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荔枝 :荔枝属物种荔枝的野生种群,中国国家二级保护植物

更新时间:2023-09-25 16:46

野生荔枝为荔枝属荔枝(Litchi chinensis)的野生种群,与栽培荔枝的区别主要有:树形大乔木,高达32米,树干正直,板状根发达呈放射状。叶为羽状复叶,同一株树有偶数羽状复叶,也有奇数羽状复叶。果较小,通常为椭圆形或椭圆状圆球形,肉质种皮较薄,味较酸。

野生荔枝分布于中国南部、越南北部地区和马来西亚。在中国分布在海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云南省。生长在生长在人迹罕至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常为山地热带雨林的主要野生林木。野生荔枝耐阴;发育极为缓慢,其直径每年仅增长0.3厘米。花期2-3月,果期6-7月。

野生荔枝的木材是特等商品材,其纹理交错,结构致密,材质坚硬而重,少开裂,切面光滑,具光泽,抗腐性强,可供上等家具、高级建筑用材。野生荔枝还是进行荔枝品种改良、种质创新的重要基因库,在生产和科研上均有价值。野生荔枝面临的威胁主要是人为破坏和自然繁殖困难。2021年,野生荔枝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保护植物。

发现与命名

长期以来,学者从荔枝的栽培历史推测荔枝的原产地在中国华南,但华南是否有野生荔枝生长,直到20世纪才确认。中国学者徐祥浩等在1955和1964年曾先后发表文章,根据实地调查材料,对海南的野生荔枝,从历史、形态和生态群落的特征进行探讨,得出海南岛是有野生荔枝的结论,认为荔枝的原产地在华南是肯定无疑的。随着进一步研究,发现野生的荔枝和栽培荔枝有一些差异。1983年,徐祥浩发表文章,将野生荔枝定名为一个新变种,以便与栽培荔枝区别,学名为:Litchi chinensis var. euspontanea。

越南也是荔枝的原产地之一,1942年一位法国科学家在巴维山脚下发现了野生荔枝树;1970年,武从郝(Vu Cong Hau)等在永福省和广滨省森林中发现了许多野生荔枝树,证明了越南是荔枝的原产地之一。

截至2023年,Litchi chinensis var. euspontanea的学名已修订为荔枝属荔枝(Litchi chinensis)的同物异名,而野生荔枝则指荔枝的野生种群。

特征

野生荔枝为耐阴性大乔木,高达32米,板状根发达且呈放射状。

野生荔枝胸高直径达140厘米,树干正直,树皮带棕褐色,平滑,枝向上或平展,小枝纤细。

野生荔枝的叶为羽状复叶,同一株树有偶数羽状复叶,也有奇数羽状复叶,通常有小叶4-8片,但亦有小叶3片或5片的。叶具柄。小叶薄革质,披针形、长椭圆形或椭圆状倒披针形,长6-14厘米,宽2.5-5厘米,先端渐尖或短尖,基部短尖,叶面深绿色,光亮,叶背稍粉绿,侧脉不明显,小叶柄长4-6毫米。

野生荔枝复总状花序顶生,长约11厘米,宽6厘米,被黄褐色小柔毛。花淡黄绿色,直径2-3毫米,花梗长约2毫米;花萼杯状,被毛;雄蕊通常7枚;子房具短柄,倒心形,2-3裂。

果实

野生荔枝的果较小,通常为椭圆形或椭圆状圆球形,肉质种皮较薄,味较酸。成熟时红色,长约2.4厘米,宽约2厘米;果炳纤细,直径1-1.5毫米;果皮的龟裂片大小不很相等,排列也不很整齐,多为菱形或多角形,向外略突起呈金字塔形,但先端略纯。

种子

野生荔枝种子长椭圆形,长18毫米,宽11毫米,黑褐色;肉质假种皮较薄,成熟时味酸甜,尚可吃。

分布

分布范围

野生荔枝分布于中国南部、越南北部地区和马来西亚。在中国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云南。

栖息环境

野生荔枝生长在热带低山雨林中。以中国为例,据1998年野外调查资料显示,在海南省,野生荔枝的种群主要分布在海拔500-900米的热带季雨林中,生境土壤湿润,空气湿度较高,土壤为花岗石风化的坡地原积沙质较重的暗黄褐色土,土壤较贫瘠、土层浅薄,pH4.8-5.0。全年平均气温24.2摄氏度。年降水1500-2100毫米,雨量充沛,但分布不均匀。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野生荔枝主要分布在六万大山一带群山连绵、高耸入云、海拔600米以上的高山上,亦零星分布于射广幢山脉边缘的一些地区。云南省的野生荔枝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内。广东省野生荔枝主要分布在海拔500米以下的丘陵山地中。

野生荔枝伴生的林木主要为青梅(Vatica mangachapoi)、白茶树(Koilodepas hainanense)、海南单籽暗罗(Monoon laui)、厚壳桂属植物(Cryptocarya sp.)等。在海拔900米以下的山坡上,野生荔枝与蝴蝶树(Heritiera parvifolia)、细子龙(Amesiodendron chinense)、黄枝木(黄叶树属 hainanense)、青梅、海南柿(Diospyros hainanensis)等混生。在半破坏的原生林中,野生荔枝常与吊皮锥(锥栗属 kawakami)、坡垒(Hopea hainanensis)等混生。群落中野生荔枝都是构成上层的乔木。

习性

野生荔枝发育极为缓慢,其直径每年仅增长0.3厘米,如树身直径在30厘米以上的野生荔枝树均拥有100岁高龄。花期2-3月,果期6-7月。野生荔枝较耐阴。花芽分化对环境条件的要求较为苛刻,冬季日平均气温在11~14摄氏度有利于花芽分化和花穗形成,日均温在14摄氏度以上,温度越高、时间越长、营养梢小叶生长越迅速,消耗有机养分越多,花穗发育不良。温度18~19摄氏度可形成带叶花穗,20~25摄氏度时花的原始体消失。

繁殖

荔枝一般雌雄同株异花,雄花多,花粉量大,通过传粉昆虫或风力实现传花授粉,无论是自花授粉还是异花授粉,均能正常坐果。当荔枝种子成熟时,其自身水分可基本满足萌发需求,部分种子的胚根已经突破种皮,出现胎萌现象(种子在果实内萌发),胎萌率为5%左右,其它种子在相对湿度80%的条件下,2~3 天内都会自动萌发,但是荔枝种子不耐脱水干燥 , 自然条件下只能保持几天的生活力。

保护

种群现状

2015年时,海南省海口市羊山地区有雷虎岭野生荔枝群,占地几万亩,共有几十万株野生荔枝。中国廉江市的野生荔枝林是中国内陆现存的唯一的数百亩连片分布的原始野生荔枝群落,野生荔枝林面积约900平方千米。

致危因素

野生荔枝面临的威胁主要是人为破坏和自然繁殖困难。在中国广西,1980年代的调查发现当地有滥砍滥伐的现象。在广东省,树龄较大的野生荔枝林也遭到破坏。一些野生荔枝林中幼苗较少,种群更新能力不足,呈衰退型,其原因可能与野生荔枝在自然状态下繁殖能力低及林内郁闭度高有关。

保护举措

野生荔枝的保护措施包括就地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建立苗圃两种方式。截止2023年,在中国海南有5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2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大部分保护区中都有野生荔枝分布,野生荔枝资源得到了一定的保护。广东的鼎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也有野生荔枝分布。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部分野生植物及森林生态类型保护区有野生荔枝生长。云南省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也有野生荔枝分布。一些机构保存了野生荔枝的种质资源,如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保存荔枝种质资源324份,入圃保存资源以海南省原生、野生荔枝资源为主。

保护级别

1991年,野生荔枝被列入《中国植物红皮书》(第一册)。

2021年,野生荔枝被列为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二级保护植物。

用途

野生荔枝的木材是特等商品材,其纹理交错,结构致密,材质坚硬而重,少开裂,切面光滑,具光泽,抗腐性强,可供上等家具、高级建筑用材。

此外,野生荔枝也具有多种优良的园艺学性状、丰富的植物学性状和遗传多样性、很好的抵御生物和非生物胁迫的基因源以及土壤适应性,是进行荔枝品种改良、种质创新的重要基因库,荔枝育种的种质资源,在生产和科研上均有价值。

种群对比

野生荔枝是荔枝的变种,与栽培荔枝区别如下表。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