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巧林 :甘巧林

更新时间:2024-09-21 06:56

甘巧林(1956年—),重庆人,汉族经济学教授。现任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系主任、城市休闲与旅游规划中心主任,同时担任广东省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员、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局特邀监察员以及中国地理学会乡村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甘巧林教授还是旅游管理专业和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生导师。

个人简介

甘巧林(1956—),重庆市人,经济学教授。

华南师范大学旅游管理学院教授,城市休闲与旅游规划中心主任,广州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

旅游管理专业、人文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

广东省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广东省委员,广东省工商局特邀监察员,中国地理学会乡村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

工作经历

1975年重庆丰都中学高中毕业,1975-1978年丰都县同心乡下乡知青,1978年考入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地理学专业学习,1982年初本科毕业。

1982-1984年任教于四川省内江地区教育学院,1985年调云南财贸学院(现云南财金大学)计划统计系任教。1986-1989年河北师范大学经济地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9-1999年任教于云南财贸学院计划统计系、经济研究所、旅游管理系,1994年晋职副教授,1999年晋职教授。

2000年调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系任教,同年该校创建旅游管理系,由地理系转到旅游系任教,担任副系主任。

2002-2014年任旅游管理系主任。

2014年任广州商学院旅游管理系主任。

业务简介

自1982年起一直在高校从事区域经济、旅游开发等领域的教学与研究工作。

为本科生讲授过中国经济地理、产业布局学原理、中国商业地理概论、国际贸易地理、发展经济学、房地产经营管理、城市土地管理、城市经济学、交际礼仪、旅游经济学、旅游地理学等课程;

为研究生讲授过区域经济学、旅游经济与管理、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等课程。

擅长乡村发展与贫困、旅游经济与旅游规划研究。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出版个人著作 3 部,参加编著 5 部,主持省厅市级研究项目 8 项,参加国家、省和地校级纵向科研项目 15 余项,主持地市、县、景区横向旅游规划项目 12 余项。

研究项目

昆明城市周边农村地域非农化进程研究,省教委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2-1994), 第三负责人。

孟定口岸开发与建设研究, 省教委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3-1994),主要参与者。

云南省市场体系建设研究, 省科委招标项目(1995-1996), 旅游市场子课题负责人。

陆良县21世纪行动议程,中科院政策所课题(1996-1997),参与农村部分。

昆明市商业地域结构研究, 省教委科学基金资助项目(1996-1997), 第三负责人。

云南506个特困乡的特性与对策研究,省教委科学基金项目(1998-2000),第二负责人。

云南沿边民族地区同汉文化融合与冲突的空间作用研究,省应用基础研究项目(1998-2000),第三负责人。

云南省贫困乡村特性与类型的因子生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0-2002),第二负责人。

广东省外省人群体与岭南文化冲融与整合的研究,广东省教育厅人文社科研究基金项目(03SJA84002),项目主持人。

东源县旅游总体规划,东源县旅游局委托,项目主持人。

珠江三角洲外来文化与岭南文化的冲突与融合研究,广东省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0304F05),项目主持人。

河源市旅游总体规划,河源市旅游局委托,项目主持人。

连平县旅游总体规划,连平县旅游局委托,项目主持人。

万绿谷景区旅游规划,东源龙辉实业有限公司委托,项目主持人。

广州市城市居民社会分层与居住空间特征研究,广州市社科联资助,项目主持人。

外省民工群在珠江三角洲的文化冲突与认同研究,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2007年度规划一般项目(07H01),项目主持人。

阳山县石螺森林温泉开发咨询,香港特别行政区企业委托,项目主持人。

万绿湖镜花缘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新丰江万绿湖旅游有限公司委托,项目组持人。

源城区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河源市源城区旅游局委托,项目主持人。

新丰县樱花峪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新丰县旅游局委托,项目主持人。

新丰县佛手瓜村旅游发展概念性规划,新丰县旅游局委托,项目主持人。

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公共文化设施体系的建设与布局研究,广东省科学技术厅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B070300072),项目主持人。

广州国家中心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布局研究,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项目主持人。

河源市旅游总体规划修编,河源市旅游局委托,项目主持人。

主要著作

甘巧林、陈汉欣主编. 广东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布局. 北京市: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12.7

甘巧林主编.旅游经济学.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2

甘巧林. 乡村非农化的理论与实践.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9.4

参编:《农村国策地理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8.5 ;编写第四章。

参编:《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方法》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 1994.12;编写第一章第三节。

参编:《云南省市场体系建设若干问题研究》 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1996.11;编写“旅游市场研究”部分。

参编:《产业布局学原理》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1991.10;编写“轻工业布局、区域产业综合体与战略选择”章节,获云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

参编:《云南省经济地理》 北京市新华出版社 1988.12;参编“滇东南经济区”章节和全书清稿,著作获云南省高校科研成果三等奖。

学术论文

1. 甘巧林.云南旅游市场发育现状、发展与对策.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1996(5),63-67

2. 甘巧林.中欧国家经济改革进程综观.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1997.7(2),103-107

3. 甘巧林.西部地区大城市周边非农化探讨.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1997.9(1),58-65,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7(12) 全文复载。

4. 甘巧林.昆明城市周边农村地域产业非农化初析. 《区域经济协调与发展(论文集)》 北京市:环境科学出版社 1997.12

5. 甘巧林.可持续发展与地球环境的经济化. 经济地理 1997.17(4),26-29,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地理》1998(3) 索引。

6. 甘巧林.昆明周边农村产业非农化研究. 乡镇经济研究 1998.2,22-23

7. 甘巧林.昆明市农村居民生活方式演进特点. 思想战线 1998(S),206-210

8. 甘巧林.加速乡村非农化有利于转换西部地区的二元结构. 开发研究 1998.8(4),55-58,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98(10) 全文复载。

9. 甘巧林.昆明市主城区商业服务业区位特征实证分析. 云南教育学院学报 1998(4),21-24

10. 甘巧林.浅析旅游系统的演化机制. 新经济 1998.127(3)

11. 甘巧林.云南省城市的职能分类.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1998.9(5), 593-598

12. 甘巧林.昆明市主城区商业地域结构特征与调整对策探求.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1998.9(5),62-66,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商业经济、物资经济》1998(12) 全文复载。

13. 甘巧林.日本农村现代化概说. 世界地理研究 1999.8(1),45-50,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1999(10) 全文复载。

14. 甘巧林.区域产业结构的协调性分析. 经济问题探索 1999(9), 36-39

15. 甘巧林.高速经济增长时期日本的农村与农业问题. 开发研究 2000(4), 55-56,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2000(10) 全文复载。

16. 甘巧林, 陈忠暖.从乡村非家化看乡村旅游的兴起.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4), 84-89

17. 甘巧林, 姚大金, 杨泽祥.云南省扶贫攻坚乡特征与因素分析.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1(5), 78-82,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农业经济导刊》2002(1) 全文复载。

18. 陈忠暖,甘巧林.华南沿海4省区城市职能分类探析. 热带地理 2001(4), 291-294

19. 蔡 霞,甘巧林,邱茂慧.东中西部10省市旅游业发展比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2003(2), 118-123

20. 陈基纯,甘巧林.国内永续发展指标体系研究评述.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社科版)2003(3), 30-32

21. 严春艳,甘巧林.旅游核心区与边缘区协同发展研究—以广东省为例. 热带地理 2003(4), 371-375

22. 甘巧林,王德劲.区域教育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 云南财贸学院学报 2003(5), 12-17

23. 邱茂慧,甘巧林.西部地区第三产业发展透视 资源与市场 2003(3), 146-148

24. 甘巧林.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比较—兼析广东省旅游业的发展实力. 旅游学刊 2003(2), 15-18

25. 王兴水,甘巧林,尚志海.竞合模式:粤西与海南旅游发展的新思路.资源开发与市场 2003(6), 412-414

26. 甘巧林,王兴水.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探讨. 中山市社科 2004(1), 19-22

27. 王德劲,甘巧林.地区教育与地区经济增长关系比较分析,中国教育改革 2004(2), 87-90

28. 徐 洋,甘巧林.影响中印经济的文化比较. 世界地理研究 2004(2), 103-108

29. 锁 秀,甘巧林.旅游“黄金周”对大学生出游行为影响分析.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04(4), 70-71

30. 徐 洋,甘巧林,秦艳培.中国旅游企业集团战略联盟的博弈分析.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4),73-76

31. 王兴水,甘巧林.乡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研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4(5), 48-51

32. 罗志辉,甘巧林.浅析文化旅游及其旅游资源开发. 亚太人文社会科学研究 2004.10, 39-41

33. 胡宇娜,甘巧林.旅行社开拓奖励旅游市场初探. 教育经济与管理 2004.10, 69-70

34. 锁 秀, 甘巧林. 关于广东省旅游购物消费需求与供给的几点思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2005(2), 37-42

35. 张立建、甘巧林.路在何方――世界产业转移下的珠三角外来人口问题研究. 中国城市化 2005(2)

36. 张立建、甘巧林.从人文GDP的角度审视区域经济发展. 中国城市化 2005(3)

37. 甘巧林,罗志辉.泛珠三角14个重点旅游城市旅游发展实力比较和类型分析. 中山市社科 2005(3)

38. 张立建,甘巧林.请绿色GDP在中国缓行. 经济纵横 2005(10)

40. 罗志辉,甘巧林.外省劳动力与广东省GDP增长的相关分析. 西北师大学报2005(S), 74-76

41. 罗志辉,甘巧林.广东省外来劳动力与GDP增长的互动关系研究. 热带地理 2006(1), 45-49

42. 罗志辉,甘巧林.泛珠三角14个重点旅游城市旅游发展现状比较和类型分析。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6(2)

43. 张立建,甘巧林.珠江三角洲外省群体文化与岭南文化冲。突的量化分析.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37-41

44. 林潮芬,甘巧林.广州发展经济型酒店的必然趋势和应对策略.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 137-142

45. 张立建,甘巧林.旅游形象定位词面面观及错误根源剖析. 旅游学刊 2006(6), 48-51

46. 甘巧林,晁丽钧.论恩格尔系数与城镇居民旅游需求关系. 中山社科 2006(4), 52-56

47. 罗越富,甘巧林.旅游地发展演化探析. 桂林旅专学报 2007(1), 9-12

48. 晁丽钧,甘巧林.论恩格尔系数与城镇居民旅游需求关系. 桂林市旅专学报 2007(3)

49. 蒋芳华,甘巧林.基于AHP的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构想研究——以河源市新回龙镇为例.资源与产业. 2007(5), 31-36

49. 卢志海,甘巧林.广东清远市漂流旅游优势与竞争态势分析.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8(1), 117-121

50. 梁湘萍,甘巧林.国际医疗旅游的兴起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

51. 甘巧林,许敏琳.水浒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地域审视. 中山市社科 2008(2), 52-56

52. 张立建,甘巧林.广州市外来民工边缘化的历史与根源. 经济地理 2008(4), 560-564

53. 杨乾,甘巧林.非物质民俗旅游资源开发浅议. 广西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s), 182-183

54. 王思洁,甘巧林.旅游大省旅游业发展实力的变动分析. 旅游学刊2008(9), 39-43

55. 王思洁,甘巧林.旅游大省旅游业竞争力的趋势探讨. 旅游论坛 2008(3), 404-409

56. 甘巧林,许敏琳.基于城市适应的外来民工身份认同探析.(广州市)探求 2009(2), 53-57

57. 许敏琳,甘巧林.广州外来研究生岭南文化融入研究.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09(4), 11-14

58. 李建中,李爽,甘巧林.节事活动旅游公共服务第三部门供给研究. 社会科学2009(10), 51-56

59. 甘巧林,许敏琳.基于城市适应的外来民工群岭南文化融入研究.人文地理 2010(1), 35-38

60. 李爽,甘巧林,刘望保. 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一个理论框架的构建.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0(5)

61.谭艳薇,甘巧林. 广东省旅游区位实证研究——兼析旅游区位重构. 河北旅游职业学院学报 2010(3)

62.黄晓娜,甘巧林,许敏琳。珠三角地区文化冲突的空间分异研究——基于模型判别与实地调研的验证。云南地理环境研究 2010(6), 59-64

63.刘燕婷,甘巧林. 东部 3 大区域旅游业发展的竞争力研究——主要旅游城市群比较.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4)

主要获奖

云南省社会科学成果三等奖(1994),排名第三。

云南省高校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1997),排名第三。

中国民主同盟云南省委优秀盟员表彰(1996)。

民盟云南省委“专委会”工作积极分子(1997-1998)。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社科联:“发展先进文化理论研讨会”论文一等奖(2003)。

广东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社科联:“发展先进文化理论研讨会”论文三等奖(2003)。

广东省政协2004年度优秀提案奖(个人优秀提案奖)。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