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泰林 :清代医学家

更新时间:2024-09-21 08:20

王泰林,字旭高,晚号退思居士,江苏无锡人,生于清代嘉靖三年(公元1798年),卒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享年六十五岁。王氏颇为聪明,自幼随其舅父高锦亭学医,高氏擅长内科与外科,尤其在外科方面取得很大成就,闻名于江苏省浙江省等地,曾著有《疡科心得集》,即后世所称外科三大流派中的心得派代表医家。王泰林学医后,开始以诊治外科为主,其舅父逝世后,继承其舅父之业,兼及内科。以后由于求医者日益增多,疗效颇高,惭渐专力于内科病的诊治。

治学严谨

王氏治学十分严谨,强调于古书则研究古训,于后人之书则分别疑似,能够兼取众家之长,全面了解与掌握,但又不盲目继承,注意分辨其论述的是非正误,故而在学术上有所成就。先生虽名噪一时,但医德高尚,朴实无华。出诊多步行,远路才骑马出诊。对于贫苦之人不仅不收诊金,有时还免费供药。对于远路患者,诊治时考虑病情多种变化,而且改方不取分文等,不一而足,充分体现了王氏高贵的品德,至今仍然值得学习。著有《退思集类方歌括》、《医方证治汇编歌诀》、《增订医方歌诀》、《医方歌诀》、《薛氏湿热病歌诀》、《环溪草堂医案》、《王旭高医案》、《医学言》等。

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

王旭高认为,“肝病最杂,而治法最广。”其中,以肝气、肝风、肝火旺三者,为肝病中的三大纲目。由于这三大病机的存在,而表现出多种症候。同时肝气、肝风、肝火之间又是密切相关,不能绝然分开。盖生理上肝主疏泄,属木,其性喜条达而恶抑郁。若因情志不遂,则生抑郁而使气机失疏而为肝气。“气有余便是火”,气机失舒,郁而生热,肝火自然因之而生。若火升不熄,亢动游行,筋脉失养,肝风因之而动。此外,肝脏体阴用阳,主升主动,赖肾水以涵之,营血以濡之,肺金清肃之令以平之,脾土生化气血以培之,才能维持其条达疏泄之性,故他脏之病可以影响及肝。反之,肝气、肝风、肝火旺发病后,又可横逆脾土,上逆犯肺冲心,火旺耗伤肾水,影响其他五脏,表现出较为复杂的多种病变。所以,掌握三纲及其对全身的影响,抓住肝病辨证的要点,王氏之说确有意义。在此基础上,王氏总结出治肝三十法,颇具临床指导价值。

重视中医方剂学

为使后人易学易记,王氏十分重视中医方剂学的内容。他编写了大量方剂歌诀,其目的有二,一者为后学之人提供学习的方便,便于学者传诵。二者在歌诀中也反映自己的经验和对该方的认识观点。他认为掌握方剂歌诀是医生所必备的,不能认为歌诀太浮浅而加以忽略。只有下苦功学好,打下扎实基础,才能成为一个好医生。王氏的方歌,不仅反映其重视方剂、普及方剂的思想,而且也是一种研究方剂的方法。在王泰林的方歌内容里,既有方剂源流的考证,病机的分析,类方的联系,又有辨证用药以及个人的临床经验。可见,王泰林于方剂学的研究,有其特色。一方面重视方剂学的普及掌握,重视方义与化裁,同时又重视临床的加减变通,有其独到之处。

肝病治法归纳

王氏将肝病治法归纳为三十种。如肝气证治,分为疏肝理气、疏肝通络、柔肝、缓肝、培土泻木、泄肝和胃、泄肝、抑肝八法。上述八法,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疏肝理气法针对肝气郁滞,故以散气为主。疏肝通络法,以散活血为主。柔肝法,重在养阴补肾。缓肝法,注意甘缓培中。以上四法,前二法针对实证,后二法针对肝虚。至于培土泻木、泄肝和胃二法,虽均为木病及土,一为木强土弱,一为木旺胃逆。泄肝、抑肝之法,一是肝气犯心,—是肝气犯肺。其肝风证治,分为熄风和阳、熄风潜阳、培土宁风、养肝、暖土以御寒风五法。熄风和阳与熄风潜阳二法,均是针对阴虚阳亢证、肝风内动而确立的治法,只不过和阳之法较潜阳之法为轻,前者重在凉肝,后者重在养阴。培土宁风、暖土御寒风之法,均适应于虚风,前者重在养中焦气阴,后者侧重于补益中阳。养肝法,适用于肝血虚之风动,故重在养肝血而非养阴。

肝火旺证治,分为清肝、泻肝、清金制木、泻子、补母、化肝等六法,其中清肝、泻肝之法,针对肝火实证。清金制木、泻子、补母之法,适用于肝火影响他脏。化肝法侧重于治疗肝经郁火。除此之外,王氏还有温肝、补肝、镇肝、敛肝、平肝、散肝、搜肝之法,其用药各有不同。如补肝法药用制首乌、菟丝子、枸杞子、枣仁、山茱萸黑脂麻、沙苑等,镇肝法药用石决明、牡蛎科、龙骨、龙齿、金箔、青铅、赭石磁石等,敛肝法药用乌梅、芍药、木瓜等,平肝法药用金铃子、蒺藜、钩藤柑橘等,散肝法药用逍遥散(北柴胡、白芍、当归、茯苓、白术、甘草、生姜、薄荷),搜肝法药用天麻、羌活独活、薄荷、单叶蔓荆、防风、荆芥僵蚕、蝉蜕、白附子等。对于肝虚之人,王氏又提出补肝阴法、补肝阳法、补肝血法、补肝气法。补肝阴法药用地黄、白芍、乌梅等,补肝阳法药用肉桂、川椒、苁蓉等,补肝血法药用当归、续断、川芎牛膝等,补肝气法药用天麻、白术、菊花、生姜、细辛杜仲、羊肝等。

学术思想

王泰林的学术思想,突出体现在肝病治法与方剂学研究上。其肝病治法与叶天士手法相近似,对于临床常见肝病证型几乎全部搜集,对后学很有指导意义。其选方用药平和浅近,医案简洁明快,皆可为后世医家取法。

简介

王泰林,清代医学家(1798-1862年)。字旭高,晚号退思居士,无锡(今属江苏省)人。从其舅、当时疡科名医高锦庭习医,尽得其传。后又精研医经,尤注重《伤寒论》之研习,颇有心得。故后来转而究心内科诸证,不泥于古人,颇有发明,化裁古方,其著作甚丰,初期有《西溪书屋夜话录》、《环溪草堂医案》及《王旭高临证医案》。王氏对肝脾诸证有深入研究。如以肝火旺、肝风、肝气为纲,列治肝证计三十法;于脾胃证之治法,亦颇有见地。而有温病之湿温、风温等证,论述也堪称详尽。其门人于其卒后又集有《王旭高医书六种》,包括《退思集类方歌注》、《医方证治类汇编歌括》、《医方歌括》及《西溪书屋夜话》、《增订医方歌括》,连同《薛氏湿热论歌括》编成,现有上海千顷堂书局石印本。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