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店遗址 :1979年发现的夏代早期都邑性遗址

更新时间:2024-09-20 15:59

瓦店遗址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1979年进行的颍河两岸考古调查时发现的。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火龙乡瓦店村东北,是夏朝早期都邑性遗址。先后被纳入“夏商周断代工程”“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等重大考古项目。

以地面起建的大型建筑基址和奠基坑为代表的遗迹,以及以精美陶酒器、玉鸟、玉璧、玉铲和大卜骨为代表的遗物,都表明此遗址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的规格是很高的。1981年以来,国家和省有关考古研究单位多次对瓦店遗址进行考古调查和发掘,获得一批重要成果,为夏商周断代工程研究作出了贡献。 瓦店遗址共清理出柱洞十一个,灰坑一个,墓葬二处。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还有一些石器。

瓦店遗址主要由西北台地和东南台地两部分组成,是目前所知河南境内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现存总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遗址主要包含有龙山文化的早、中、晚期遗存,并以晚期遗存为主。瓦店遗址的西北部偏南处发现龙山文化晚期的大型夯土建筑,平面呈“回”字形,面积800多平方米,在夯土建筑上发现用于奠基或祭祀的人牲数十具、动物牺牲数具以及其他大量的与祭祀活动相关的遗迹和遗物。遗物中包括陶列、白陶或黑陶(蛋壳陶)或灰陶的成套酒器如、斝、、杯、觚、陶塑人头像和长尾鸟、刻划符号或纹饰(鸟纹、云雷纹、几何纹等)、玉器、大卜骨等。

2006年,瓦店遗址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2年6月25日,瓦店遗址最新考古研究成果揭露出大型祭祀遗迹的全貌,让夏代早期的祭祀情景重现天日。

历史沿革

1979年,进行调查时发现禹县瓦店遗址。

1981年,由省文物研究所与郑州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合作,对该遗址进行了较大规模的发掘。

瓦店遗址

1982年秋,又作了第二次发掘。

2022年6月25日,瓦店遗址最新考古研究成果揭露出大型祭祀遗迹的全貌,让夏朝早期的祭祀情景重现天日。

遗址特点

瓦店遗址,呈东南、西北走向,长1000余米,宽500余米,城墙外有壕沟,其不远处通过钻探证明是古颍河河道。 [5]颍河在瓦店遗址北面约1千米处由西向东南流过,其故河道紧濒遗址的北、东两面。遗址南面1千米为许昌市洛阳市的公路。麻地河位于遗址与公路之间,由西北向东南汇入颍河。瓦店村的西北部及南部的一部分建于遗址之上。遗址保存最好的部分位于村子东侧的高台地上,台地的东面被颍河(故道)冲刷去一部分;北面由于平整土地及修建道路,也遭到了较大面积的破坏;南部因过去修建寨墙取土而被挖成条大沟,将遗址拦腰截断;西面由于群众长期取土将遗址上面削去了1~2米。台地高出于周围地面1~7米,南北长约200东西宽约190米,总面积约4万平方米。

瓦店遗址文化堆积初步分为四期:第一期文化遗存属龙山文化早期,第二期文化遗存属龙山文化中期,第三、四期文化遗存均属龙山文化晚期,为同一文化类型的不同发展阶段。瓦店一期所出的高扁足鼎、横篮纹深腹罐、圈足圜底罐具有明显的龙山文化早期遗存的特点,其相对年代与登封告成北沟遗址及偃师二里头遗址中的龙山文化早期遗存的年代大体一致。瓦店一期遗存与二、三、四期遗存之间存在着较大的缺环,瓦店遗址二、三、四期遗存衔接较为紧密。

瓦店龙山文化遗址,主要由西北台地和东南台地两部分组成,其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是所知河南省境内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也是龙山时代颍河中游地区的中心聚落之一。

在瓦店西北台地发现大型环壕(HG1),其防御是由人工壕沟与天然河流共同构成的。所知环壕围成的面积达40万平方米。在瓦店西北台地环壕范围内,在其东部偏南处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WD2F1)。

文物遗存

综述

瓦店遗址出土遗物丰富且等级高,以列觚(可能为度量衡器)、刻划符号(鸟纹)、白陶或黑陶(蛋壳)或灰陶的成套酒器、玉器等为代表。瓦店遗址中发现了龙山文化晚期环壕和大型夯土建筑。

遗迹

瓦店遗址共清理出柱洞十一个,灰坑一个,墓葬二处。

柱洞分布在两个探方中,均遭后期破坏。柱洞多为圆形,直径8~30厘米、深8~28厘米、间距30~60厘米,未发现有居住面。

灰坑,位于瓦店遗址中部偏北,开口于第五层下,为圆角长方形,口略大于底。上口长1.72米、宽0.84米、底部长1.6米、宽0.7米、坑深0.28米,坑内为松软的红褐色土,包含物较少且多破碎。出有小口高领瓮、平口瓮、深腹罐、细颈壶等的残片。

清理的两座墓葬均无明显墓圹,也无随葬品。系于深黄色土上挖浅穴,然后陈尸于穴中,再用深黄色土掩埋,故无明显墓圹。

2022年6月25日,瓦店遗址最新考古研究成果揭露出大型祭祀遗迹的全貌,让夏朝早期的祭祀情景重现天日。此次揭露出的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位于瓦店遗址西北部台地上,南北长约31米,东西宽约26米,平面呈回字形,面积约800平方米。在该建筑的四周,发现数条与之相关的围沟。在夯土建筑基址上,考古人员还发现了内容丰富的遗存,专家推测,这些均与大型建筑上的活动有关,包括:与燎祭有关的红烧爽面、红烧土坑,与瘗埋有关的五谷坑、重要遗物坑,与祭祀活动相关的人牲(人骨坑)、牺牲(动物坑),与摆放祭品有关的黄土墩,与祭亭类设施有关的柱洞等。

遗物

瓦店遗址出土遗物主要为陶器,还有一些石器。

陶器以夹砂灰褐陶、夹砂红褐陶为大宗,夹砂灰陶、泥质灰陶也占有一定数量,还有少量的泥质黑陶、橙黄陶和泥质红陶。纹饰以横篮纹和素面为大宗,还有少量的方格纹、绳纹、附加堆纹等,纹饰较浅而疏乱。胎质一般较厚,且厚薄不均,器表颜色杂乱不一。器物制作粗而不规正,火候较低。器形有:深腹高足鼎、罐形高足黑、深腹罐、瘦腹鱸、盉形罐、小口高领瓮、平口瓮、盆、壶、细颈壶、圈足盘、瓶、圈足小杯、碗、器盖等。

石器有磨制石斧和琢制的黑色燧石小石片等。

历史文化

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000~5000年,属夏早期,当时还处在奴隶社会的初期,生产力极其落后,人们使用石器进行生产和生活,国家的管理体制处于雏形。

研究价值

专家们一致认为,瓦店遗址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址,对于文明起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7年,瓦店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收获,是全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两大亮点之一;瓦店遗址规模大,内涵丰富,保护和研究的意义较为重大。

瓦店这个古城遗址的发现,为禹州的“华夏第一都”之称,又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 [5]瓦店遗址发掘与夏早期文化研究关系密切,有利于在瓦店新的考古工作中广泛开展多学科研究。

在夯土建筑基址中发现用于奠基祭祀的人牲遗骸数具,在“回”字型夯土建筑院落的垫土中亦发现有用于奠基祭祀的人牲遗骸,由此表明该夯土建筑的高等级。

瓦店遗址祭祀场景的重建,是当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的具体体现,对于研究龙山文化时期的祭祀活动具有重要价值。

保护措施

2006年5月,瓦店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旅游信息

位置

瓦店遗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瓦店村

交通

从禹州汽车站乘坐23路公交车,后转7路公交车到达。

地理环境

瓦店遗址位于河南省禹州市火龙镇瓦店村东部和西北部的台地上,″,北纬34°11′14.8″,颍河由遗址的西北向东南流去。河由遗址的北面、东面转而向东南流去。

遗址考察

2007年9月起,为了深入进行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与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对瓦店遗址再次进行考古发掘。经过4个多月的工作,确定瓦店遗址的分布面积达100万平方米,是龙山文化晚期全国最大的人类聚落之一。同时,也发现了一些对于研究文明起源有重要作用的文化遗迹。新近发现的这个古城遗址,呈东南、西北走向,长1000余米,宽500余米,城墙外有壕沟,其不远处通过钻探证明是古颍河河道。从这个古城遗址的规模来看,瓦店在龙山文化时期是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瓦店遗址的重要发现引起国家有关专家的高度关注。2008年1月6日,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所长王巍、第二研究室主任许宏北京大学考古文博院院长刘绪、教授李水成及省文物局副局长孙英民、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孙新民等专家、领导,实地考察了瓦店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并进行了座谈。专家们一致认为,瓦店遗址是一处非常重要的文化遗址,对于文明起源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07年瓦店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所取得的重要收获,是全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的两大亮点之一;瓦店遗址规模大,内涵丰富,保护和研究的意义重大。

据了解,国家有关文物考古研究单位将继续对瓦店遗址进行考古发掘。

龙山文化时期距今4000—5000年,属夏早期,当时还处在奴隶社会的初期,生产力极其落后,人们使用石器进行生产和生活,国家的管理体制处于雏形。瓦店这个古城遗址的发现,为禹州的“华夏第一都”之称,又提供了新的重要依据。

据了解,此次考古工作是继“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由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共同承担的“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二)颍河中上游流域聚落群综合研究———以登封市王城岗和禹州瓦店为中心”课题研究。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综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

据了解,瓦店龙山文化时期古城遗址的发现,引起了国内考古界的高度重视,国家有关部门和河南省文物考古部门都先后派出专家到现场考察,目前,发掘工作正在紧张进行中。

考察收获

其一,瓦店龙山文化遗址主要由西北台地和东南台地两部分组成,其面积达100余万平方米,是目前所知河南省境内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也是龙山时代颍河中游地区的中心聚落之一。

其二,在瓦店西北台地发现大型环壕(HG1),其防御是由人工壕沟与天然河流共同构成的。目前所知环壕围成的面积达40万平方米。在瓦店西北台地环壕范围内,在其东部偏南处发现大型夯土建筑基址(WD2F1),在夯土建筑基址中发现用于奠基祭祀的人牲遗骸数具,在“回”字型夯土建筑院落的垫土中亦发现有用于奠基祭祀的人牲遗骸,由此表明该夯土建筑的高等级。瓦店遗址出土遗物丰富且等级高,以列觚(可能为度量衡器)、刻划符号(鸟纹)、白陶或黑陶(蛋壳)或灰陶的成套酒器、玉器等为代表。瓦店遗址中龙山文化晚期环壕和大型夯土建筑的发现以及精美陶器的出土,均表明该遗址的等级是很高的。

其三,瓦店遗址发掘与夏早期文化研究关系密切。史书中记载夏人在今河南豫西地区活动甚多,特别是文献中的大禹、启的记载大多与禹州有关,而且这个地区在古代多有称为夏地者。《史记·货殖列传》:“颍川南阳郡,夏人之居也。”《集解》引徐广曰:“禹居阳翟。”《汉书·地理志·颍川郡》阳翟县下班固自注:“夏禹国。”《帝王世纪》:“禹受封为夏伯,在《尚书·禹贡河南省外方之南……今河南阳翟是也。”《水经·颍水注》:“颍水自褐东径阳翟县故城北,夏禹始封于此,为夏国。”《左传·昭公四年》云:“夏启有钧台之享。”杜预注:“启,禹子也。河南阳翟县南有钧台陂,盖启享诸侯于此。”《后汉书·郡国志·颍川郡》阳翟县下刘昭注补:“有钧台陂,《帝王世纪》曰:在县西。”有学者指出:今河南禹州地区曾以翟鸟命名,翟鸟以其羽毛鲜艳又称作“夏”,因而此地最早当称作“夏地”,后称作夏翟,至春秋战国时期才又称作栎和阳翟。称栎者,乃翟鸟之异名,称阳翟者,当因古夏、阳二字音、义相近通用之故。清人吴调阳《“汉书·地理志”详释》云:“阳翟,今禹州。注云:“夏禹国。”可见禹州是大禹、启的主要活动地区之一。文献记载的夏禹、启居阳翟,夏启钧台之享的地望就在禹州,自禹、启以来,禹州地区即成为夏人的主要活动地域。在禹州瓦店发现的大型龙山文化晚期遗址以及重要遗迹和丰富的遗物表明,禹州瓦店遗址有可能即与夏禹、启居阳翟和启之钧台之享有关。

其四,在瓦店新的考古工作中广泛开展多学科研究。如为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阶段的考古学文化谱系年代研究,提供测年标本(瓦店)和谱系研究材料(王城岗、瓦店等)。如为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阶段的环境研究,提供孢粉、植硅石、光释光等研究的标本,开展景观/GIS考古、地貌与第四纪调查等。如为中国文明形成与早期发展阶段的技术与经济研究,开展浮选(植物考古)、动物考古、体质人类学同位素分析(食性)、制陶工艺水平等研究工作。均有重要收获。

遗址发现

2011年3月21日,“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三)——禹州瓦店遗址聚落形态研究”项目取得新成果。针对该遗址的祭祀遗址呈现“左祖右社”对称布局,专家称遗址很可能是夏朝首领禹、启的阳翟城。

参考资料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人民网.2024-03-02

禹州瓦店遗址出土的陶觚带您一窥4000多年前的灿烂文明.河南省文物局.2024-08-07

国务院关于核定并公布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通知.中国政府网.2024-03-02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央广网文娱.2024-03-02

河南禹州瓦店遗址发现夏代早期大型祭祀遗迹.光明网.2024-03-02

河南瓦店遗址现“左祖右社”布局 或为夏代都城.中国新闻网.2024-03-02

河南瓦店遗址现“左祖右社”布局或为夏代都城——中新网.中新网.2021-06-19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