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十七号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七艘飞船

更新时间:2023-03-28 18:09

神舟十七号(Shenzhou XVII,简称“神十七”)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发射的第十七艘飞船。执行中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飞行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第30次飞行,也是第12次载人飞行任务。这次飞行的主要任务为实施航天员出舱活动和货物气闸舱出舱任务;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开展平台管理常规工作、航天员保障相关工作以及科普教育等重要活动。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1日,神舟十七号乘组进行了首次出舱作业,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等既定任务,首次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2024年3月2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并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的维修任务。4月25日,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4月26日5时04分,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这是中国空间站的第四次“太空会师”。4月28日,神十七、神十八乘组在轨举行交接仪式,移交中国空间站的钥匙,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同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研制历程

历史背景

1992年9月,中共中央决策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工程前期通过实施四次无人飞行任务,以及神舟五号神舟六号飞船载人飞行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载人天地往返技术,使中国成为第三个具有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能力的国家,实现工程第一步任务目标。通过实施神舟七号飞船飞行任务,以及天宫一号神舟八号飞船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突破和掌握了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和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建成中国首个试验性空间实验室,标志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全面完成。

2010年,中共中央批准载人空间站工程立项,分为空间实验室任务和空间站任务两个阶段实施。

空间实验室阶段主要任务是:突破和掌握货物运输、航天员中长期驻留、推进剂补加、地面长时间任务支持和保障等技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奠定基础、积累经验。通过实施长征七号首飞任务,以及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交会对接等任务,标志工程第二步任务目标全部完成。

空间站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建成和运营中国近地载人空间站,掌握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具备长期开展近地空间有人参与科学实验、技术试验和综合开发利用太空资源能力。中国载人航天已全面迈入空间站时代,已于2022年完成空间站在轨建造任务。

研制进程

2022年,神舟十七号地面研制工作开展,12月,神舟十七号进行总装测试工作。

2023年2月,2023年度载人航天任务公布,计划2023年10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

2023年10月26日,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F遥十七运载火箭完成发射,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迎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

系统组成

飞船系统

神舟飞船载人飞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用于天地往返运输人员和物资的载人航天器,达到或优于国际第三代载人飞船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及鲜明的中国特色。飞船可一船多用,既可留轨观测又可作为交会对接飞行器,满足天地往返的需求。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的研制总体单位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指挥是何宇,总设计师是贾世锦

神舟系列载人飞船由太空舱返回舱推进舱构成,共有 14 个分系统,是中国可靠性、安全性要求最严苛的航天器。

神舟十七号飞船,是中国研制神舟飞船系列的新一型号,继承了前期型号的总体布局结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根据任务和产品研制需要,进行了部分技术状态更改。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发射的第二艘载人飞船。与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相比,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为适应任务需要,应急值守时间从6个月缩短到5个月。意味着研制团队需要在更短时间内完成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准备工作,同时让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转入应急值守状态。针对空间站阶段任务需求,载人飞船开启了组批研制模式,建立了多艘载人飞船并行设计研制的管理体系。神舟飞船十六号到神舟二十一号飞船是组批生产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

运载火箭

神舟十七号飞船搭载的是中国研制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F遥十七运载火箭。

长征二号F(CZ-2F)是捆绑四枚助推器的两级运载火箭,采用四氧化二氮/UDMH推进剂,可安装上面级,起飞重量为480吨,火箭全长58.34米,一二级直径为3.35米,助推器直径为2.25米,整流罩直径为3.8米,近地轨道运载能力8500千克。由于承担载人运载任务,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的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是它最大特点,其可靠性指标达到0.98,安全性指标达0.997。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研制总体单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总指挥:荆木春;总设计师:容易。

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F主要用于发射神舟飞船和大型目标飞行器到近地轨道。与其它常规运载火箭最大的不同是,其顶部有逃逸塔,当火箭发生故障时,它可以使箭船分离,使航天员脱离危险;为满足载人航天工程发射运输飞船和目标飞行器的要求,长征二号F火箭分为发射运输飞船状态和发射目标飞行器两种状态。

2003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F火箭成功将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圆了中华民族多年的“飞天梦”。截至2016年10月,长征二号F火箭已发射13次,发射成功率100%,共发射了6艘载人飞船、5艘无人飞船和2个空间实验室。针对空间站阶段任务需求,载人飞船开启了组批研制模式,建立了多艘载人飞船并行设计研制的管理体系。神舟飞船十六号到神舟二十一号飞船是组批生产的,技术状态基本一致。

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和被誉为“神箭”的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分别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和一院抓总研制。中国实现首次载人航天飞行20年来,“神箭”“神舟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将20位航天员、32人次送入太空。

发射场区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的载人航天发射场主要承担载人飞船空间实验室的发射任务,是负责运载火箭、飞船、空间实验室、有效载荷和航天员系统装船设备在发射场的测试和发射,并提供相应保障条件。酒泉载人航天发射场于1998年正式投入使用,采用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垂直总装、垂直测试、垂直运输”及远距离测试发射控制的先进模式。酒泉发射场总体单位是中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总指挥是邹利鹏,总设计师是郑永煌

飞行历程

发射准备

2023年2月15日,2023年度载人航天任务公布,计划2023年10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同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开启2023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

2023年3月21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发布。

2023年5月10日,装载着神舟十七号航天员在轨驻留消耗品、推进剂、应用实(试)验装置等物资的天舟六号发射。5月29日,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公布,神舟飞船十六号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迎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

2023年10月19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F遥十七运载火箭组合体已转运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区,发射场设施设备状态良好,后续按计划开展发射前的各项功能检查、联合测试等工作,10月择机实施发射。对接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继续开展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

2023年10月22日,发射场区组织各单位展开全系统合练,进行正式飞行前的最后一次模拟飞行。在发射场系统的统一调度下,塔架、火箭、飞船等分系统进行系统功能检查,神舟十七号三名航天员按流程进入飞船返回舱,开始人、船、箭、地联合检查测试。演练中,航天员要模拟真正执行飞行任务,身着舱内航天服,从整流罩的登舱口进入飞船。一切准备就绪之后,火箭开始模拟起飞,航天员要完成整个待发和起飞过程中的全部操作动作。

2023年10月24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发射任务各系统已经完成了相关功能检查,并做好发射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早上8时30分许,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站、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神舟十七号三名航天员抵达发射场后,在航天员公寓开展了适当的体育活动、心理放松和调适,学习了飞行文件和发射预案,进行了各项操作的复训,圆满完成了发射场区全系统演练任务,已从身体、心理、技术上为飞行做好充分准备。

2023年10月25日上午9时,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公布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瞄准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发射。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表示,按计划,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入轨后,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约6.5小时后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舱三船组合体。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迎来天舟七号货运飞船、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来访对接,计划于2024年4月左右返回东风着陆场。空间站组合体状态和各项设备工作正常,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F遥十七运载火箭产品质量受控,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地面系统设施设备运行稳定,发射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就绪。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在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完成在轨轮换任务后,瞄准10月31日返回东风着陆场。

2023年10月25日11时,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与中外媒体记者集体见面。10月26日8时24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圆梦园广场举行。8时26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飞行任务总指挥部总指挥长许学强下达“出发”命令,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领命出征。

发射升空

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同日,神舟十七号整流罩分离,坠落于榆林市境内。

2023年10月26日17时46分,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成功对接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整个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按任务计划,3名航天员随后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进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已做好迎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驻各项准备工作。

乘组交接

2023年10月26日19时34分,神舟十六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两个航天员乘组会在空间站进行在轨轮换,6名航天员会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约4天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这也是中国首次三批航天员天宫同框。

2023年10月29日,神舟十六号、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交接仪式,两个乘组移交了中国空间站的钥匙。次日20时37分,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船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

返回地面

2024年4月25日,搭载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八运载火箭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24年4月26日5时04分,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顺利打开“家门”,欢迎远道而来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入驻“天宫”,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进行在轨轮换。随后,两个航天员乘组拍下“全家福”,共同向牵挂他们的全国人民报平安。

2024年4月28日,神十七、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乘组在轨举行交接仪式,移交中国空间站的钥匙。截至当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已完成全部既定任务。陆军第81集团军某陆航旅已做好了各项准备,计划于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返回时,派出5架直升机组成空中分队,开展搜救回收任务。

神舟十八号乘组与神舟十七号乘组“会师太空”,是中国空间站的第四次“太空会师”,两个乘组的6名航天员共同在空间站工作生活了5天的时间,完成各项既定工作。4月30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空间站组合体成功分离。同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现场医监医保人员确认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7月5日下午,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从太空返回两月后与媒体和公众正式见面。乘组身心状态良好,各项医学检查结果正常。

航天员乘组

执行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乘组由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3名航天员组成,汤洪波担任指令长。

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构成采用以老带新的策略,由3名航天驾驶员组成,包括1名第二批航天员和2名第三批航天员,其中指令长由第二批航天员担任,这也是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2021年,汤洪波作为首批执行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乘组成员,亲历“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的历史时刻。2023年,汤洪波时隔两年多再度漫步太空,成为重返“天宫”第一人,以及两度飞天间隔时间最短的中国航天员,这两次太空之旅也让他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在轨飞行时长纪录。唐胜杰和江新林也先后完成出舱首秀,唐胜杰成为中国年龄最小的出舱航天员。

任务载荷

飞行任务

神舟十七号的主要任务为完成与神舟十六号乘组在轨轮换,在轨半年,神舟十七号乘组工作充实,实现多个首次。3名航天员共开展84项空间应用在轨实(试)验,生成60余种200多个各类样品。他们成功取回空间站首批舱外暴露实验材料样品,共计407件。这些样品由航天员们完成拆卸存储,送回地面后将移交科学家,进一步开展地面研究工作。

维修作业

2023年10月,神舟十七号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随着空间碎片日益增多,长期运行航天器受到空间微小颗粒撞击的情况在所难免。前期检查发现,空间站太阳翼也多次受到空间微小颗粒的撞击,造成轻微的损伤。空间站各项功能、性能指标均满足要求,但从面向空间站长期运行、验证技术能力出发,此次任务由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通过出舱活动进行舱外试验性维修。

2024年3月2日,神舟十七号航天员乘组圆满完成第二次出舱活动,在上次出舱维修试验的基础上,此次出舱活动重点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维修工作,消除了前期因太空微小颗粒撞击产生的影响,经评估分析,太阳翼发电性能状态正常。这是我国航天员首次完成在轨航天器舱外设施的维修任务。出舱活动期间,航天员还对空间站舱体状态进行了巡检。

载荷设备

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空间应用系统随神舟十七号飞船上行了“空间蛋白质分子组装与应用研究”项目的实验单元。该实验单元包括蛋白质、生物材料、药物等5类29种实验样品。

出舱工作

北京时间2023年12月21日21时35分,经过约7.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天和核心舱太阳翼修复试验等既定任务,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中国首位重返空间站的航天员汤洪波时隔两年再度漫步太空,航天员唐胜杰成为中国目前为止执行出舱任务年龄最小的航天员。按计划,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期间还会开展大量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以及多次航天员乘组出舱活动和应用载荷出舱任务。

北京时间2024年3月2日13时32分,经过约8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七号航天员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全部既定任务,航天员汤洪波、江新林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技术创新

“生命之塔”

火箭在发射升空阶段,如果出现意外,被誉为航天员“生命之塔”的火箭逃逸救生系统将在2秒左右,迅速把载有航天员的飞船舱体带到2000至3000米以外的安全地带,帮助航天员安全逃生。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专家介绍,整个逃逸系统由大小10台发动机组成,其中低空和高空两组发动机分别承担两个阶段的救生任务。

第一阶段为低空逃逸,主要由逃逸塔完成,被称为“有塔逃逸”。在火箭起飞前30分钟至起飞后120秒内,如果发生重大故障,逃逸主发动机会按指令点火工作,配合偏航俯仰控制发动机,像“拔萝卜”一样,将航天员乘坐的太空舱返回舱从火箭整流罩中拖拽到安全区域,再通过携带的降落伞减速,安全着陆到地面。

第二阶段为高空逃逸,主要由安装在飞船整流罩上的4台高空逃逸发动机完成,被称为“无塔逃逸”。火箭飞行时间120至200秒,一旦逃逸系统检测出重大故障,逃逸系统会自动发出逃逸指令,或航天员和地面工作人员手动发出逃逸指令,高空逃逸发动机就会点火工作来完成救生任务。

“通信大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西安分院研制的中继终端以及为中继卫星研制的有效载荷搭建起了太空的“通信大桥”。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上采用了具备集成程度更高、处理能力更强等优势的升级版中继终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介绍,研制团队借助最新工艺技术,对产品进行高度小型化、集成化设计之后,在原有功能和性能不变的基础上,升级版产品成功减重9公斤。此外,研制团队对产品的数字处理功能进行大量优化升级,以前处理一项工作需要依靠产品中的几个芯片共同完成,现在仅需一个芯片便可轻松应对多项工作。为打造“不卡顿”的通信环境,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配备的天地通监控中心系统和数十台套雷达及地面、船载测控通信设备,架起流畅的“通信大桥”。中国电科研制的天链地面终端站是中继卫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自主研制的平台监控系统,可实现链路资源的自动化分配及故障自动处置,提高了任务运行的可靠性,缩短了任务准备和故障处置时间。

飞船电源升级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研制人员通过地面充分的仿真分析、试验考核和模拟验证,对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电源分系统的驱动机构进行升级。整机输出力矩裕度提高7倍多,可以更好控制太阳电池翼完成跟踪、捕获等动作。此外,供配电安全性、承载能力都有提升,飞船驱动机构能够以更好的状态承受发射段的过载、振动和冲击,以及在轨段太阳电池翼展开,飞行器变轨、对接、停靠、返回制动、轨返分离等各种情况下的力学载荷作用,应对复杂环境能力更强。据介绍,研制团队按照本次任务中地面段、上升段、单舱飞行段、组合体飞行段及返回段等不同阶段的特征,开展多项力学、热学环境试验验证。

项目里程碑

神舟十七号是首次进行空间站舱外试验性维修作业。

神舟十七号是首次由第二批航天员带领第三批新航天员执行任务。

任务亮点

运载火箭载人飞船安全性进一步提升

作为“航天员专列”,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F运载火箭从空间站建造任务开始,就开启了常态化快节奏发射。因其肩负保障航天员安全进入太空的特殊使命和责任,持续提升可靠性、安全性、适应性是研制团队始终不变的首要目标。

长征二号F遥十七火箭经过持续不断地消除薄弱环节、优化技术状态,长征二号F火箭可靠性评估值已提升至0.9896,安全性评估值达0.99996。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总体设计部总体设计室主任魏威表示,本发火箭有多项技术状态变化,涉及设计改进、流程优化以及预案细化等方面——元器件国产化替代、软件配置项调整等优化改进,进一步提高了火箭可靠性与安全性;发射场操作流程的优化,进一步提高发射场工作效率;发射场预案进一步细化完善,也有助于出现异常问题时快速及时处理。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还开启了“发射一发、备份一发”及“滚动备份”的发射模式,为航天员安全加上“双保险”。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在与空间站组合体前向交会对接后,3名航天员进驻空间站核心舱,与神舟十六号乘组进行在轨轮换。作为航天员实现天地往返的“生命之舟”,神舟飞船太空舱返回舱推进舱构成,共有14个分系统,其可靠性、安全性要求都非常严格。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上共有50余幅页面显示飞船各部分的情况,也包括世界地图、航天员身体情况等相关内容。这源于仪表控制器应用软件采用独特的图形显示技术,通过文字、图形、动画等方式显示各类信息。航天科技集团五院专家介绍,使用这一独特的图形显示技术,能得到新颖的仪表控制器显示效果,还实现了空间智能化仪表中图形、文字的处理与显示,为航天员执行任务提供了清晰、直观、舒适的显示界面。

已做好邀请国外航天员准备 中国空间站会再升级

此次任务中,中原地区向全世界发出邀请,欢迎所有致力于和平利用外空的国家及地区开展合作,一起参与中国空间站飞行任务。中国会发射与空间站共轨飞行的中国空间站工程巡天望远镜太空望远镜,开展广域巡天观测,适时发射扩展舱段,将空间站基本构型"T"字型升级为"十"字型。另外,计划中的扩展舱段会上行多个领域的空间科学实验机柜和舱外实验装置,扩大应用规模,同时也会升级航天员在轨防护锻炼、饮食、卫生等设施设备。

神舟十七号空间应用系统

空间应用系统随神舟十七号飞船主要上行‘空间蛋白质分子组装与应用研究’项目实验单元,本次研究包含高通量蛋白质结晶及分子结构与功能研究、纳米晶药物制备及药理学研究、纳米晶骨骼空间制备研究、蛋白质晶体空间辐射损伤研究、空间显微观测蛋白结晶的动力学研究5项内容。实验安排了蛋白质、多肽核酸生物材料、药物材料等5类29种实验样品。这些实验样品是在发射场完成现场制备和加载,在发射前8个小时左右,才运送并安放至神舟飞船

逃逸系统

长征二号系列运载火箭F火箭逃逸系统新增了点火功能,改变了逃逸飞行器只能朝着一个固定方向逃逸的情况,安全性进一步提高。逃逸系统要做到不漏逃、不误逃——“漏逃”威胁航天员生命安全,“误逃”导致所有努力功亏一。

逃逸系统全部采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在发动机点火后,可在瞬间产生巨大推力。它的作用是一旦火箭在发射升空阶段出现危及航天员生命安全的重大故障,能够按指令点火工作,在2秒左右的时间内,迅速将载有航天员的飞船舱体带到2~3千米以外的安全地带,帮助航天员安全逃生。逃逸系统使用了大小10台发动机全部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四院研制。

座椅缓冲

神舟飞船中的航天员座椅缓冲器是神舟飞船返回舱中的重要设施。该座椅缓冲器看起来样子很普通,就是一根长约半米的圆柱,但里面的结构复杂,质量和可靠性直接关系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座椅缓冲器有三大功能:其一是承载航天员重量;其二是在上升和返回段改变角度,让航天员在飞行中更加舒适;最后一个功能则从未在任务中用上,那就是在特殊情况下减震——减缓冲击力,防止航天员受伤。“在研制时,团队对其材料、外形、功能做了多轮优化提升。如今团队也一直坚持用高标准高要求对待它,对零件、装配、试验验证的要求,一点也不能放松。”

标识文化

2023年2月15日,2023年度神舟十七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开启。3月21日,2023年度载人航天飞行任务标识征集活动落下帷幕,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发布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标识,标识作者是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谭昊瑜

该方案采用居中均衡的构图方式,表现此次飞行任务中神舟十七号对接空间站的前向端口;将神舟飞船喷射的尾焰与数字“十七”相结合,整个画面展现出向上勃发的视觉冲击力,寓意着中国载人航天事业蓬勃发展的态势。

此次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历史上首次面向全社会公开征集任务标识,征集活动自2023年2月15日启动以来,共收到来自全国500多家单位、组织和个人的1500余件投稿作品。经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组织初步评选、网络投票以及最终审定后,选定发布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神舟十六号载人飞行任务、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行任务的官方任务标识。

2023年4月14日,国家知识产权局依据《特殊标志管理条例》,对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提交的“天舟六号飞行任务”等3件特殊标志登记申请予以核准。

为纪念此次发射,中国航天集邮协会特印制纪念封一枚,以长二F火箭为主体,穿越银河的弧光映射出“17”的字样,寓意着本次任务的圆满成功,中国空间站与地球遥相呼应,代表了中国航天在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进程中作出的重要贡献。

总体评价

神舟十七号发射成功并对接中国空间站,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走过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和建造阶段,突破掌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再生式环控生保等8项关键技术,如期建成空间站,展现出新时代中国航天的加速度。( 新华出版社 评)

续写飞天梦想,建设航天强国。航天英雄王亚萍说:“心有翼,自飞云宇天地;梦无垠,当征星辰大海。我的诗和远方,一直在星辰大海的路上。我们时刻准备,为党冲锋,为国出征,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用实际行动书写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航天英雄是一面旗、一团火、一盏灯,引领前行、点燃梦想、照亮征程。他们身上体现的载人航天精神,是航天事业不断发展的不竭动力。从中汲取奋斗力量,就能奏响伟大祖国的华彩乐章。(中国网 评)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