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桂 :樟科、樟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2-08-21 20:00

肉桂(拉丁学名:Cinnamomum cassia Presl),为常绿乔木,多年生,喜热带以及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气候,主要分布在中国的广东省以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区,在世界分布于老挝越南等东南亚地区。

肉桂树皮为灰褐色,比较粗糙,叶子为长椭圆形或者针形,花朵较小,呈黄绿色,果实呈紫黑色或者是黑褐色,在中国肉桂根据产地又可以分为西江桂与防城桂。

肉桂原产于中国,药用价值的发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600年),从古至今,肉桂一直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出口海外,肉桂人工种植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逐渐形成规模化产业,肉桂的初级加工产品包括桂皮、桂枝、桂子、桂丁、桂心、肉桂粉以及肉桂油等。肉桂有着独特的香气,可以作为香料以及调料,从肉桂中提取的肉桂醛有抗菌、抗炎、抗氧化以及抗癌等作用,在食品、香料、医疗行业等发挥重要的作用。

历史演化

肉桂原产于中国,在中国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应用于饮食、药材、文化等方面,肉桂药用价值的发现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公元前600年),在《神农本草经》以及《本草纲目》中均有相关记载。由于肉桂在中国的栽培历史悠久,经过长时间的人工培育后,逐渐形成不同的品系,根据产地划分为两大类:西江桂以及防城桂,西江桂主要分布在中国梧州、梧州市等地,而防城桂主要分布于中国龙州、大新等地。

肉桂在大约在公元1000年时传入欧洲,现在印度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也有人工种植的肉桂。

形态特征

枝干

肉桂为常绿乔木,树皮为灰褐色,比较粗糙,老树皮厚约1.3厘米;枝条为圆柱形,上面有短柔毛;辅助枝干为黄褐色,呈四棱形。

肉桂单叶互生或近对生,革质,主要是长椭圆形以及针形,长8~16厘米,宽4~5厘米,基部尖,先端长渐尖,叶片表面光洁,一般为绿色,而叶片背面比较粗糙,颜色为深一些的灰绿色。肉桂叶片的横切结构是比较典型的异面叶,由叶脉、叶肉和表皮三部分组成,叶脉是离基三出脉;叶肉细胞包括排列疏松的栅栏组织细胞以及排列更加疏松的海绵组织细胞;叶片上表皮细胞排列紧密,形状呈接近方形,而下表皮细胞为排列不规则的圆形细胞。

肉桂的花呈黄绿色,较小,复总状花序腋生或顶生,长8~16厘米,被柔毛,三级分枝,分枝末端为3花的聚伞花序花梗长2~8毫米,被黄褐色短绒毛;花被管倒锥形,长约2毫米,内外两面被黄褐色短绒毛,裂片6片,与花被管近等长,先端钝或近锐尖;发育雄蕊9枚,与花柱等长,略短于花被裂片,第一、二轮雄蕊长约2.3毫米,花丝扁平,被柔毛,花药呈圆状长圆形,长约0.9毫米,有药室4个,第三轮雄蕊长约2.7毫米,花丝扁平,长约1.9毫米,药室4,上2室较小,下2室较大,退化雄蕊3枚;子房呈卵球形,长约1.7毫米,无毛;花柱与子房等长。

果实

果实一般在次年春季成熟,大多为紫黑色或者是黑褐色,呈椭圆形,约为豌豆大小,无毛;果托呈浅杯状,长约4毫米,边缘截平或略具齿裂。基部有肥厚环状的萼筒,内部有种子一粒。

种子

肉桂种子为椭圆形,略带黑色,种子表面有比较明显的纵行隆线。

物种分布

中国的肉桂产量占全世界的肉桂产量80%以上,在中国之外的东南亚及南亚地区也有种植,例如越南老挝、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地。肉桂在中国主要分布在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少部分分布在云南省、台湾、福建省等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广西的分布面积最广,能够占到全国总面积的50%以上。

分类研究

肉桂可根据肉桂新芽的颜色来分类,包括白芽肉桂(黑油桂)、红芽肉桂(黄油桂)以及沙皮肉桂。白芽肉桂的树皮在采剥晒干之后油层为黑色,品质优良;红芽肉桂韧皮部油层为黄色,其产出的桂油以及桂皮品质较次。白芽肉桂品质最佳,而沙皮肉桂在被逐渐淘汰。

生长习性

肉桂是常绿乔木,喜热带以及亚热带温暖湿润的气候,年平均气温最好在20摄氏度以上,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6~30摄氏度,降雨量需要到达到1200毫米~2000毫米,平均湿度宜为80%,种植于多雾的环境下更佳。

肉桂适宜在酸性或者是微酸性、湿润疏松的的土壤中生长,pH值控制在4.5~6.5范围内;肉桂喜阴,肉桂的幼苗忌日晒,待幼苗成熟一些时,便能够利用直射阳光促进自身的光合作用,从而加速韧皮部油层的形成,进一步提高肉桂的含油量。

繁殖方式

肉桂多为人工种植,并且在20世纪50年代以后迅速发展,特别是在80年代以来,肉桂的人工种植面积不断扩大。

育苗

肉桂育苗包括采种、修整土地、播种、幼苗管理等措施,在2~3月份采种之后最好立即播种,储藏时间不超过一个月;育苗地土壤应当肥沃、疏松、排水性好,在育苗之前翻土、施肥、整平、耙细,育苗也可以在营养杯中进行;在修整之后的土地上进行播种,可以盖上稻草保持土壤的湿润,出苗之后去掉盖草即可;在幼苗长出5~6厘米之后清理多余的禾本科杂草,并搭建遮阴棚,待幼苗成熟一些时,继续施肥与杀虫脒,幼苗一般在两个半月时长出叶片,这时可以大量施肥并去掉温室棚。

造林

整地

肉桂种植地最好选择土质疏松、阳光充足的低丘或者是山腹地作为造林地,在造林之前应当先垦地,在风化之后再进行种植。

移植

移植一般选择在初春,阴雨天最佳,移植之前施放基肥,再加入少量土壤,再进行移植、浇水。

树苗管理

对于肉桂树苗的管理,一般包括中耕除草、水肥管理以及整形修剪,中耕除草在幼苗时期就需要展开,一年需要约除草三次;在肉桂移植后60天内开始定期浇水施肥;对肉桂的整形修剪主要为剪除肉桂地面植株侧枝部分与萌蘖部分以及处理有病虫害、长势较弱以及过长的枝条。

插播繁殖

插播繁殖一般在每年4~5月进行,选择健康无虫害、粗约0.3~1厘米的细枝条进行插播繁殖,约需40~50天生根,待根较多时,可以移至营养杯或者苗圃中继续培育。

萌蘖繁殖

萌蘖繁殖又叫驳根繁殖,通过在接近地面处剥去茎部一圈3~4厘米的树皮诱导生根,长出新根后将萌蘖于母树分离,移至林地。

采收

肉桂的采收包括树皮、枝干、果实。在肉桂成长过程中,每年需要对枝干进行修剪,枝干去除叶片并晒干可以获得桂枝;每年霜降前后,可以直接采摘果实,肉桂果实晾晒之后去柄可以得到桂子;而树皮在移栽大概15年之后可以进行采收,树皮晒干之后即可获得桂皮。

应用价值

经济价值

肉桂的初级加工产品包括桂皮、桂枝、桂子、桂丁、桂心、肉桂粉以及肉桂油等。中国两广地区气候以及地理条件非常有利于肉桂的生长,所以肉桂产出的桂皮和桂油从古到今一直作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作物远销其他国家,产量占到全世界产量的80%以上。肉桂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根据2016年统计数据,中国肉桂种植面积超过24万公顷,年产桂皮约13万吨、桂油2000吨,年贸易额超过4亿美元。

药用价值

中药价值

在中药中,肉桂辛、甘,大热。归肾、脾、心、肝经,可以补火助阳,引火归元,散寒止痛,温通经脉。用于阳宫冷,腰膝冷痛,肾虚作喘,虚阳上浮,眩晕目赤,心腹冷痛,体寒吐泻,寒疝腹痛,经痛经闭。在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中,以肉桂为原材料的桂枝汤也是经典的方剂之一,可以“解肌”“建中”,即为解表发汗,调脾胃。

抗菌

目前很多实验数据显示,肉桂芳香油具有较好的抑制或者是杀灭细菌、真菌、球虫病曲霉菌的作用,其中主要活性成分为B-苯基丙烯醛,为黄色粘稠液体。

抗炎药

在实验中研究肉桂树皮分离得到的几种肉桂醛衍生物对细胞的作用,结果表明衍生物中2-羟基肉桂醛可以作为抗炎剂使用。

功用价值

增香

肉桂香气浓烈,入口先甜后辣,是一种重要的香辛料之一,添加至不同的食物当中时可以丰富食物中的味道,肉桂中的肉桂醛在制作卤味食品时可以起到增香去腥的作用。

抗氧化

肉桂干树皮乙醇提取物在实验中表现出很高的超氧化物阴离子清除活性和很强的抗超氧化物形成活性,表明肉桂可以作为膳食补充剂中抗氧化剂的良好来源。

病虫防治

常见病害

肉桂常见病害包括根腐病、褐斑病、枯枝病、炭疽病、粉实病、白粉病、媒污病,这些病害会造成植株出现病变,危害果实,甚至造成植株死亡,可及时除去病枝并用相应的农药进行喷洒。

常见虫害

肉桂常见虫害包括泡盾盲蝽科、肉桂双辨卷蛾科、肉桂木蛾、肉桂突细蛾,其他虫害包括象鼻虫介壳虫以及樟红天牛等,低温以及阴雨天气为多发时期,这些害虫会危害肉桂的枝条、嫩枝以及嫩叶等,造成嫩叶的虫斑,从而会影响肉桂的光合作用,需要及时对受害部分进行焚毁并使用杀虫剂、杀菌剂对害虫进行捕杀。

延伸文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