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茄 :豆科缅茄属植物

更新时间:2024-09-20 23:08

缅茄(学名:Afzelia xylocarpa (Kurz) Craib)为豆科缅茄属乔木,高15-25米,有时可达40米,胸径达90厘米;树皮褐色。花期4-5月;果期11-12月。

形态特征

小叶3-5对,对生,卵形、阔椭圆形至近圆形,长4-40厘米,宽3.5-6厘米,纸质,先端圆钝或微凹,基部圆而略偏斜;小叶柄短,长不及5毫米。花序各部密被灰黄绿色或灰白色短柔毛;苞片和小苞片卵形或三角状卵形,大小相若,长约6毫米,宿存;花萼管长1-1.3厘米,裂片椭圆形,长1-1.5厘米,先端圆钝;花瓣淡紫色,倒卵形至近圆形,其柄被白色细长柔毛;能育雄蕊7枚,基部稍合生,花丝长3-3.5厘米,突出,下部被柔毛;子房狭长形,被毛,花柱长而突出。

荚果扁长圆形,长11-17厘米,宽7-8.5厘米,黑褐色,木质,坚硬;种子2-5颗,卵形或近圆形,略扁,长约2厘米,暗褐红色,有光泽,基部有一角质、坚硬的假种皮状种柄,其长略等于种子。

产地分布

缅茄树原产缅甸,分布中南半岛。中国广东(茂名市高州市徐闻县),海南省合浦县南宁市云南省南部石屏县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等地均有种植,以高州产的最著名。缅茄在越南、老挝柬埔寨泰国也有分布。

中国大陆现存可考的缅茄树均分布于广东省内,其中位于高州市宝光街道西岸村委会的缅茄树树龄逾四百年,属国家一级古树,是国内已知唯一结籽能用的缅茄树。高州市区另两棵缅茄树,位于南关某手套厂大院内的一棵不结果实,市政府大院内的一棵虽结果却没蜡质蒂头。湛江赤坎区寸金桥公园内也分布着11棵缅茄树。

栽培

缅茄种子用100℃开水浸种,自然冷却浸种,24h取出沙藏播种,发芽率最高达97%以上,而且这种方法简单易行。缅茄的嫁接时间选择在秋季,这个季节成活率最高,嫁接成活后能抽出一托梢过冬,来年开春,再抽一托梢便可移栽,刚好赶上造林季节,提高种植成活率。

主要价值

缅茄树形优雅,美观、荫浓、花色艳丽,而且抗风、少虫害,是优良的庭园绿化树种,材质坚硬,可作高级家具等用途。花可代茶,清热解毒。种子坚硬,核头有黄腊,形状美观,可作雕刻图章等工艺品。

植物文化

文献记载

①《灵秘丹药笺》:"缅茄儿,形如大粟,上有罩帽,如画皮样。"

② 《滇略》:"缅茄,枝叶皆类家茄,结实如荔枝核而有蒂。"

③《粤志》:"广东高州府出木茄,上有方蒂,拭眼去昏障,即缅茄也。"

高州市竹枝词曾写道:“奴生西岸近莲塘,嫁与南桥何姓郎,愧我压妆无别物,缅茄刻就两鸳鸯。”

清人黄若济有《咏缅茄》诗云:“其蒂宛涂蜜蜡黄,其实酷肖彭亨紫;小姑欣喜缀佩觞,雕琢萼成花枝”。据载道:月亮籽,菩提籽,太阳籽,缅茄籽,分别寓意佛学四要素:缘份,悟性,智慧与平常心。

传说故事

缅茄树的出名,不是因为它中原地区无双,而是有关它的那个凄美动人的故事,人们来到缅茄树前,总会为那个冤死的丫环嘘唏悲叹一番,而寄望未来幸福美好的生活。文学大师、散文家秦牧讲述的含冤树的故事,在《茂名县志》(清嘉庆)中有记载。

据清嘉庆(己卯)《茂名县志》载,明朝万历年间,祖籍高州西岸村的太仆寺少卿李邦直"自滇携种归"。李辞官还乡后,试种一颗久不发芽,另一颗配系金丝银线给娇儿佩戴,以示荣耀华丽和富贵长命。不久缅茄籽失落,遍寻无踪,诬为侍婢梁凤薇所偷,严刑拷打至死。事隔三年,竟在儿子的床下砖缝中长出一缅茄幼苗,李邦直令人拆除府北,让其生长。有人道,这颗缅茄籽不愿在地下沉默,毅然冲出地面为婢女伸冤,真是“恶人无情树有情”,并将此树称为“含冤树”。旧社会那些含冤负屈、投诉无门的平民百姓,常到树下诉求,望能伸冤昭雪。据光绪重修“高州市府志”记载“四百年来,中原地区无双”由此高州奇树得名。

珍贵古树

广东省境内百年以上的缅茄古树还有3株,一株在高州城的南关街,树龄逾200年;一株在廉江市横山圩,树龄100余年;一株在徐闻县城,树龄100余年。秦牧所指高州西岸区观山山麓西岸村池塘旁那株缅茄已达420岁高龄,堪称中国缅茄的南极仙翁,该缅茄树的身世曲折离奇。树高18米,胸围8.5米,冠幅33米,虽经420多年风雨沧桑,仍苍翠挺拔,枝繁叶茂。1988年高州市人民政府在古缅茄树周围兴建了缅茄公园,塑建缅茄女像,教育后代,宁死不屈,坚持真理。古缅茄的种子奇特。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缅茄.植物智.2024-07-28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