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珠生集 :胡珠生集

更新时间:2024-09-20 21:15

《胡珠生集》是一部由黄山书社于2008年10月出版的史学论文精选集,总字数达60余万字。该书精选了胡珠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的65篇历史学论文,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两大块,包括10篇近代史文章和25篇温州近代史论文。

图书简介

《胡珠生集》,2008年10月由黄山书社出版。本书是一部史学论文精选集,60余万字,书中精选了胡珠生半个多世纪以来的65篇史学论文,分全国性与地方性两大块,前者为秦汉史、会党史、近代史方面的论文,后者为温州市古代史、近代史等方面的论文,可谓是作者历年专著外的论文荟萃。

胡珠生先生

专门从事温州地方史尤其是温州近代史研究数十年。所著《清代洪门史》等著作享誉史界。2001年7月任《温州文献丛书》编辑部主编,相继点校出版《孙锵鸣集》《东瓯三先生集补编》《弘治温州府志》《清史两种》等著作。

自序

时光如驶,忽已八秩,经历多次社会巨变,复逢盛世,能够亲手整理自己的文集,这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我从高中阶段开始发表文章,大学阶段写过一些论文①;此后应不同情况,写过许多杂作②,但主要是对历史科学的探讨。

我曾患过肺结核,在和疾病斗争中读毕“前四史”,写过《东汉史稿》和《哥老会史略》;在“文革”动乱中任铸工车间工艺员,译过英文本《铸造》,编过《铸造工艺图册》,发表过《壁厚悬殊的6×2500剪机大齿轮铸造工艺》(1978年第4期《铸工》杂志),长期游离于学术研究机构门外,治学的条件极为困难,故名陋室为困学斋。

我的史学论文共选65篇。因1988年温州市社科联创办《温州探索》,聘我为历史学编委,主持“地方史”专栏编务,论文也就跟着分为全国性和地方性两大块。前者分成三组。第一组为秦汉史3篇文章,参与过中国历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其实,我还曾写过《略论汉代食封制度》《东汉史籍概述》《\u003c黄石公三略\u003e考》《王褒\u003c僮约\u003e之史料价值、校本及注释》和拟刊未刊的《略论两汉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兼答冉昭德先生》、可用未用的《关于汉代生产奴隶的几个问题——答冉昭德先生》。随着学术思潮的变动,许多秦汉史学者转而研究清史,我也转而研究清史中的会党史。第二组为会党史文章,共7篇。《哥老会起源初探》和《天地会起源初探》中的个别论点在拙著《清代洪门史》中有所修正,但因曾在会党史学者中有过影响,故仍保留原文不动。《吴三桂疑案辨析——兼论天地会中的吴三桂因素》是对《清代洪门史》的最新补充,洪门起源史之谜得到比较可信的解读。此外,曾写过两万字的《洪门史初探》,曾刊出《天地会会书揭秘》,为免重复,不再收入。第三组为近代史文章,共10篇。其中7篇是编《宋恕集》的副产品。宋恕是我国近代颇有特色的启蒙思想家,早在1957年秋,我已有缘看到他的遗稿遗著,1981年,我将《\u003c章太炎年谱长编\u003e订补》和《宋恕和章炳麟交往资料》寄给《近代史研究》,迅即受到北京学者的重视。杨天石氏身兼两家编辑,前文刊于《近代史研究》,后文刊于《中国哲学》第九辑,其后《宋恕日记摘要笺证》《宋恕日记续》《宋恕书信资料》相继在《中国哲学》刊出,并由中华书局约稿出全集。此外,1989年在上海《档案与历史》上发表《沪游梦影录》(第1期)《清初松江知府题名碑记》(第3期)《上海梅溪、龙门、求志三书院史料》(第4期),由于这些文章纯属资料整理,也不收入。

后者也分三组。第一组为专题研究的回顾,共4篇文章。第二组为温州市古代史论文,共16篇,对若干重要史实进行考证和考辨,试图为撰写温州古代史扫清障碍并奠定基石。第三组为温州近代史论文,共25篇。其中几篇主要文章都是应纪念会和学术讨论会之约而撰写的,后来成为拙著《温州近代史》的理论基础。也有几篇是在《温州近代史》出版后,甚至在主编《温州文献丛书》期内挤出时间撰写的。

我从早年读章士钊名著《逻辑旨要》后,体会到逻辑思维的重要性,当某些论文自相矛盾或和史实不符时,常常紧追不放,因此我的文集中有十多篇属于驳议性的文章。真理愈辩愈明,挑战性和答辩性的文章也就最引人重视。在《清代洪门史·自序》里,我认识到学术讨论的重大意义:“1980年中国社科院举办清史副研究员论文答辩考试时,评委王毓铨氏建议我不要再从郑成功创始洪门的旧说上考虑问题,给我很大启发。我逐渐地认识到正确的治学态度只能是虚心地服从真理,择善而从,决不允许固执己见,文过饰非。此后,从近年发表的专著、论文和史料集中吸收营养,也从康熙帝说、雍正说、爱新觉罗·弘历说等不同观点的论著中得到教益,我体会到相反相成这一哲学命题的深刻含义。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许多学者的多方辩难,个中是非是很难搞清楚的,一部首尾完具的清代洪门史是很难完成的。”如果说,我的史论集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追求真理,敢于破立,向学术论坛提供一己之见。

也正因此,当我发现新的资料足以证明旧说有误时,也就勇于改正。例如“温州市越王”一词,旧据蒙文通氏《越史初探》断为“东瓯,越王所立也”,及见唐《元和郡县图志》“本东瓯越王所筑也”,始知应连读为“东瓯越王”。拙著东瓯古史讨论文章中就存在这一情况。

由于学识浅陋,疏误之处,幸请读者予以教正!

胡珠生

2007年4月12日于水心困学斋

[注释]

①1946年在《浙瓯日报·展望》里先后发表《三国演义新评价》《论管仲》《肃奸运动平议》等文五篇。在北大写过《孙子的军事哲学》,得到贺麟师好评。

②如《张年谱序》《孙诒让学记序》《宋恕钟情南雁荡》《温州市民怒毁教堂》(《民族魂——浙江百年反侵略斗争纪实》页81—86)《楠溪江二桥碑记》《重修程氏宗祠碑记》《陈母朱太夫人百岁寿序》《蒋纯绚诗文选序》《张宪文先生墓志》《俞天舒先生墓志》以及《孙锵鸣年谱》《陈年谱》《宋恕年谱》《陈宸年谱》《徐定超年谱简编》等。

参考资料

免责声明
隐私政策
用户协议
目录 22
0{{catalogNumber[index]}}. {{item.title}}
{{item.title}}
友情链接: