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县城 :2004年叶广芩所著书籍

更新时间:2024-09-21 13:28

《老县城》是叶广芩创作的散文集,首次出版于2004年1月,后由西安出版社于2010年5月1日再版。该书记录了作者挂职周至县、居守老县城的故事,以知识分子视角深入秦岭世界,展现了对淳朴乡村生活的理解、热爱,以及对生态环境的责任与忧患。书中丰富的传说故事为作品增添了故事性和趣味性,同时也充满了神秘色彩。

内容简介

《老县城》对陕西佛坪老县城在内的秦巴山区生态保护、历史遗迹进行了多角度审视,书写了大熊猫、华南虎、山与水、傥骆道、土匪、老百姓等自然人文生态,反思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历史传统、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生态以及思维方式、民族心态与生活习俗。书中反映了作者的生态意识,以及对山林物种的崇拜和对自然的敬畏。

创作背景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意识在中国的当代文学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文坛也涌现出了一批具有生态意识的作家。具有生态意识的作家,往往会远离城市,到山区和农村去寻找自己的精神家园,叶广芩亦然。她在20世纪80年代来到了陕西秦岭山区,开启了她的秦岭山区人文之旅,后又在周至县挂职县委副书记。叶广芩一直关注秦岭山区的生态与动物保护,在挂职期间,她在秦岭腹地的佛坪老县城长期蹲点体验生活,创作出了一系列秦岭题材的文学作品,《老县城》就是其中之一部结集。

作品鉴赏

该书体现了作者的生态意识。《老县城·山与水》中历数中国历史发展中掠夺糟蹋山林的罪行,人类往往忘记了自己生活在大自然中。随着生产生活条件的提高,人的能力无限膨胀,在人类中心主义的作用下,山水植被被无节制地攫取,最终人类受到了自然的惩罚。荒漠迅速蔓延,洪水、干旱、沙尘暴等极端气候给人类敲响了警钟,人类需要建立生态意识,尊重自然,敬畏生命。

老县城人的日常生活中就有对山林物种的崇拜,他们仍保留着对自然的敬畏。山神在山区百姓心中是至高无上的神,主宰着山林草木和百姓的命运。比如,进山采药、伐木前要静心吃三天素;看到古木、奇石要拜;对药王爷和山神爷心要诚,不能乱说话;山民熊大哥认为山里有山鬼,是山神爷手下的绿脸妖精,爱调皮捣乱;在山中休息的时候,登山杖放置的位置一定要指向前行的方向;山中不能大喊人名,会被山鬼听到,半夜即会寻到他的住所。山鬼虽然名曰“鬼”,却没有鬼的惨厉,比人还要亲切可爱。人尊重自然,也找回了自己的精神家园。老县城的人们给其他人做出了表率,无论山区还是平原,果树上的果子不能全部摘完,总要给鸟兽留些吃的。狩猎之城的老县城更懂得人与自然的伦理道德,也愈加敬畏生命,善待自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山区百姓经常捕猴,秦岭山中的老猎人追赶一只母猴至悬崖绝壁,母猴将剩余的奶汁放在树叶上留给身后的小猴,然后转身面对猎人静待死亡。这一举止震惊了猎人,从此再也不打猎。

但是,善良的老县城人在与秦岭的相处中也遭遇着尴尬。锦鸡属把作物种子当作食物,亚洲黑熊会在秋收时毫不客气地带走农民辛苦耕种的大半玉米,而山中的虎狼也会进入村庄寻找食物,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自然保护法让老县城人只能谦让,保证自然万物的生存和幸福,山区的百姓正在为其他人大肆掠夺自然的行为买单。众生灵无法逃离自然界优胜劣汰、弱肉强食的铁律,人也不例外。

作者简介

叶广芩北京市人,满族,国家一级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委员,西安市文史研究馆馆员,西安培华学院中华女子学院院长。被陕西省委省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被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授予“北京人艺荣誉编剧”称号。主要作品及获奖情况包括长篇小说《采桑子》《全家福》《青木川》等,以及《没有日记的罗敷河》《梦也何曾到谢桥》《豆汁记》等获奖作品。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