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更新时间:2024-09-21 14:52

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创立时间是2007年11月,现任领导为刘艳红

学院设置

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7年11月,办学始于原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化学系于1998年创设的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专业。目前,学院下设生物、农学2个系,1个教学实验中心、1个校内生产实训基地和20个校外实践基地。开办生物科学、生物技术、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农学、植物保护5个本科专业,面向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生,截止2013年12月,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296人。

学院现有教职工59人,其中专任教师50人,有教授5人,副教授10人,讲师27人,助教3人,高级工程师1人,高级实验师1人,实验师2人,助理实验师2人;博士研究生21人(5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1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4%;云南省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员1人,红河学院教学名师1人,教学能手6人,红河学院中青年学术后备人才2人。

科学研究

学院非常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多渠道争取资金建设学科平台,改善科研条件,鼓励教师在搞好本职教学工作的同时,紧密结合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工作。2011年获批云南省高校“农作物优质高效栽培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植物保护学科获校级立项省级备案硕士点建设学科。教师近几年来主持各级各类项目5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1项,教育厅重大项目1项,横向项目7项。共发表学术论文428篇,其中,核心期刊243篇、SCI收录26篇、EI收录4篇。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5)、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排名第3)各1项,获新型实用专利1项,发明专利4项。目前学院教师每年获得科研项目的数量及取得的成果呈逐年增长的态势。

人才培养

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依靠自身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教学科研条件,紧扣“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学内容、课程体系、培养模式、学习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近五年来,学院获校级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立项共计21项,其中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特色专业和教学团队建设项目各1项,生物科学获重点专业建设项目,精品、重点、双语课程建设项目8项,教研教改项目10项。

另外,学院在人才培养中非常注重教学实践环节,积极开展课内外科技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勇于创新,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2008-2014年我院学生获各类科技创新基金项目共计110项,其中国家级创新项目4项、省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8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98项。同时,积极参加各类竞赛,其中获省级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4项,获云南省大中专学生课外学术科技节三等奖优秀奖各1项。学院每年考研录取率居学校前列。学院自成立以来,为社会培养了1223名毕业生,年平均就业率达90%以上。

社会服务

学院十分重视对外交流与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海洋大学昆明理工大学云南大学云南农业大学、云南省农科院以及越南泰国美国等国内外1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进行学术交流、科技合作和合作办学,加快学院对外交流合作和国际化进程。

学院以努力成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科学研究基地为目标,重视科研选题符合地方农业、生物产业发展的需求,通过技术咨询、应用研究等形式服务地方工作,特别是近几年来,学院越来越多的教师深入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的山山水水,走村串寨,服务于“三农”,深得农业生产一线工作人员、农民朋友的欢迎和好评。

实验室

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简介

云南省高校农作物优质高效栽培与安全控制重点实验室挂靠单位为红河学院,红河学院是一所省属综合性本科高校,学校实行"省州共建,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

实验室主要依托红河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植物保护学、作物学,农业资源利用以及生物科学四个一级学科,在生物实验中心的基础上组建的。本实验室主要研究方向为由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种苗工程、农作物病虫害防控、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资源微生物开发与利用以及农田生态健康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五个研究方向,是集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于一体的研究机构。实验室现有主要研究人员42 人,其中教授5 人,副教授10 人,中级职称23 人,副高级以上职称占34.1% ;取得博士学位的8 人,在读博士6 人,硕士27 人,硕士以上学历占80.7% ,平均年龄32 岁。目前,实验室使用面积近1000 余m2 ,并有6369 m2的育苗大棚和试验地;配备有常规仪器和一定数量的大型精密设备,仪器设备价值700 余万元。

实验室建设目的是面向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农业、生物产业生产建设的需要,以作物高产、优质、高效和质量安全控制为中心,实行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在应用基础和应用技术研究上开展研究。经过建设,成为服务红河州及其周边地区农业和生物产业的科学研究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

主要研究方向及团队

1.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种苗工程方向:针对红河州及周边地区生物产业和农业发展对新品种和种苗的需求,开展植物资源收集、鉴定、保存及引种驯化和良种繁育的关键技术研究。主要以中药材和地方特色粮食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团队主要成员有张灿邦教授、卢丙越博士、孟衡玲博士、李春燕硕士、苏一兰硕士、张薇硕士、赵欣硕士,共计8 人。

2.农作物病虫害防控方向:围绕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周边地区农作物病虫害问题,开展基础理论及关键防治技术研究。重点开展农业有害生物成灾机理及预警技术、有害生物与寄主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害生物对农药抗药性产生与变化规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监测与防治、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以及植物检疫技术等方面研究。团队成员主要有田学军教授、郭亚力教授、张虹教授;鲁海菊博士、副教授;孔琼在读博士、副教授;林丽飞硕士、副教授;袁盛勇硕士、副教授;周银丽硕士、副教授;谢昆硕士、副教授;薛春丽副教授、郭建伟博士、沈登荣博士、孙士卿硕士、李珣硕士,共计14 人。

3.农作物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方向:主要开展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周边地区生物、农业地方特色作物优质、高产、高效形成机理与标准化技术。主要以中药材和地方特色粮食作物为主要研究对象。团队主要成员有:李唯奇教授、博士;刘艳红教授、博士;张德刚副教授、硕士;王卫疆高级实验师、施娴硕士、雷恩硕士、沈云玫硕士、马孟莉硕士、杨会敏硕士、陶宏征在读硕士、罗晶讲师。

4.资源微生物开发与利用方向:主要开展红河州及周边地区资源微生物的筛选及其功能研究;主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微生物学途径研究;地方性食用菌工厂化专用品种的选育、配套裁培技术以及控制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究。团队主要成员有:王传铭在读博士、邱成书在读博士、陈绍兴在读博士、李娜在读博士、郭建伟博士、白建波硕士、高波硕士、杨建硕士、王栋硕士、蒋成砚硕士、罗冰讲师和李河实验师。

5.农田生态健康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方向:针对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及周边地区环境污染日益加重,化学农药、化学肥料等的大量应用,农产品受污染和品质下降问题,开展农田环境(土壤、水质等)研究、食物链健康研究(农产品残留、重金属、硝酸盐、生物污染)以及农田生态系统健康与农产品安全生产研究。团队成员主要有刘艳红教授、博士;张德刚硕士、副教授;杜民博士、袁寒硕士、讲师;施娴硕士、讲师;何芳芳硕士。

专业设置

【生物科学专业】本科,学制4年,校级重点建设专业,2004年9月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根据云南生物资源丰富的实际,生物科学专业将生物教育和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两个方向作为专业发展的主方向,培养具备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较扎实的生物科学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验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科、教、企、政府机构、事业单位等领域和部门从事生产、研究、教学及管理工作,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动物界及实验、植物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生物化学及实验、细胞生物学及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实验、遗传学及实验、普通生态学及实验、生物统计学等。

【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学制4年,2006年9月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根据云南省生物产业发展方向,生物技术专业将医药生物技术和发酵与酿造两个方向作为专业发展的主方向,培养具备一定人文与科学素养,具有扎实的生物技术专业理论基础,较强的实验技能、实践动手能力和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能在医药、食品、农、林等行业的企业、事业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生物化学及实验、普通生物学及实验、微生物学及实验、细胞生物学及实验、遗传学及实验、植物生理学及实验、分子生物学及实验、细胞工程及实验、发酵与酶工程及实验等。

【设施农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本科,学制4年,校级特色专业,2005年9月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培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具备农业设施的设计与建造、环境调控、农业园区规划、生产管理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能够在科学教育、产业与管理等领域和部门从事现代设施农业的科研与教学、工程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温室设计与制图、设施农业环境工程学、设施农学和无土栽培学等。

【农学专业】本科,学制4年,2008年9月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一定人文与科学素养,具有作物栽培、作物生产、作物遗传育种、耕作、农业生态、农业推广、种子科学与技术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等方面扎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较强的生产实践技能。并获得科学研究的初步训练,培养能在农业生产企业及其它相关的部门或单位从事与农学有关的技术与设计、推广与开发、经营与管理、教学与科研等工作的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遗传学、农学、作物育种学、种子学、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土壤肥料学通论、农业生态学、耕作学等。

【植物保护专业】本科,学制4年,2013年9月开始招生。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植物病虫害的鉴定和诊断、病虫害发生规律、化学农药的物理化学性质、作用机制和农药残留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植物病虫害的诊断技术、测报技术、农药剂型特点和使用方法。能够胜任在农业、林业、园艺、园林、植物检疫、环保、粮食储藏与食品安全等部门和行业从事与植物保护相关的科研、教学、技术推广、农药生产加工、经营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核心课程:普通植物病理学、农业植物病理学、普通昆虫学、农业昆虫学、植物化学保护学、遗传学和田间试验设计与统计分析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