畏拼杀,战后又荣记“一大功”,火线入党。

1950年10月8日,毛主席作出“抗美援朝战争、保家卫国”的决策,迅速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参战,王学风毅然申请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队伍。1950年10月至1951年1月,中朝军队与“联合国军”打了三次战役,三战三捷把敌人打退到三八线以南。但敌方仗着有空军的支援,发起了抗美援朝战争第四次战役

1951年3月,王学风跟随所在的志愿军第40军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途。时任120师358团1营3连副班长的他,因骁勇善战先后荣立大功两次。1951年4月的一天上午9时许,“联合国军”开始进攻华岳山前沿阵地。王学风率领一个20人的战斗小组坚守在华岳山1号山头,最后因保护队员滚下山崖牺牲。

英雄事迹

长途行军

王学风参军后,开始南下大进军。在连续40多天的长途行军中,战士们疲惫不堪。然而,每到夜晚宿营时,王学风总是忙于帮助炊事员烧水做饭,为战友们准备热水洗脚和铺床。每天早晨,他总是提前烧好开水,确保大家吃饱喝足。当途中有战友因疲劳而掉队时,他总是主动替别人拿东西。王学风瘦弱的身影令许多同志感动得热泪盈眶。在到达集合地点后,大家争相为王学风请功,他因此被记为艰苦功一次。

古港战斗

在1949年湖南古港战斗中,王学风表现突出,又立战斗一小功。当时正值炎热盛夏,病号不断增加,直接影响了部队战斗力。王学风看着心里急,他以身作则,率先响应上级开展的“讲卫生,防生病”号召,协助班长搞好“卫生监督检查”,帮助别人洗衣服,清扫居住地环境卫生。在雨中过湘江时,战士们的衣服被淋得湿透。宿营后,王学风首先想到别让大家因湿凉而得病,患有夜盲症的他摸索着到外边去寻找干草柴火,然后再深一脚浅一脚地抱回来,帮大家烤干衣服,铺好床被。

进军两广

在进军两广期间,为了争取当地群众的支持,解放军加强纪律,严明教育,王学风又光荣地被选为群众纪律委员。他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去带动影响大家,一边抽时间带大家帮助群众劳动,扩大解放军的政治影响;一边号召大家严明“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不乱动群众财物,保证了所在班的集体荣誉,因此获得了个人“纪律一小功”和一个艰苦功。

解放海南岛

为了解放海南岛部队开展海上大练兵,王学风自己苦学苦练,抽出时间不顾劳累去帮助别人,又被记一小功。在复杂多变的渡海作战中,面对天上飞机轰炸,海上舰艇围堵,背后没有任何炮火支援的险恶环境,王学风和战友们一道奋勇当先,无畏拼杀,战后荣记“一大功”,所属部队支部根据他的一贯思想、工作和战斗表现,火线吸收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

抗美援朝

1951年3月,王学风跟随所在的40军部队,踏上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征途,时任120师358团1营3连副班长的他因骁勇善战先后荣立大功两次。

1951年4月的一天上午9时许,“联合国军”开始进攻华岳山前沿阵地。王学风率领一个20人的战斗小组坚守在华岳山1号山头,战斗中,他左手负伤却不下火线。第二天,王学风战斗小组移防至3号山头,敌众我寡,战斗异常艰苦。打退敌人第二次进攻时,王学风的脸腮被子弹贯穿,血流满面,又只简单包扎一下继续投入战斗。败退的敌人不到一小时后就在5挺重机枪掩护下反扑回来。王学风带领战斗小组英勇奋战,战友邓兴祥身负重伤被抬下阵地;王学风的冲锋枪打坏了,手榴弹也扔光了,他向侧翼的战友董万玉要来7枚手榴弹,端起邓兴祥留下的步枪继续战斗。这时,一颗子弹打中他的头部,他顿时昏迷过去。不久,苏醒过来的王学风听到敌人的枪声愈来愈近,他命令战友董万玉赶快撤离,董万玉撤离后,敌人分多路合围过来,步步逼近。王学风将最后一枚手榴弹扔出去,拼尽全力摔断手中的步枪后爬出战壕,欲作最后抗争。敌人的机关枪扫射过来,他的双腿顷刻被密集的子弹打断。为了不当俘虏,他拼尽最后一丝力气滚下山崖牺牲。

据战后统计,王学风率领的20人战斗小组在阻击敌军3次进攻中共造成敌军伤亡200人,王学风入朝作战单人毙敌伤敌100余人。在他的档案材料记录中,他入伍后经历大的战役5次,立功受奖12次。

身世谜团

档案记载

《四十军在朝鲜》一书曾记载,40军军长温玉成从朝鲜战场归来进京受到毛主席接见。档案记载,王学风1926年出生,1948年从锦州市参军,1951年4月在朝鲜战场牺牲,被授予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这样一位曾赫赫有名的英雄,如今却鲜为人知。更遗憾的是,不仅英雄的亲人一直未能找到,英雄的籍贯也迷雾重重,一说是安徽砀山,一说是山东海阳,至今尚无定论。

相关调查

砀山之行

2017年5月28日,记者驱车前往档案上记载的英雄故里——安徽省砀山县。曾在砀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过的王东超全程陪同记者采访,并讲述了砀山县获知王学风籍贯的经过。1995年9月中旬,在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砀山县委、县政府考察团成员偶然看到“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王学风,江苏砀山县(现属安徽,编者注)人”字样后,异常激动。回去后,他们便开始英雄籍贯的查询工作,然而,党史、民政、档案等部门都没有找到有关英雄的记录。尽管他们在当地报纸、电视台等媒体多次刊登征询启事,却始终未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2005年6月,王东超调入县委党史研究室工作,因被王学风的英雄事迹深深感染,抱着寻根问底的决心,开始了漫长的查寻工作。

他从全县的王姓村庄入手梳理,以有“学字辈分”人名的村庄为重点摸底调查。然而,他每天带着希望出发,带着失望而归。有一天,王东超来到一个王姓村庄,一户有“学字辈分”的人家跟王学风的情况有些相似。王家的第三个儿子据说是中国国民党兵,1948年曾回过一次家,此后便音信全无,但家人只知其乳名不知其学名。好在家人说有从老坟上抬回来的石碑,这令王东超喜出望外,立即找到断碑用清水冲洗,却发现碑上刻着“王学恭”3个字。

王东超不得不转换思路,从部队入手。多次电话沟通中,部队的同志非常热情,但反馈说:由于部队多次移防,现存英雄的资料只有一张50年代的照片和一份简单的资料介绍。2012年,王东超几经周折得知,解放军档案馆存有王学风的部分原始材料,他立即以砀山县委党史研究室名义寄去一份委托书。8月11日,王东超收到对方挂号寄来的档案材料,内有王学风的立功情况和事迹,其中籍贯一栏写着:江苏省砀山县六区王寨镇。此后数年间,砀山县有关部门一直不间断地查找王学风家人,仍无果,最终根据档案认定英雄的籍贯为:安徽省砀山县唐寨镇王寨村(现更名为家和村)。5月29日上午,记者在王东超的陪同下来到家和村采访,见到了王学风唯一健在的直系亲属——他的侄子王法顺和王学风的少年伙伴王法祥、王法灵、王钦思3位老人。

采访中记者得知:王学风兄弟3人,大哥王钦佩,二哥王钦哲。当记者问他的兄长均是“钦字辈”为何王学风是“学字辈”时,村人答:王学风离村前没有学名,只有乳名叫“宝丰县”。据3位老人回忆,王学风儿时非常调皮,因父亲早逝,是哥嫂将他养大成人。16岁时,他因与哥嫂负气离家出走,但走后去了哪里、做了什么、怎么改的名字,家人和村人一概不知,也没人查找过他的下落。当记者将王学风的照片拿给3位老人辨认时,王法灵老人摇摇头说:就嘴唇有点像,其他地方都不像。

海阳之访

记者在山东省海阳市进行了实地采访。海阳市北城阳村74岁村民王学国与照片中的王学风十分相似。王学国对记者说:1941年,他的大哥王学风15岁,被时任海阳盘石区党组织负责人王建熙看中,接收为通信员。1942年夏天,16岁的王学风正式参军入伍,据海阳档案馆记载,他入伍时为十三纵(海阳独立营)战士,后调入胶东军分区特务连。当兵后,王学风先后向家里捎过4封书信,最后一次是1948年春,地址是锦州市。那一天,北城阳村李顺城(时任地下党交通员)捎信给王学风的父亲王京义,让他到留格庄村去拿王学风捎回来的棉花,包裹里还夹着一封只有寥寥数语的信:革命就要胜利了,等全国解放了,我一定回去看看爹娘,此后,王学风再也没有与家里联系过。全国解放后,王京义屡次到当地民政部门查找儿子的下落,每次的答复都是:查无结果,有可能是失踪了。

1958年,政府向王学风的父亲颁发了烈士证书,上书:王学风同志,1942年在抗日战争中牺牲,特追认为革命烈士。王京义拿到证书老泪纵横,但激动过后,他对儿子的牺牲年份存有质疑,因为本村当兵的王保山、王保义在1943年和1944年分别在济南市招远市见过王学风; 1948年他还托人给家里捎过棉花并附书信一封。

1985年,王学风的父亲满怀遗憾地离世。临终前,他把寻找大儿子王学风的任务交给四儿子王学国:“你一定要找到你大哥的下落,否则你爹在九泉之下难以瞑目!”王学国记不清是1994年还是1995年,他看到一档介绍黄继光、邱少云、王学风等人英雄事迹的电视节目,心里异常激动,原来大哥王学风并非在抗日战争中牺牲,而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牺牲的,并且是个大英雄。但如何查证哥哥的牺牲年月,到哪个部门查证,对于这位老实巴交并患有严重腿疾的农民来说,难如登天。

2012年,王学风的侄子王茂磊在网上看到王东超寻找王学风的文章《归来吧,跨隔世纪和国界的烈士英魂》后,立即将文章和照片发给四叔王学国。王学国激动地把照片拿给本家叔叔王京伦看,王京伦惊讶地望着王学国问:你在哪儿找到大侄子了,王学国问叔叔:您说这是不是俺大哥,王京伦不假思索地说:这就是你大哥,一点儿也没有错。王学国又将照片拿给堂兄王学水辨认,王学水端详着照片说:“是你大哥。你大哥颧骨高,下巴尖,像你妈。”紧接着,王学国又把照片分别拿给村里的20位老人看,大家一致说照片上的王学风就是北城阳村的王学风。

2017年,接受记者采访的王学风少年伙伴共8人,这些老人端详着王学风的照片对记者说,照片上的王学风绝对就是同他们一起长大的王学风。

2017年3月,记者曾在海阳市荣军医院采访了东村街道泽子头村的高成新老人。他说:1952年5月,我在朝鲜战场上见到过王学风,当年在海阳一起当的兵、受的训,后来分到两个部队,在朝鲜是在两支部队急行军途中偶遇。当时我激动地搂着王学风说,真没想到能在这里碰上你,王学风也说没想到能在朝鲜战场上碰到海阳老乡。此外,也是从北城阳村入伍的抗美援朝战争老战士王新勤1978年回家探亲时,曾亲口对王京义说,入朝作战时,他亲眼见到过王学风。

后世纪念

《四十军在朝鲜》一书第三十一回“向祖国汇报2”里有这样的一段记述:1951年5月5日,毛泽东在接见进京汇报的志愿军四十军军长温玉成时,问:“你们四十军最先入朝作战,一直没有得到休整和补充,怎么能坚持战斗7个月之久吶,”于是,温玉成向毛泽东详细汇报了四十军的战斗经过,当他汇报到共产党员王学风两腿都被机枪打断,不能站立,他就坐着、爬着继续战斗,最后摔断步枪,滚下山崖,毛泽东听得入了神,忘了弹掉烟灰,眼里泛起了激动的泪花。

1951年11月30日,为了表彰王学风烈士的英雄事迹,中国人民志愿军给王学风追记特等功,追授“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1995年9月中旬,在辽宁省丹东市抗美援朝纪念馆,安徽砀山县委、县政府考察团成员偶然看到“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王学风,江苏砀山县(现属安徽)人”字样后,便开始进行英雄籍贯查询工作,然而,党史、民政、档案等部门都没有找到有关英雄的记录。

王学风的名字被刻在朝鲜平壤志愿军展览馆的纪念墙上。

王学风的事迹被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史,其立功奖状证书被解放军档案馆专门收藏。

王学风的功勋被写在国防部、中央军委命名的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纪念墙的第一行第六名。

人物评价

“童年艰苦环境的磨难,造就了英雄坚强不屈的性格,进入到解放军大熔炉后,我们的英雄王学风如鲲鹏展翅,扶摇直上九万里。”王东超说,“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王学风,是中华民族的英雄,更是砀山县人民的光荣和骄傲。(王东超评)

参考资料

强军故事 | 砀山籍一级战斗英雄王学风.微信公众平台.2023-10-21

寻找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王学风.人民网.2023-10-21

王学风: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新华网.2023-10-21

王学风 烈士.中华英烈网.2024-09-11

王学风: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共产党员网.2023-10-21

豪气干云驭长风.宿州市人民政府.2023-10-21

“像!太像了!”他们跨时空团聚了…….澎湃新闻.2024-09-11

共和国英雄,哪里才是你的家.民族复兴网.2023-10-21

当特等功臣不再是证书上的一段简介,大学生为烈士画像…….澎湃新闻.2023-10-21

领袖与将帅纵论抗美援朝战争(下).河南省政协.2024-09-11

寻找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王学风.人民网.2023-10-21

王学风:战斗英雄 人民铭记(为了民族复兴·英雄烈士谱).人民日报.2023-10-22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