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龙寺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更新时间:2024-09-20 20:35

白龙寺,位于天门市皂市镇境内,相传该寺始建于南梁,现存之建筑物为明朝重建、清代修者,白龙寺规模宏大,建筑雄伟,殿阁亭楼,重叠栉比。

白龙寺,后渐失修,现仅存殿宇两栋,院内存有明、清以来之石碑五座,碑文字体工整,碑额与龟,花纹精细;其中以明崇祯年间(1628~1644)所刻者为最珍贵。1981年12月30日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列入第二批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

白龙寺,2013年被国家文物局明确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龙寺是湖北省境内为数不多的明代寺院建筑,其建筑形制和构件反映了明代建筑风格与地方建筑结合的特征,是研究湖北明代地方建筑的重要实物例证。

历史沿革

白龙寺,相传因白龙寺引水,解救一方生灵。人们在五华山北麓设祭坛以祀,南齐武帝肖次子竟陵王肖子良,将祭坛改建为佛寺,依坛取名为白龙寺,迄今已有一千五百余年。唐鄂国公尉迟敬德寺院扩建重修,使其拥有前殿、大雄宝殿、后殿、大悲殿、五云堂,五华县清憩、官房、禅堂等建筑群体,规模宏大,气势雄伟,工艺精湛。明正德八年,嘉靖十五年,白龙寺又经几番装修,使其“廓隘而宏,易敞而整”,“以为改规,不倍”。寺内碑文载道:“栋楹穹窿,撑柱霄汉,丹碧辉煌,晃耀星日”。明文学家李濂留下了诗文“白龙寺倚五华山,寺下长汀县抱楚关,上界紫藤低日月,暮天钟送潺”。

白龙寺,有毗邻古迹遗址,丰繁的民间传说,历史故事,民俗音乐童谣融汇映衬,使白龙古寺亦发文彩灿然。正所谓“藏修者有清思,登临者有遗兴,憩止者有余怀。

建筑特色

世纪初,戎马频仍,古刹屡遭战火,寺院千疮百孔,毁损尽,仅存的前殿和大雄宝殿也只是两座空宇。解放后,各级人民政府和文物部门对这座古刹白龙寺十分重视,多次拨款维修,使这座古刹又恢复了当年的风姿,龙脊兽瓦,红墙朱门,重檐拱斗,兽鸟嵌扉。历代建筑艺术风格怡然自存,大雄宝殿楹柱二十八根,中柱十字通风,两米合围,旁柱斜断落基,千年不动,炎夏不汗,丝尘不染。侵华日军为建堡妄图以两辆汽车系链拽而不动,世人称绝。寺内尚有明代碑碣三通,虽经多年风霜雨雪,文字仍清晰不漫,一九八二年被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一九九三年,根据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皂市镇人民政府多方筹资,用两年的时间再行维修古刹白龙寺殿宇,复修佛像三十二尊。前殿供有弥勒菩萨、韦驮、四大天王;大雄宝殿供有如来佛祖接引佛、药师佛、观世音、善才、龙女文殊菩萨、普贤、十八罗汉。造形各异,弦金绘彩,形神兼备,栩栩如生。

价值意义

白龙寺,院内绿树成荫,青竹挂翠,钟鼓悠悠,风铃自鸣,一派超凡脱俗之境,不愧为方圆百里旅游胜地。

参考资料

白龙寺.天门市人民政府.2023-11-0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