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纹盘鲍 :原始腹足目鲍科动物

更新时间:2023-09-26 16:48

皱纹盘鲍俗称“鲍鱼”,是一种名贵的海产贝类。蓬莱区烟台市皱纹盘鲍的重点产区。皱纹盘鲍在分类学上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鲍科,只有一片贝壳,吸附在岩礁上生活。其贝壳大而坚厚,椭圆形。通常成鲍壳长约12.5厘米,高3厘米,宽8?厘米。喜欢在水质清澈、盐度较高、潮流畅通、海藻丛生的几米至十几米水深的岩礁地带生活,缓缓爬行,遇敌害或受惊时将足紧紧吸附在岩石上。成鲍多生活在深水处,幼龄鲍多栖息在低潮线下水浅处。皱纹盘鲍在夜间活动觅食,白天则潜伏于岩礁的缝隙处很少活动。鲍鱼食性较杂,但以褐藻纲类的马尾藻鼠尾藻、海带、裙带菜等为主要食物;摄食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季则多隐在岩礁的石洞或缝隙间很少出来活动。

正文

【学名】 Haliotis discus hannai

【目名】原始腹足目 Archaeogastropoda

【科名】鲍科 Haliotidae

【俗名】鲍、石决明、九孔螺、耳鲍盘大鲍盘鲍螺、勘察加鲍、盘鲍北方型、虾夷盘鲍、鲍鱼、紫鲍

【命名人】 Ino (猪野峻) 1952

简介

具壳很低,螺旋部退化,螺层少。体螺层及壳口极大,其末端边缘具一列小孔。鳃1对,左侧鳃较小。无。皱纹盘鲍在分类学上属软体动物门瓣鳃纲鲍科,只有一片贝壳,吸附在岩礁上生活。其贝壳大而坚厚,椭圆形。通常成鲍壳长约12.5厘米,高3厘米,宽8?厘米。喜欢在水质清澈、盐度较高、潮流畅通、海藻丛生的几米至十几米水深的岩礁地带生活,缓缓爬行,遇敌害或受惊时将足紧紧吸附在岩石上。成鲍多生活在深水处,幼龄鲍多栖息在低潮线下水浅处。皱纹盘鲍在夜间活动觅食,白天则潜伏于岩礁的缝隙处很少活动。鲍鱼食性较杂,但以褐藻纲类的马尾藻鼠尾藻、海带、裙带菜等为主要食物;摄食量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变化。冬季则多隐在岩礁的石洞或缝隙间很少出来活动。具壳大型或小型。上足上生有触角,外套膜上中央有一裂缝,其两边可部分愈合,使外套膜及其所分泌的贝壳上形成一个或多个的孔。壳耳状,质坚厚,壳后有螺纹。壳颜色随饵料不同而变化。

形态特征

贝壳大,椭圆形,较坚厚。向右旋。螺层 3层,缝合不深,螺旋部极小。壳顶钝,微突出于贝壳表面,但低于贝壳的最高部分。从第二螺层的中部开始至体螺层的边缘,有一排以20个左右凸起和小孔组成的旋转螺肋,其末端的4~5个特别大,有开口,呈管状。壳面被这排突起和小孔分为方部宽大、左部狭长的两部分。壳口卵圆形,与体螺层大小相等。外唇薄,内唇厚.边缘呈刃状。足部特别发达肥厚,分为上、下足。腹面大而平,适宜附着和爬行。壳表面深绿色,生长纹明显。壳内面银白色,有绿、紫、珍珠等彩色光泽。齿式∝、+(3+2)+1、+(2+3)+∝。皱纹盘鲍是鲍鱼的一种,鲍鱼属于贝类海产,为软体动物门,呈椭圆形,多生活于岩石礁地带裂缝和洞穴中,可分为九孔鲍螺、半纹鲍、羊鲍耳鲍、皱纹盘鲍等。大连市是我国皱纹盘鲍的主产地,鲍鱼的营养价值在很久以前已被人们所认识,被视为海味珍品之冠,不仅肉质鲜美,营养丰富,而且鲍鱼的全身都可入药,有多种医用功效,并且还是一种抗癌食品。

生活习性

喜昼伏夜出,爬行速度每分钟可达50厘米。夜间外出觅食,快到天明时返回穴中居住。狭温狭盐性贝壳类,对生活海域要求水质清澈、潮流畅通,海水常年保持在3‰以上,海底为岩礁底质。

产地、产季

分布于我国北部沿海,山东省辽宁省产量较多,其中山东的威海、长岛县,辽宁的金县、庙岛群岛产量最多。产季多在夏秋季节。近年人工养殖发展,威海、长岛及长山岛等地已成为鲍鱼养殖基地,一年四季出产。国外:朝鲜沿岸,日本东北地区沿岸。

价值

皱纹盘鲍是中国产的鲍鱼里面个头最大的,鲍肉肥美,是海产中的珍品,价钱基本上是杂色鲍的4倍,其壳即“石决明”,是名贵中药材。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