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军 :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

更新时间:2023-10-31 10:42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该纵队是由晋冀鲁豫军队所属冀南军区部分部队发展而来的。

概述

冀南军区最早成立于1938年4月,由八路军第129师东进纵队兼,辖第1至第5军分区,辖区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山东省德州、聊城市和河南安阳之间。12月,东进纵队和冀南军区分开。

历史沿革

1940年6月,冀南军区进行整编,辖新编第4、第7、第8、第9旅和第1至第5军分区,后增编第6、第7军分区。同年下半年,冀南军区所属部队参加“百团大战”。从 1941年起,军区部队进行反“扫荡”、反“蚕食”、反“清剿”斗争。1942年,新编第7、第8、第9旅先后并入第6、第3、第4军分区,所属部队归各军分区领导。1943年10月,军区直属八路军总部指挥。

1944年5月,冀南军区与冀鲁豫军区合并为新的冀鲁豫军区,但仍保留冀南军区番号。1945年6月,成立冀南指挥部。为了参加豫北战役,冀南指挥部将所属部分部队编成平汉纵队。9月7日,平汉纵队改为冀南纵队,奉命西进参加上党战役。陈再道任司令员,杜义德任副司令员。1945年10月,正式恢复冀南军区,辖第7至第11军分区和独立第4旅。晋冀鲁豫军区为应付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进攻,将所属冀南军区主力部队孔(庆德)秦(基伟)支队、雷(绍康)寇(庆延)支队、杜(义德)支队编成冀南纵队。11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编组超地方性正规兵团的指示,将冀南纵队编为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陈再道任司令员,宋任穷任政治委员,辖第4、第5、第6三个旅及独立团,共1.4万人。1946年7月,第2纵队与冀南军区合并,仍保留第2纵队建制。陈再道任司令员,王从吾任政治委员,王光华任副司令员,刘志坚、马国瑞任副政治委员,王蕴瑞任参谋长,钟汉华任政治部主任。从1946年8月到1947年5月,为粉碎国民党军对解放区的全面进攻,第2纵队在冀鲁豫区担任内线作战,先后参加定陶战役、城战役、滑县战役豫北战役等,歼敌1.6万余人。1947年6月底,第2纵队与冀南军区分开,归晋冀鲁豫野战军建制,随刘邓大军主力参加鲁西南战役,沿陇海路南下,向大别山进军。8月28日,进至大别山水麓。1948年3月初,北渡淮河转向豫西南进行外线作战。

1948年5月9日,晋冀鲁豫军区第2纵队改称中原野战军第2纵队,司令员陈再道,政治委员王维纲,副司令员范朝利,副政治委员钟汉华,参谋长王蕴瑞,政治部主任许梦侠,下辖第4、第6旅。第5旅归鄂豫军区建制。随后参加宛西、宛东战役。11月至12月参加淮海战役

1949年2月,根据小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和部队番号的决定,第2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0军,隶属第二野战军第3兵团建制,由兵团副司令员杜义德兼第10军军长,王维纲任政治委员,范朝利任副军长,高厚良任参谋长,许梦侠任政治部主任,张济世任供给部部长,下辖共1.95万余人。第4旅改称为第28师,陈中民任师长,姚克 任师政治委员;第6旅改称为第29师、周发田任师长,于笑虹任师政治委员。

4月21日,第10军参加渡江战役,担负封锁、维护长江沿岸交通,保证主力渡江作战的任务。6月,以皖北独立师为基础,组建第30师,列入第10军建制。马忠全任师长,军政治部副主任鲁大东代师政治委员,此时第10军兵力达3.5万余人。

渡江战役后,经休整、补充,8月下旬,第10军由安庆地区出发,经河南省、湖北、湖南省,向贵州省四川省挺进,参加解放大西南的作战。10月初从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集结地桃源出发,与友军突破中国国民党黔东防线,攻占黔北重镇遵义市。继奔袭川南,强渡长江,西渡岷江,参加围歼胡宗南集团的成都战役,解放川黔两省的凤凰、自贡市内江市等29座县城。1950年2月,第10军全部到达川南,兼川南军区,下辖内江、宜宾、乐山市泸县等四个军分区及自贡警备司令部。杜义德任川南军区司令员,李大章、彭涛、王维纲任政治委员、许梦侠任政治部主任,第28师兼宜宾军分区,第29师兼内江军分区,第30师兼乐山军分区。川南军区组建后,即进行剿匪和政权建设。1952年2月,第10军与川南军区分开,同时第29师调归第15军建制,第62军第184师调归第10军建制。1952年4月25日,第10军军部和第30师调归海军,第28师调归第23兵团,第184师调归装甲兵和华北军区,该军番号撤销。

摘自天津人民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上的70个军》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