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平湖 :古琴演奏家

更新时间:2023-08-15 18:20

管平湖(1897年3月4日—1967年3月28日),原名管名平,字吉庵、仲康,号平湖,是中原地区著名的古琴演奏家和画家。祖籍苏州市,出生于北京一个艺术世家。他的父亲是清代名画家管念慈之子,从小跟随父亲学习绘画和弹琴。管平湖擅长工笔,笔法秀丽新颖,不拘泥于成法。他是“湖社”画会的主要成员之一,并曾任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的教师。管平湖的艺术成就备受赞誉,被誉为“琴画双绝”。

个人经历

学艺经历

管平湖自幼从父亲管念慈习琴和学画,1910年父亲去世后,他曾随叶诗梦、张相韬学琴。1912年师从杨时百并加入杨宗稷创办的“九嶷琴社”,学习了《渔歌》《潇湘水云》《水仙操》等曲目。1923年回故乡游览苏州天平山时,遇到悟澄和尚,随其学琴,半年后琴艺大进。他的琴艺精湛,曾得“九嶷派”杨宗稷、“武夷派”悟澄老人及“川派”秦鹤鸣等名琴家之真传,形成了有重要地位的“管派”。1938年,在北平市组建风声琴社,1947年与张伯驹王世襄等创办北平琴学社。他还在汉学专修馆、国乐传习所和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琴,在北平京华美术专科学校教画。

个人成就

建国后,管平湖先生被聘为中国民族音乐研究所副研究员,专门从事于古琴研究、整理工作,且成绩卓著;已成绝响的古谱《广陵散》《幽兰》经他打谱后,又重放异彩;此外《大胡笳》《小胡笳》《获麟操》《乌夜啼》《长清》《短清》《离骚》《白雪》等琴曲也是经过管平湖打谱整理的。他还撰有《古指法考》一书。

管平湖的古琴演奏运指稳重刚健,刹有神韵,风格苍劲古朴,刚柔相济,先生虽逝,但有录音资料所存,大部分为五十年代或更早期灌制,限于当时的条件,其音响效果显然不能与现代录音相比。但正因如此,更使得这些流传于世的罕有录音弥足珍贵。

管平湖先生的代表曲目计有《流水》《广陵散》《胡笳十八拍》《幽兰》等,他的故居在东城区东四十三条17号。

管先生演奏的《流水》被相继载入美国旅行者2号探测器旅行者1号探测器上的旅行者金唱片,二者均已飞出太阳系,管平湖先生的音乐也成为一首传播入宇宙空间的中国音乐。

个人生活

管平湖一生多贫苦,冬天既没有取暖设施也没有御寒的衣服,需要自己生火做饭,手指缝常留有煤渣。他的指甲有问题,因此不蓄指甲,这本是弹琴的大忌,但经过长期弹奏,他的指尖形成了胼胝,因此弹琴时反而产生了一种苍古、刚健的音色。他有一子三女,其中大女儿在1949年逝世,二女儿在南下期间病死,只余一个小女儿。1958至1960年间,管平湖和王迪曾在乐瑛家中住了两年。他擅长修琴和鉴定古琴,曾为北京故宫博物院修复唐朝古琴“大圣遗音”,指导郑珉中修复汪孟舒的唐琴“春雷”,鉴定高仲钧的“老龙吟”为唐琴。他的教学方法传统,依口传心授之法,和学生逐句对弹,对指法、吟绰注要求极为严谨。沈幼、袁荃猷、郑中、王迪、许健等人均得其传,其中郑珉中被称为“管平湖琴韵犹存”。他的艺术爱好还包括盆栽花木、养金鱼、蓄鸣虫等,其中盆栽花木如香橼、佛手,均枝繁叶茂,果实累累。他还擅长火绘,王世襄认为他的火绘技术比当时的许多艺人都高。

个人作品

亦擅画,仕女学改琦,为湖社画会成员,金绍城弟子,工人物。笔法秀丽新颖,人物自然,表现出空灵飘远的境界。

管平湖的作品:

外部链接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