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子饼 :山西的特色小吃

更新时间:2023-09-25 17:06

石子饼是山西省的一种别具风味的特色小吃。流行于山西运城、永济、临汾市、汾阳一带,大多在中秋节大量制作以供自家食用。石子饼有白面和豆面两种,以前后一种一般供自家食用,现大多以前一种为主。由于人们的食性不同,所以白面饼又分为包馅石子饼、糖石子饼与一般石子饼。

其方法是将石块烧热,谷物直接放在石上而制熟。这主要是利用石块传热慢,散热也慢,布热比较均匀的特点,以达到控制火候的目的。这种方法一直为后人所沿用,唐朝时有“石饼”之制,明清谓之“天然饼”。而这种古老的烹调法,仍在永济广泛流行。

简介

石子饼,这一山西古老的风味小吃,因传承远古烹技术,被专家称为“活化石”,同时因其深厚悠久的民俗传统,又被誉为“远古华夏第一饼”。它不仅具有油酥咸香、营养丰富、易于消化、耐贮等特点,而且因为其制作手法独特而深受人们喜爱。因为是把饼胚放在烧热了的石子上面格制的,故而得名。石子饼具有明显的古代石烹遗风。黄河人类用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石烹法的出现,应该说与人类谷、麦等粒食食物的食用有一定的关系。植谷为食,始于神农时期。炎帝是黄河先民中的一位圣人,即传说中的炎帝,是华族的祖先之一,他首创农业生产,教人食谷。《白虎通义》云;“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吕,教民劳作。”然谷物粒食,不宜于火上直接烧烤,先民就发明了“石上谷”之法。《古史考》云:“神农叫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关于“石上燔谷”,其它典籍中也多有所载《礼记·礼运》有“其燔黍捭肠人。污尊而杯饮燔黍,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之。”、“臂析肠肉加工于烧石之上而熟之也。”

材料

主要原料为白面、香油、酵母(比例为白面1公斤、麻油0.2公斤、酵母0.1公斤)、碳酸钠,临汾某些地方的石子饼还要加入鸡蛋,以使其更软方便咀嚼。而制豆面石子饼最好放些炒熟的火麻仁花椒水、食盐。制包馅的,则是红糖馅。

历史追述

山西石子饼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1959年发现的山西芮城西侯度人遗迹,说明 180万年前我们祖先在山西省就学会了取火,开始了熟食。进入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形成,烹饪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焙熟,出现了石鏊(一种经过打磨制成的能在下面用火烧热的薄石片),被烹饪界称之为“石烹时代”。《礼记》有“燔黍捭豚”,东汉郑玄注曰:“中古未有釜,释米擘肉,加于烧石之上而食之”。山西是华夏文明的发祥地,民间石子饼至今仍以石子传热焙熟而食,凹凸疤痕呈粒燔之象,故被称为远古烹饪的“活化石”。原始社会到尧帝时代,虽陶器大盛,但石烹犹存。《面道本源》载,山西民间有“尧制石饼,面食流芳”的传说:尧时新麦丰收,大雨使粮仓塌,麦被砸压成粉状。雨后初晴,人们将粉麦铺于石板上晒干备收藏,却发出了奇异香味。尧乃教人们以石盘、石棒将黍麦碾碎,以“燔黍”之法烙制面饼,庆贺粮食丰收,喜贺子孙兴旺,自此山西石子饼进入了第二个发展阶段。如今,晋南地区麦收以后,家家户户都要烤制石子饼,走 亲串友,庆贺丰收,谁家媳妇生了孩子,娘家也要烤制石子饼前去看望,以示祝贺。这种远古习俗,因出于尧,民间又称石子饼为“尧王饼”或“华夏第一饼”。

远古石烹技术跨越两千多年的陶器、青铜器时代,进入铁器时代。公元前403年,韩赵魏三家分晋,魏国出现了最早仿陶鏊制作的三腿铁鏊(山西万荣县出土),当时还只于贵族间使用。到西汉初年,随着铁器的广泛普及和杵磨技术的发展,铁鏊在民间逐渐代替了石鏊而被使用,形成了平底铁鏊上放河滩石子以烙饼的方法,山西省石子饼进入了第三个发展阶段。公元前113年,刘彻幸河东、祀后土、欢宴于汾河之舟,即以百姓敬献的石子饼为美食,并作《秋风辞》发虎啸龙吟。

唐朝,石子饼还被称为石鏊馍,作为奉献给皇帝的贡品。《名食掌故》载,永济市民间相传,崔莺莺避难普救寺,与张珙相爱,受到老夫人的阻拦不能见面。莺莺托红娘每日买石子饼送给张生,以表情达意。因此爱情圣地的蒲坂人还将这种石(沙)子饼称为“莺莺饼”。明代,据《繁峙县志》 载,正德年间,朱厚照曾出京巡视,品尝疤饼(因石子饼有凹凸瘢痕,当地人故又称疤饼)。到了清代,石子饼有了“万德昌”、“三和堂”等山西省专业作坊经营,并在大江南北流传,《随园食单》著者袁枚赞其为“天然饼”。1937年,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驻晋办事处移驻临汾市刘村镇,当地群众曾制作尧王饼来慰问。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山西民间石子饼的用料与制作更加讲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如晋南河津一带多取花椒叶与芝麻入饼面,清香酥脆;吕梁汾阳则加入馅心,甜咸适口;祁县平遥还现做现卖,成为旅游的饮食佳品。如今超市多有销售石子饼,但终不及鲜食之香脆,不及风情故事里与乡民同嚼一番充满晋风晋韵的古烹古俗。

主要种类

石子饼有白面和豆面两种,后一种一般供自家食用。由于人们的食性不同,所以白面饼又分为包馅石子饼、糖石子饼与一般石子饼。主要原料为白面、香油、酵母,(某些地方加入鸡蛋使其松软)(比例为白面1公斤、麻油0.2公斤、酵母0.1公斤)、碳酸钠,如制豆面石子饼最好放些炒熟的火麻仁花椒水、食盐。制包馅的,则是红糖馅。

一般石子饼

1.在制作的前一天就先调好酵母; 2.泼油碱:将麻油倒入瓷盆内,按比例(0.2公斤麻油、加入两酒盅碱汁)将碱汁加入其中,搅拌匀,随即倒入开水,再搅拌。

3.将油碱水晾冷后才可倒入面粉(倘油碱水不够使用,可用凉开水代之)。用手搅匀呈棉絮状时,把面和好,软硬程度类似于干饼。面和好后,放的十分钟,再制作。

制作前,先将石子淘洗干净,倒入砂鏊,擦点油,(以防石子粘在面饼上)然后反复搅拌,使石子升温均匀。制作时,先揪一块面团,反复揉之,使之看似光滑即可。然后,把揉好的面团成圆状速冻春卷。将烘热的石子向鏊子的四周摊开,中央留下薄薄的一层,将圆状饼胚置于其上,再将四周的石子覆盖于上。一般每公斤面可制作15个左右。

包馅石子饼

1.事先将红糖馅拌好,内放点芝麻,与炒熟的白面和熟麻油拌均匀。

2.制作与包月饼法雷同,但馅仅是月饼馅的一半,其余与前一种制法相同,但需防流出糖汁。

和糖石子饼

1.和面前将白糖用开水溶化;

2.油碱水应酌情减少;

3.和面时要先用油碱水,再加白糖溶汁;

4.其它制作与前同。

豆面石子饼

1.事前将麻子炒黄,要注意防止炒焦; 2.将食盐用开水溶为液体,再注入花椒水;

3.和面时,先注入油碱水,再加盐汁水,拌匀后,反复揉搓;

4.制作与烧烤法同前。

这种烙制食品的方法虽然古老,然而由于焙烙传热均匀,既不易焦糊又能熟透,吃起来咸酥成香,非常可口。如今,石子饼的身价倍长,已成为人们访亲问友小孩过生日的礼品。

制作工艺

石子饼的制作材料:

面粉500克,精盐、食用碱、熟猪油、鲜花椒叶各适量。

如何做石子饼:

面粉加入适量清水,加入精盐(也可用糖)、食用碱、熟猪油、鲜花椒叶和成面团,反复揉匀揉透,摘成小剂,用擀面杖擀成约0.7厘米厚的圆形薄饼坯。炉内燃煤火,上面放上鹅卵石子,烧热取出一部分,放入饼坯后,再把取出的部分石子盖在上面,等几分钟后,把饼子取出,把石子翻搅一下,取出一部分,把饼子翻过来(没烤的那一面)放进去,盖上取出石子,上焙下烙数分钟至饼色金黄即熟。

石子饼的制作要领:

1.石子要洗干净;

2.烙制时底火不宜太旺,熟后小心拣出上面的石子,以免破损石子饼。

主要特色

色泽金黄,表面凸凹不平,别具一格,咸口味的油酥咸香,脆利爽口。甜口味的甜而不腻,味道醇厚。

有关故事

七十年代,关中一农民有冤,地方不能伸,携此饼一袋,步行赴京告状。正值暑天,行路人干粮皆坏,见其饼不馊不腐,以为奇。至京,坐街吃之,市民不识何物,农民便售饼雇人写状,终于冤案大白。农民感激涕零,送一饼为其明冤者存念。问:何饼?说:石子饼。其饼存之一年,完好无异样,遂京城哗然。

此饼制作:上等白面,搓调料、油、盐,饼胚为铜钱厚薄。洗净的小鹅卵石在锅里加热,饼胚置石上,上再盖一层石子,烘焙而成。其色如云,油酥咸香。

大荔县人尤擅长此道,家家都有专石子,长年使用,石子油黑铮亮。据传,一家有二十多年的油石子,到六十年代,遭灾,无面作饼,无油炒菜,每次熬萝卜,将石子先煮水中便有油花,以此煮过两年。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