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濡 :王文濡

更新时间:2024-09-20 17:57

王文濡(1867-1935),原名王承治,字均卿,别号学界闲民、天壤王郎、吴门老均、新旧废物等,室名辛臼,祖籍安徽省广德市人,其先祖迁籍于浙江省吴兴县(今湖州市南浔镇。幼失、家贫、好学。清;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秀才,次年补博士弟子员。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文明书局、进步书局、鸿文书局,乐群书局及国学扶轮社编辑、总编辑。近代著名学者、国学家。

正文

生平事迹

晚清时期,光绪九年(1883年)癸未科秀才,时方16岁,次年即补博士弟子员。精于诗、古文辞,秉性刚直,疾恶如仇。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变法维新,慈禧发动“戊戌政变”,临朝训政。遂与数友因拥护维新,伏阙上书,内多指斥之语,触怒慈禧太后,诏令浙抚刘澍堂查办,祸几不测,乃遁迹深山。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镇绅李维奎为提倡新学,创办明理学社,于蛤巴弄,学制为高等小学,邀其主持校务,兼授浔溪书院,徐一冰、沈伯经、王建民等为其学生。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受上海市出版界之聘离浔赴申,历任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编辑。是大变革时代中一个“半新半旧、不新不旧”的人物,所编辑的《香艳丛书》因为立足于传统的广义文学观,收入文章样式与内容均相当丰富。

民主革命至大革命时期,1909年11月参加柳业子等创办的“南社”,著文抨击时政,鼓吹革命。发起重修镇内马家港河西长生桥北的明朝进士黄九烟的坟墓,并在墓上盖一亭,取名“夕阳亭”。历任中华书局、大东书局、文明书局、进步书局、鸿文书局,乐群书局及国学扶轮社编辑、总编,以主大东书局编辑所为时最长。与同乡张萼(张廷华)编印新式教科书,颇受各校欢迎采用,风行一时。在整理国学方面,主编而由王楙、沈伯经等分别注释的历代诗文评注读本,对普及国学起到推动作用。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晚年移居苏州市,购地吴中北寺塔东石塘湾,鸠工建屋,并辟场圃,筑室名为之“辛臼簃”,无非自谓“半新半旧不新不旧不合时尚”而已,专事著述,并撰了许多楹联悬于室中。1935年春应镇绅庞元济(字莱臣)之坚邀,在南浔镇东大街庞氏住宅内创办私立南浔国学讲习社,擘划筹建。一生从事文学编辑事业,做过不少有益的工作,著述颇多。

1935年夏因病在吴兴县南浔镇(今浙江省南浔区)逝世,终年68岁。编著有《国朝文汇》200卷。此外增补《浮生六记》中的《中山纪历》与《养生纪道》两篇,使成足本;又据《御批通鉴辑览》重编《增修补注正续历代通鉴辑览》一书,据《东华录》增入清代史事,共140卷。尚编有《续古文观止》、《明清八大家文钞》、《古今说部丛书》245种、《说库》233种、《对联大全》等传世。2001年,岳麓书社还出版了他编订的《历代诗文名篇评注读本》10种。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