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翅啄木鸟 :啄木鸟科啄木鸟属留鸟,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更新时间:2023-03-23 17:07

白翅啄木鸟科学名:Dendrocopos leucopterus),是啄木鸟科啄木鸟属中型啄木鸟。体长22-23厘米,体重约60克,雄性白翅啄木鸟前额、耳覆羽和下体白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玫瑰红色;头顶、背黑色;枕部有一红色块斑。虹膜近红色,喙深灰色;从嘴角开始有一宽的黑带向后下方延伸至胸侧。胸部雪白色,腹部白色或棕白色。臀部为红色,4对中央尾羽黑色,2对外侧尾羽白色具黑色横斑。脚灰色。雌鸟和雄鸟形态相似,但枕部无红色块斑,为全黑色。

白翅啄木鸟世界范围内分布于里海咸海亚洲(如阿富汗、伊朗、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在中国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栖息地主要是海拔2000米以下的温带森林,其次是亚热带灌木丛或热带沙漠。捕食鳞翅目鞘翅目昆虫及虫卵,冬季偶尔采食沙枣等植物性食物。白翅啄木鸟是农林益鸟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白翅啄木鸟列为无危(LC)。2021年,中原地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白翅啄木鸟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形态特征

白翅啄木鸟科是中型啄木鸟,体长22-23厘米,体重约60克,身体具有黑、白、红三色。

雄性白翅啄木鸟前额、耳覆羽和下体白色、腹中央和尾下覆羽玫瑰红色;头顶、背黑色;枕部有一红色块斑。虹膜近红色,喙深灰色,直而坚利,能啄开树皮和坚硬的木质部,以打开害虫的保护伞。从嘴角开始有一宽的黑带向后下方延伸至胸侧。胸部雪白色,无任何斑纹。雌性翅长124-131毫米,雄性翅长123-133毫米。翅上小覆羽、肩和内侧飞羽白色,内侧飞羽具黑色中央条纹和尖端;初级飞羽主要为白色,具黑色亚端斑和尖端;次级飞羽上的白斑甚大,伸达羽干,并于羽缘外彼此少互相并和。4对中央尾羽为黑色,2对外侧尾羽白色具黑色横斑。腹部白色或棕白色。臀部为红色,脚灰色。雌性白翅啄木鸟和雄性白翅啄木鸟形态相似,但枕部无红色块斑,为全黑色。

分布栖息

分布范围

世界分布

白翅啄木鸟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里海咸海亚洲,阿富汗、伊朗、哈萨克斯坦、突厥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中亚

亚种分布

白翅啄木鸟的亚种分化早期有争议,有的认为分为5个亚种,其中中国有指名亚种北疆亚种;有的认为仅有4个亚种;有的认为该种地理变异不明显,无亚种。

中国分布

白翅啄木鸟在中国仅分布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见于新疆西部,包括喀什、准噶尔盆地并沿天山山麓东至罗布汕;也见于新疆北部克拉玛依市和南部地区。

栖息环境白翅啄木鸟的自然栖息地主要是海拔0~2500米的温带森林,其次是亚热带灌木丛或热带沙漠。见于低山、丘陵、山脚、平原、低地、山谷、河流等地的阔叶林和次生林中,也出现于杨桦林、柳林、灌丛、山坡草地、果园和公园中,甚至在半荒漠地区的稀树灌丛地区亦有出现,很少出现在针叶林。

生活习性

白翅啄木鸟在阿富汗、吉尔吉斯斯坦和中国等地为留鸟。通常单独生活,仅在繁殖期成对生活。

白翅啄木鸟在春季木声响亮,常重复单音的刺耳尖叫声,俗称“kewk”或“kig”。

白翅啄木鸟捕食鳞翅目鞘翅目昆虫及虫卵,冬季偶尔采食沙枣等植物性食物。其舌头细长而柔软,能伸出口外;舌头构造特殊,连在一对相当长的舌骨角上,舌骨角又围在颅骨外面几乎有一圈,起着弹簧的作用;舌骨角的曲张,可带动舌头伸出很长,将有倒刺的舌尖伸进虫洞中,易于其捕食虫子。

白翅啄木鸟的一对爪是两趾在前两趾在后,极适于攀爬树干。尾巴羽毛很硬,且富有弹性,能在树干上支撑整个身体,使其平衡,和两爪呈三角形,可将身体“钉”在垂直的树干上,非常协调和稳定。

白翅啄木鸟的翅膀翼短而钝,既不适于快飞,也不适于远飞,最适合森林中或多林地区生活,在空中波浪式滑行到相邻的树木。飞行轨迹起伏呈波浪状,甚似大斑啄木鸟(Dendrocopos major)。

生长繁殖

白翅啄木鸟繁殖期为3-5月。营巢于树洞中,在图朗森林中观察到白翅啄木鸟在树干1.2-1.3米处筑巢,深达40厘米,直径可达5厘米。每窝产卵4-7枚。卵大小:(23-25.5)×(18.5-20)毫米,卵重4.45-5.0克。暂无详细资料记录其孵化期和羽化期等。

幼鸟和成鸟相似,但在飞羽和尾上白色面积更大,头部红斑不在枕部而在头顶。

物种保护

种群现状

白翅啄木鸟的分布范围广泛,2016年全球种群数量规模尚未量化,没有任何种群数量下降或重大威胁报道,种群数量可能比较稳定。

2017年7月至2018年6月调查显示,中国新疆克拉玛依市东部玛纳斯河下游的玛依湖区(分为上湖区、中湖区和下湖区)的白翅啄木鸟分布型为中亚型,数量等级为罕见种。

保护级别

2000年,中原地区《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将白翅啄木鸟列入其中。

2016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3.1将白翅啄木鸟列为无危(LC)。

2016年,《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将白翅啄木鸟列为近危(NT)。

2021年,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将白翅啄木鸟列为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措施

白翅啄木鸟在整个栖息范围内有确定的保护地点,已建立多个保护区。

主要价值

白翅啄木鸟是农林益鸟,可保护森林不受虫害,有“森林医生”之称;还能凿树,又称为“森林木匠”;能及早发现有虫的树,是森林的“检疫员”。

种间关系

白翅啄木鸟可捕食纳曼干脊虎天牛(Xylotrechus namanganensis),避免其对阔叶树完成严重伤害。

物种对比

白翅啄木鸟外形、飞行轨迹和大斑啄木鸟非常相似,但翅的颜色明显不同,胸腹部颜色也有差异,可通过形态特征识别。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