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堂庄村 :福堂庄村

更新时间:2024-09-21 08:49

福堂庄村,榆次区北田镇福堂村,土地总面积2000亩,居民129户,人口489人,劳动力360人。以苹果和温室蔬菜为主导产业,果树的品种有,金冠、长、短枝新红星,红富士, 年产600万斤。

福堂庄村相关的

宋氏通背拳始创于清末年间,流传于甘肃省陕西省大西北一带,是一种刚柔相济,融合道家武当派,佛家少林派,以及各门各派的通背拳、通臂拳为指针,博采众家之长,吸各门各派之精华,自创的一门宋氏通背真功。

源流与发展 创始人宋天祥(1889--1987),生于清朝末年,卒于一九八七年,享年九十八岁。早年以保镖、教头为生,他历经磨难,由道入释,穿梭于陕西、咸阳市一带,在大西北收徒弟上百余人。一九五零年宋氏一家返回老家河南省偃师区李村镇下庄村,从此在乡务农,安居乐业。当年,宋天祥先生身材魁梧,仪表堂堂,眉清目绣,膀阔腰圆。精通刀、枪、鞭、棍、拳,尤其是以通背意功,独家创意。由宋天祥老人亲自撰写的《宋氏通背拳谱》,理意分明,功法简要,通过自身的精研细钻、刻苦体练,深得其妙,他将内功、纳卦、神运、地尤四经与内家拳、白猿通背、沙氏通背、形意拳融为一体。宋氏通背拳重视内功,内壮才能外强,在陕西省甘肃省拳术流派中占有重要地位,名气很响。

九十年代以前,河南省偃师区李村镇下庄村,山野地僻,交通闭塞,与外交流甚少,宋氏一家除了务农,就是研练拳术。星移斗转,岁月更选,宋氏通背拳在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中秘而繁衍,世世相因,历100多年而不衰,经三代(祖父宋天祥、父亲宋福堂、子宋铁龙)而有发扬,到现在的第三代传人宋铁龙,更加继承和发展了宋氏通背真功。

2004年--2005年一年当中,宋铁龙以其丰硕成果为中华武术增光添彩,以其卓越的武功证实了宋氏通背拳的威力。2004年3月出山,3月8日参加洛阳电视台动感先锋演出,轰动台下五千名观众,获得特别表演奖。6月8日,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管理中心排录功力记实片。6月中旬,参加河南广播电视台第四十八期《武林风》,以单掌劈五砖、二指断砖等获武林风特别表演奖。10月28日,参加中国首届功力大赛,在广东佛山演出获得特别表演奖。2005年5月21——23日在湖南娄底市参加中国第二届华夏武术武状元争霸赛,技压群雄,分获特别表演奖、套路奖、单臂二指倒立奖、铁拳功力奖、乙散打金腰带,并称全国武状元,获金腰带一条,两枚金牌湖南卫视山东卫视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央视五套、中国体育报、中国武术杂志、武林杂志、洛阳电视台、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湖南日报、长沙日报等各家媒体纷纷报道。同年7月6——8日,现年51岁的宋铁龙先生应邀参加了国家体育总局在安徽淮北举行的全国武术散打王争霸赛。在拥有200多名的竞争对手中,宋铁龙先生脱颖而出,经过一天一夜的循环争夺赛,体重只有60公斤的他,战胜了75公斤级的江苏省选手铁拳王李达,荣获散打冠军。

紧接着在散打王争霸赛中,宋铁龙先生再一次显示了宋氏通背拳的搏击真谛,以精湛的武艺和充沛的体力打满五局,以总分3比2的成绩,战胜了体重75公斤,年龄23岁,曾获国家三届散打冠军的江苏省专业散打队铁腿王于小,赢得本届散打王。散打组委会惊呼:年过半百,体力惊人,创中国武术散打界的奇迹。

综上所述,宋氏通背拳术以崭新、陌生的面孔给我国武术界带来了神奇和宽慰,充分体现了中华民间武术蕴藏的巨大潜力和精华,从而也对广大武术爱好者提出了新的课题,散打不是许多人认为的受限于年龄的制约。宋氏通背拳和宋铁龙先生的出现,给我们以很好的启迪:武术源于民间,根在民间,任何有利武术发展和继承的武术瑰宝都要我们去发扬和宣传。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