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 :民进湖北省委会主要创始人

更新时间:2023-11-10 11:01

石泉(1918年1月-2005年5月4日),男,安徽贵池人,生于北京市,著名历史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曾任武汉大学资深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民主促进会湖北省委会主要创始人。石泉担任过第七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湖北省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常委等职。民进中央第七、八、九届委员会委员、常委。湖北省政协第六届常委,第六、七届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第八届常委。

个人经历

1938年9月被保送进入燕京大学学习。求学期间积极参加学生运动,爱国热情日益高涨。1940年1月,由于政局的影响,他中断学业,先后在福建省江西省等地参加工作,在江西南昌豫章中学任教时,接触到英文本《红星照耀中国》深受感动,开始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感情,认为中国共产党为中国的解放事业开创了一条道路,不由得对中国共产党产生了向往之情。1942年9月,燕大在成都复校,他随即返回学校继续学习。1944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后入燕大研究院,师从著名史学家陈寅恪教授。当时,年轻的他关心时局,要求民主,深切地认识到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腐败,一直没有中断抗日救国的爱国运动,因此受到国民党反动派的注意。1948年9月,由地下党的妥善安排,奔向华北解放区,参加革命工作。

1949年2月,进入北平市,在市军管会属下的文化接管委员会担任军管业务科联络员;同年5月至10月,在北平市华北高等教育委员会任职。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央教育部高教司留学生管理处担任副科长、科长;随后,去阜阳市县回溜区参加“土改”工作队。回京后,中央教育部开展“三反”、“五反”运动,被指定参加打虎队;1953年1月,中央高教部成立后,调到教学指导司任研究员。1954年调入武汉大学历史系工作。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学特别是古代荆楚地理研究,建立起一整套有关古代荆楚地理的全新的解说体系,特别是在方法论上进行了创新,先后出版《古代荆楚地理新探》、《古云梦泽研究》等4部学术专著,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992年12月,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04年当选为武汉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学术根底深厚,治学态度严谨,对历史地理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全国历史地理学领域享有较高的声誉。

石泉于1951年3月加入中国民主促进会。1954年春,他调来武汉市大学后,受会中央委托,参加了以杨东纯同志为首的筹建民进武汉市级组织的工作。先后任民进中央直属武汉市小组组长,民进武汉市分会筹备委员会组织处副主任,民进武汉市第一届委员会秘书长、第二、三届委员会委员、第四届委员会常委、第五届委员会主委。1954年建立了民进武汉大学支部。“文革”期间,包括民进在内的各民主党派被迫停止活动,他曾被打成“黑帮”。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上下呈现出一派新气象,依据中共中央关于恢复各民主党派正常活动的意见,在市委统战部的大力协助下,各民主党派纷纷重新开始活动,他参加了中国民主促进会市委会工作组,参与对“文革”后的会员重新登记,并配合各级中共组织对于平反冤假错案及“改右”做了大量工作。曾任武汉市第四届政协委员,第五届常委,第六届副主席。1986年12月,根据民进中央的指示,民进湖北省筹备委员会成立,他被任命为主委,除了负责民进武汉市委会的工作外,还在湖北省的部分重点城市相继建立了民进组织。1988年2月,民进湖北省委会正式成立,他历任民进湖北省第一、二届委员会主委,1997年5月至2005年4月任民进湖北省第三、四届名誉主委。曾任民进中央第七、八、九届委员会委员、常委。湖北省政协第六届常委,第六、七届副主席。全国政协第七届委员、第八届常委。

作为民主党派人士,多年来他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在“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十六字方针指引下,团结会内外同志合作共事,带领广大中国民主促进会会员认真履行“政治协商、民进监督、参政议政”职能,为湖北省武汉市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建设献计献策。他提出的“下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应增加从事基础教育、有代表性骨干教师人数”、“京九铁路湖北段沿线五六十处古文化遗址的保护问题”等提案,得到了有关方面的重视和采纳。在多次“双月座谈会”上,他的意见和建议受到省市领导的重视。

石泉主委于2005年5月4日因病去世。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