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鱼 :鲈形目虾虎鱼科动物

更新时间:2023-09-22 18:41

琴鱼是一种鰕虎科,属鲈形目鰕虎亚目。琴鱼是安徽省皖南山区地方特有鱼类,也是安徽省二级保护动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

泾县历史悠久,物产丰富,有很多的名优特产并深受历代皇亲国戚所喜欢,成为贡品。琴鱼便是其中之一。

琴鱼产于泾县的琴溪河,并因此而得名,远在唐、宋时已是名贵珍奇的特产。

物种简介

宋代诗人梅

尧臣赋《琴鱼》诗一首,诗中曰:大鱼人骑天上去,留得小鱼来按觞。吾物五乡不须念,大官常馔有肥羊。琴鱼,鲈鱼目,"虎鱼科,是名贵的小型鱼类,其形状颇为奇特。鱼体细长,短小,一般长约5厘

米,前部略呈圆头柱状,后部略侧扁。口出龙须,嘴宽,形似龙首蛇尾,重唇四鳃,槎头秃尾,鳍下尾曲。4~6月产卵,一次产卵数百,产后母鱼守护在鱼卵附近,直到仔鱼孵出为止。人们用竹编的“笼”、“简”具来张捕琴鱼。琴鱼的时令性、地方性比较强,令人惊奇的是,每年的农历三月,此鱼只能在琴高溪水中一段地方可以捕得,逾期异地皆不可得,别处也不见踪影,故在当地有“上巳节,琴鱼出”之说。

欧阳修《和梅公仪琴鱼》诗,其中有“淡鳞佳味自可爱”句,对琴鱼的美味,备加称赞。据史志记载,历代王朝,都把琴鱼列为“贡品”,当地百姓岁岁都要捞制琴鱼送入官府。

琴鱼在每年农历三月初前后捕捞,鱼长不盈寸,龙鳍果腹,鳞呈银白。琴鱼经过制作成鱼干,鲜美多味,细嫩酥脆,色泽明洁,不焦不黯,作汤或做饮茶佐料,都别有风味,如果置数尾于茶杯中,鳍乍尾曲,睁眼张口,背脊向上,花胶朝下,宛若鱼在水中蝶咏,栩栩如生,堪称奇观。

琴鱼产于泾县琴溪河中,相传历史上的赵国隐士琴高,曾在这小溪河畔的狮子山修仙炼丹,常将丹渣倒于山下溪水中,不知丹渣是吸了天地之灵气,还是纳了日月之精华,丹渣竟幻化成一条条小鱼。据说午夜子时,小鱼游动的潺潺溪水中不时溢出阵阵的琴声,悠扬悦耳,这可能是琴鱼在弹琴作乐吧。一日,琴高“修炼道成,控鲤上升”。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山下石台叫“琴高台”;水溪取名“琴溪”;溪中小鱼则称为“琴鱼”。

琴鱼栖生在泾县琴溪一带,形状十分奇特,琴鱼长不过寸,口生龙须,“龙目鹭首”、“槎头秃尾”,“重唇四腮”,鳍窄尾曲。它的味道十分鲜美,有解毒养生之效,早在唐朝就被列为贡品。琴鱼虽是鱼类,却很少作为菜肴烹制,而是以饮茶精品著名。每年清明节前后,琴溪桥两岸的村民,便用竹篓、篾篮在琴溪滩头张捕。琴鱼捕获后,被放入盐开水中,并佐以广西八角、茶叶、蔗糖,然后将鱼炝熟,再用炭火烘干,精制成琴鱼干收藏起来。平时或逢年过节可用来沏茶,作为杯中佳茗,招待上门客人。

阳春三月,琴鱼以动听的琴声迎来了越来越多山外人,如今的古镇琴溪游客如云,人们纷纷争相购买这种罕见的沏茶奇品——琴鱼,琴鱼成为了当地独特的旅游商品。琴溪镇也因琴鱼而闻名遐迩,老百姓也因捕捞经营琴鱼获取了一部分经济效益。

形态特征

琴鱼外形细长,前端呈圆柱状,后部呈侧扁形,雌鱼体长和体宽的比例较雄鱼略小,且体色比雄鱼浅,体被大栉鳞,头部无鳞、腹部无鳞,无背鳍前鳞,无侧线,胸鳍透明无色,基部无黑色斑点,展开呈圆形,与琴鱼形态学特征最为相似的是褐吻鰕虎科和波氏吻虾虎鱼,但波氏吻虾虎鱼的胸鳍鳍条数比琴鱼多2-3条,且第一背鳍上有一蓝黑色斑,而褐吻虾虎鱼第一背鳍高耸呈三角形。

主要价值

琴鱼茶茶味较淡,更有咸、腥、鲜味,品起来别有一番风味,琴鱼茶饮完之后再将琴鱼食用,真是饮食齐全,小鱼在杯中的姿态也颇具观赏性。琴鱼茶和虫茶、糯米香、雪茶并称为“四大奇茶”。

传说

关于琴鱼的由来,有着许多美丽的神奇传说。流传较广的有:在晋朝时期,有一名叫“琴高”的隐士,来到怪石嵯峨的狮子石洞里炼丹,丹渣弃入溪水之中,便化成了“虎头蛇尾”的琴鱼,从此,每到午夜,潺潺流水中就有了铮铮的琴声,后来人们便把这条小溪取名琴溪,溪里的小鱼取名琴鱼。

特点

特点:琴鱼干,是一种罕见的小鱼干,为泾县独有的著名特产。这种鱼干一般不作食用,多用来泡水代茶饮,故有“琴鱼茶”之称。琴鱼长不过寸,口生龙须,重唇四腮,鳍乍尾曲,嘴宽体奇,龙首鹭目,味极鲜美。饮用时,将琴鱼干放入杯中,冲入开水,鱼干上下游动,栩栩如生,似活鱼跃于杯中;入口则觉清香醇和,沁人心脾;喝罢茶汤,再将琴鱼吃在口里细品,鲜、香、咸、甜,别具风味。

功效

有解毒养生之功。

工艺

每年“清明节”节前后,是捕捞琴鱼的旺季。当地渔民使用竹篓、竹篮在琴溪捕捞。所捕获的琴鱼放进盐开水中,再加入广西八角、茶叶、蔗糖等佐料炝熟,然后以炭火烘干,即为成品琴鱼干。

安徽佳味

在安徽省泾县的山溪里,有一种小巧玲珑的鱼叫琴鱼,每年清明节前后,当地人喜欢捕琴鱼制成“茶”喝,据悉;这种奇特的鱼茶味道醇和,茶香浓郁,沁人心脾,更有趣的是;杯中的琴鱼千姿百态,样子十分乖巧,令人赏心悦目。

琴鱼自古有名,县志上便记下了宋代梅尧臣的诗句;“古有琴高者,跨鲤上青天,小鳞随水至,三月满江船......”这也说明了北宋时琴鱼的名贵,产量之可观,梅尧臣的好友欧阳修,对琴鱼也十分喜爱。

他在诗中说;“琴高一去不复见,神仙虽有亦何为。溪鳞佳味自可爱,何必虚名务好奇”真是把琴鱼看得比神仙还可贵。如今,每年都有众多的游客,慕名而来琴溪把盏品尝“溪鳞佳味”。

琴鱼有黄黑两色,以黄色为佳,捕捞后精工细作为干鱼,使其尾顺鳍张。经过加工制作的琴鱼,鲜美酥脆,富有营养,人们一面喝茶,一面品尝,其乐无穷。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