秃疮花 :罂粟科秃疮花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11:09

秃疮花(学名:Dicranostigma leptopodum (Maxim.) Fedde)是罂粟科,秃疮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可达80厘米,全体含淡黄色液汁,被短柔毛,茎多,绿色,基生叶丛生,叶片狭倒披针形,羽状深裂,小裂片先端渐尖,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叶柄条形,茎生叶少数,生于茎上部,裂片具疏齿,先端三角状渐尖;聚伞花序;花梗无毛;具苞片。花芽宽卵形,萼片卵形.花瓣倒卵形至回形,雄蕊多数, 花丝丝状,花药长圆形,黄色;子房狭圆柱形,绿色,蒴果线形,种子卵珠形,3-5月开花,6-7月结果。秃疮花根及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镇痛、杀虫脒等功效,治风火牙痛、秃疮、痈疽等。秃疮花冬春覆盖率高,可作为果园的保墒植物。

形态特征

通常为多年生草本,高25-80厘米,全体含淡黄色液汁,被短柔毛,稀无毛。主根圆柱形。茎多,绿色,具粉,上部具多数等高的分枝。基生叶丛生,叶片狭倒披针形,长10-15厘米,宽2-4厘米,羽状深裂,裂片4-6对,再次羽状深裂或浅裂,小裂片先端渐尖,顶端小裂片3浅裂,表面绿色,背面灰绿色,疏被白色短柔毛;叶柄条形,长2-5厘米,疏被白色短柔毛,具数条纵纹;茎生叶少数,生于茎上部,长1-7厘米,羽状深裂、浅裂或二回羽状深裂,裂片具疏齿,先端三角状渐尖;无柄。

花1-5朵于茎和分枝先端排列成聚伞花序花梗长2-2.5厘米,无毛;具苞片。花芽宽卵形,长约1厘米;萼片卵形.长0.6-1厘米,先端渐尖成距,距末明显扩大成匙形,无毛或被短柔毛;花瓣倒卵形至回形,长1-1.6厘米,宽1-1.3厘米,黄色;雄蕊多数,花丝丝状,长3-4毫米,花药长圆形,长1.5-2毫米,黄色;子房狭圆柱形,长约6毫米.绿色,密被疣状短毛,花柱短,柱头2裂,直立。蒴果线形,长4-7.5厘米,粗约2毫米,绿色,无毛,2瓣自顶端开裂至近基部。种子卵珠形,长约0.5毫米,红棕色,具网纹。花期3-5月,果期6-7月。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云南西北部、四川省西部、西藏自治区南部、青海省东部、甘肃省南部至东南部、陕西秦岭北坡、山西省南部、河北省西南部和河南省西北部,生长在海拔400-3700米的草坡或路旁,田埂、墙头、屋顶。

繁殖方法

秃疮花种子的萌芽率随种子贮藏时间的延长迅速下降,当年采收种子萌芽率高达78.2%,贮存一年、两年的种子萌芽率分别为33.2%、15.4%。秃疮花种子发芽整齐度差,在室内保证种子萌发最适温度(25℃)、湿度的条件下,当年采收的同一批种子萌发时间先后间隔长达一个月。

播种条件对出苗影响秃疮花出苗受播种期、播种量、播种深度、播种湿度等不同因素的影响,秃疮花春夏两季均可播种,以夏季播种为佳。春播种子因土壤温湿度不够不能适时出苗。播种量5克/平方米,播种深度0.5厘米,播种后土壤浇水3厘米,秃疮花的出苗整齐度最好。

选向阳,大气、土壤、水质等均符合绿色农产品生产要求的地域进行种植。最好选择山荒地种植,也可在果园间种。秃疮花呈莲座状生长,种植密度宜稀不宜密,采用条播或撒播方式播种,播种深度0.5-1.5厘米,播种量每3.7-4.48千克/公顷。

栽培技术

秃疮花出苗期较长,早期生长缓慢,幼苗期需人工锄草或拔草2-3次。当年8、9月份和来年4、5月份秃疮花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最旺盛,补肥可改善药草的品质、提高产量。秃疮花抗逆性强,生长期无需特殊管理既能良好生长。盛花期植株的生物碱等活性物质含量较高,及时采收。采后需充分晾晒,干燥保存。5月上旬至6月中旬,种荚变为黄褐色时采收种子,以免种荚破裂浪费。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根及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消肿镇痛、杀虫脒等功效,治风火牙痛、咽喉痛扁桃体炎、淋巴结核、秃疮、疮疖猪疥螨病痈疽

参考资料

湿地植物科普(第110期)——秃疮花 .三门峡黄河湿地保护区.2024-08-14

秃疮花(Dicranostigma leptopodum (Maxim.).科学网.2024-08-14

秃疮花.卫生消毒网.2024-08-14

秃疮花.中医中药网.2024-08-14

秃疮花种子萌发特性研究.万方数据.2024-08-14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