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2防空导弹 :中国仿制改进的苏联萨姆-2型防空导弹

更新时间:2024-09-20 11:40

红旗-2地空导弹是中国研制的首款地空导弹,红旗-2继承了红旗-1射程远、拦截空域大、杀伤威力强的优点,而且提高了抗干扰能力,综合性能得到很大提升。

红旗-2的前身是红旗-1,而红旗-1则是苏联S-75地空导弹北约代号:萨姆-2)的仿制产品。S-75地空导弹最初目的是为了防范携带核弹的美英战略轰炸机对苏联主要城市实施核打击。1964年1月,国防部五院二分院提出在红旗-1导弹的基础上独立研制红旗-2导弹的任务。1967年,红旗-2导弹研制设计定型,批量装备部队。

1967年9月8日,一架U-2侦察机飞入中国华东地区,并开启转播干扰设备,中国空军地空导弹第14营,连续发射2枚红旗-2防控导弹,以及1枚红旗-1型导弹。最终U-2侦察机在海宁市高空被第2枚红旗-2型导弹击落。经此一役,红旗-2型地空导弹正式成为中国空军防空部队装备序列中的中流砥柱,陆续装备200多个防空导弹营。红旗-2及其改进型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的防空导弹已经由单纯的仿制走上自行研制的道路。

发展沿革

研制背景

红旗-2的前身是红旗-1,而红旗-1则是苏联S-75地空导弹的仿制产品。作为苏联第一代实用化的防空导弹系统,S-75地空导弹拉沃契金设计局“金刚石”中央设计局联合研制,最初目的是为了防范携带核弹的美英战略轰炸机对苏联主要城市实施核打击。

在对空防御力量体系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防空导弹。为此,在1958年,中国引进了5个营共计62枚S-75地空导弹。

“543”导弹系统即苏联萨姆-2地空导弹的仿制代号。从1958年开始,在苏联的帮助下,中国地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在仿制苏联援助的“543”型地空导弹基础上艰难起步。1960年6月,正当仿制工作刚刚全面展开时,苏方突然撕毁协议,撤走专家,“543”仿制工作被迫处于半停顿状态。1961年5月26日,召开红旗一号型号委员会会议。特别是针对“543”仿制工作提出全面的保密要求。1964年,“543”正式定名为红旗一号。经过两年多的艰辛努力,各厂产品陆续出厂,运往酒泉导弹试验基地做分系统试验。至秋天,仿制“543”型地空导弹的全型号武器系统实弹试验一次成功,并通过了生产定型。1964年12月,国务院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批准红旗一号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定型,转入批生产,仿制工作完成。

研制历程

1964年1月,为了满足对敌斗争的迫切需要,国防部五院提出在红旗一号导弹的基础上研制红旗二号导弹的任务。1964年4月22日,国防部五院颁布命令,任命钱文极为红旗二号总设计师,吴展陈怀瑾李蕴滋为副总设计师。

1964年10月16日,蘑菇云腾空而起,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美国和台湾当局都急于获取相关情报,U-2高空侦察机再次频现,两个月内11次进入大陆领空进行侦察。11月26日,一架U-2高空侦察机从福建省进入大陆腹地,等待已久的导弹营队迅速作出反应,但却未能击落来犯U-2高空侦察机,研制红旗-2导弹的任务迫在眉睫。

1965年4月,七机召开红旗二号导弹研制工作会议,决定由二院负责导弹总体技术及遥测弹设计试制。1966年6月,国务院特种武器定型委员会通知,军委批准了地空、海防导弹定型委员会名单,七机部副部长钱学森任地空导弹定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二院副院长钱文极为委员。1966年7月至12月,红旗二号两次进行定型飞行试验,第二次取得6发5中的好成绩。截至1967年2月,红旗二号先后进行了7发飞行试验。1967年,红旗-2导弹研制设计定型,批量装备部队。同年9月,中国军队首次使用红旗-2导弹,在电子对抗的条件下,击落入侵嘉兴市地区的U-2高空侦察机,这是红旗-2导弹首战夺胜。

至20世纪60年代末,中国已具备批量生产红旗-2型地空导弹的能力,年产量可装备25个地空导弹营。这些导弹迅速充实了整个空军防空导弹部队,成为空军服役时间最长的第一主力导弹装备。80年代,各型红旗-2防控导弹的生产速度达到每年100枚,共装备大约100个防空导弹营,它们构成了中国当时的对空防御的基础。

技术特点

红旗二号导弹在当时是世界上较为先进的防空武器,最大射高在2万米以上。与红旗一号相比,红旗二号增加了燃料舱容量,加大了前翼面积,增加了射高与射程,还有针对性地加装了“28号反干扰电路”。作为一种用液体推进剂提供动力的导弹,它的最大射程可以达到35千米,最大射高为27千米,但发射准备时间仍然较长。红旗二号的基本战斗单位是营,每营有制导雷达站1套,导弹发射架6个,配发导弹10~20发。对付每一目标一次最多可连发3发导弹。

总体设计

红旗-2导弹由两级火箭组成,采用正常式气动布局。一级火箭由固体燃料推进器、连接舱和稳定尾翼组成,用于起飞加速;二级火箭由战斗部、无线电引信、液态火箭发动机、导弹控制系统和弹体组成,用于续航飞行和击毁敌目标。

红旗-2导弹的弹头呈尖锥形,导弹的弹头部位还有4片呈“X”型的前翼,面积较小,呈梯形,前缘后掠。

弹头后的弹身呈圆柱形,由液体发动机、导弹控制系统、主弹翼、舵等部分组成。其中导弹主弹翼呈梯形,前缘后掠,主弹翼主要用来产生导弹飞行所需的升力;导弹的舵面积很小,呈梯形。弹体的结构材料大部分采用镁合金和铝合金制成。

红旗-2弹尾部分由固体燃料助推器、连接舱和稳定尾翼组成。稳定尾翼位于弹体底端,四片梯形翼面面积很大,是辨别该导弹的醒目标志。稳定弹翼中也只有一对设置有液压作动装置(红圈内所示),用于控制导弹方向姿态的调整。

动力系统

液体发动机是红旗-2导弹的主发动机,其采用红烟硝酸(氧化剂)和混胺(燃料)作为推进剂,采用泵式供应系统,副系统为单组元燃料发生器,单组元燃料为硝酸异丙脂,其地面推力为25.99千牛,推重比为0.6,燃料室内压力为4.41兆帕,发动机启动后0.5秒左右就能达到额定推力。与固体发动机相比,液体发动机的推进剂成本低,单位推力大,且推力可调,推力控制精确,因此在早期的导弹系统中被广泛应用,但液体发动机也有致命的缺点,液体发动机结构复杂,很多液体推进剂都具有毒性和腐蚀性,不能在导弹中长时间储存,须在发射前临时加注,这样使得作战准备时间过长。

红旗-2的固体助推器,采用硝化甘油的固体发射药作燃料,壳体由合金钢制成。其装填燃料后重974千克,其中火药装料重量约550千克,最大推力490千克,火药装料的燃烧时间为3~4.3秒。

战斗部

红旗-2防空导弹战斗部为高能破片杀伤型。红旗-2的战斗部借助高能炸药爆炸时所形成的12000片破片来击毁目标。主要是靠高能炸药爆炸作用下,形成大量高速破片,利用破片的高速碰击、引燃和引爆作用毁伤目标。红旗-2导弹采用预控破片战斗部,采用导弹壳体刻槽、炸药刻槽或增加内衬等技术措施,使壳体局部强度减弱,控制爆炸时的破裂部位,从而形成破片。由于导弹发射时的加速度不高,对壳体的结构强度要求不高,所以能把预先制造好的破片用树脂黏结在一起作为弹头的壳体,或者把这些预制破片和炸药一起装在薄金属壳体内。这种预制破片型杀伤战斗部炸药的爆炸能量不用于分裂形成破片,能量利用率高,杀伤效果较好。

制导站

红旗-2B全套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以为营建制编成:包括6部发射架、24枚导弹、1个制导站。其中制导站由雷达收发车、显示车、指令车、坐标车、配电车及3辆电源车组成。

雷达收发车是一辆拖车,在车箱内有:E/F波段主雷达发射机单元、E/F波段主雷达无线电接收机单元、I/J波段辅助测距雷达发射机单元、单脉冲雷达接收机单元、天线馈电系统、天线伺服系统。在车箱顶部有:主雷达高低角度扫描天线、主雷达方位角扫描天线、目标照射雷达天线、D波段导弹指令制导发射机天线、辅助望远镜(它可以辅助观测目标、对抗电子干扰)和电视跟踪摄像头、辅助测距雷达天线接收机盒。其中方位角扫描天线上方的两个抛物面照射天线,一个水平极化,另一个垂直极化。在跟踪目标时,采用照射体制工作,这时两个扫描天线只接受目标回波,以此迷惑敌人,使其不能采用角度欺骗电子干扰。有干扰时,还可用单脉冲和电视跟踪。目标和导弹之间的坐标差别,使用坐标车相应的坐标系统即可获得,目标和导弹的距离和角度也可以由辅助的数字跟踪系统提供。

显示车是导弹火力营的作战指挥中心,装有敌我识别仪、电视跟踪器和大型平面显示器、营级和上级的通信设备及训练模拟器等。

指令车装有信号转换编码和译码装置。坐标车装有电视和敌我识别的电子装备,目标和导弹的跟踪系统和微型计算机。计算机用于发射决策,导弹制导和控制指令产生的计算。

配电车主要装有配电盘,用电缆向制导站提供电源。

电源车3辆电源车,每辆车都装有50赫兹发电机,为配电车提供三相50赫兹和三相400赫兹的交流电

发射装置

红旗-2导弹从发射架上倾斜发射,发射架是单臂导轨式可移动的,发射架基座的三个驻锄呈“丄”型设置,后部有挡焰板,发射机的底座箱内还设置有高低机和转向器,用来做射击参数的调整。发射时与制导站天线角度同步,允许发射的射角范围为10~65度。基本型的红旗2A行军时由牵引拖车携带。后来“红旗”-2的改进型中有采用自行式的坦克底盘或者卡车牵引底盘,提高了航空武器系统的越野能力。但发射装置的基本结构并没有变化。

性能数据

衍生型号

红旗-2甲

1973年年初,中央军委决定对红旗-2型导弹进行改型设计,旨在提高导弹的抗干扰和打击低空目标的能力,井于1973年8月将其命名为红旗-2号甲导弹。1978年至1982年,红旗-2号甲导弹先后完成了研制阶段试验、设计定型试验,最终,航空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于1984年6月批准红旗-2号甲导弹定型。红旗-2号甲简称HQ-2A,它比“红旗-2号”速度高,增大了作战空域,提高了抗干扰和自卫能力。

红旗-2乙

1978年7月,中央军委决定对红旗-2型导弹武器系统进一步改进,命名为红旗-2B导弹。主要加强整个系统作战反应速度和可维护性,减少导弹营使用车辆,使用了62式坦克底盘改装的履带发射车,提高抗干扰能力和打击高速机动目标的能力,扩大作战空域及缩短战斗准备时间。1980年至1986年,红旗-2B导弹先后进行了实弹射击试验和鉴定飞行试验,均获成功。

红旗-2B采用了液体燃料储存技术,燃料可以长期封装保存在弹体中,无须战时再加注,使得导弹的发射准备时间大大缩短,可维护性能大大提升。导弹的引信采用了调频相位比较装置,引信可靠性增加。另外,改进后的弹体机动过载承受能力增加到20G(重力加速度),使其能够打击机动目标。

随后的几年里,中国又陆续推出和相继改进研制了红旗-2F、红旗-2J、红旗-2P和红旗-2乙、红旗-12和红旗-22等型号导弹

红旗-2J型导弹

红旗-2J型导弹采用卡车牵引底盘,公路机动能力较强。导弹的装填起竖装置便于操作,可以在5分钟内完成导弹上架起竖的发射准备,较之前至少缩短50%。

服役经历

1967年,红旗-2防控导弹定型并装备部队。1967年9月8日,一架U-2侦察机飞入中国华东地区,并开启转播干扰设备,中国空军地空导弹第14营,连续发射2枚红旗-2防控导弹,以及1枚红旗1型导弹。最终U-2侦察机在海宁市高空被第2枚红旗-2型导弹击落。经此一役,红旗-2型地空导弹正式成为中国空军防空部队装备序列中的中流砥柱,陆续装备200多个防空导弹营。

20世纪80年代,各型红旗-2防空导弹的生产速度达到每年100枚,共装备大约100个防空导弹营,它们构成了中国当时的对空防御的基础。

评价与意义

评价

红旗-2防控导弹是中国第一代地空导弹的优秀代表,是经历过实战的功勋导弹。作为中国自行研制防空导弹的开山之作,红旗-2导弹揭开了中国导弹保卫新中国领空的序幕。(《神剑 导弹武器装备概览》评)

意义

作为中国研制的首款地空导弹,红旗-2及其改进型的相继问世标志着中国的防空导弹已经由单纯的仿制走上自行研制的道路。正是因为有了红旗-2的成功研制与不断改型,此后一系列新型防空导弹的研制才有了坚实的技术与人才基础,中国的万里长空才有了不断刷新与升级的钢铁屏障,得以保持和平与安宁。

参考资料

纪念建军95周年丨中国航天装备支撑人民军队来之能战、战之必胜.中国航天报.2024-04-17

导弹人生 | “红旗”,中国第一代地空导弹,西电前辈校友钱文极领衔研制.西电记忆.2024-04-17

外国专家称解放军现有防空兵器能力十分有限.军事文摘.2024-04-17

..2024-04-21

红旗-2地空导弹:强弓长箭射天狼.解放军报.2024-03-26

中国引进萨姆2导弹往事 改进工作无疾而终令人惋惜.新浪网.2024-03-26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