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尾鸢 :鹰科黑翅鸢属的动物

更新时间:2024-09-21 17:22

白尾鸢(学名:Elanus leucurus)是一种中型猛禽,外观酷似普通海鸥,但飞行和滑翔能力类似猎隼。栖息于有树木和灌木的开阔原野、农田、疏林和草原地区,从平原到4000米多的高山均见有踪影。

外形特征

白尾鸢的体长35-43厘米,翼展88-102厘米,体重250-380克。颜色像海鸥一样,有黑色的翼尖和肩膀。头白色,虹膜红色,后颈、背、肩、腰覆羽蓝灰色。翅上小覆羽和中覆羽黑色,大覆羽后缘,次级和初级覆羽蓝灰色,初级飞羽暗灰色,外侧7枚具黑色尖端。中央尾羽白色,尖端缀有沙皮黄色,两侧尾羽灰白色,尖端缀有皮黄色,其余具暗灰色羽轴。整个下体和翅下覆羽白色,但初级飞羽下表面黑色,次级飞羽灰色,具淡色尖端。跗前面一半被羽,一半裸露。圆尾。

分布范围

原产地:阿根廷、阿鲁巴岛、伯利兹、玻利维亚、巴西、加拿大智利哥伦比亚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萨尔瓦多、危地马拉圭亚那合作共和国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巴拿马共和国巴拉圭苏里南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美国、乌拉圭委内瑞拉玻利瓦尔省共和国。

旅鸟:法属圭亚那。

生活习性

它具有独特的振翅空中悬停技能,是鹰科中的特色。主要以田间鼠类为食,在低地丛林或草原徘徊,甚少吃鸟,觅食方式主要通过守候在电线杆上和高大树木顶端,等候过往猎物,然后突然俯冲而下捕之;另一种方式是通过无声无息地在天空长时间地盘旋、滑翔、观察地面动静,发现猎物再俯冲而下抓取。常单独在早晨和黄昏活动,有时也在低空中盘旋、翱翔,并不时地将两翅上举成‘V’字形滑翔。间或也鼓翼飞翔,两翅扇动较轻,显得相当轻盈,发现地面食物时突然直扑而下。有时聚达100只以上的大群。

生长繁殖

春季于4-5月到达繁殖地,秋季于10-11月离开繁殖地。巢于平原或山地丘陵地区的树上或高的灌木上。巢较松散而简陋,主要由枯树枝构成,里面有时放有细草根和草茎,或根本无任何内垫物。每窝产卵3-5枚,白色或淡黄色、具栗色或红褐色斑,呈卵圆形。雌雄亲鸟轮流孵卵和育雏,孵化期25-28天。早成雏晚成性,孵出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喂养,经过30-35天的喂养,雏鸟即可飞翔离巢。

物种分类

白尾鸢中美洲亚种(Elanus leucurus majusculus) 分布于美国的西部和南部(俄勒冈州佛罗里达州南卡罗来纳州),墨西哥北部,中美洲最多。

白尾鸢指名亚种(Elanus leucurus leucurus) 分布于巴拿马共和国,通过亚马孙河南部到阿根廷中部(Mendoza和布宜诺斯艾利斯),智利中(瓦尔迪维亚)。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保护级别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ver 3.1:2009年鸟类红色名录。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13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低危(LC)。

参考资料

Elanus leucurus(White-tailed Kite).The Red List Partnership.2024-02-07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