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鑫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院

更新时间:2024-09-20 21:28

王鑫,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院研究员,美国植物学会会员;美国地质学会会员;美国地球化学学会会员;美国Sigma Xi 研究协会会员;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

学习简历

1986-1990 北京大学地质系, 古生物与地层专业, 理学学士

1990-1993 中科院北京植物研究所,植物学专业,植物学硕士学位.

1998-2004 佛罗里达大学地质系,古生物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

工作简历

1993-1997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古植物室,助理研究员.

2004-2006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博士后

2006-2011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副研

2011.01- 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社会活动

1998-2000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CSSA体育部长、主席

2000-2001 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学生代表

2001-2004 佛罗里达大学留学生参议会成员

2011- 《自然科学》编委会成员

主要学术成就

1. 开展了植物化石细胞质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化石化机制,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了植物细胞质化石的普遍存在。细胞质化石虽然在过去国外有所报道,但是到目前为止所有化石化理论都认为是特殊的保存现象和机制。本人通过对美国白垩纪植物化石材料的研究提出雷电及野火很可能在很短时间快速完成化石化过程。这与过去人们认为的长期缓慢的化石化过程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增进了人们关于化石化过程多样化的认识。这些理论的预测也为本人最近关于美国艾达荷中新世和中国内蒙古自治区早白垩世植物化石的研究结果所印证支持。

2. 首次观察到了化石植物生理活动的化石记录。化石植物的生理活动在过去对古植物学家来说简直是天方夜谭。但是随着植物细胞质化石研究的不断深入,这已经成为了古植物学家的现实的研究目标。本人通过实践不仅观察到了细胞膜、内质网等亚细胞结构,而且首次成功地观察到了植物细胞中穿过细胞膜的物质运输现象。由于这种生理现象过程极为短暂,因而从侧面支持了上面的快速化石化理论。

3. 提出了新的膜融合模式。膜融合是现代生物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焦点,但是到目前为止所有的膜融合模式都认为所有的膜融合都是对称的(发生于两个单位膜之间),同时单层膜在细胞中鲜为人知。本人通过化石的研究认为,单层膜不仅存在与细胞之中而且还会可能和双层膜发生不对称融合。这不仅补充了膜融合模式的缺陷,而且为进一步现代生物学中研究膜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4. 在中原地区首次发现植物细胞质化石,填补了中国这方面的空白。本人通过研究内蒙古自治区早白垩世的植物化石证明,位于方寸大小一块岩石上两块化石都保存有细胞质化石。这不仅证明了细胞质化石的普遍存在,而且首开了中国植物细胞质化石的纪录。

5. 通过对辽西地区植物化石十多年的潜心研究,提出Schmeissneria属于被子植物门的认识,突破了被子植物的白垩纪化石记录,把被子植物的起源时间从早白垩推前到三叠纪。新的化石不仅提供了更古老的被子植物化石证据,而且其性状特征也离人们的期望相差甚远,从而可能对被子植物的起源、进化及系统学产生重要影响。

6. 开展跨学科的科研合作,首次应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观察植物化石,并取得了初步的结果。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