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市 :中国陕西省下辖地级市

更新时间:2023-01-29 16:27

榆林市,中华人民共和国陕西省下属地级市,古称上郡,别称驼城。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古,南接延安市。全市总面积为42920.2平方千米,居陕西省10个地级市之首。榆林市下辖1个县级市、2个市辖区、9个县。截至2022年末,榆林市常住人口为361.61万人。

榆林市地形大致以明万里长城为界,北为风沙草滩区,地势开阔平坦,沙丘、草滩交错分布;南属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起伏,沟壑纵横。全境地势东北高,中部、南部低。榆林市内水网密布,共有大小河流837条,均属黄河水系。榆林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榆林市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期,“河套人”就在现榆林市境域内繁衍生息,创造了“河套文化”。战国时期,榆林市的部分地区属于秦国上郡地。公元前221年,秦秦灭六国之战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上郡是其中一个。明朝洪武九年(1376年),绥德县卫千户刘宠率军屯治榆林庄(寨),“榆林”一名开始见于史书。经过历朝历代多次改置,1988年9月2日,榆林县改为县级榆林市。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原县级榆林市改为榆阳区

榆林市属于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富集,煤、气、油、盐资源丰富,能源产业是榆林市的支柱产业。2021年,榆林市能源行业总产值占到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82.6%。2022年,榆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3.65亿元。总量在陕西省地级市中排名第2位,在中国内地GDP百强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42位。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8:71.4:23.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80816元。

榆林市地处中国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铁路及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年货物外运能力超3亿吨,同时榆林榆阳机场是陕西第二大航空港,榆林市已经成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榆林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著名的革命老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榆林绥德工作和生活过。榆林市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包括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李自成行宫等。截至2023年8月,榆林市共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16家。2019年,榆林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名称来历

榆林古称“上郡”,因战国时期现榆林市部分地区属于秦国上郡而得名。榆林别称“驼城”,因榆林古城地貌东西走向酷似两座驼峰而得名。

“榆林”一名由来自明初,因时人在榆林庄修筑榆林堡而得名。同时“榆林”名称的来源还有另一说法,即因城池靠近榆林河,北有榆林山,多植榆树而得名。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现榆林市境域内最早的人类活动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当时“河套人”就在现榆林市境域内繁衍生息,创造了“河套文化”。

夏商时,现榆林市的部分地方(神木、府谷、佳县等地)在雍翟族境内,周代为雍州白翟的一部分,战国时为秦国上郡地。

秦汉至南北朝

公元前221年,秦秦灭六国之战,随后在全国推行郡县制,现榆林市南部地区归属于上郡肤施县,北部地区归属于九原郡,其县置不详。

公元前206年(汉高祖元年)二月,项羽自立为楚霸王,封秦降将董翳为翟王,占据上郡,建立翟国。次年,翟王向汉朝投降,汉朝再次设置上郡。

公元前204年(汉高祖三年),匈奴右贤王部南下占据上郡肤施“旧塞”,现榆林市北部地区被匈奴所占领,南部地区归属于汉朝上郡肤施县。

公元前127年(元朔二年),刘彻驱逐匈奴,收复河套平原地区,随后将关东地区贫民迁移至陇西县北地郡、西河、上郡等地,并将归降的匈奴人、西域龟兹国人安置在这些地区,其聚居地称为属国,设属国都尉治所,派都尉监管。

公元前101年(太初四年),在现榆林市境内设有龟兹属国都尉治所,境南属重置的肤施县、境东属新置的鸿门县。东汉初年,仍袭旧置。

公元140年(东汉永和五年),南匈奴联结羌、胡人再次进攻汉朝,杀上郡都尉,占据西河、上郡等地。上郡治所迁至夏阳(今陕西韩城市南),现榆林市境域被南匈奴及羌胡占据,无建置。

三国时期至西晋时期,现榆林市境域被羌胡所占据,未设置郡、县。

320年(东晋大兴三年),前赵帝刘曜出兵征服上郡氐羌族,上郡,归前赵。

328年(咸和三年),人石勒打败刘曜建立后赵,统辖上郡。359年(升平三年),南匈奴刘卫辰统部驻屯代来城(今榆林境内巴拉素白城台),现榆林境域大部属卫辰地盘。407年(义熙三年),赫连勃勃建立大夏国,现榆林境域属大夏。  

南北朝时期,427年(北魏始光四年),北魏击败大夏,设统万镇,现榆林境域属北魏统万镇。487年(太和十一年),北魏将统万镇改置为夏州,领化政、阐熙、金明、代名4郡9县。现榆林境域北部属代名郡,属县无考。南部置革融县,属化政郡。

546年(西魏文帝大统十二年),化政郡改称弘化郡,县置仍循北魏旧制。 北周初年,革融县被撤销,辖地并入弘化郡岩绿县。563年(北周保定三年),增设银州开光郡、开光县。次年,夏州弘化郡下设宁朔县。580年(大象二年),撤开光郡,所辖开光县隶属于中乡郡,属银州领。

隋唐至宋元

581年(隋开皇元年),现榆林境内建置如前。因避文帝杨忠名讳,中乡郡改称真乡郡。583年(开皇三年),撤郡改以州领县。

617年(大业十三年),夏州朔方郡鹰扬郎将梁师都依附突厥反叛隋廷,建梁国,共12年。此期间,现榆林境域属梁国。   

唐朝,实行道、州、县建制。628年(贞观二年),唐灭梁师都,关内道复置米脂县绥州夏州,涉及现榆林境域有银州儒林县、开光县,夏州德静、宁朔县。886年(光启二年),党项族羌族首领李思恭因镇压黄巢起义有功,受封定难军(今榆林及内蒙伊盟部分)节度使,领辖银、夏、绥、宥等州。唐末、五代十国宋朝初年,现榆林境域一直为党项定难军割据地。

北宋时,榆林市属永兴军路(初名陕西路),绥州、宥州西夏占据,未设郡县,1070年(北宋熙宁三年)二州收复,1096年(北宋绍圣三年)后,二州得失无常。赵构南渡后,又沦为金朝属地,属鹿延路的一部分,设绥德州、晋宁军(佳芦)。

1182年(金大定二十二年),金朝撤军设绥德州、晋宁州(二十四年改佳州)。1226年(金正大三年)置嗣武县,次年并入米脂县。此时现榆林境域东部属于佳州,南部属于米脂县,西北部属于蒙古势力范围,无建置。

元代绥德州、佳州属延安路,绥德州领清涧县、米脂二县,佳州领神木市府谷县二县。此时榆林境域长城以北为蒙古游牧地,无建置。

明清

1376年(明朝洪武九年),绥德卫千户刘宠率领军民屯驻榆林庄(亦称榆林寨)戍守,设千户所(军事建制),统辖榆林庄附近十八军寨。1437年(正统二年),为抗御蒙古鞑、火筛等部南犯,延绥镇都督王率领军民修筑榆林城堡,并相继将榆林千户所领辖的鱼河、岔河儿(即后常乐堡)、水地湾寨(即后双山堡)及响水堡、高家堡等寨堡,或改建或增建为城堡。    

1471年(成化七年),置榆林卫(治所设榆林城)。1473年(成华九年),延绥镇治所由绥德迁至榆林城。成化至嘉靖年间,在现榆林境域内先后迁建常乐堡,增建归德、建安、保宁、镇川堡,并在堡下设柴塘(屯集粮草的地方)。明代中叶起,现榆林境域卫堡亦兼行政建置,直隶延绥镇榆林卫、中路道双重领辖。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榆林城被李自成军重重包围。榆林城内数万民众,无一人变节投降,仅妇女英勇就义者达数千人,奋力坚守12昼夜,迫使李自成军退走,《明史》称“榆林忠孝为天下第一”。

清代初年,仍旧沿袭明代旧制,现榆林境内所设卫堡及各柴塘军屯地仍隶属榆林卫、中路道。

1731年(清朝雍正九年),裁榆林卫改置榆林府(治所设榆林古城),同时设榆林、怀远、靖边县定边县4县,归榆林府领辖;将原榆林卫中路道保宁、常乐、双山、归德、鱼河镇、镇川堡及这些堡地所设的13柴塘地和榆林城划归新设榆林县领辖。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又将葭州建安堡划归榆林县。

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政府废除府、州建置,设省、道、县建置。

1913年,民国政府设榆林道(治所在榆林城),榆林县属之。1926年,撤销榆林道,榆林县直隶省辖。1935年,陕西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榆林县属第一督察区(榆林)。 

1946年10月13日,榆林镇川、鱼河一带解放,10月31日建立镇川县(治所设镇川堡),下设镇川、上盐湾、鱼河、清泉(今榆林市所辖)、响水、武镇(今横山县所辖)6区42乡。1949年4月,镇川县改称榆林县。本年6月1日,榆林城和平解放,建立榆林市。榆林县、榆林市同隶属陕甘宁边区陕北行署榆林分区管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0年4月,榆林县、市合并为榆林县,属陕西省榆林专区(专署设榆城)管辖。1956年10月,撤销绥德专区,将所辖6个县并入榆林专区,专署所在地仍设榆林城。1958年9月撤销区、乡建置,本县组建22个人民公社、1个城关镇。1988年9月1日,榆林县改置为榆林市,属榆林地区管辖。

2000年7月1日,榆林地区行政公署撤销、设立地级榆林市,原县级榆林市改为榆阳区

自然地理

境域位置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介于北纬36°57′-39°35′,东经107°28′-111°15′之间,西邻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北连内蒙古自治区,东隔黄河山西省相望,南与陕西省延安市接壤。榆林市行政区划版图形似三角形,榆林最东端为府谷县皇甫乡段寨村,最北端为府谷县古城乡刘家坡村,最西端为定边县刘峁乡,最南端为定边县白马要乡铁角城。东西最大长度385千米,南北最大宽度263千米,总土地面积42920.2平方千米,居陕西省10个地级市之首。

气候

榆林市属暖温带至中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差较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8℃,年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榆林市日照充足、光能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2600~2900小时。冬季寒冷,12-2各月的月平均气温在-5至-9℃之间;夏季高温炎热,6-8各月的月平均温度均在20℃以上,历年日最高气温≥30℃的日数有22-68天。

在同一时间,由于榆林市西北部为盖沙区,东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因而各地平均气温差异较大,一般温差2℃左右。境内东南地和西北地年平均气温在7.2-8.7℃之间,南部高,北部低。

榆林市属半干旱区,降水量不足且年际变化大,时空分布不均,不能满足农业需要,且年、季、月降水的年际变化大,多旱易涝,不稳定性明显。榆林市自然降水空间分布由南向北递减,榆林城至安崖一线以南是相对多雨区,年降水375~420毫米;芹河至麻黄梁一线的西北部是相对少雨区,年降水350~375毫米。

地质

地层

榆林市地层平缓,微向西倾斜,倾角一般小于5°,东北部倾角较大也不超过10°,基岩出露于深切河谷及受到侵蚀强烈的黄河沿岸一带,由东向西出露地层逐渐由老变新,由薄变厚。出露最老地层为中奥陶系地层,其余大部分为中生代岩系。第三系地层不整合或假整合于中生代地层之上,第四系黄土及松散堆积物,广泛覆盖老岩层之上。

构造

榆林市在地质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斜、陕北台凹的中北部。东北部靠近东胜台凸,是块古老的地台,未见岩浆岩生成和岩浆活动,地震极少。

地形地貌

 榆林市地处毛乌素沙漠东南缘与陕北黄土高原北缘的交接地带。境内西北部为沙漠草滩地带,地势较平坦,沙丘、草滩、海子(小湖泊)交错分布,形成风沙滩地地貌,占全市总面积的60.5%。东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水土流失严重,形成支离破碎地貌,占全市总面积的35.6%。榆溪河贯穿境中部南北,在境南鱼河镇汇入无定河,形成较宽河川阶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3.9%。市境地势总体东北高,中部、南部低,最高海拔1413米(麻黄梁乡谢家梁),最低海拔870米(镇川镇红柳滩村西无定河出境处),相对高差543米。

榆林市三大主要类型地貌包括西北部风沙草滩区地貌、东南部丘陵沟壑区地貌、中南部河川区地貌。

西北部风沙草滩区地貌

毛乌素沙漠东南缘地带,含长城北的红石桥、补浪河、巴拉素、小纪汗、可可盖、马合、岔河则、耳林、小壕兔、孟家湾乡、金鸡滩、牛家梁乡(镇)的全部及长城沿线的芹河、榆阳、麻黄梁、大河塌乡的北部地区。东西长24~60千米,南北宽40~66千米,面积4134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60.5%,海拔1100~1391.9米(高程点为芹河下游河滩、麻黄梁乡古庙梁),地势南东、西北高,西南低,相对高差40~291米。区内沙地平缓,新月形沙丘和链状沙丘呈北东南西向排列,沙丘高度5~15米,除金鸡滩、马合、补浪河滩地和沿河川道等地的植被使发育沙地得到不同程度的固定外,其余地区沙丘连绵数十至数百平方千米。沙海之中分布有大小不等的619块碟形洼地,为农牧活动的主要场地。河道纵横交错,沙“海子”(湖泊)星罗棋布。地下水埋藏浅,水质好,储量丰富,易开采。经过治理,林带、渠网、水井建设已具规模,沙区出现52块万亩以上的绿洲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东南部丘陵沟壑区地貌

东起大河塔乡,西至青云钟家沟一线以南,榆溪河无定河东岸山麓以东至神木市佳县界线,南至米脂县界线,东西12~20千米,南北50~60千米,面积2434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5.6%。地势东高西低,北高南低,海拔1000~1413米,相对高差120~413米。含大河塔、安崖镇、麻黄粱、青云、古塔、刘千河、余兴庄、董家湾村、桐条沟、上盐湾、清泉11个乡的246个行政村。本区是短梁低峁、窄沟浅壑为主要特征的黄土丘陵沟壑地形,水土流失严重,是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区。

中南部河川区地貌

主要在红石峡以南的榆溪河无定河沿岸至镇川八塌湾的狭长地带,长70千米,宽3~5千米,面积267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3.9%,海拔870~1100米。含榆阳区、刘官寨、鱼河镇镇川镇4个乡(镇)全部和董家湾、上盐湾乡一部分,共70个行政村。地势北高南低,沿河床落差而降。地势较平坦,土壤肥沃,水利骨干工程设施配套,林网园田化已具规模,是以水稻为主的粮蔬作物高产区。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榆林市内水网密布,共有大小河流837条,其中常年流水河570条,季节性流水支沟261条,流域面积10平方千米以上的沟道53条,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23条,均属黄河水系。榆林境北、西及东南部为无定河流域,东北小部分为秃尾河佳芦河流域。流域地形复杂,沙漠滩地区河流水量较大,流量稳定,河道比降缓,洪水小;黄土丘陵沟壑区沟谷河道狭窄,河床比降大,河流水量随季节变化,多呈间歇性溪流,雨季流量大,且含泥沙量高,河流洪、枯流量差值极大,如峁沟河,历史最大洪流量达1000立方米/秒,而枯水季节流量为0.3立方米/秒。

榆林市最大的河流是过境的无定河,其次是境内的榆溪河和过境的秃尾河,其余河流多为这3条较大河流的小支流、小溪沟。

无定河

无定河源于榆林市定边县东南白于山的长春梁东麓,全长491千米。该河流经靖边县内蒙古自治区乌审旗后,在本市红石桥乡横山区经过,又在王沙入榆林市境内,与榆溪河汇流。经榆林市鱼河、董家湾、上盐湾、镇川镇4个乡(镇),在镇川镇红柳滩村南出境,境内东西两段流经本市总长75千米。境内汇入无定河,有较大支流6条,流域面积5900平方千米,占全市总面积的86.4%。鱼河堡至镇川段河川谷宽300-2500米,曲度半径一般200-400米,常年平均流量18.7立方米/秒,常年平均输泥沙量4.07万吨。

榆溪河

榆溪河源于小壕兔乡刀兔海子西的水掌泉,由北向东南,流经小壕兔、孟家湾乡、牛家梁、榆阳区、刘官寨、鱼河镇6乡(镇),在鱼河镇王沙坬汇入无定河,全长98千米,为榆林境内最长河流。流域面积4000平方千米。河源至红石峡河床宽500-1000米,红石峡以南河谷宽50-2000米,水力蕴藏量较丰富。常年流量11.75立方米/秒,流量较稳定,下游平均含泥沙量11.7公斤/立方米。

秃尾河

秃尾河源于神木县瑶镇乡宫泊海子,在佳县境入黄河,全长140千米。该河经神木高家堡西,在大河塌乡任庄则流经榆林境内,至安崖乡卢家铺村东出境。在境内流经长15千米,是榆林市与神木县的界河。这一段年平均流量7立方米/秒,河道比降4.53‰。

湖泊

榆林市西北沙漠滩地区湖泊星罗棋布,是陕西省湖泊最多的地区。截至1985年,经探查榆林市共有大小湖泊130个,总水面面积1.5万亩,其中较大的湖泊包括刀兔海子、乌鲁素海子、什拉乌素海子等。

刀兔海子

刀兔海子位于小壕兔乡刀兔村东南部,水域面积1250亩,深1.2-7米。80年代年产鱼0.5万公斤左右,有海蚌、菱角米等。

乌鲁素海子

乌鲁素海子在金鸡滩乡小坟滩村西北,面积750亩,深0.5~1米。

大海子

大海子在可可盖乡胜利滩西,面积800亩,深0.5~1.2米。

水泉

榆林市西北沙漠滩地区是砂质土壤,水位高,透水性好,有不少沙泉。由东南沙漠滩地向黄土梁峁地区过渡的榆林城区地带,含水岩层破碎,裂隙密集,有不少水泉,较大的水泉有普惠泉、官井泉、榆阳泉等。

水利工程

截至2021年末,榆林市共有注册登记水库91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27座,小型水库63座,全市总库容17.81亿立方米。

主要水利工程

王圪堵水库

王圪堵水库位于无定河中游,是一座以供水、拦沙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Ⅱ型水库。大坝建在王圪堵村,枢纽建筑物主要包括大坝(均质土坝)、溢洪道、泄洪排沙洞、放水洞、雷惠渠取水泵站、水电站。水库最大坝高46.0米,坝长950米,控制流域面积10751 k米2,总库容3.89亿立方米,防洪标准为100年一遇洪水设计。

李家梁水库

李家梁水库位于榆溪河上游圪求河支流孟家湾乡曹家滩村,2006年10月建成。工程由大坝、放水塔组成,坝体为均质沙坝,坝高25米,坝长874米,坝顶宽8米。控制流域面积848平方千米,总库容234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690万立方米,滞洪库容100万立方米,设计洪水标准50年,校核洪水标准1000年。水库主要功能以供水、灌溉、防洪。

河口水库

河口水库位于榆溪河上游白河支流的岔河则乡河口村,1959年8月建成,2006年3月实施除险加固。工程由大坝、放水塔、溢洪道组成,坝体为黏土心墙坝,坝高12.7米,主坝长644.5米,副坝长506.5米,坝顶宽8米。控制流域面积1400平方千米,总库容2325万立方米,兴利库容773万立方米,滞洪库容390万立方米,设计洪水标准50年,校核洪水标准1000年。水库主要功能以防洪、灌溉为主,兼顾治沙、补水、养殖。

土壤

榆林市土壤的成土母质主要有黄土,风积沙,冲积物,风、水堆积物,湖积物,坡积物等。在生物、地貌发育侵蚀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作用下,发展形成多种类型的土壤。据1980—1984年土壤普查鉴定,全市总土壤面积997.08万亩,分为风沙土、栗钙土、黑垆土、黄土性土、硬红土、盐化潮土、水稻土、洪淤土、潮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和紫色土13个土类,24个亚类,36个土属,115个土种。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12月31日,榆林市共有耕地925933.56公顷(1388.9万亩),园地237744公顷(356.62万亩),林地1217160.67公顷(1825.74万亩),草地1539950.49公顷(2309.93万亩),湿地9749.41公顷(14.62万亩),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6061.72公顷(249.09万亩),交通运输用地77122.28公顷(115.68万亩),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5009.27公顷(82.51万亩)。

矿产资源

榆林矿产资源富集,潜在价值超过46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1/3,特别是煤、气、油、盐资源富集一地,组合配置好,开发潜力巨大。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其中神府煤田是世界七大煤田之一。天然气预测储量6万亿立方米,是迄今我国陆上探明最大整装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石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约占全国已探明总量的26%。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 

煤炭

榆林煤炭预测储量2800亿吨,探明资源储量1490亿吨,占到了全国的1/5,占全省的86.2%,占全市面积的54%。榆林煤具有特低灰、特低硫、特低磷、中高发热量的“三低一高”特点,是中国最优质的环保动力煤和化工用煤。

石油

榆林石油预测储量10亿吨,探明储量3.6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在中国属中型油田,是陕甘宁油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已建成靖边县、定边、横山、子洲县原油生产基地和延长榆炼350万吨原油加工能力。

天然气

榆林天然气预测资源量6万亿立方米,已探明气田4个,探明储量1.18万亿立方米,气田储量丰度0.66亿立方米/平方千米,属干气,甲烷含量96%,乙烷含量13%,丙、正丁烷含量1.3%,有机硫极微,气质特优。已建成长庆靖边、长庆榆林两座天然气净化厂和西气东输、陕京、陕京复线、靖西、靖银等输气管线。

石盐

榆林岩盐预测储量6万亿吨,探明储量8857亿吨,约占全国储量的52%和26%,盐层平均厚度达120米以上,是中国最大的岩盐矿区。平均品位96.47-98.16%,硬石膏型,大部属一级品,盐质优良。

森林草地资源

截至2019年底,榆林市共有林地1217160.67公顷(1825.74万亩)。其中,乔木林地163744.3公顷(245.62万亩),占13.45%;灌木林地749289.62公顷(1123.93万亩),占61.56%;其他林地304126.65公顷(456.19万亩),占24.99%。林地主要分布在榆阳区神木市靖边县、横山,占全市林地的75.79%。

截至2019年底,榆林市共有林地草地1539950.49公顷(2309.93万亩)。其中,天然牧草地987882.28公顷(1481.82万亩),占64.15%;人工牧草地15044.42公顷(22.57万亩),占0.98%;其他草地537023.79公顷(805.54万亩),占34.87%。草地主要分布在神木、定边县、榆阳、横山,占全市草地的60.38%。

水资源

截至2021年底,榆林市全年平均降水量358.8毫米,折合降水总量 156.37 亿立方米。 水资源总量为 25.58 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6.10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7.00 亿立方米,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重复量7.52亿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榆林市境内有野生种子植物450余种(分属78科)其中稞子植物仅4科,以乔木科、菊科最多,分别有51种、49种。野生植物以草本为主,有近400种,占86%,木本仅50余种,占13.5%。在榆林市野生草本植物中,包括药用野生植物约100余种,分布较广的有茵陈蒿、甘草、苍耳、蒲公英、北柴胡荔枝菟丝子等;牧用草类200余种,较多的有黑沙蒿碱蒿长芒草、白草、早熟禾狗尾草等。

动物

榆林市境内共有野生脊椎动物208种,分属5纲,26目,60科。在节肢动物门中已知昆虫纲有948种,分属18目,176科;田间蛛形纲有62种,分属17科。在这些动物中,包括国家保护动物7种,其中二类保护3种(大天鹅、鸳鸯、秋沙鸡),三类保护4种(石貂黑鹳金雕大鸨)。

自然保护区

截至2023年8月,榆林市共有自然保护区6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2个,县级自然保护区2个。

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陕西红碱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陕蒙交界处,总面积107.68平方千米。2014年神湖省级自然保护区成立,2018年2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碱淖湖泊面积37.1平方千米,主要保护对象是以遗鸥为代表的珍稀濒危鸟类及其栖息地——红碱淖湿地生态系统。

无定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

无定河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横山区北部的无定河流域,总面积11480公顷。其中,核心区面积1433公顷,缓冲区面积3166公顷,实验区面积6881公顷。

自然灾害

榆林市自然灾害频繁,尤以旱灾、雹灾、洪涝、霜冻、风沙灾为多,且危害大。1950—1990年间,榆林市出现有记录的重大旱灾、雹灾、洪灾、霜冻、风沙、虫灾共计109次,其中重大旱灾33次,重雹灾29次,重大洪灾21次,重大霜冻灾14次,大风沙灾9次,虫灾3次。

旱灾

1951-1990年间,榆林市气象资料记载共出现大、中、小干旱89次,其中大旱15次,中旱46次,小旱28次,1.4年一遇。其中1992年,5月中旬至7月下旬 ,榆林市遭持续70多天的高温旱灾,全市粮食约减产4009万公斤,占年计划总产量的32.1%。

雹灾

据史料和1951-1990年间气象资料的记载及经多年观测研究发现,榆林降雹主要出现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和8月下旬至9月上旬,一般年份少则二三次,多则五六次。1951-1990年榆林市共降大雹56次,年平均1.4次。其中1984年7-8月,榆林市相继降雹5次,其中,8月23日16时,榆林市境内北部16个乡镇257村遭雹灾,雹大者如鸡蛋,持续20分钟,先后使28万多亩农作物受灾,减产粮食192.5万公斤,冲毁桥梁15座,大坝4座,倒塌房屋179间。

洪灾

本市降水少但比较集中,大雨、暴雨多发生7—8月,易造成山洪水害,市内西北下湿滩地区降水稍多,易造成涝灾。据榆林市气象统计资料记载,1951-1990年间榆林共出现日降水量大于50毫米的出现暴雨21次,平均两年出现1次,其中在7、8月出现14次。其中1985年5月28日、6月19日、7月上旬榆林市三次遭遇暴雨,全县洪水冲毁“三田”3.5万亩,倒塌窑房5117间(孔),死3人,伤4人,压死淹死驴马136头,羊724只、猪98头。

行政区划

截至2022年底,榆林市下辖1个县级市、2个市辖区、9个县。各区县共下辖155个乡镇、29个街道办事处、2967个行政村。榆林市政府驻榆阳区青山东路1号。

参考资料来源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11月1日,全市常住人口为3624750人。在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918899人,占52.94%;女性人口为1705851人,占47.06%。总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112.49。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232798人,占61.60%;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1391952人,占38.40%。

在榆林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775935人,占21.41%;15-59岁人口为2254627人,占62.20%;60岁及以上人口为594188人,占16.3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403266人,占11.13%。

民族

截至2019年,榆林市12个县市区共有30个常住少数民族,共有少数民族户籍人口3501人,涉及的少数民族成份分别是回族蒙古族满族苗族彝族土家族藏族壮族布朗族、维吾尔族、布依族东乡族佤族朝鲜族瑶族傣族土族哈尼族高山族达斡尔族侗族黎族白族水族怒族傈僳族、毛南族、哈依族、布拉族、鄂伦春族等30个民族。其中以回族、蒙古族、满族人数居多,分别为1605人、769人、331人。

方言

榆林方言属“晋语”陕北地区片,与陕北其它县市的方言一样,有其共同特征:

古入声字至今较完整地保留着入声 ,收喉塞音〔ʔ〕尾 ,读不十分急促的短促调;有相当数量含有词缀“圪”〔kə13〕的词语和“分音词”。

同陕北其它方言相比,榆林方言又有两个突出特征:

凡普通话开口呼零声母字,榆林方言均为 n〔n〕声母, 如:“耐” 、“爱”不分,读 nài ,“挠”“熬”同音,读 náo;阳平与上声(单字调)调值相同 。 如:麻=马〔ma213〕 ,湖=虎〔xu213〕 。

宗教信仰

榆林是一个多宗教地区,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五大宗教均有船舶,截至2006年,榆林市各类信教群众有18万多人。

佛教

隋唐时代,境内即有佛教,如建于唐朝的安崖乡金佛寺。宋元时,红石峡已建有红山寺。明成化年后,佛教兴盛。至清代,仅榆林城区先后兴建有寿宁寺、戴兴寺、洪济寺等寺庙40余座。新中国成立后,1957年,对宗教界进行改造,榆林市保留住僧尼寺庙30处。1964年至70年代,一切佛事活动被禁止。1980年,戴兴寺、青云山等寺观恢复佛教活动。

道教

道教在榆林传播不晚于唐宋,元明两代比较兴盛,绥德天宁寺、米脂城北灵应殿都建于宋正和年间。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政府建立白云山总会,委派专人管理全山事务。1966年“文革”中教会取消,道士被迁返回家。1980年又召回道士12名,道教活动日趋正规。榆林当地较为有名的道教宫观包括米脂盘龙山、榆林青云山、子洲南丰寨、祖师山。

天主教

1911年(清宣统三年),西班牙神甫魏象阙、聂某来到榆林,在县城南关三义庙内设堂传教。1914年,三原天主教的西班牙神甫殷嘉伯来榆林,建立天主教堂传教。1916年,殷嘉伯及榆林当地教徒张九定在教堂内办起孤儿院,至1947年停办,先后收养弃婴、孤儿100余名,其中大部送到靖边小桥畔天主教堂学校上学,培养为传教者。1948年10月殷嘉伯返国,另派西班牙神甫曾德胜来榆传教,彼时榆林天主教徒700多名。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榆林天主教开展自立、自养、自传的宗教爱国运动。1957年全县尚有男女教徒180人,1959年统计有教徒76人。60-80年代初,天主教在榆林销声匿迹。1985年本县恢复天主教活动,1988年成立榆林市天主教会。至1994年全市有男女教徒2100人,主教1人、神甫2人,在榆林城区文昌坪(建有新教堂)、北岳庙及金鸡滩乡周纪伙场村共设3个活动场所。

基督教

基督教在榆林的活动始于1913年,这年挪威牧师金安辛等来榆传教考察,向一些商人宣扬《圣经》中“雅威造人”“天主救世”。至1934年,榆林共有基督教徒24人。

新中国成立后,50年代初,榆林基督教积极开展自立、自养、自传的“三自”爱国运动。1954年成立榆林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文革”中,教堂财产全部没收,大部分教徒被批斗。1985年榆林落实宗教政策,退还基督教部分财产,恢复基督教活动。1988年成立榆林市基督教会,至1994年全市有男女信徒860人,其中受洗礼教徒470人,有牧师、长老、讲道员各1人,在榆林城芝圃设福音堂1处、南郊设聚会点1所为规定基督教活动场所。

伊斯兰教

榆林回民基本分布在定边县,他们全部信伊斯兰教。定、靖一带,回、汉民族之间早有经济、文化往来。1936年定边解放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部分回族不堪忍受中国国民党反动派的压迫、剥削,携家带口迁到定边。1937年,中共中央少数民族事务委员会设于定边,即建议三边分区设置清真寺。经边区政府批准,拨专款于盐场堡、定边城先后建立清真寺。阿訇应时而来,主持清真寺的宗教活动。随后回族聚居于县城新华街,盐场堡清真寺废。据统计,1941年全县有回民179人,1946年增至1016人,清真寺扩建,面积达700平方米,新中国成立初期,榆林伊斯兰教教徒增至2086人。

“文革”初期,清真寺停止了宗教活动,后虽恢复,但一切活动均从简。1978年以来宗教活动恢复。1982年由国家拨款,重新修建了清真寺。回族宗教活动遵循回历,其余社会活动则行公历。

经济

综述

榆林市属于资源型城市,矿产资源富集,煤、气、油、盐资源丰富,城市经济发展主要依赖资源的开发利用,三次产业发展相对不均衡,第二产业所占比重大。以煤炭、煤电、煤化工、油气及盐化工为代表的资源、能源型产业是榆林市的主导产业。现代特色农业、特色轻纺、建材等产业是榆林市的特色产业。新材料、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医药、3D打印等)、文化旅游等产业是榆林市的接续产业。在第一、第二产业基础上,包括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商贸流通业等在内的服务业是榆林市重要的支撑产业。

2022年,榆林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543.65亿元。总量在陕西省地级市中排名第2位,在中国内地GDP百强城市排行榜中名列第42位。在2022年榆林市地区生产总值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312.2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673.4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57.9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4.8:71.4:23.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180816元。

第一产业

榆林属典型的北方农牧交错地区,全市耕地总资源1570万亩,常用耕地1064万亩,人均占有耕地5亩以上,以古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全市总面积的52%,以马铃薯、玉米和大漠蔬菜产业为主;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全市总面积的48%,以小杂粮、山地苹果产业为主。全市地形地貌多样,土壤类型丰富,现有主要农作物46种,是世界红花荞麦优势产区、世界果树资源八大原产中心之一,也是全国著名的马铃薯优生区、最佳种子生态区。

2022年,佳县红枣种植面积82万亩,年产量达5.05亿斤,其中有机红枣基地认证30万亩,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红枣种植县;全年红枣实现16亿元销售收入(含酸枣1亿元),成为当地大多数村民重要的收入来源。2008年,“佳县红枣”正式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2022年,榆林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51.22亿元,,其中种植业产值359.28亿元,畜牧业产值159.68亿元,林业产值7.26亿元,渔业产值2.44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22.56亿元。全年粮食播种面积728.6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1%,总产量252.47万吨,增长12.9%。

第二产业

榆林是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因为榆林市煤炭、石油等资源储量丰富,所以该市产业结构以能源、化工类为主,煤炭开采洗选业、石油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供应业为榆林的支柱产业。

榆林市煤炭探明资源量1527亿吨,占陕西省已探明量的82%。2022年榆林市原煤产量为5.82亿吨,月均产量保持在4850万吨以上。2022年,榆林市共签订煤炭中长期合同4.1亿吨,其中电煤中长期合同2.2亿吨。榆林市年产超过1000吨以上原煤的煤矿包括榆家梁煤矿、大柳塔镇煤矿、哈拉沟煤矿、冯家塔煤矿、柠条塔煤矿、红柳林煤矿、张家峁煤矿。

榆林市石油探明储量3.6亿吨,是陕甘宁油气田的核心组成部分,天然气探明储量1.18万亿立方米。2022年,榆林市全年开采原油1108.58万吨,开采天然气219.79亿立方米。

2022年,榆林市原油加工量431.57万吨,石油加工主要副产品聚氯乙稀年产量160.54万吨,聚乙烯年产量206.29万吨,聚丙烯年产量173.99万吨,石脑油年产量48.26万吨。

2022年,榆林市第二产业增加值为4673.49亿元,全市规模以上直报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7747.6亿元,利润总额2689.5亿元。全市建筑业总产值477.39亿元,增加值172.25亿元。

第三产业

榆林市服务业领域一方面围绕现代物流、现代金融、现代商贸、文化旅游等领域,发展品质化、高端化服务业;另一方面发展科技服务、信息服务、研发设计、电子商务、商贸会展五大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

2022年,榆林市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557.91亿元,其中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55亿元,全市进出口总值33.24亿元,其中出口26.48亿元,进口6.76亿元。2022年榆林市全市邮电业务收入47.39亿元。2022年榆林市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30.01万人次,旅游收入100.13亿元。

经济功能区

在“十三五”(2016年-2020年)期间,榆林市对市内产业园区进行了一轮改革与调整,将原有的44个产业园区,以国家级和省级园区为主体,合并、托管区位相邻、产业相近的园区,最终合并为23个产业园区。

榆神工业区

榆神工业区是在神府经济开发区的基础上扩区升级而建。1994年,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神府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为10平方千米,由店塔、燕家塔、硬地场、杨伙盘、新城川5个小区组成。2009年,陕西省政府批准成立榆神工业区,规划面积1108平方千米。

榆神工业区重点打造清水工业园和大保当组团。其中,清水工业园为产业基地,规划面积84.26平方千米,由北区、南区和增值区三部分组成,北区重点发展煤基烯烃产业链,南区主要发展煤炭低温干馏制油、煤焦油深加工和煤液化等项目,增值区重点生产精细化工产品和新能源、新材料相关产品;大保当组团为后勤服务基地,规划面积44.5平方千米,是工业区经济、政治、文化、旅游中心。

2013年,榆神工业区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被工信部确立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9年2月,陕西省政府批准设立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前身榆林经济开发区。2010年更名为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012年晋级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国唯一以煤化工为主导产业的国家高新区,规划总面积914平方千米。园区产业定位是重点发展新能源、新型加工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服务和环保产业。

2022年,榆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442亿元、工业总产值586亿元、火炬营业总收入128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00亿元关口,实现财政总收入66.09亿元。

靖边县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

靖边县能源化工综合利用产业园占地总面积64平方千米,规划范围内设立能源化工园、民营经济创业园和商贸物流园,入驻企业82家(其中大型化工企业3家、中小型企业74家,建成集运站5座),形成以聚烯烃产品为主,天然气液化、成品油储运、商贸物流、综合服务和聚烯烃下游产品开发为一体的综合产业发展格局。截至2020年底,该园区已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0亿元,生产各类化工产品123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721亿元,实现利润总和50.3亿元,实际缴纳各类税费突破100亿元。

重要企业

截至2021年底,榆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达到1019户,其中,产值10亿元以上的企业共129户,产值50亿元以上的企业24户,产值100亿元以上的企业10户。截至2023年8月,榆林市有北元集团陕西能源两家A股上市公司,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企业5家。

北元集团

陕西北元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北元集团”)是由陕煤集团民营企业、自然人股东和员工持股平台共同组建的大型化工企业,致力于现代化工产品的研发与生产,目前构建起“煤、原盐、兰炭、碳化钙、电、聚氯乙稀氢氧化钠、水泥”一体化循环产业链和“精细化工+绿色材料”的低碳、高效、绿色化工产品产业链。

北元集团目前具备年产110万吨聚氯乙烯、80万吨离子膜烧碱、4×125MW煤电、220万吨新型干法工业废渣水泥、50万吨电石的生产能力。公司拥有技术专利317项、注册商标85项,“北元”商标被评为“陕西省著名商标”,“北元”牌聚氯乙烯和高纯氢氧化钠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产品”。

陕西能源

陕西能源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是陕西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控股的大型能源类企业,公司于2019年9月24日变更设立,注册于榆林市高新区,注册资本30亿元。

公司主营业务为火力发电、煤炭生产和销售。截至2021年底,权属各级子企业共32户,资产总额逾550亿元,职工8800余人。公司火电总装机1118万千瓦(在役装机918万千瓦,在建2台100万千瓦机组),煤炭产能3150万吨/年(已投产煤矿2200万吨/年、在建项目产能950万吨/年)。

榆能集团

陕西榆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2012年7月组建成立的榆林市属国有独资企业,注册资本金60亿元,资产规模900亿元,现有职工近万人。榆能集团自成立以来,通过资产整合、收购兼并、投资新建等多种途径,已经形成了煤炭产运销、综合能源、精细化工、战略型新兴产业。目前煤炭核定产能3000万吨,中转发运能力6000万吨,火电装机4390MW、在建700MW,光伏发电装机100MW、在建300MW,化工产品产能170万吨、在建40万吨,有计算机生产线1条、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1处。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榆林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442所,其中高等学校4所、中等职业学校22所、普通高中40所、初中165所、小学324所、幼儿园876所、特殊教育学校11所。

全市基础教育和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在校学生75.49万人,其中普通高中6.92万人、中职3.43万人、初中14.53万人、小学34.88万人、幼儿15.62万人、特殊教育1037人。共有教职工6.62万人,专任教师5.37万人,其中高中8446人、中职2661人、初中1.42万人、小学2.15万人、幼儿1.9万人、特殊教育301人。

主要高等院校

榆林学院

榆林学院坐落于陕西榆林,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是陕西省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学校现有榆阳区绥德县和科创新城三个校区,设有15个二级学院,52个在招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5486人,其中全日制本科生14589人,专科生575人,硕士研究生307人,学历教育留学生15人。联合培养研究生231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1175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909人。其中二级教授1人,三级教授13人,正高职称121人,副高级职称424人,博士216人,专任教师队伍808人。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是由榆林市人民政府主办、业务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职业院校。2012年2月,经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后正式成立。学院由校本部、农学院、林学院、医学院、人文社科学院、艺术学院6个校区组成,校本部位于榆林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总占地面积3000余亩,建筑面积43万平方米。学院现有教职工861人,专任教师531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占50%以上,教授、副教授占20%以上,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占15%以上。

学院现设置5个二级学院和6个教学系,开设应用化工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煤矿开采技术、电子商务、学前教育、建筑工程技术、护理、畜牧兽医园林技术等特色专业。形成以能源类特色理工专业为主,财会、教育、农林牧专业为辅,文科理科全覆盖,三年制和五年一贯制并行的专业体系,逐步建立涵盖化学工程、机电工程、矿业工程、经济管理、建筑工程、师范教育、农林畜牧等专业技术领域的12大类35个专业。学院面向陕甘宁蒙晋青川豫等14个省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000多人。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713个,其中医院111家、社区服务中心20家、卫生院214家、村卫生室2612个。共有床位22729张,其中医院病床18313张,卫生院病床3430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30802人。已建成三级综合医院5个,二级综合医院17个。共有妇幼保健机构13个,中医医院12个,专科医院26个。

主要医疗机构

榆林市第一医院

榆林市第一医院是为救治中国人民志愿军伤病员创建于1951年的陕西省第二康复医院。1970年为支援陕北地区老区建设,整体搬迁至绥德县,改名为榆林地区中心医院。1989年成为延安大学第二附属医院,1995年被原国家卫生部评定为全国首批、陕北首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1999年撤地设市更为现名,2008年新建榆林院区,2010年建成全市医疗专家工作站,2016年授牌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附属榆林市第一医院。

榆林市第一医院现有绥德、榆林两个院区,占地104.98亩,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编制床位2000张。有在职职工268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44人,中高级职称1423人,博士研究生7人,硕士研究生279人,享受国务院和省、市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7人。

榆林市第二医院

榆林市第二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西安交通大学、西安医学院、陕西中医药大学、延安大学附属医院,国家老年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医院、国家消化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榆林分中心,西北五省唯一的中国医师协会基本消化内镜培训基地,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全市基层全科、影像、药学人员培训基地,是建设中的陕甘宁蒙晋交界最具影响力的医学中心。始建于1931年, 是陕西省建院时间最早的公立医院之一。医院建筑面积17.2万平方米,编制床位1650张,现有在职职工17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1492人,高级职称257人。

榆林市中医医院

榆林市中医医院为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床位编制900张,副高以上专家146人。现有国家、省级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6人,省级名(老)中医6人,市级名(老)中医22人,市级中青年中医药人才10人,市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7人,担任国家、省、市级专业委员会主委和副主委的职务19人,均是各领域的临床与科研的领军人才。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底,榆林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4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量达1159家,数量均位居陕西省前列。2023年,榆林市组织评议登记科技成果100项,其中科技成果综合水平达到国内领先59项,获“陕西省2023年科学技术奖”5项,其中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授权专利3580件,其中发明专利303件。技术交易合同登记额15.35亿元。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底,榆林全市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影剧院45个 (剧院10个、电影院35个)。文化艺术馆13个,公共图书馆12个,文化站201个,博物馆、纪念馆37处。

主要文化场所

榆林民俗博物馆

榆林民俗博物馆成立于2003年7月,现有三大展区,第一展区位于榆林市北大街田丰年巷3号院,占地面积440平方米,是榆林古城现存较完整的八大四合院之一,这里还原了四合院内老榆林人原汁原味的民俗生活与居住情态;第二展区位于榆林古大街六楼骑街之一的凯歌楼,展厅面积约1200多平方米,它是六楼骑街中、等级最高、面积最大的一座古城楼,这里从老榆林历史沿革、明清遗韵、帝王亲临、民国时期老街印象、古城记忆等五个方面,全方位地展示了老榆林城人的生命之礼俗;第三展区位于榆林市高新区沙河公园内,占地面积约为1200平方米的古城堡式窑洞四合院,这里是正在建设中的榆林市民俗生活体验馆。

中国算盘博物馆

中国算盘博物馆位于榆林市夫子庙步行街B区二、三、四楼,布展面积约2100平方米,展陈算盘9999件,是全国目前唯一以中国算盘为主题的博物馆。

榆林市星元图书楼

榆林市星元图书楼,原名榆林县图书馆,始建于1956年。1983年由榆林籍爱国港商胡星元先生捐资70多万元在原址上重新修建,同年被陕西省政府命名为“星元图书楼”。图书楼建筑面积4164平方米,藏书18.5万册。

媒体事业

截至2022年底,榆林全市共有广播、电视转播台18座。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66%。榆林广播电视台是榆林唯一的广播电视播出机构,截至2023年3月,榆林广播电视台共有电视节目2套,广播节目3套。榆林当地主要的报纸媒体为《榆林日报》。《榆林日报》于1949年创刊,是中共榆林市委机关报,也是榆林市内影响力最大的综合性报纸。

体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榆林市共有体育场12座,体育馆13个,游泳馆8个,其中大型体育场2座。榆林体育中心建筑面积5.2万㎡,建筑高度46米,是一座能容纳32000座的中型甲级体育场,是于2022年举办的陕西省第17届省运会的主会场。2022年8月6日-8月11日,陕西省第17届省运会在榆林市举办。榆林代表团以474.25金370.65银349.8铜,位列金牌榜第二、奖牌榜第二。

榆林体育运动学校建立于1987年,占地面积140.5亩,建筑面积7.9万平米,在校运动员540人,开设田径、国际式摔跤、举重、赛艇、皮划艇、射击、跆拳道、射箭、柔道、中国跤、拳击、男子篮球、越野滑雪等18个大项,与普通中小学联办游泳、跳水、乒乓球等10个小项。榆林体育运动学校自成立以来向陕西省和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1000多人,榆林体育运动学校输送的运动员曾先后获得奥运会银牌1枚、铜牌1枚和1个第四名,世界杯、世锦赛金牌14枚,亚运会、亚锦赛金牌12枚,全运会金牌13枚、银牌10枚、铜牌9枚。

环保事业

2022年,榆林市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20天,环境空气质量连续三年全面达标。2022年,中心城区降水量526.5毫米,pH值范围为5.64~8.26,全年未出现酸雨现象。

2022年,榆林市11条河流31个断面,Ⅰ-Ⅲ类优良水质类别占比93.5%,其中,Ⅱ类水质占比58.1%,Ⅲ类水质占比29.0%,Ⅳ类轻度污染水质占比3.2%,V类水质占比3.2%,地表河流水环境质量良好。

红碱淖湖水质类别为劣V类,与2021年相比,无明显变化;营养状态为轻度富营养,从2021年的中营养变化为2022年的轻度富营养,水质状态有所下降。

2022年榆林中心城区各功能区环境噪声均达标;道路交通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62.6分贝,道路交通噪声强度一级,评价为好;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8.6分贝,声环境质量评价等级为好。

2022年,榆林市全年优良天数比例达到87.7%。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

社会保障

2020年2月12日,榆林市被确定为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2022年末,榆林市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3.44万人(不含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72.63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为35.87万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77.17万人。全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34个,拥有床位6605张。全市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16.5万人(农村居民12.3万人,城市居民4.2万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月740元,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每人每年5000元。

交通

综述

榆林市地处中国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榆林地处中西部结合地带,位于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之处,承接东西南北。包西、太中银、神朔等铁路以及包茂、青岛—银川高速公路等高速公路纵横交错,年货物外运能力超3亿吨。境内有“三横五纵”干线铁路网,总里程达到1369千米;高速公路总里程达到1157千米,实现县县通高速;榆阳4E级机场是陕西省第二大航空港,直通国内26个主要城市,开通5条国际直飞航线。榆林市已经初步形成全国性交通枢纽。

公路

截至2022年末,榆林市公路总里程35139.12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56.68千米,国道1145.65千米,省道597.72千米,农村公路32239.07千米。在农村公路中,县道2959.73千米,乡道3723.67千米,村道23835.27千米。

2022年,榆林市公路运输货运量28290.65万吨,货物周转量564.39亿吨千米,客运量719.23万人次,旅客周转量7.22亿人千米。

主要高速公路

榆神高速

榆神高速公路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境内。该高速起于榆林市榆阳区、止于神木县,路线全长88千米,双向四车道路基宽26米,设计时速100千米/小时。

榆商高速

榆商高速公路是指陕西省境内榆林至商洛市的高速公路,起自榆林市途经延安市渭南市,止于商洛市。规划路线全长约749千米。榆商高速公路对陕北地区关中地区陕南三秦大地三大板块东线南北贯穿、通连为一体,东线板块率先突破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铁路

截至2019年,榆林市铁路天干地支线总里程达到1021千米,其中干线铁路920千米,支线铁路101千米,铁路路网密度达到234.29千米/万平方千米,电气化率达到100%;基本形成“三横四纵”干线铁路网络,主要包括横向太中银、神朔、准朔铁路,纵向包括包神、包西、神大、准神铁路;支线铁路主要有红柠、榆横一期、小纪汗煤矿铁路专用线

2022年,榆林市铁路运输中货运量28324.73万吨,货物周转量607.8亿吨千米,增长10.1%;客运量268.6万人次,旅客周转量18亿人千米。

航空

榆林榆阳机场是榆林市唯一一座民航机场,榆林榆阳机场于2008年4月10日正式建成通航。据2019年4月机场官网信息显示,榆林榆阳机场拥有一座航站楼,为T1(中国国内),共1.06万平方米;共有一条跑道,跑道长度为2800米;可保障年旅客吞吐量3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0.14万吨。

截至2023年3月,榆林榆阳机场运营航线达到37条,通航城市39个,通航点达到41个。2022年,榆林市民航运输货邮吞吐量3450.02吨,旅客吞吐量84.58万人次,运输起降10539架次。

人文

综述

榆林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重点文物古迹包括万里长城第一台镇北台、大夏国都统万城遗址、李自成行宫等。同时榆林还是著名的革命老区,解放战争时期,一批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在榆林市8个县30个村庄战斗生活过。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8月,榆林市共有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21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3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7处。

参考资料来源

统万城遗址

统万城,俗称白城子,位于靖边县最北端的白城则村,距县城50千米。它是我国东晋时期匈奴大夏国的首都,坐落在无定河北岸的沙漠里。“统万”的寓意是“一统天下,君临万邦”。它始建于公元413年,为匈奴铁弗部首领赫连勃勃征发秦岭以北十余万各族民众历时六年而建成,距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

统万城是中原地区境内唯一确知的匈奴城,唯一的沙漠古都。1996年,统万城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11月国家文物局又将其列入最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石峁遗址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东侧的土石山峁之上,地处黄河支流秃尾河及其支流洞川沟交汇处,属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夏朝早期遗存。石峁城址初建于距今4300年前后,沿用至距今3800年前后,以“皇城台”为中心,内、外城以石砌城垣为周界向内拱卫,坚固雄厚、巍峨壮观、气势恢宏,总面积超过4平方千米,大于年代相近的浙江良渚遗址和山西陶寺遗址,是目前中国乃至东亚地区发现的规模最大的史前石筑城址。2006年5月,石峁遗址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5月,石峁遗址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杨家沟革命旧址

米脂县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陕西米脂城东南23千米的杨家沟村,是红色革命圣地和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二者结合的旅游景点。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率领代号为“亚洲部”的中共中央机关、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转战陕北来到杨家沟,随行官兵共计600余人,在这里从事了重要的革命活动。

1972年,杨家沟村革命纪念馆开始筹建,1978年开始对外开放,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陕西省委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2005年杨家沟村被国家建设部、文物局命名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2005年在革命旧址内建立了"毛主席转战陕北纪念馆"。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2月,榆林市共有11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66项省级、211项市级、565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截至2019年1月,榆林市共有14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含4位已故非遗传承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60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352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陕北民歌

陕北民歌是流行于陕西省北部黄土高原上的各类民歌的统称。作为陕北地区历史上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长期融合的产物,陕北民歌形成时间较早,如民歌信天游即产生于周代中期,至汉代稳定成形,成为中国古老的民歌形式之一。

陕北民歌品类丰富,主要包括信天游、山曲、爬山调、船工号子、大秧歌调、旱船曲、酒曲、二人台、榆林小曲、清涧道情、传统小调及众多风俗歌曲等共两万七千余首。陕北民歌直接产生于日常的生产生活之中,与当地人的语音腔调、地域性格、生存环境、生活情感等联系紧密。它高亢粗犷、质朴率真而又委婉悠扬,展现出黄土高原独具的地域风格特点,既不同于关中、中原一带的民歌,又与草原民歌有所区别,像陕北民歌代表性的品种信天游“双句式、上下结构”的音乐形式就与其他地方的民歌形式截然不同。

陕北民歌代表性传承人为王向荣。王向荣,著名陕北民歌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陕西省音乐家协会副主席,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被誉为西部歌王。

靖边县跑驴

靖边跑驴是陕西靖边社火中的一种歌舞形式,在民间有“骑毛驴”“耍驴儿”“拉犟驴”“赶毛驴”等俗称,主要流传于靖边的宁条梁镇东坑镇、镇靖乡等乡镇。据光绪《靖边县志》记载,跑驴在清代的靖边已相当盛行。

跑驴表演技巧丰富,风格独特,充满生活情趣。它通常用钢筋、低碳钢丝焊接“驴”框架,加上可以转动的“轴承”,下有支架和4个小轮子,用电灯泡做眼睛,以兔皮、驴皮、驴耳、驴尾等不用加工的原料进行装饰,使“驴”成为“活道具”,不仅可以动耳、摇尾、眨眼、张嘴等动作,还可完成“旋转360度倒骑”“落鞍下驴”“双人同骑驴”等高难动作,一般尾随在秧歌队后进行即兴表演,主要特点是将驴拟人化,表演时传神、传情、诙谐、幽默,充分展现出民俗艺术的魅力和价值。

靖边跑驴具有浓郁质朴的乡土风情和生活气息,体现了当地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悠久的历史,具有社会学民俗学的研究价值,是陕北地区的代表性艺术表现形式。

榆林小曲

榆林小曲是形成并主要流行于陕北榆林地区的曲艺唱曲形式,相传由明代驻扎在榆林一带的军官蓄养的歌伎从江南带来,后在长期的发展演变过程中,以当地方言演唱并吸收化用了当地的民歌小调,丰富完善为今天的曲艺品种。

榆林小曲的表演形式为一人或二人主唱,多人分持扬琴古筝琵琶三弦琴京胡、碟子等伴奏并分不同行当兼唱。其唱腔音乐十分丰富,唱腔体裁为曲牌体,或单曲反复,或联曲串唱。伴奏乐器曲目多演绎男欢女爱和儿女情长的内容,尤擅表现由此生发出的离愁别怨。榆林小曲传统的节目有短有长,《日落黄昏》《妓女告状》《放风筝》及《梁山伯与祝英台》《张生戏莺莺》等皆为其中的代表性作品。

榆林小曲代表性传承人为林玉碧。林玉碧,1945年生,陕西榆林人。自幼师承其父著名榆林小曲演唱家林茂森,兼学习榆林小曲的伴奏。1961年,先后师从叶子峰、林玉书、张建汉学习扬琴京胡三弦琴。从艺五十余年来,掌握了在榆林地区流传下来的大部分榆林小曲曲调。

陕北说书

陕北说书是西北十分重要的曲艺说书形式,主要流行于陕西省北部的延安市和榆林等地。最初是由穷苦盲人运用陕北地区的民歌小调演唱一些传说故事,后来吸收眉户秦腔及道情和陕北民歌的曲调,逐步形成为说唱表演长篇故事的说书形式。

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部分)

定边县霸王鞭

定边“霸王鞭”是陕西省榆林市定边县的民间传统民俗项目之一,俗称“浑声响”表演形式独特,乡土气息浓郁。定边“霸王鞭”有双人表演和群场表演。表演时,配有地方民俗特色的喷呐鼓乐,加之舞者手中的“鞭”,磕打时有节奏的声响,舞态优美,情绪高昂,场面极其壮观。近年来,定边“霸王鞭”是当地民间各种文化活动不可缺少的表演项目,逢节庆假日各种吉庆活动,都能看到“霸王鞭”的表演,受到当地民众的欢迎。

榆林拼三鲜制作技艺

拼三鲜是榆林的一道传统名菜。 明代时为御用贡品,后传入民间。 拼三鲜兼具汉、满、蒙多种风味菜肴的特点,是榆林人宴请宾客、筹办红白喜事时宴席上的压轴大菜。 榆林拼三鲜最早限于六人吃,共四盘八碗,后成当地老十二件(拼三鲜、红条肉、菠菜焖肉丝、蛋羹汤、八宝饭、白面子、炸糕丸子、户辣鸡、黄花汤、肚丝汤清蒸丸子海带汤)里的一道大菜。 其制作工艺繁杂,工序繁多。 榆林拼三鲜五色(红、黄、白、绿、黑)俱全,汤鲜醇厚,清香可口,荤素搭配,营养均衡,实为美食中的上品。 榆林拼三鲜制作技艺已列入第三批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横山牛王会

横山牛王会是一个民间庙会,活跃于榆林市横山区的东南部。每年农历正月十二至正月十六举办,主要仪式和表演集中在正月十三到十五,活动区域涵盖5个乡镇41个自然村,往往还会吸引周边数万民众参加、参观。作为宗教信仰社祀活动,牛王会的全称是“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圣会”。

牛王会活动包括礼仪、建筑、手工艺、雕塑、绘画、秧歌、文学等多种文化形式,经长期发展,综合了中国传统农耕文化、北方游牧文化及军垦文化,也融合了儒、释、道三教文化,具有独特地域色彩,体现了陕北地区原生态民俗文化特征,承载了丰富的民间艺术及民族史内容。牛王会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文革”期间略有中断,但在20世纪民间文化复兴中,很快得到恢复。2009年“横山牛王会”被列入陕西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

榆林百姓以小米、黄米、高粱、玉米、荞麦、小麦、黑豆粉五谷为主食,主妇们善于一料多变、多料配制、粗粮细作、粮菜结合,精心烹,变换花样,饮食颇为可口,风味小吃,各地皆有,独具特色。

特色美食

榆林豆腐

榆林豆腐是陕西榆林经典的传统小吃。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用优质黄豆和“桃花水”磨制加工而成,点豆腐用酸浆,则做出的豆腐色白、嫩软、韧细、味美。

横山豆钱钱

横山豆钱钱是陕北地区汉族风味小吃,将黑豆白豆、黄豆)煮半熟后置石碾子上碾压,碾压成状似铜钱,故名豆钱钱。横山豆钱钱富含维生素e,锌,膳食纤维,钙,,以及其他微元素,易于消化,老少皆宜,夏有止渴消暑作用,冬有保温驱寒功效。

绥德黄馍馍

绥德黄馍馍是流行于陕北地区的一种汉族传统名小吃,原料由糜子面发酵,包裹蒸煮好的大枣豆类挤压掺合成的豆枣泥馅蒸制而成,口感松软带甜,营养丰富易消化,因其颜色呈黄色,所以名为“黄馍馍”。

习俗

铁水打花

“铁水打花”又叫打铁花,是榆林市米脂县一种独特的民间花会活动形式,被视为一种古老的烟火。一般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的晚上,即每年的元宵节前后进行表演,以祈求国泰民安、五谷丰登,亦有祥和喜庆之意。它也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当夜幕降临,铁花霎时像金蛇飞舞,从高处倒悬坠落如火山喷发,火花落时又如火树银花,铁花飞溅,黑色的夜空中闪烁着点点金光,流星如瀑布倾泻而下,瞬间梦幻般的美丽震慑众人。点点火花,勾勒出一幅灿烂辉煌的画卷,留下了源于陕北地区的文化和历史,也留下了浓浓的乡韵。

火判官

神木火判官是神木市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载体,保存了陕北黄土文化的艺术形象。“火判官”由砖砌而成,泥塑外表,头上戴一顶纱帽,如判官端坐。“火判官”在堆砌时会在面部及全身留出七个孔,点燃时就会七窍冒烟喷火,场面壮观。早在20世纪70年代,点燃“火判官”就是神木民间年俗之一,如今神木的“火判官”已经入选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放河灯

神木山七月十五放河灯始于宋代,经元、明、清三代发展渐成规模,其目的由最初的河神祭拜以及祭奠河中冤魂,逐步演化为祈福求祥的民俗活动。今天,人们通过放河灯祈求生活富足、人丁兴旺、家宅平安等美好心愿,赋予了这项古老民俗活动以浓厚的现代气息。如今,神木铧山放河灯已成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传统艺术

陕北秧歌

陕北秧歌舞历史悠久,起源于祭祀天地诸神,是祈保风调雨顺的民间活动,也是陕北人民在长期历史进程中集体创造,不断发展形成的一种古老时尚、独特多元、神聚形散的有别于其他地域的民间歌舞艺术。

清涧道情

清涧县道情,是流传于清涧县的一种民间曲艺形式,它蕴含着清涧劳动人民的文化创造,以乡土性和民俗性阐释着清涧人的性格特质、生活情趣和审美取向,有着强烈的精神凝聚力和地域认同感,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白云山道教音乐

白云山道教音乐始于明万历三十六年(1608),由北京白云观传入。清康熙年间,佳县道士云游江南、广集名山道乐,进一步丰富、发展了白云山道教音乐,同时在长期演奏过程中,又吸收借鉴了佛教音乐、晋剧、陕北唢呐、陕北民歌等曲调的精髓和演奏技巧,最终形成独具特色的白云山道教音乐。

特产

府谷海红果

海红果府谷县的传统果树,重点分布在府谷中、东部乡镇,营养丰富,医食同源,用途广泛,果实甜中带酸,含钙量为每克66.59毫克,可鲜食、制干、酿造、冰冻、酒醉等。2008年,府谷县组织申报,府谷海红果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审查,2011年成功注册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靖边荞麦

靖边荞麦,靖边县特产,为中原地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靖边荞麦是陕北地区的特色产品,具有高蛋白、含糖低的特点。靖边荞麦因抗旱、耐瘠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种植方式灵活等优点而种植历史悠久。2016年7月4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靖边荞麦”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风景名胜

综述

截至2022年3月,榆林市共有59家A级旅游景区,其中AAAA级旅游景区9家,AAA级旅游景区48家。截至2022年末,榆林市旅行社达到47家,星级饭店共有28家,其中五星级1家、四星级3家。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2730.01万人次,旅游收入100.13亿元。

参考资料来源

重要景点

红碱淖旅游景区

红碱淖景区位于陕西省北端,神木市西北部,地处鄂尔多斯市草原和毛乌素沙漠交汇处。湖泊平均海拔1200米,属大陆性季风气候。湖面37平方千米,大致呈三角形状,沿岸有七条季节河注入,平均水深5.2米,最深水位8米。红碱淖是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1995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评定为省级风景名胜区,2012年被国家评为“AAAA”级景区,2013年10月年被评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名胜区,2017年5月被评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陕西省十大自然风景名胜区和十大诚信单位,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

神湖水域辽阔,环湖四周自然生态良好,红碱淖湿地是全球最大的珍稀濒危鸟类——遗鸥繁殖与栖息地,每年四月至八月份,有占全球总量90%、多达10000多只的遗鸥在这里繁衍生息,另外还有大天鹅鸬鹚白鹭金雕、鱼鹰、鸳鸯等53种受国家保护的各类珍禽。红碱淖还有非常丰富的渔业资源,有鲤鱼、草鱼、鲫鱼、鲢鱼等17种淡水野生鱼类。

神木二郎山

神木二郎山位于神木市城西一千米处的窟野河畔。俗称“西山”,文人墨客视其貌似驼峰,亦叫“驼峰山”。创建于明正统八年(1518年),嘉靖年间重修,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朱厚照朱厚照正德十三年,巡行驻,观其形似笔架,赐名“笔架山”。

榆阳区黑龙潭景区

黑龙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陕西省榆林市城南60千米镇川镇红柳滩村东南,地处无定河畔和210国道边。黑龙潭历史悠每年农历六月十三日庙会活动期间,数以几十万计的游客信众蜂拥而至。

对外交流

2008年,榆林市与美国得克萨斯州贝敦市建立友好城市关系。

著名人物

古代

宇文恺

宇文恺(555年-612年),朔方夏州(治所在今靖边县北)人。北周至隋朝高级官员、城市规划建筑工程专家。宇文恺负责规划和主持兴建了隋首都唐长安城和东都洛阳城及其宫殿衙署。又开凿广通渠,决渭河黄河,以通漕运。置梁公堰,分黄河水入通济渠。还主持修建了隋朝的聂氏宗祠、离宫九成宫遗址杨坚独孤伽罗的陵墓,以及观风行殿、显仁宫、隋长城等。

宇文恺作为中原地区第二次大一统帝国隋时的工官,适逢大兴土木、制度重建的时代,进行了大量城市规划和建筑设计实践,以其深厚的理论功底、卓越的规划和建筑才能,规划设计了当时最重要的城市和建筑,并且述古创新、论著甚丰,对当时和后世的城市规划和建筑理论产生重大影响。

韩世忠

韩世忠(1089年-1151年),延安府绥德军(今绥德县)人,南宋名将。

韩世忠身材魁伟,勇猛过人。出身贫寒,十八岁时应募从军。在抗击西夏、金朝的战争中为宋朝立下汗马功劳,又在平定各地叛乱中作出重大贡献。韩世忠为人耿直,不肯依附权臣秦桧,曾为岳飞遭陷害而鸣不平,史称其“固将帅中社稷臣也” 。累迁至镇南、武安市、宁国三镇节度使,封爵咸安郡王。晚年杜门谢客,口不谈兵,悠游西湖以自乐 。韩世忠与岳飞、张俊刘光世合称“中兴四将”。

李自成

李自成(1606年-1645年),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原姓拓拔,原名鸿基,陕西米脂县人,党项族。明崇祯二年(1629),率领农民起义,于1644年(崇祯十七年)推翻了统治长达276年的朱明王朝中央政权,具有深远的历史影响。

近现代

路遥

路遥(1949年12月3日 —1992年11月17日),本名王卫国,出生于榆林清涧县,中国当代作家,代表作有《平凡的世界》《人生》等,曾任陕西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和副主席。

路遥的创作,敏锐地追踪乃至前瞻地捕捉社会变迁的时代感,对乡村及乡村青年一代命运充满关切,正视农村青年成长、追求与城乡分治之严酷现实之间的矛盾冲突,情感激越而思想冷峻,故事往往在城市与乡村的交叉空间展开。

路遥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莫》,是根据其本人“文化大革命”期间保护县委领导干部的亲身经历创作的,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广受好评,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后改编为同名电影,亦产生轰动效应。1988年完成并出版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并且极受处境卑微而急于改变自身命运的青少年的喜爱,流传叶永烈,成为长盛不衰的畅销书,自问世以来已销售近2000万册。1992年11月17日,路遥因病医治无效在西安市世,年仅43岁。

张维迎

张维迎,1959年出生,吴堡县人。西北大学本科,研究生,牛津大学博士毕业,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前身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联合创始人、教授、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

康震

康震,1970年生,陕西绥德人。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文学,主要研究方向为古代都城文化与文学,古代散文文体,古代诗词。康震曾出版专著、教材二十余部,发表论文八十余篇;荣获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奖励十余项,主持国家、省部级教学、科研课题十余项。康震曾多次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百家讲坛》,主讲《唐宋八大家》等系列传统文化讲座;多次担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诗词大会》 《经典咏流传》 《朗读者》等栏目文学顾问、鉴赏嘉宾。

荣誉称号

1986年12月8日,榆林市入选中国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

2014年,榆林市被评为中国第一批新能源示范城市。

2019年,榆林市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

2021年,榆林市获评“国家卫生城市”称号。

2022年,榆林市入选“2022中国活力城市百强榜”,位列第76位。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